会议在领导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会议是各级、各单位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部署工作任务、制订政策措施、统一思想、推动工作的基本手段,是与会者互通信息、交流经验、协调关系的场所,也是发动群众、鼓舞士气、调动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会议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领导工作的开展和工作效率的高低。
大家都有体会,一台精美的晚会离不开好的主持人。优秀的主持人,通过自身幽默风趣的语言、流畅的表达和巧妙的串联,能使晚会更加精彩。相反,一个蹩脚的主持,会把一台本来不错的晚会搞砸。同样,一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也离不开好的主持人。会议主持人对于组织会议召开、把握会议主题、控制会议进程、调动与会者情绪、正确引导讨论问题、掌握会议时间、提高会议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一个会议由不同的人来主持,其效果会大不一样。有的领导善于主持会议,使会议开得井井有条,按部就班,能够充分调动与会者的情绪,积极发表意见,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有的领导不善于主持会议,不会引导,不会控制,或死气沉沉,或脱离主题,直接影响会议的效果。作为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主持会议的技巧,以提高主持水平。
第一节一般会议的基本程序
会议的种类繁多,按其划分标准的不同可分为很多类型。有的按规模分,有的按级别分,有的按机密程度分,有的按出席人员分,有的按内容分,有的按性质分等。如按会议的性质分,有政治会议、立法会议、工作会议、业务会议、动员会议、办公会、协调会、研讨会、现场会、座谈会等。
会议的种类不同,主持会议者在会议中的角色和作用也不同。如在政治会议、立法会议、工作会议、动员会议上,主持会议的领导,一般不是会议的核心人物,处于从属地位;而在一些办公会、协调会、现场会、座谈会、研讨会等会议上,主持会议者大都是会议的核心人物,处于核心地位。主持会议者要根据会议的性质和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讲话的语言特点也有所区别。会议的种类不同,操作过程也不同。有的会议按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随意改变,如各类政治会议、立法会议;有的会议按事先确定的议程进行,一般情况也不变,如各类工作会、业务会、动员会;有的会议没有固定程序,由主持会议的领导根据情况自行确定,如各类办公会、协调会、座谈会等。虽然各类会议的具体程序不尽相同,但也有其相同之处。就一般会议而言,主要有以下基本操作程序。
一、宣布开始
主持会议者宣布会议开始,并作简单的开场白或开幕词。简要介绍会议的背景及有关情况,会议的议题、宗旨、要求,会议的开法及程序,出席会议的人员等。开场白或开幕词应开宗明义,简明扼要,不能拖泥带水。用最精练的语言,向与会者讲明为什么召开这次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会议的议程有哪些,出席会议的人员有哪些,使与会者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便于领会和把握会议精神,为会议报告或研究问题做好铺垫。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首先宣布大会开幕,接着介绍了大会议程、召开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简要回顾了党的七大和八大的历史功绩,指出了这次会议的历史背景、重要任务,最后向全党发出号召。这篇开幕词开门见山,篇幅短小,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堪称开幕词的典范。
二、研讨议题
这是会议的实质性阶段。上级精神的传达,工作的研究部署,一系列问题的协调解决,各项工作要求的提出,都将在这个阶段中完成。因此,领导者应严密控制会议进程,注意会议进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调动与会人员的情绪。
主持一些大型会议、立法会议、工作会议,要按照法定程序或事先确定的程序一项一项地进行,无需变更。会议主持者只是起个连接、引导和介绍的作用。分析形势、研究问题、布置任务、提出要求等项内容则由其他领导来完成。
主持办公会、协调会,就要按照事先确定的研究议题,逐项展开。主持者是整个会议的核心人物,会议由主持者来驾驭和掌握。通过主持者讲话,通报情况,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协调矛盾,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研究讨论有关政策措施,决定一些重大事项。在这个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领导成员或其他与会者的意见,集思广益,科学决策。
主持座谈会、讨论会,主持者应首先把会议的目的、指导思想、要求说清楚,然后重点引导大家发言,听取大家的意见。主持这样的会议,首先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出现,认真仔细地听取大家发言,善于从大量的意见中,吸取有价值、有见地、切实可行的意见。要善于控制场面,善于引导大家的议论点,善于调动大家的情绪,善于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提高会议的效率和质量,达到预期目的。
三、会议总结
会议在即将结束时,要进行会议总结。也就是把会议研究讨论了哪些问题,办了哪些事情,制订出台了哪些文件,取得了哪些成果,达成了哪些共识,交流了哪些经验,进行高度概括、归纳,向与会人员报告。对一些研究透彻、达成共识的问题,在集中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及时作出科学决策。同时,对会议的传达学习、贯彻落实及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对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分析落实。这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好落实、促进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会议总结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评价会议取得的成效,既不扩大,也不缩小。
四、宣布闭幕
有的会议在结束时,还要作专门总结,待总结报告之后,另由主持人作简短致词,然后宣布散会。这个致词与会议总结不同,只是很简要地说一下会议的情况及下一步的要求和打算,对会议结束后还有的一些具体事宜,需要向与会者说明。到此,会议就算正式结束了。
第二节主持会议的基本规则
由于会议的类型不同,研究的内容不同,主持者的角色不同,该说什么话,该做什么事,没有一个具体、统一的模式可供选择,需要领导者根据情况灵活掌握。在具体的实践中,有一些基本的规律和要求可供遵循和借鉴。
一、准备充分,胸有成竹
领导主持会议不要仓促上阵,不要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一般情况下,会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搞好调查研究,吃透情况,找准问题症结,摸准群众的思想脉搏,做到心中有数,这是主持好会议的基础和前提。对情况吃得不透,对工作把握不准,没有主见,人云亦云,就很难在众多意见中,吸取和采纳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作出正确的决策。做好主持会议的准备,首先要明确会议的目的或要求。目的不明确,在会议上就会盲目讲话,甚至放任自流,偏离会议主题,影响会议的进程和效果。会前,一定要反复研究、琢磨会议的目的和议题,如为什么要召开这次会议,重点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效果,对此,心里要想清楚,本子上要写清楚,嘴上要说清楚。其次,要明确会议的程序。会前要明确会议怎么开,有几项议程,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对一些重要会议怎样开始,怎样承接各环节,怎样转入另一项内容,怎样发问,怎样合拢等,会前都应该有所考虑,有所准备。这样,主持会议时就会从容不迫,有条不紊,遇到意外情况时,也能应付自如。再次,要明确说什么。在明确了会议的程序后,还要想好说什么,怎么说。最好在会前自己拟定一个主持稿或提纲,主要是开场白和会议总结,把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列出来,到时根据情况现场发挥。除了一些重要会议、立法会议要由专人负责拟定主持词,会上严格按主持词来宣读外,其他会议最好不要按主持词照本宣科,否则就显得过分呆板拘谨,机械生硬,不便同与会人员沟通思想,与会场气氛也不协调。
二、议题突出,宗旨明确
会议主持人是整个会议的“舵手”、“导航”。会议能不能按既定的议程顺利进行,能不能充分调动与会者的情绪,能不能切实解决问题,能不能统一大家的思想,主持者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主持者只有随时把握和驾驭好会议之舟,启发、引导与会人员按照会议的议题、议程、要求积极参与,认真听、认真记、认真思考、认真研讨,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因此,主持人一开始就要讲明会议的议题、程序、要求及与会人员的任务,例如,哪一项应由与会者在会上发表意见,作出决定;哪一项只需听一听与会者的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哪一项是告知性地打打招呼,介绍一下情况,暂不讨论;哪一项与会者必须与上级保持一致,及时表明态度等。要让与会人员听得明白,吃透精神,主持会议的领导就必须讲得清楚,把会议的目的、要求、内容等情况一一交代给大家,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表达准确,中心突出。切不可主次不分,轻重不分,内容庞杂,拖泥带水,黏黏糊糊,使听者无所适从。
三、言语有度,把握分寸
主持会议要讲究分寸,说话要适度,不能不到位,也不能太过,不然会使人产生歧义和误解,影响会议效果。语言的分寸主要由词意和态度来决定。词意是指语言的本意,态度是指表达时所持的表情和情绪。分寸是衡量语言分量的尺度。我们通常说讲话要注意分寸,主要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是注意词意上的差别,尤其是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这就要求遣词造句要字斟句酌,确切地表情达意,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事物。说一个人工作能力时,用“很强”、“较强”、“强”、“一般”、“可以”等词来表述,其程度和分寸是不同的,使用时要斟酌。再如说一个人工作中取得成绩时,用“成绩”、“成果”、“成就”来表述,其分量和程度也不一样,要根据不同情况来使用,不能乱用。领导在会议上批评下级时更要讲究分寸,不能信口开河。如果是个别的、一般性的差错,而批评过重,就会有小题大做之嫌,本人不高兴,大家不满意,甚至影响工作;如果是较大的失误,而批评的过轻,轻描淡写,既达不到教育本人的目的,也给大家一种文过饰非之感;当然,不分青红皂白不做具体分析,不是以理服人,而是无限上纲,乱批一通,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二是注意态度和语调的区别,这种分寸也会影响到分量、态度和语调的变化,有时会更直接、更明确地反映语言的分量。和风细雨与声色俱厉的分量和效果有很大差别。我们批评人,是为了弄清问题,分清责任,分析原因,达到教育人的目的。批评人要指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但不一定非要大嗓门,大声呵斥。常言道:“有理不在声高。”语言尖刻,态度粗暴,甚至出口伤人,挖苦、讽刺、嘲笑别人,必然会引起对方反感和抵触,不利于解决问题。因此,领导者在讲话中不论是提要求、分任务,还是批评人,都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语调,以免引起大家的误会和反感。
四、因会制宜,调动情绪
无论召开什么会议,目的都是让与会者去听、去记、去发表意见、去贯彻落实,与会者的情绪如何,参与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会议的效果,这是成功召开会议的关键环节。针对不同的会议,如何刺激与会者的兴奋点,把与会者的情绪鼓动起来,是主持者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讲,在庄严的会议上,要注意严肃性和规范性;在欢庆的会议上,应体现热烈喜庆的气氛;在部署工作的会议上,要突出准确、具体、明快;在座谈会、研讨会上,语言要尽量自然、实在;在动员会、誓师会上,语言要富有哲理性、鼓动性,以提高人们的信心和决心。要调动与会者的情绪,关键是靠主持者的真情实感来打动听众,靠实实在在的事例来说服听众,靠对与会者的理解和尊重来赢得听众。不能靠大喊大叫、吹胡子瞪眼、捶胸顿足来征服听众,也不能靠甜言蜜语、巧言令色、挤眉弄眼来博得听众同情。
第三节主持会议的常用艺术
有人认为,会议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主持会议很容易。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要真正主持好会议,充分调动与会者的积极性,达到预期效果,很不容易。主持会议涉及如何开场、如何连接、如何驾驭、如何控制进程、如何总结、如何适时作出决策等诸多环节,无论哪个环节处理不好,都会影响会议的效果。这就需要领导高度重视,在实践中认真学习和掌握主持会议的技巧。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国内外一大批著名的领袖人物,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主持会议的方法和风格。他们凭着这些方法和技巧,使自己所主持的会议充满了一种紧张热烈、宽松活泼的气氛。革命导师列宁主持会议时,总是把一块怀表放在桌子上,以便监督自己和他人的发言时间,给人以争分夺秒的紧迫感,他最讨厌空洞的漂亮话和不着边际的议论,有时他会毫不客气地打断那些冗长的讲话,有时他又会用生动的事例、风趣幽默的语言缓和气氛,使与会者畅所欲言,毫无顾忌地把自己的意见谈出来。列宁主持会议的技巧博得了后人的一致肯定,成为主持会议的典范。
如何有效地主持好会议,是领导讲话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领导者的一项基本功。那么,怎样才能主持好会议呢?
一、精彩的开场白
要知道开场白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能起到先入为主、吸引听众的效果。精彩的开场白往往能像磁铁一样紧紧地吸引住听众,增强他们对会议的兴趣。有经验的会议主持人,大都非常注意开场的几句话,大多经过反复琢磨,认真推敲,力求一上来就给听众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开场白要陈述的内容,包括会议的背景、主题、目的、意义、议程和开法,其语言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调和表情都要与会议气氛协调一致。
一般情况下,好的开场主要有三条:一是直接点题,提纲挈领、要言不烦地把会议的内容、主题讲清楚,给与会者一个明白的认识;二是借题发挥,调动全场的情绪,造成适宜会议开展的气氛,使与会者亢奋起来;三是出口成章,运用富有启示性、诱导性的语言,引导全场迅速进入状态,让与会者集中精力。
开场要尽量避免那种陈旧死板、千篇一律的格式。要根据会议的实际情况,或说内容,或讲形式,或道特点,或提要求,或谈历史上的今天,或讲别处的此时此刻,或幽他一默,总之要因境制宜、灵活构思、巧妙设计、出语不凡,让与会者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你精心设计的“圈套”。
二、巧妙的连接词
会议主持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负责搭桥连接、过渡照应、承上启下,把整个会议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主持者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机敏的反应、良好的口才、高超的组织概括水平,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任务。
主持者所用的连接语言,不外乎承上启下。首先对前面的发言或讲话中最精华的东西给予概括和肯定,画龙点睛,做好铺垫;然后根据后面议题的特点,渲染蓄势,呼之欲出,让听众感到贴切自然,顺理成章。当然,由于会议类型不同,语境不一,用不用这样的连接,连接话语的长短,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生搬硬套。若需用连接语,既可顺带,也可反推;可以借言,也可直说;可以设疑,也可问答。总之要使其别开生面,恰到好处。
幽默生动的语言,对于活跃会议气氛、打破沉默局面,调动与会者情绪具有重要作用。幽默型的领导主持会议,会议气氛一般比较活跃,与会者参与的积极性较高;缺乏幽默感的领导主持会议,会议气氛一般比较严肃、沉闷,与会者参与的积极性较差。在主持会议时,适当插入幽默语言,能增强讲话的生动性、趣味性,使与会人员在紧张的会议中获得放松,促使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会议任务。
三、灵活的应变术
开会时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有时大家意见比较集中,而主持人却不能及时总结,提请大家转入下一个议题;有时大家都沉默无语,出现冷场,拖延时间;有时在讨论问题时,有人拖泥带水、翻来覆去,谈不到点子上,偏离主题越扯越远;有时人们围绕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互不服气等。这些现象都不利于会议的充分展开,影响会议正常进行。主持者要灵活驾驭会议、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就必须掌握一些控制和应对的技巧,按照会议有关规则,根据会议进行中不断变化的情况,灵活地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有针对性地调整各种关系,解决各种随机性问题。
会议上出现冷场、离题、争吵等情况时,主持人应该怎么办?
在讨论中遇到无人发言或无任何反应,陷入沉默,出现冷场时,主持人应分清沉默的原因,分别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如果是与会人员因为胆小害羞、缺乏经验而保持沉默,主持人应该主动鼓励他们发言,也可以进行启发或提问,并告诉他们说错了没有关系。当他们发言时,应从表情上显示对他们发言很感兴趣,同时对他们发言中合理的方面及时给予肯定,打消其害羞心理,增强发言的信心和勇气。
如果是与会人员有顾虑、怕言多必失而保持沉默,主持人就应努力创造一种民主、宽松的会议气氛,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鼓励他们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敢于讲真话、讲实话。
如果是与会人员清高闭守、不肯多言而保持沉默,这一类人往往阅历较深,处事比较严谨,有自己的见解。他们一方面想表现自己,另一方面又摆出一副清高不凡的架子。对这类人,主持者应该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尊重,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意见很重要。比如:“老张,你对这个问题很有研究,是这方面的专家,大家都想听听你的看法。”这样,老张受到鼓励和尊重,就很难再次推托。
如果是个别与会人员持不同政见、抱敌对情绪而保持沉默,这类人要么是对议题有不同意见不想说,要么是对主持人有意见不愿说,主持人应从团结的愿望出发,不计个人恩怨,以亲切的态度和语气使他们改变态度,可以向他们主动发问,并对他们的发言持重视态度,使他们讲出自己的真实看法。
如果是大家都不愿意第一个发言而保持沉默,主持人可以用幽默风趣的话语打开与会者的话题,也可以点名让性格外向、胆子较大或资历较深的人先带头发言,以此带动大家的发言积极性,从而打破沉默的局面。比如说:“老王,你大概早就考虑好了发言内容,大家都等着听你的高见!你带个头吧!”万事开头难,有人带了头,下面就有人跟上。
在讨论中遇到一些发言者不着边际、没完没了、脱离主题时,主持者出于对发言者的尊重,不好当面直接打断他的话,就应寻找机会作出巧妙的暗示,引其转入正题。可以就其发言中一句贴着议题边缘的话,顺势向着议题讨论的方向引导,使发言回到主题上来;可以通过插话去直接引导;也可以对一些与议题关系较密切的问题,表示放到以后再作讨论,婉转地告诉发言人要转到中心议题上来;还可以对一些小事即行表决,快刀斩乱麻,摆脱此类琐事的干扰,使讨论转入正题。
由于学识、专业、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与会者各持己见,据理力争,是深入讨论的表现,应该说是一种好现象。但在观点已经趋向集中、明确时,仍然在无原则地辩论,就会产生负面影响,主持者应该及时终止辩论。遇到较为激烈的辩论,甚至会出现争吵、纠纷甚至影响同志间团结造成不良的后果时,主持者应立即制止和平息,不能视而不见,任其发展。但在制止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以冷静的态度处置,千万不可恼火,大发脾气,也不要在纠纷的细枝末节上妄加裁判,以免失去领导的威信。
四、恰当的引导语
会议在研究讨论问题时,出现偏离主题、意见分歧、无谓争辩等现象,都是很正常的。要使会议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的,离不开主持者的正确引导。这个过程能够充分显示主持者的知识水平、应变能力和领导艺术。主持者要善于提问,积极引导,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发现和提出问题,让大家进行深入思考。正确引导会议,须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学会倾听
真正耐心听取别人发言,是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尊重别人的具体体现。兼听则明,主持者要创造条件让大家讲话,即使是刺耳的话也要让人讲完,不满的牢骚话也要让人发泄,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除非他的发言又偏又长。革命导师列宁就非常注意倾听别人发言,他在听别人发言时,总把食指放在耳边,集中精力倾听每一个细节,倾听其中的每个观点和意见。甚至在对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看法以后,仍然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2.学会劝说
在研究工作、讨论问题时,当与会者不同意你的意见时,主持者应以理服人,切实拿出令人信服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说服对方改变态度,摆事实,讲道理,运用大量可靠的事例、数据来说服人。但要学会克制,避免同与会人员发生争执,不要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看法,更不要炫耀自己,应心平气和地讲道理,不能冲动、发怒。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应搁置再议,不可盲目决策。
(1)学会归纳和提炼。不同的意见并不一定都是错的,赞同的意见也不一定都对。主持者应善于对各种意见进行比较、鉴别和综合分析,正确集中大家的意见,并从诸多意见中,归纳、提炼出合理的、正确的部分,从更高层次上形成和完善自己的观点。这样,即使原来持不同意见的人,也会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感,从而能够接受你的意见。
(2)把握好表态和发言的火候。主持者的表态、发言、插话等,是会议进程的调节剂,也是影响会议成败的重要因素。有经验的主持者一般不轻易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在多数人的发言意见符合自己的意图之后,或在少数人的发言意见与自己的意图相悖时,才以平静商讨的语气表明自己的态度或阐述自己的观点。
3.学会插话
主持者要善于插话。精彩恰当的插话,不仅能活跃会议气氛,吸引与会者的注意力,还能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如果突兀生硬、无关痛痒、不合时宜地插话,则会画蛇添足。插话是利用当时的语境,针对发言者表达的内容,在其表达过程中,插入适当的词句,表示赞同、附和或反对,起补充、调节作用,达到调节会议氛围、推进会议进程的目的。因此,插话一定要选好“插缝”、把握好时机。有的领导在插话时不大注意选择时机,只是觉得自己有话想说,憋不住,不管该说不该说,得到机会就往外倒。这样不但起不到补充作用,反而会冲击正常的发言,使主讲人不知所云,听众也会产生逆反心理,觉得“你老是打断别人的话,我们到底听谁的呢”,给人一种不尊重人的感觉。所以,插话一定要选准时机,只有到了不补充几句不足以说明问题的时候再去插话。插话更要插到点子上,插话插不到点子上,就会引起听众的反感,认为你多此一举。插话时首先要考虑好话题,所要插的话必须是会议精神的组成部分,是主讲人没有讲够、讲全、讲透的内容。插话一定要准确、精练。插话水平高低,是否精彩,不在于说话长短,话虽不多,但条理清晰,切中要害,一言九鼎,才会收到好的效果,不然便会适得其反。插话要顺其自然,切合时境,不要刻意雕琢,因词害义,应达到呼之欲出的境界。当然,插话不是重点发言,也不能插得太多,除非是非插不可,否则不要轻易插话。有的领导往往把握不住自己,尊口一开就滔滔不绝,把话头扯得老远,淹没了会议主题,干扰了正常发言,喧宾夺主,使主讲人处于难堪的境地。更有的领导插话成癫,逢会必插,别人一讲,他就插话,似乎不插话就不能显示自己的水平,殊不知恰恰降低了自己的威信。主持会议还是少插话为妙。
五、紧凑的议程表
会议节奏直接影响会议效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节奏过慢,会延长会议时间,浪费人力物力,领导不高兴,与会者也有意见;节奏过快,有可能造成认识肤浅,对问题议得不深,研究不透,决策草率,达不到会议的目的,严重的甚至会造成重大失误。因此,要注意控制好会议的节奏。会前要策划好,要拟定一个会议计划表,对会议议题的难易、议程的前后安排、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要有充分估计。然后,每一项议题大约需要多长时间,整个会议需要多长时间都要测算好,并有一定的弹性。会议进行中要时刻留心会议的进程,控制好节奏。发现节奏过慢,应想办法采取措施调动与会人员的注意力,主动提问,多加启发引导,必要时也可提醒大家抓紧时间,围绕中心议题,发表不同意见,相同意见从简或不再重复。如果节奏过快,就要提醒大家沉住气,时间充足,认真思考;也可多提几个细节性的问题,研究深、研究透。当然,这不是让你无病呻吟,故意延长时间,拉长会议,而是提高会议质量。
六、圆满的总结语
在会议即将结束时,主持者要对会议召开的有关情况及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总结,对不能确定的或未解决的问题作出解释说明。对会议总结得如何,是衡量主持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有的主持者能把会议的有关情况总结得很精练、很概括、很有高度,让人一听就明白。而有的则不善于总结,对会议的精华把握不准,要么重复别人的话语,要么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既没有深度,也没有高度。会议总结要体现简明扼要、全面准确、重点突出、实事求是的特点。好的总结可以帮助与会者加深对会议精神的理解和把握,有利于会议的贯彻落实。
会议总结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其内容大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会议基本情况。这一部分主要是讲会议的进程,与会者的表现。会议进程主要是对会议的几个重要环节进行综述和分析,对每个环节的实施情况作出评估;与会者会议期间的表现如何,要列举典型实例进行评述。要对会议进行了多长时间,进行了哪些议程,办了哪些事情,办得怎么样,与会者的参与程度等情况向与会者作出说明。
第二部分,会议的主要收获。这一部分是会议总结的重点。主要讲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会议统一了哪些思想,提高了哪些认识,研究解决了哪些问题。要高屋建瓴地概括归纳出几条,让人听了觉得条理清晰,便于记忆。谈收获要紧扣会议主题,突出反映问题,切实符合会议的实际情况。每条收获都应有具体的事例加以说明,要注意引用与会者的发言,特别是一些好的意见、建议及具体的措施和打算,给人以具体生动的感觉。
第三部分,今后工作意见。这一部分主要是根据会议总的精神,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实施会议主题的意见,也就是对会议的传达学习、贯彻落实提出具体要求,对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进行分解,落实到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会议总结要得法,一般可采用如下方法:
(1)直叙法。就是简要概括地回顾叙述会议办了哪些事,达成了哪些共识,解决了什么问题,加深与会者的印象。比如:“这次会议我们传达学习了×××文件,研究讨论了×××决定,×××领导作了重要讲话,对下一步的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和部署:一是……,二是……,三是……。这些意见完全符合我们的实际,对于促进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切实抓出成效。对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我再提几点意见:一、……,二、……,三、……”
(2)归纳法。就是在简要回顾会议的基础上,对整个会议进行高度归纳、概括。比如:“我们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概括起来有几个特点:一、……二、……三、……”或者“我们这次会议达成了几个方面的共识:一、……二、……三、……初步解决了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二、……三、……现在,对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大家都形成了一致意见,拿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下一步关键是抓好落实。”
(3)鼓动法。对会议不作全面总结的情况下,用鼓舞人心的话作总结,对大家提出希望和要求,号召大家为实现某个目标或完成某项任务而努力工作。
对会议的总结是详细还是简要,这要根据会议的要求、会议气氛、与会人员、时间安排等情况而定,可以根据上述介绍的一般结构和方法进行调整、完善,灵活掌握。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