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细品慢读道德经-附录:《道德经》精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所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混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远,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小处方】

    遇到了事情,要有沉着而冷静的思考,不必急于表白。

    只要问心无愧也就可以了。

    人间事物,原只是自然的生长,不必在乎,但也不是不在乎,要懂得自在、自然。

    道的门是为沉默而生长的,喧哗的人们就让他们喧哗吧。

    不是不去管他,而是要沉静的去管他,管他就要先自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名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小处方】

    偏执是一切弊病之源,不要偏执,要放下。放下才能自在。

    成功是自己的事情,不要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要把心态摆正。

    无为不是不去做,而是做了能放下;不是不去说,而是说了就说了,不用担心,只要心里明白就可以了。

    【不尚贤】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净化百姓的心灵,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若使人民常保有这样无知无欲的天真状态,没有伪作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望纵然是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小处方】

    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心要宁静,不要纷乱。

    心情空空、肚子吃饱;不要老说理想,要踏实,尤其要注意身体。

    不要自作聪明,不要老为了利害、目的才做事。

    不要老想去对症,自自然然才是真正的药方。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大道空虚无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像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像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小处方】

    不要填满所有的空间,才有生长的可能。

    言辞不要锐利,头脑不要纷杂。

    不要老求光鲜亮丽,要懂得和着尘世生长。

    爱护您的左右,要关心他们,大道原在有形的万象之先。

    【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一视同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对待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一视同仁,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小处方】

    要学习天地般的无私,对事情不要看得太重,要轻松些。

    事情要有次序、做了一件,就会带出另一件,引不完的。

    要放松、再用力,愈用会愈有劲。

    话多了只会招来困窘,默默地做出成绩来,最重要。

    【谷神不死】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体。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地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小处方】

    要虚怀若谷,这样才能起死回生。谦虚是最好的药方。

    世间之事总有个根源,根源就在天地,要注意生活世界的安排。

    事情要绵绵密密的,随时都有思考,自会有答案。永不停歇,但不用急种一棵大树,生长不是那么快的。

    【天长地久】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小处方】

    要有天地般的心量,不用忍耐,也能长久。

    让开是最重要的药方。别人生长了,你也生长了。

    成就别人,也就是成就你自己。

    私心不一定那么不好,但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世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之人的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小处方】

    别人以为你是柔弱的,其实这是包容,包容可以免除斗争。

    事情总有个定准,要抓准它,不要放过,也不用担心;治事要稳健,注意时机的抉择,当断则断,不要犹豫。

    该做的好好做。做你喜欢的,喜欢你所做的。无怨无悔。

    【持而盈之】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棁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哉。

    【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种下了祸根。

    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懂得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小处方】

    张扬就要付出代价,不想付出代价,那且先别张扬。

    功成了、名就了,要懂得回来看看自己,不要被功名毁了性命。

    金玉多了,不只累赘,而且是败乱的起点。

    大自然之道啊,不是用名号堆成的,只是如实而已。

    【载营魄抱一】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像婴儿的无欲状态吗?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能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感官与外界的对立变化相接触,能宁静吗?明白四达,能不用心机吗?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它们,这就叫做“玄德”。

    【小处方】

    和谐的意思不是等同为一,而是让不同的一有超越克服的可能。

    任由自性,玄妙自照,没有什么执著,就能把握到你想把握的。

    生长比竞争重要,用涵和蕴藉的心情去接受,自然能够生长。

    不要想占有,不要想依靠,不要想控制,玄玄中自有妙处。

    【三十辐共一毂】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中空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小处方】

    心灵放空,才能容物,记住:没有士兵的大将军,只能当阶下囚。

    生命不能空度,但却要有留白,留白才能有想象的空间,才能有发展的可能。

    舍弃,只是舍弃,根本不用问是否还有可能,因为真正的可能性,就是回到空无的境地。

    执著必带来痛苦,放下是良方;虚空妙用,才得无穷。

    【五色令人目盲】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食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小处方】

    眼睛是心灵之窗,若一意追逐,心灵便可能从这窗口跑走。

    过头的事,不要做;过度的努力,也不要做;过人的才华,要爱惜;须知过了头,想回头都困难。

    可以多些粪土,因为粪土可以肥沃田地;要少些财货,因为财货会引来杀机。

    停止追逐,你需要的是安静、自得。

    【宠辱若惊】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以托于天下。

    【译文】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事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小处方】

    管它是宠是辱,依然故我,只是个平常心,便是了。

    最大的祸患就是自己,自己太大了,天地就变得小了,知道吗?

    无我才是真我,无我才得自在,自在是克服一切他在的良方。

    忘掉自己的利害,忘掉自己的面子,忘掉自己的身段,才能找回自己。

    【视之不见】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

    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混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小处方】

    不要求亮丽,只要不昏暗,就有可能。生命要的不是必然,而是可能。

    无相、无声、无形的时候,就是充满着可能性的时候。甚至,你要懂得去相、去声、去形,回到真切的可能点上来。

    处在环中,才能因应无穷,不必在前在后、在左在右,彷徨犹豫,浪费心神。

    不必担心目前的势态如何,要用理念去化解,要以理导势。

    【古之善为道者】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译文】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淳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啊,好像不清的浊水。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小处方】

    天道难以了知,不必老是想去窥伺,须知:有几分敬畏就有几分福气。

    生命不是用分别心去认识,而是用无分别心去感通,真切的感通起于敬畏。

    宁静之后,再启动,这样的启动才是强劲而有力的。

    不避混浊,能让混浊澄清,这才是真功夫。朋友,息心止虑吧。

    【致虚极】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小处方】

    要相信自己,不必造作,不必担心。

    人要虚心。虚心才会长久,而且要坚持下去。

    真正的包容是不必忍受、不必包容,让他来去自如,自然而为。

    德是你的德、我的德、他的德,大家的德,德静静地等着你。

    【太上,不知有之】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却办成功了,这时老百姓会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小处方】

    重点是怎样把事情做好,不是谁得了权位、谁去完成,谁享了大名。

    你给出的是天地、是心情、是可能,不是指导、不是控制、不是督促。

    控制森严,这是最不好的管理方式,能物各付物,自然而然才好。

    不要让学生老觉得是你教给他的,不要让儿子老觉得是你传给他的,自然才好。

    【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现出忠臣。

    【小处方】

    强调什么,其实就是失去什么,要懂得安享幸福,不要老追索幸福。

    大道自然,无情有情,没有强迫,却有道理,不用担心。

    与其立志成为忠臣孝子,不如盼望六亲和顺、天下太平。

    与其一直提醒自己要怎么样,不如让自己就这样、就这样,如此自然。

    【绝圣弃智】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译文】

    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小处方】

    不要贪取美名,要懂得务实,真正的务实就是不强求、就是自然。

    用再多的语言文字去教导,都不如自自然然的生长。

    永远怀抱着真朴的本心吧,这样自然快活。

    自我降到最低,才能升起真正的我;欲望减到最少,才能升起生命的真实动力。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飘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译文】

    正确与错误有何差别?美善与丑恶有何不同?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疲倦闲散啊,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恍惚啊,像大海汹涌;恍惚啊,像漂泊无处停留。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我唯独与人不同的,关键在于得到了“道”。

    【小处方】

    不要担心学不好,放下吧。没有了忧愁,没有了烦恼,一切会更好。

    人家所畏惧的,我们也就不可以不畏惧,这是世事之然,就这样。

    不必老为自己打算,倒是宁可守着自然虚静之道。

    烜赫显耀、精明能干,不如浑浑无心、默默无名,自在的好。

    【孔德之容】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译文】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小处方】

    具体的形物要分辨清楚,但要超越它;真实的图像要明白,但要空却它。

    自然大道是无名、无形、无情、无象的,只是个自然而已。

    顺从着自然大道,就不必强调自觉的德行,精诚自可以不移,真正的精诚不是勉强,而是自然。

    回得自然大道,一切清楚明白,人间事物,整整齐齐,一个走不了。

    【曲则全】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小处方】

    理直不一定要气壮,做起来尽管有些曲折,但却可能是较为周全的。

    要能藏,但不是遮掩;而只是让自己在安静的情境下,默运造化,好好生长。

    不必担心走错路,走错路,就多认得一条路,好好记得这条路,以后可能也有用。

    法律对了,道理不一定对;道理对了,人情不一定对;人情对了,还是要求道理对,求法律对。真人情,不是世俗,而是人的真情实感。

    【希言自然】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

    不言政令不扰民是合乎自然的。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使它这样的呢?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所以,从事于道的就同于道,从事于德的就同于德,从事于失的人就同于失。同于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就会有人不信任。

    【小处方】

    与其相信话语的确认,不如相信一切会默运造化、自然天成。

    暴风疾雨,就让它过去吧。过去了,天地澄明,平坦太平。

    即使是错的,包容它,就可能长出对的;即使是对的,强调它,却可能变成错的。

    内在的确认,相信自然天成,也就会自然天成。大自然有一独特的伟力在焉。

    【企者不立】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稳;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小处方】

    脚踏实地,一步步地往前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只是个闲逸,可也。

    忘记自己的功业,忘记自己的欲求,这样才是个真幸福的人,上苍才得帮助你。

    生长,只是个生长,不必老安在自己,自然可也。

    不要勉强,勉强会造成伤害;宁可顺成天地。

    【有物混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

    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

    【小处方】

    留意发展的向度,用圆环式的思考去替代单线式的思考,想想恒久的可能。

    人之为人,是因为天地万有一切都可以在一刹那间被纳到心中,除非你自己看小了自己。

    具体的生长,普遍的发展,脉络的安排,自自然然地,丝毫无碍。

    【重为轻根】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

    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君子终日行走,不离开载装行李的车辆,虽然有美食胜景吸引着他,却能安然处之。为什么大国的君主,还要轻率躁动以治天下呢?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小处方】

    稳重才能生长,不要陷溺在浮动的情绪中,要握住方向。

    不要以为那是沉重的负担,而要爱惜你已有那么样的负重能力。

    很难下决定,这叫谨慎,能谨慎,表示自己有敬畏的精神。

    不要轻率行动,否则失去根本,一切危矣。宁静、深思。

    【善行,无辙迹】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译文】

    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辙迹;善于言谈的,不会发生病疵;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码子;善于关闭的,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所以善人可以作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小处方】

    平常就好,好只是平常,平平常常,不用多所计算,自然天成。

    平常地好,像日月运行一样,没有偏私,却长久不息。

    不要嫌那些向你顶礼的人,说他们低下;没有他们的低下,哪有你的尊贵呢。

    真正的智慧是不为外物所迷,总在自己的腔子里做主;进一步做主是无主之主,只是自然。

    【知其雄】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译文】

    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甘愿作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模式。甘愿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行不相差失,恢复到不可穷极的真理。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川谷。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性才得以充足,回复到自然本初的素朴本初状态。朴素本初的东西经制作而成器物,有道的人沿用真朴,则为百官之长,所以完善的政治是不可分割的。

    【小处方】

    得意时,须有失意时之意态;失意时,却不必落寞,而要有平常心。

    大豪杰之为大豪杰,就在于能放得下,能回到最原初的柔软状态。

    放开了权、利、名、位,才能有经、义、实、地,才能生长。

    操作最好的制度,要有跨出制度的器量。跨出制度,不是不守制度,而是一心向着真朴本源。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赢;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译文】

    想要治理天下,却又要用强制的办法,我看他不能达到目的。天下的人民是神圣的,不能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纺治天下,就一定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天下。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世人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的刚强,有的羸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因此,圣人要除去那种极端,奢侈的,过度的措施法度。

    【小处方】

    做事要认真,但不要执著;要用心,但不要担心。一方面说,好在有我,一方面说,可以没有我。

    紧抓不放的人,只能做小事;做大事的人,要能放,但放而不放,不放而放,要有清明的智慧观法。

    做事不过分,生活不奢华,态度不傲慢。人能如此,不成功也成功。

    一时之间的成败利害,不要去管他,老管着他,他就纠缠着你。

    能忘,才是大英雄、大豪杰。

    【以道佐人主者】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依照“道”的原则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兵力逞强于天下。穷兵黩武这种事必然会得到报应。军队所到的地方,荆棘横生。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荒年。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也就可以了,并不以兵力强大而逞强好斗。达到目的了却不自我矜持,达到目的了也不去夸耀骄傲,达到目的了也不要自以为是,达到目的却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却不逞强。事物过去强大就会走向衰朽,这就说明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的,就会很快死亡。

    【小处方】

    暴力必然引来暴力,只有柔性才能化解暴力。

    不得已要用到战争,但要速求结束,不要逞强。成功了要哀矜而勿喜。

    过头的,就会老逝。等待吧。可以不要用霹雳手段,就不要用。

    【夫兵者,不祥之器】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译文】

    部队啊,是不祥的东西,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君子平时居处就以左边为贵而用兵打仗时就以右边为贵。兵器这个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淡然处之,胜利了也不要自鸣得意,如果自以为了不起,那就是喜欢杀人。凡是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吉庆的事情以左边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方为上,偏将军居于左边,上将军居于右边,这就是说要以丧礼仪式来处理用兵打仗的事情。战争中杀人众多,要用哀痛的心情参加,打了胜仗,也要以丧礼的仪式去对待战死的人。

    【小处方】

    涉及胜败的事,要用恬淡的心情去处理;涉及生长的事情,要用心去灌溉它。

    自然大道是生命的原动力,心灵则是土地,要去耕耘它、种植它。在这里,你会发现自然大道。

    哀兵必胜,胜兵当哀,胜的不是让对方败了,哀的反倒是这样的胜了,这是要让自己死去活来,好自生长。

    打败对方,你赢了。可能这样你就输了。输在哪里?输在你赢。

    【道常无名】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译文】

    “道”永远是无名而质朴的,虽然小到不可见,但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王侯如果能够依照“道”的原则治理天下,百姓们将会自然地归从于他。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降下甘露,人们不必指使它而会自然均匀。治理天下就要建立一种管理体制,制定各种制度确定各种名分,任命各级官长办事。名分既然有了,就要有所制约,适可而止,知道制约、适可而止,就没有什么危险了。“道”存在于天下,就像江海,一切河川溪水都归流于它,使万物自然宾服。

    【小处方】

    不要强求沟通,要体会静默。静默中有真朴的爱,大道之爱。

    知其所止,不是在现象上去止住,而是用理想去转移。猛然刹车是会翻车的,要懂得转个弯,才能活下去。

    放下它。放不下,那就放着。放着,用遗忘的方式放着。让它回到记忆的海洋中。

    【知人者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高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富有,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小处方】

    真正的智慧是自照照人,明白了自己,因而清楚了别人,是以自身为起点展开的。

    知足者富,自尊者贵,能知此,就能立得了志,立得了志,就能奋力向前。

    情境具有生长的力量,也可能会成为毁损的力量,要好好经营它。有了好情境,心灵主体又顺势可成。

    【大道泛兮】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

    大道广泛流行,左右上下无所不到。万物依赖它生长而不推辞,完成了功业,办妥了事业,而不占有名誉。它养育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可以称它为“小”;万物归附而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称它为“大”。正因为它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

    【小处方】

    能放下,就能不执着,能不执著,就可以无边际,就可以包容广大。

    不要在末节上竞争,要在本源上生长,这叫参赞天地之道。

    具体的生长一点点,比起在理念上说得天花乱坠要好得多。

    面对渺小,才能识得其重大;能识得重大,就不为所谓的伟大所迷惑。

    【执大象】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译文】

    谁掌握了那伟大的“道”,普天下的人们便都来投靠他,向往、投靠他而不互相妨害,于是大家就和平而安泰、宁静。音乐和美好的食物,使过路的人都为之停步。用言语来表述大道,是平淡而无味儿的,看它,看也看不见,听它,听也听不见,而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无限制的。

    【小处方】

    要选择的是自然、平坦,而不是胜利;要选择的就是通达,而不是热烈。

    过客所要的,往往和住户不同;想想你是归人,还是过客。

    大道理一定平凡无奇,但平凡无奇可不一定是大道理。

    不必多作揣度,要如理实在;是怎样就怎样,还它个明白。

    【将欲歙之】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译文】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就叫微妙的明智。柔弱战胜刚强。鱼的生存不可以脱离池渊,国家的刑法政教不可以向人炫耀,不能轻易用来吓唬人。

    【小处方】

    大自然有一种物极必反的道理,不必太用心、太刻意,让世事交给老天爷吧。

    对于隐微之明、奥秘之理,默首体会,自有一番心地。

    柔性的颠覆比起刚性的斗争有趣多了,因为这样的颠覆是一种生长。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译文】

    “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我就要用“道”的无名之朴来镇住它。用“道”的真朴来镇服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

    【小处方】

    不要老算计功利、不要老想着目的,无目的、当下自然,便是洒落,这就成个自然豪杰。

    不须去管理,让他们自己想出一套自己管理自己的方式,你只须看看就可以了。

    一切计议便会生出贪欲渴求,这时需要做的不是去压抑它,而是让大道显现,这样的镇伏是自然镇伏,这才有效。

    无贪无求,就是至福;真正的德从此处立起,这是通于自然大道的,这叫道德,道生之、德蓄之。

    【上德不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译文】

    具备“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外在的有“德”,因此实际上是有“德”;具备“下德”的人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德”,因此实际是没有“德”的。“上德”之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下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上仁之人要有所作为却没有回应他,于是就扬着胳膊强引别人。所以,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而且是祸乱的开端。所谓“先知”,不过是“道”的虚华,由此愚昧开始产生。所以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浇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所以要舍弃浇薄虚华而采取朴实敦厚。

    【小处方】

    道是有人起个头,带着你走,这人是谁,是你胸中的主。

    德是依正直的心来做,直入本源,不必碍。

    罣仁是彼此真诚相感、相应,融合为一体。

    义是自我要求完善,做成规则,戮力为之。

    回得本源,一切自在、自然。纯朴的力量最大。

    【昔之得一者】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一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舆无舆。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译文】

    往昔曾得到过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神(人)得到道而英灵;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万物得到道而生长;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推而言之,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宁,恐怕要震溃;人不能保持灵性,恐怕要灭绝;河谷不能保持流水,恐怕要干涸;万物不能保持生长,恐怕要消灭;侯王不能保持天下首领的地位,恐怕要倾覆。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们自称为“孤”、“寡”、“不谷”,这不就是以贱为根本吗?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不要求琭琭晶莹像宝玉,而宁愿珞珞坚硬像山石。

    【小处方】

    一是一切的本源,也是当下的起点,想着一,一件一件的去做完它,不必挂心。

    你高贵吗?正因为是有所谓的低贱衬托出来的,想到这里,你怎能不对所谓的低贱默首道谢呢?

    最高的荣誉不必须索、贪求,宁可无什荣誉,因为自然大道本来是平平常常,哪有什么荣誉。

    你不够好,人家说你好,这要惭愧。你很好,人家说你不好,却要坦然。

    【反者道之动】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

    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小处方】

    将一条线,圈成一个圆,原先的两端就成为同一个点。想想:这就叫道理。

    无须理会人家说你、笑你脆弱,你明白自己是在生长就好了。须知:此时生长最安全,最有空间。

    没有经验,正充满了可能性,谁说一定要是老经验的好。

    无可以是没有,可以是可能,更可以是无穷无尽,有个无真好。

    【上士闻道】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译文】

    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小处方】

    别人怎么说是一回事,自己怎么做是另一回事;这回事不同于另一回事,只此一回事,如其所如,自自在在。

    世俗人看得很低,而值得做的事,往往具有强大的生长力量,可以一试。

    自然大道是自然,是大道;自然就不在意他人,而是自自然然。

    大道就不避崎岖,何路非大道也。

    大道是看不见的、听不着的,但它就在生长中。

    【道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译文】

    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王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所以一切事物,如果减损它却反而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却反而得到减损。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强暴的人死无其所。我把这句话当做施教的宗旨。

    【小处方】

    人们用语言名号去对既有的存在定下标签,但可不要忘了未贴标签前,正是存在事物生长的过程。

    任何存在事物,总有阴阳刚柔两个对立面,用你的谦卑心灵去活转它吧,处环中以应无穷。

    教,是不言之教,是柔弱之教,这是生长的关键处;即使要说话,还是要归于不说。

    损之可益,益之可损,自然有一种持平原则,人间福分亦是如此,且安心吧。

    【天下之至柔】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译文】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认识到“无为”的益处。“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下,普天下少有能赶上它的了。

    【小处方】

    有形有象的东西必然会毁坏,无形无象的东西却可以长存。

    修行,不是去追求有,而是回返于生命的无,无是本源。

    说了有作用,但不说有时作用会更大、更大。说与不说之间要拿捏恰当。

    不是不作,而是作了要放下;放下才能自在,才能开启新局。

    【名与身孰亲】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

    名誉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重要?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招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小处方】

    生命是无价的,用生命去换取其它有价的东西,这是人世间最大的倒反。

    有个小洞洞,可能保住了整体;封住了那小洞洞,可能垮掉了全部。留些缺憾,可能是保住美善最好的药方。

    知足的人是富有的,知止的人是有福的,合乎大道就能长久。

    【大成若缺】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

    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寒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小处方】

    大道生于有余,留有余可以补不足,天地之大,有余可以容物,可以延年益寿。

    记得:不要做尽了。

    真正会说话的人,话说出口,就要能回得来,这叫讷。

    清静是让浑浊的澄明了,让躁动的安住了;你的心自在了,事物也就找到他们的家。

    留些愚拙给自己,一方面让自己有变得聪明的可能,一方面让别人有聪明的喜悦。

    【天下有道】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

    治理天下合乎“道”,就可以做到太平安定,把战马退还到田间给农夫用来耕种。治理天下不合乎“道”,连怀胎的母马也要送上战场,在战场的郊外生下马驹子。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小处方】

    自然大道,原本富足,寻于本源,自在自得;一心向外,求不得,苦,奈何?

    检察心念:念头、念头。念要回头,才有了时。念不回头,执之成迷。迷而成惑,难解、难解。

    欲望会生出力量,但这样的力量往往会牵引出更大的毁灭性力量。

    知足常乐,乐在知足,这种满盈的感觉,极为自在而可贵。

    【不出户,知天下】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译文】

    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

    【小处方】

    认知是指向对象,但判断总要回到自己心中,这就是道。

    事物清楚了,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心理要明白。明白就是踏实。

    紧抓着,把事情做好了,那可真很累。放开它,事情自然天成,才是工夫。

    不要没命的努力,要安身立命。让一切自然天成。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译文】

    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最后以至于“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治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民,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小处方】

    浑默之智,无为天成,放得下,提得起,这样才能做大事。

    不要老往外去追逐,要回头观照自己;观照自己,才能歇心。

    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不生事扰民,但要无事而有事。

    不偏执、不造作,只是当下活着。这就是生,就是活,活出意义,活出个自然天机。

    【圣人常无心】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译文】

    圣人常常是没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于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就可以得到善良了,从而使人人向善。对于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对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可以得到诚信了,从而使人人守信。有道的圣人在其位,收敛自己的欲意,使天下的心思归于浑朴。百姓们都专注于自己的耳目聪明,有道的人使他们都回到婴孩般淳朴的状态。

    【小处方】

    直心行善,入于造化之源,不计较眼前的利害,此是真积德。

    大道无私,只要让开,天理自然彰显,洒落工夫就此做去。

    浑默之智,翕合其心,能止能观,万物自在自得。

    放弃了权力的自我,心中常有别人,这样才能有一超越的大我。

    【出生入死】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译文】

    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终入于地而死。属于长寿的人有十分之三;属于短命而亡的人有十分之三;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却自己走向死亡之路,也占十分之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奉养太过度了。据说,善于养护自己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凶恶的犀牛和猛虎,在战争中也受不到武器的伤害。犀牛于其身无处投角,老虎对其身无处伸爪,武器对其身无处刺击锋刃。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

    【小处方】

    生命的特质就是它自己有他的生、他的命,因此不能太奢求,也不能太用心,要浑默些、放得下,往往会生活的很好。

    生命、生命,有生,有命,生是创造,命是限制,正视命,才有得生。

    藏其杀机,不如消化杀气,化得了杀气,就可以无死地,就可以保生。

    处所情境就是天地,有天有地,便是道理,便是生命之所寄。

    【道生之】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道生成万事万物,德养育万事万物。万事万物虽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环境使万事万物成长起来。故此,万事万物莫不尊崇道而珍贵德。道之所以被尊崇,被珍贵,就是由于道生长万物而不加以干涉,德畜养万物而不加以主宰,顺其自然。因而,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使万物生长发展,成熟结果,使其受到抚养、保护。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导引万物而不主宰,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

    【小处方】

    存在的事物必有其根源,必有其本性,根源叫道,本性叫德,如其根源、本性,就叫道德。

    不要在末端的事势上用工夫,而要在根源的本性上好好生长。

    道理、道理,因道成理,事势、事势,因事成势。道理优先,事势在后。

    用认知去定住,用智慧去观照,用德性去成全,用大道去消融。

    【天下有始】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译文】

    天地万物本身都有起始,这个始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如果知道根源,就能认识万物;如果认识了万事万物,又把握着万物的根本,那么终身都不会有危险。塞住欲念的孔穴,闭起欲念的门径,终身都不会有烦扰之事。如果打开欲念的孔穴,就会增添繁杂的事件,终身都不可救治。能够察见到细微的,叫做“明”;能够持守柔弱的,叫做“强”。运用其光芒,返照内在的明,不会给自己带来灾难。这就叫做万世不绝的“常道”。

    【小处方】

    回到本源,一切就好处理,一切危险都可以度过。

    打开感官、开启执著,心向外奔驰,这世界一时间美丽起来;但很快就得衰颓。

    常道是有往有复、有来有去的,一个存在事物能如此出入自得,那也就合乎道了。

    亮光照人而慑人,灵明照人而自照,因为自照,所以明白动人。

    【使我介然有知】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竽。非道也哉!

    【译文】

    假如我稍微地有了认识,在大道上行走,唯一担心的是害怕走了邪路。大道虽然平坦,但人君却喜欢走邪径。朝政腐败已极,弄得农田荒芜,仓库十分空虚,而人君仍穿着锦绣的衣服,佩戴着锋利的宝剑,饱餐精美的饮食,搜刮占有富余的财货,这就叫做强盗头子。这是多么无道啊!

    【小处方】

    不要以为平坦无奇,就没什么,要知道没什么,那才能入于大道之门。

    那些有权有力的人,总在历史的浪头上,浪生浪死,没几个可以成为中流砥柱的。

    小草的哲学是:小人物,但生命却是庄严的;大人物,可能恰好相反。

    大道在平正无奇,不在华丽文采。

    【善建者不拔】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译文】

    善于建立自身道德的人不会动摇,善于秉持自身道德的人不会丧失信心,如果子孙能够遵循、守持这个道理,那么子子孙孙就不会断绝。把这个道理付诸自身,他的德性就会是真实纯正的;把这个道理付诸自家,他的德性就会是丰盈有余的;把这个道理付诸自乡,他的德性就会受到尊崇;把这个道理付诸自邦,他的德性就会丰盛硕大;把这个道理付诸天下,他的德性就会无限普及。所以,用自身的修身之道来观察别身;以自家察看观照别家;以自乡察看观照别乡;以平天下之道察看观照天下。我怎么会知道天下的情况之所以如此呢?就是因为我用了以上的方法和道理。

    【小处方】

    大道之治重在如其所如,观复其身,让他自己生长。

    观是对比而视,是清静的观赏,是如其所如的让它生长。

    能放得开,他才能生长,给他天地,比给他什么都重要。

    不必太关心他,把关心转成开心,开开心心地、自在地生长。

    【含德之厚】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毒虫不螫他,猛兽不伤害他,凶恶的鸟不搏击他。他的筋骨柔弱,但拳头却握得很牢固。说明他却精气充沛。他整天啼哭,但嗓子却不会沙哑,这是因为和气纯厚的缘故。认识淳和的道理叫做“常”,知道“常”的叫做“明”。贪生纵欲就会遭殃,欲念主使精气就叫做逞强。事物过于壮盛了就会变衰老,这就叫不合于“道”,不遵守常道就会很快地死亡。

    【小处方】

    柔性的颠覆比起刚性的斗争,有力量得多了。他的力量在于真实的生长。

    体会自然大道的和气,和气是如其所如的喜怒哀乐,并不是无喜怒哀乐。

    柔性的坚持,骨弱筋柔而握固,因为此中有一大道的生命力在里面。

    和谐,不破裂、不迫切,让他来、让他去,他来来去去,就停在那里了,这叫做常态。

    【知者不言】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译文】

    真正有知识、有智慧的人是不会夸夸其谈的人,而到处说长论短者不是有知识有智慧的人。塞堵住嗜欲的孔窍,关闭住嗜欲的门径。不露锋芒,消解纷争,挫去人们的锋芒,解脱他们的纷争,收敛他们的光耀,混同他们的尘世,这就是深奥的玄同。达到“玄同”境界的人,已经超脱亲疏、利害、贵贱的世俗范围,所以就为天下人所尊重。

    【小处方】

    不要把自己放在一线之两端来思考,而要得环中,应无穷。

    因玄故妙,拉成一长远的辩证历程,幽深而识其和同,因为和同故知其妙。

    打扮的光鲜亮丽,一旦习惯,那你就得花许多时间去维护它;回到朴素之地,它会自然生长。

    每天要插一盆漂亮的花,不如长久种一株会生长的花。不要只看重生命的表象,要重视生命的本体。

    【以正治国】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译文】

    以无为、清静正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用无为之治来治理天下。我怎么知道是这种情形呢?根据就在于此:天下的禁忌越多,而老百姓就越陷于贫穷;人民的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陷于混乱;人们的技巧机心越多,邪风怪事就越闹得厉害;法令越是森严,盗贼就越是不断地增加。所以有道的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无欲,而人民就自然淳朴。”

    【小处方】

    把理想的坚持挂搭在意识形态的执著上,可能生出很大的力量,但破坏性的力量将极为可怕。

    自然无为吧。不用担心,只要用心、关心,宁静、无扰、无贪,一切会有进境的。

    用其机,不如浑其机;用其心,不如浑其心;浑朴自然,任天无为,就是药方。

    【其政闷闷】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译文】

    政治宽厚清明,人民就淳朴忠诚;政治苛酷黑暗,人民就狡黠、抱怨。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人们的迷惑,由来已久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小处方】

    一种看不出来的生长力量,那是最值得学习的。这叫默运造化。

    一直担心祸福的问题,不如真正的回到自身来体会体会,凡是能回到自身的,就是有福之人。

    原则立了之后,便要歇手;歇手才能走出自己的新生命。

    要照亮人,但可不要让别人眼睛都睁不开,什么都看不到,只是一片漆黑。

    【治人事天】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根深蒂固,长生久视之道。

    【译文】

    治理国家,事奉上天,没有比爱惜精神更为重要的了。爱惜精神,得以能够做到早做准备;早做准备,就是不断地积“德”;不断地积“德”,就没有什么不能攻克的;没有什么不能攻克,那就无法估量他的力量;具备了这种无法估量的力量,就可以担负治理国家的重任;有了治理国家的原则和道理,国家就可以长久维持。国运长久,就叫做根深蒂固,符合长久维持之道。

    【小处方】

    不要那么慷慨,宁可俭约一点地好,俭约会使得人的生命俭肃而有力量。

    长在枝叶的,不必太在乎。你应当在乎那些长在泥土里,看不见的部分。

    有道在,一切好办,道是要长养的,不是把捉得到的。

    给出一片天地,就能生长。给别人天地,就是给自己天地。

    【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译文】

    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不要频繁翻动导致破碎,要注意掌握火候。用“道”治理天下,鬼神起不了作用。不仅鬼不起作用,而是鬼怪的作用伤不了人。不但鬼的作用伤害不了人,圣人有道也不会伤害人。这样,鬼神和有道的圣人都不伤害人,所以,就可以让人民享受到德的恩泽。

    【小处方】

    不要老考虑自己的势如何,要考虑的是道理,顺道理就能生长。

    自然大道的恩慈是:使得那会伤你的也不伤你了;自然大道的狠戾是:使那原来不会伤你的,竟然回过头来伤你。

    有了泥土才能生长,大道所强调的只是这么一点点。

    【大邦者下流】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译文】

    大国是天下人的,是众人归附、聚集的地方,是蕴藏无限生机的地方。雌柔常以安静守定而胜过雄强,这是因为它居于柔下的缘故。所以,大国对小国谦下忍让,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信任和依赖;小国对大国谦下忍让,就可以见容于大国。所以,或者大国对小国谦让而取得大国的信任,或者小国对大国谦让而见容于大国。大国与小国不过是“取”和“取于”的关系。“欲兼畜人”即接纳吸收别国加入自己的联盟;“欲入事人”则是加入别国的同盟。两方面各得所欲求的,大国特别应该谦下忍让。

    【小处方】

    站在上方的,就要给人;处在下方的,才能得到别人的恩赐。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道理。

    最好的领导者,不是站在上方指挥,而是处在下方观看,并且要懂得回到本源上看。

    不必打破身段,因为根本就没有身段,有的只是让自家生命恰当地、好好地活着。

    抛开不必要的高傲,正视真正的卑下;卑下才有坤德载物。

    【道者万物之奥】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译文】

    “道”是荫庇万物之所,善良之人珍贵它,不善的人也要保持它。需要的时候还要求它庇护。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良好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不善的人怎能舍弃它呢?所以在天子即位、设置三公的时候,虽然有拱璧在先驷马在后的献礼仪式,还不如把这个“道”进献给他们。自古以来,人们所以把“道”看得这样宝贵,不正是由于求它庇护一定可以得到满足;犯了罪过,也可得到它的宽恕吗?就因为这个,天下人才如此珍视“道”。

    【小处方】

    自然大道是万物所归趋的奥秘之所,它以包容为德。

    世间红尘,且让它嚣嚷一下,也就沉寂了。沉寂了,就好。

    依靠外在的华美、光鲜,是不实际的;要由内在朴实的生长起来。

    大道无形,去掉了形,进到了无,这样才能入于道,最后是要无所不在的大,这是一个不休止的历程。

    【为无为】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

    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做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最终没有困难了。

    【小处方】

    有一个做事原则要记得:先其易者,后其难者;容易的通过了,难的也变简单了。

    要郑重其事,但不要焦虑;要放下,但不要忘了;要缓缓地处理。

    不要再计划了,开始吧。有了第一步,一切就会好起来。

    可以慢些,但不能停歇;要绵绵若存的努力。

    【其安易持】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著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著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小处方】

    要守愚,纯朴自然,看似愚笨,其实才能生长。

    追求世俗,太辛苦了,为何不守着原先的纯朴气质,不加修饰,却更有味道。

    最玄的事是:好像没有,其实是有,生命的奥秘就在这里。

    【古之善为道者】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

    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译文】

    古代善于为道的人,不是教导人民知晓智巧伪诈,而是教导人民淳厚朴实。人们之所以难以统治,乃是因为他们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机。所以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就必然会危害国家;不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才是国家的幸福。了解这两种治国方式的差别,就是一个法则,经常了解这个法则,就叫做“玄德”。玄德又深又远,和具体的事物复归到真朴,然后才能极大地顺乎自然。

    【小处方】

    如果你已经是一个领导者,那就尽可能的谦卑吧。如果你将要成为领导者,就应该开始学习谦卑。

    落入竞争的机制,哪有争得过的道理;只有不落入竞争的机制,才能争得过人。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

    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集的地方,乃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所以,有道的圣人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而人民并不感到负担沉重;居于人民之前,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推戴而不感到厌倦。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小处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宰相肚里能撑船,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泛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

    【天下皆谓我道大】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译文】

    人人都说我德高望重,其实不然。如果真是这样,就没有人会这样说了。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节俭;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有了这柔慈,所以能勇武;有了节俭,所以能大方;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的之长。现在丢弃了柔慈而追求勇武;丢弃了节俭而追求大方;舍弃退让而求争先,结果是走向死亡。慈爱,用来征战,就能够胜利,用来守卫就能巩固。天要援助谁,就用柔慈来保护他。

    【小处方】

    满怀爱的人,无所恐惧、无所忧虑,因此是最为勇敢的。

    俭啬之道可以令人回到自家生命之源,不外放、不衰歇。

    不用急,在后头,只要有生长的力量,后头的总会跑到前头来。

    战争是不得已的,只有爱才能化解战争。

    【善为士者,不武】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译文】

    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和。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这叫做运用别人的能力,这叫做符合自然的道理。

    【小处方】

    做人要懂得圆融,留有余地,才可能圆融。

    生气是下下之策,要懂得不生气,才可能鼓足勇气,克服困境。

    事必躬亲,往往事倍功半;作为领导,是要去领导别人做事,不是让事把自己做死了。

    大自然的启示是:让该活动的活动,自己还给它个自己。

    【用兵有言】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译文】

    用兵的人曾经这样说,“我不敢主动进犯,而采取守势;不敢前进一步,而宁可后退一尺。”这就叫做虽然有阵势,却像没有阵势可摆一样;虽然要奋臂,却像没有臂膀可举一样;虽然面临敌人,却像没有敌人可打一样;虽然有兵器,却像没有兵器可以执握一样。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三宝”。所以,两军实力相当的时候,悲痛的一方可以获得胜利。

    【小处方】

    凡属于生者,就主动参与;凡属于死者,就被动些吧。

    有了最深沉的悲悯与关怀,一切着相的战争,都会过去的;而且一定会成功。

    老在意会赢与否,那就很难说;用了气力、智谋,一切由它去吧。放开往往是最大的力量。

    有余地可退就退,不用极地反击,长成力量时,它就衰颓了。悲悯些吧。

    【吾言甚易知】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译文】

    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是天下竟没有谁能理解,没有谁能实行。言论有主旨,行事有根据。正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能理解我的人很少,那么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难得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穿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美玉。

    【小处方】

    真人是被褐怀玉,俗人却是被玉而怀褐;名牌是为俗人妆点的,真人只是个素朴而已。

    话不用多,意思到了,就要停。事不用繁,可以成了,就罢手。

    有了共识好说话、好做事;共识虽难,但要用心培养。

    最可贵的东西通常是要珍藏起来的,不必表现。

    【知不知】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

    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小处方】

    对于自己所知的一定要十分清楚,对于所不知的则常存敬意。

    事物的总体本源是难以了知的,但却可以以生命相遇。

    去除心知执著,让自家生命回到本源,好自生长。

    识得病痛,当可免得病痛,这是要告诉我们缺点也是如此的道理。

    【民不畏威】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译文】

    当民众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不要去侵犯民众的生活环境,不要压迫民众谋生的道路。只有不压迫民众,民众才不厌恶统治者。因此,高明的统治者有自己的主张,但绝不自以为是;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但绝不妄自尊大。这样才算高明的统治者。

    【小处方】

    居下位的力量是微弱的,但却也是巨大的,官逼民反,天地覆灭,可不慎哉。

    人民的力量是巨大的,要懂得去欣赏它,千万不要压制它。

    统治者往往靠别人做事,而不是事必亲躬。

    自知是一切认识的起点,先明白自己吧。

    【勇于敢则杀】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

    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以活,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天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有道的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小处方】

    世间事有一自然的奥秘在,真的是疏而不漏,且宽宽心吧。

    用命令的,不如用说的;用说的,不如用感应的。

    奥秘不是让你去认知的,而是让你去体会的。

    【民不畏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稀有不伤其手者矣。

    【译文】

    民众不畏惧死亡,为什么用死来吓唬他们呢?假如民众真的畏惧死亡的话,对于为非作歹的人,我们就把他抓来杀掉。谁还敢为非作歹?经常有专管杀人的人去执行杀人的任务,代替专管杀人的人去杀人,就如同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伐一样。那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伐的人,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指头的。

    【小处方】

    对死亡的恐惧是一切恐惧的根源,人民连死亡都不恐惧了,这世界就要变了。

    若要去惩罚一个人,那就慢些吧。因为大自然的奥秘会展开它惩罚的手段的。

    能不动手,就不动手;因为自然大道有其好生之德。

    让畏惧转成敬畏,再转而成为敬意,这岂不善哉。

    【民之饥】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译文】

    人民所以遭受饥荒,就是由于统治者吞吃赋税太多,所以人民才陷于饥饿。人民之所以难以统治,是由于统治者政令繁苛、喜欢有所作为,所以人民就难以统治。人民之所以轻生冒死,是由于统治者为了奉养自己,把民脂民膏都搜刮净了,所以人民觉得死了不算什么。只有不去追求生活享受的人,才比过分看重自己生命的人高明。

    【小处方】

    强将手下无弱兵,这样的强不是强力之强,而是能自胜者之强,能够退到后头去的强。

    有为造作所可能的成绩仍然是有限的,无为自然才能好自生长。

    当属下已不把他们的生命当生命来爱护时,这团体早该散伙了。

    尊重下属是一切领导者所要必备的。

    【人之生也柔弱】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译文】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枯了。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因此,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方,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方。

    【小处方】

    不要以为自己弱势就会被人家瞧不起,其实,正因为别人不看在眼里,反而是生长的好契机。

    生命的原则是看内里的,不是看外表的;是看生长的,不是看既有的。

    真正的强者是柔弱之人,是骨弱筋柔而握固,像婴儿一般。

    【天之道】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译文】

    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位比靶子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因为他觉得那是自然应该那样做的。

    【小处方】

    自然有自身的调节性的原理,因此损有余以补不足,但人世间的人做事时往往会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判断及选择,损不足以奉有余。

    依道不依势,依理不依力,这原则很简易,不要自己弄混淆了。

    放大空间,心胸自然宽广;放长时间,目光自然久远。大时间、大空间,自有大格局。

    跳脱开目前的限制,超越出来,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喜悦。

    【天下莫柔弱于水】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译文】

    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好像在反说一样。

    【小处方】

    语言的最大限制与吊诡就是它具有两面性,解开这两面性,直入本源,你才能真明白事理。

    柔性的颠覆与瓦解势将带来真正的生长,不必太强调刚性的建构。

    正言若反,但不一定反言若正,正正反反,要息心止虑,想一想。

    【和大怨】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

    如果结下了大怨,就是和解了也还会留下余怨,怎么能算是“善”呢?只有不结怨才是最高明的了。因此圣人为了不结怨于人,即使拿着欠条也不会去迫索要。有德之君会与百姓平等协商来办事,无德之君则靠强权暴力。天道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小处方】

    与其事后还要调节,当初就不要发生,这要有一点历史发展的智慧。

    还它个本来面目,让出一片天地,这世界就会变得很美好,不是吗?

    站到里面去,会很挤;站出去,一切不就都好了吗?另立新的生长可能。

    什么是德,就是让他觉得有得,若老让人觉得失去了什么,这德就不叫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