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球究竟来自何方?它到底是怎样形成的?一直作为一个谜而留在人们心间。因和其他卫星来比,月球有好多奇异之处,让人难以理解。
1.分裂说
月球起源是个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存在好些假说。其中的一类被称为“分裂说”,认为月球是从地球分裂出去的。据认为,在地球历史的早期,地球还处在熔融状态,自转得特别快,每4个小时左右就自转一周。地球顶端部分的物质逐渐隆起,由小而大,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高,最后终于脱离地球而被抛了开去,成为独立于地球之外的物质团,此物质团后来逐步冷却并凝聚成为月球。有人甚至认为,月球从地球分裂出去时在地球上留下的“伤疤”,就是现在的太平洋。
这确实是个很巧妙的构思,很引人入胜,可是它遇到了一些难以解释的困难: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地球自转曾经达到过那么“疯狂”的程度。
从地球赤道被抛射出去的物质,由它凝聚成的月球,其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应该是基本上在地球的赤道平面内,相差不会很大;现在的实际情况则是,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与地球赤道之间相差颇大。
月球如果真的是从地球分裂出去的话,它的化学成分、密度等都应该与地球的一致或差不多,可是事实上不是这样。譬如说:月球上的铝、钙等化学元素比地球上多得多,而镁、铁等则要少得多;地球的平均密度,即每一立方厘米的地球物质是5.52克,月球的平均密度却只有3.34克/立方厘米。
2.俘获说
“俘获说”是关于月球起源的另一种假说。假说的大意是这样的:月球原来的“身份”可能是环绕太阳运行的小行星,由于某种我们还不清楚的原因,它仍然接近地球,地球的引力“强迫”它脱离原来的轨道并把它俘获,成为自己的卫星。有人还提出这样的概念:这次俘获的宇宙事件,大致发生在离现在35亿年之前,俘获事件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全过程经历了约5亿年。
“俘获说”设想月球原来是太阳系内的一颗小行星,有它自己的运行轨道,这样的话,月球的化学成分与地球的不同,密度有差异,它的公转轨道与地球的赤道平面不一致,这些就都没有什么问题了。
不过,“俘获说”也有难以自圆其说之处。科学家们指出:一个天体俘获另外一个天体的可能性是有的,只是这种机会实在是太少、太少了。即使发生这种情况,那也应该是一个很大的天体俘获一个小得多的天体。地球的质量是月球的81倍,想要俘获像月球那么大的一个天体,那是远远不够的。说得明白一点,地球是不可能把月球那么大的一颗小行星俘获来作为自己的卫星的,至多也只能改变一下那颗小行星的轨道罢了。
3.同源说
这里说的“同源”,指的是月球和地球是从同一块原始太阳星云演变而形成的,这是关于月球起源的又一种假说。那么,如何解释月球与地球在物质成分、密度等方面的差异呢?
主张“同源说”的人认为:形成月球和地球的物质虽是在同一个星云中,但两者形成的时间不同,地球在先,月球在后。原始太阳星云演化和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由于尘埃云里面的金属粒子等物质已开始凝集和部分地集中。在地球和其他行星形成时。很自然地吸积了相当数量的铁和其他金属成分,并以此为其核心的主要物质。月球的情况则与地球不同,那时,原始太阳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已大为减少,它只能吸残余在地球周围的少量金属物质,因而主要是由非金属物质凝聚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月球物质密度还不到地球的2/3,那是理所当然的。
“同源说”与“分裂说”和“俘获说”一样,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地解释月球的成分、密度、结构、轨道等基本事实,但都存在些需要认真予以解决的难题。
4.宇宙飞船说
第四种假说是月球一宇宙飞船说。这是由前苏联两位科学家瓦西里和谢尔巴科夫于1957年提出来的。该学说的提出远早于首次阿波罗载人登月(1969年7月21日)。他们认为,月球是宇宙中彼岸某角落中的一颗小天体,被外星人改造后,操纵着它来到地球身边,利用地球的引力再加上月球的人为原动力而固定在现有的轨道上。但为什么外星人将月球进行改造后,再送到地球身旁,是什么目的?前苏联两位科学家并未详说。在后来的UFO研究者认为,原来外星人将月球弄到地球身边来是控制地球不变轨,以保证太阳系的相对稳定。
月球的各种奇异特性,奇特的天文参数、空心、坚硬的外壳、月海金属、古老岩山等等,后来“阿波罗”载人登月探得的各种结果,都是否定前三种假说而有利于第四种假说。尽管第四种假说初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然而,科学和认识是无穷尽的,宇宙奥妙也是高深莫测的,不能因我们眼光的狭窄和认识上的肤浅和无知,就将科学真理视为迷信或邪说。地心说和日心说的经历不是最有力地说明此问题吗?月球,确实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它上面的UFO现象,奇特的表现,确实给科学家们出了一道难解的谜题。这正如著名法国作家维克乌·雨果曾用这样的语言描绘月球——“月球是梦的王国,幻想的王国”。对科学家们来说,月球当然也是一个充满梦幻的世界。科学家们推测,月球不仅是开启地球以及众多宇宙之谜大门的钥匙,也是开启太阳系起源之谜大门的钥匙。那些待解之谜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就存在了不知多少岁月,直到今天,我们对月球的认识在天文学上仍无明显的进展,反而使科学家们陷入更深的困惑之中。的确,比起实施“阿波罗计划”之间——无论是月球的起源及其自然环境,还是其构成一一纵横交织在科学家面前的谜团,像难理的乱麻,现在更见头绪纷繁。但是,如果再结合UFO学的研究,结合考古学的研究,实行多学科联合攻关,相信月球之谜不久必将真相大白。总的来说,月球是被“操纵着”进入地球轨道的结论则更有说服力。如果再与碰撞说联系,能否可以想象月球当初被操纵进入月球轨道时不慎与地球擦边而过,最后才调整到现在这种轨道上。如果这样后假说都有一定道理了。真相如何?还需再探,还需拿到更多的证据。
5.月球起源新说
包括“分裂说”、“俘获说”和“同源说”在内,关于月球起源的假说至少也有好几十种。尽管如此,科学家们仍然希望有更能说明问题的新假说提出来,因为像月球起源那样复杂的问题,牵涉到许多学科和很多方面,而新的假说可以作为我们研究问题的新的出发点,往往会给我们新的启示和新的线索,使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
有关月球起源的一种新假说的主要之点是这样的:
月球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一颗小行星,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它不仅走向地球,而且与地球相撞。被撞“飞”的地球物质脱离地球,最后凝聚成为月球。在这次史无前例的猛烈撞击之前,组成地球的大部分铁和重元素,早已经沉落到地层的深处乃至核心,因此那些被撞“飞”的物质,主要是比较轻的元素。对地球来说,这次撞击带来的是地球的赤道被一下子撞“弯”了,而那些被撞出来的物质却仍然是在原先的位置上。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月球不是在地球赤道平面内绕地球转的缘故。
要解决月球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这么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看来还需要做大量的探讨和研究工作,不大可能在比较短的时期内获得比较彻底的解决。
6.月亮不是“独生女”
为什么地球不像木星、土星那样有庞大的卫星系统?即使比不上巨行星,可为什么还比不上比它小得多的火星?火星尚且有两颗卫星呢!
一些科学家也为此“不平”。他们认为,地球当初可能有过许多卫星。主张“俘获说”的阿尔文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在地球抓获月球之前,月球自己也是儿子成群,有十来颗较小的卫星在周围绕转,可是当月球被地球俘虏之后,它在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对这些原来的小卫星进行了“扫荡”,把它们一个个鲸吞殆尽。这些小卫星落入月球之内,变成一个个至今尚在的“月瘤”。
阿尔文的观点是否正确,目前很难下结论,因为7亿年前的地球及地球的天空状况,是不易找到观测依据的。何况,阿尔文提出的“俘获说”,本身还有待于继续论证呢。
20世纪80年代,英国天文学家琼斯·朗库恩旧话重叙,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认为在数十亿年前,地球虽然只有月球一颗卫星,但月球本身并不孤单寂寞,因为它自己也有“子女”,大约有十来颗绕月球旋转的小天体。对于这种卫星的卫星,天文学家们还没有适当的名称来称呼它,所以这儿姑且称之为“小卫星”。朗库恩认为,这些“小卫星”的直径在30千米以上,但由于它们的轨道并不稳定,所以在距今42亿~38亿年间,一个个坠落到月面上,形成了一个个月海。小卫星的陨落使月球摇晃起来,当它再回到平衡状态时,自转轴就会有一定的变化。有趣的是,他的这种观点,从登月者取回的月岩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的证实。
其实我们只要把“月亮”的概念稍稍扩大,不限定一定要是“冰清玉洁”的月轮这个球形的天体,那地球确实不止一颗卫星,而是有三个。其中另两个“月亮”不易见到,因为它们不过是两大团气体。它们与“脱罗央小行星”一样,与月球、地球构成了两个等边三角形:一个在月球前60。一个在月球后60。,都处于“平动点”上。
这两个气体卫星是波兰天文学家科尔杰列夫斯基在1956年发现的。因为它们十分稀薄,所以只有到高山上,正大气相当透明的情况下,才可见到两块朦胧的、微微发光的光斑。角直径不过几度。不易观测,所以,至于人们对它们的了解很少,连质量也没有测出呢!
这两个“气体月亮”以后会不会如几十亿年前的行星、卫星演化那样,慢慢收缩、凝聚成真正的小月球呢?从目前的条件看来,基本上没有这种可能了,因为当年促进行星、卫星形成的条件早已不复存在,至少那些用来形成星体的“原材料”已经寥寥无几,再也凝聚不起来了。这真像当初几百万年之前,猿类会逐渐演化为人,但今天的猩猩却永远不会再脱离动物界,其间的道理是一样的。
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计算机科学的神奇发展,不少科学家已可用来作太古时代的模拟试验。1997年,日本东京大学和美国科罗拉等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几年的协力攻关,终于合作开发出了一种模拟“大碰撞”演化过程的计算程序。这样他们已可以让人们在荧屏上目睹四十多亿年前发生的那次严重“交通事故”的演变全过程。
他们仔细地调整各种初始条件,如碰撞的那个大星子的质量,当初的相对速度、碰撞的角度……不厌其烦地试验了27次,每一次都显示出地球在碰撞过程中所经受的磨难,相当多的物质与粉碎的星子在地球周围不断弥散开来,慢慢地形成一个绕地球的由气体、尘埃及碎块组成的环带——就像现在见到的土星光环那样,这以后则是凝聚为月球的过程,但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有时最后形成的月球却是2个,它们一大一小,一近一远,相映成趣。而出现这种状况的可能性在1/3以上。当然最后的结果还是殊途同归,计算机告诉人们,这种“双月奇观”只有短短几百年时间,地球强大的引力使那个小而近的“月球”维持不了多久就会坠落消失。这种模式的意义还可帮助人们探讨行星光环的起源和演化,因而受到了世界的关注。
月球发生过“月震”吗
在人类到达月球之前,科学家们认为“月球是一个死寂的世界”,但是自从“阿波罗”飞船宇航员降落月面,并在月面设置了几台地震仪后他们才知道,月球是一个极其“活跃”的世界。月震发生在我们无法想象的月球深处,震源在月面下500~1000英里处,这里离月球外壳已相当远了。
设在月面的地震仪曾多次记录到月震,科学家们把多数月震称为“微型月震”,根据月震记录,月球的活动和振动不仅多次反复发生而且有时强度还相当可观。莱萨姆博士解释说:“当发生这种乱哄哄的微弱震动时,有时2小时发生一次,有时几天后才能平息下来。目前还不知道这种‘成群’震动的震源在哪里。”
设在月面的地震仪还记录到1~9分钟内传来的高频振动,科学家们感到十分困惑,他们推测只能是月面的某一区域正发生移动,可是这种高频振动发生了多次且持续不断,科学家们的推测似乎并不对。直到今天成千次这种微震仍在发生,可以认为是一种自然现象,莱萨姆博士后来发现在这种振动中有一种独特的类型,它们发生在月球最接近地球的时候。他认为这是由于这时地球作用于月球引力增强,使月壳产生振动。
有意思的是,微型月震多发生在月面的裂隙上。所谓裂隙就是月面上延绵几百英里的窄而深的沟。不过有的科学家认为月面上并不存在什么裂隙。
莱姆博士指出,微型月震和月壳的振动现象与月球内部的热能并无直接关联,与其说是月面火山活动不如说是月壳的变动。这些微震中的大者也在里氏震级二级以上,而且震源深度不到0.5英里。
对月球进行的种种其他研究也表明,在月球的岩石和土壤下存在着一个金属层。在美国航空航天局有关研究机构召开的第四届月球科学研讨会的专门报告中提到,美国圣克拉拉大学物理学博士卡契斯·帕金与美国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帕尔马·代亚尔和威廉·迪利将“阿波罗”12号和15号设在月面的磁强计数据与“探险者”35号获得的数据综合起来绘制了整个月球的磁带曲线。他们在一家专业杂志上撰文说:“根据磁强计的测定,月球上有大量的铁。月球岩石并不是由非磁性物质构成的,而是由铁等强磁性物质构成的。这是一种游离态的铁。”这一研究结果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他们说,与他们测量到的数值相一致的具有高导磁性的矿物。有一定强磁性的矿物及其化合物都未能发现,由此可以推测,相当于整个月球导磁性的游离态金属铁一类物质,以强磁性状态存在于月球内壳,而且含量可观。根据其他资料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与此相似。也就是说,紧挨着覆盖着月面的岩石的月面土壤有一个壳层,在这一壳层中存在着为数极大的金属矿物,在权威的国际月球研究杂志《月球》上,1971年里曾刊载了三份研究报告,这几份研究报告都谈到月球内部的金属层,因而受到广泛关注。
在月球提供给我们的“暗示”中,有许多不曾被科学家们忽略的东西。月球不均衡的外观给地球上善动脑筋的科学家以这样的印象一月球内部似乎存在某种“强有力”的东西。在通过出访月球使我们了解许多事实之前,地球上的科学家曾预测月球上既有“压扁”之处也有“膨胀”部位。但是科学家们估计的月球“膨胀”程度大17倍。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当然科学家们现在还没弄明白),月球为什么能够维持住那么大的“膨胀”。前苏联科学家认为,月球内部奇怪而神秘的力来自坚固的金属质月球内壳。
到了科学家们寄予厚望的月球探测计划正式实施之后,事实仍使他们吃惊,他们已经知道月球上存在“膨胀”,但是找不到“膨胀”部位在哪里。一位科学家扫兴地说:“地球之外的什么人似乎显得对月球十分关心。”
神秘月球的魔力
在中国古传统文化中,称日月为太阳、太阴,是说太阳和月亮作为一阳一阴,对地球上的生物、人类是有影响的。实际上,人体生物钟的存在,海洋潮汐现象的存在,某些动物昼夜不同生活习性的形成,这些都与日月的影响有关,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根源,这都是因为与日月的万有引力、磁场、宇宙线及光线(包括直射光和反射光)有很大关系。因为人和生物虽生活在地球表面上,但他们却时时刻刻生活在由日、月形成的地月系统和宇宙场内。月球虽小,但它地地球距离比其他行星、恒星离地球的距离都近得多(只有38万千米)。因此,影响力就显得显著得多。
1.月亮的圆缺影响蔬菜生长和人的生理
20世纪70年代,美国伊利诺大学根据实验的数据,公布了一个有趣的结果:蔬菜的生长,同月亮的圆缺有关。月圆时,马铃薯块茎淀粉的积聚速度最快,他们认为,这也许同磁场的变化有关。
据美国医学协会一份报告说,月亮的圆缺或许能会使人生病。在满月和弦月这一段时间,88个病人中有64%的病人遭受心绞痛的袭击。在地球、太阳和月亮运行剑一条直线之前,38个患溃疡病的人,肠胃出血要多些。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一些科学家认为,这可以从万有引力和电磁的变动中得出部门答案。地球和月亮相互作用,可能影响人类一些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行为变动。
2.满月之夜多杀人事件
用统计学方法对暴力行为进行数量化研究,里瓦选择杀人事件作为研究题目。根据美国迈阿密市15年发生的杀人事件数量和发生时间所作的统计发现,杀人事件在满月与新月之时明显地出现高峰,不仅杀人事件,其他暴力事件也是如此。据警察和消防人员提供的资料,满月时纽约市的放火事件比平时增加一倍。其他城市也是如此。放火和伤害事件在满月之夜特别多。据统计,东京消防厅的交通事件急救车出动次数在满月之夜也呈高峰状态。这完全证明里瓦的理论。不仅如此,里瓦的研究还验证月龄(表示月亮盈亏的日数)从各方面对人类有影响,同时结合其他学者对月球力影响的研究,里瓦认为人之所以受到这种影响是因为生物体与宇宙产生共鸣,有生物钟存在。正像潮水有涨有落一样,月球的引力和磁场的周期性变化也会给人类带来周期性的变动,当然它要在人的行动中表现出来。里瓦认为月球的这种力对能保持自身平衡的人影响不大,但是对于那些敏感于月球力的人来说,他们就会因此而成为一个情绪极不稳定和不能抑制冲动的人,于是诱发各类案例。
3.满月和新月前后分娩多
《月的魔力》一书的译者,日本茶水女子大学的藤原正彦副教授受到里瓦的启发也对“月球的力”进行研究。她的研究课题是“月球的力”与分娩的关系。她靠朋友的帮助从东京和岐阜的两个普通妇产医院得到了2531个婴儿的正确分娩时间。因为考虑到大医院里使用催产素和剖腹产的较多,所以没有从大医院取数据,而是从这两个普通的妇产医院取数据。将取到的数据绘成图观察,可以看到满月和新月前后产妇分娩出现高峰,而且在满月和新月两个不同的时间里,绘出的图的形状极其相似,具有一定规律性。
假定影响分娩的是月球和太阳的力(吸引力和离心力),那么将这种力作成图,图中曲线的形状也与上图相似。在藤原正彦的论文中还有许多数学研究和数学公式,研究表明就是这种力产生的“扳机”效果引发阵痛而进行分娩。藤原正彦副教授说:“一般认为用分娩图来表征月球的圆缺对分娩的影响是相当确切的,所为‘扳机’效果数据理论与实际的图相吻合,这一点很有意义的。随着今后更多的研究,也许还会发现更多惊人的事实。”
月球岩石年龄之谜
1.月球上的古老岩石
美国NASA的专家坚持说月球岩石只有46亿年历史,与地球年龄类似。而其他方面的天文专家,天体物理学专家等化验后认为月球岩石的年龄远远大于地球,这就间接的证明月球不是起源于地球,也不是和地球同期的太阳系内的产物。二者结论相悖,又针锋相对。
说明月球事实上比地球古老很多,来自遥远的宇宙空间的证据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科学家中有人认为月球岩石的年龄在70亿~20亿年。
②美国NASA曾宣布过月球上确实存在比太阳系和地球古老的10亿~53亿年的岩石。
这是由阿波罗17号拍摄的月球岩石照片,远处空中悬挂着的天体是地球。③一位获得过诺贝尔奖、同时又是一位研究月球的权威科学家提出,在月球上发现的某种元素比地球上的古老得多,可是他为什么无法解释这种元素是怎样来到月球的。
④研究月球专家们说年龄在44亿~46亿年的月球岩石是“月球上年轻岩石”。
⑤科学家们根据在月球,岩石标本中发现了大量的氩40,因而得出结论说月球年龄比太阳和地球的年龄大一倍,约为70亿年。
⑥月面上的砂砾比月面岩石显然古老10亿年。
当宇航员们将第一批月球岩石标本带回到地球供科学家们研究分析是,他们根本没有想到,月球不但比地球古老,而且比太阳系更古老。阿尔·尤贝尔说:“与月球有关的物体古老而又古老……科学家们曾推测月球‘当然’不会太古老,所以当面对一个如此古老的天体时,他们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在实施“阿波罗计划”过程中从月球带回月球岩石中的99%都比地球上90%的最老岩石历史更悠久,有的科学家认为在这些月球岩石中有的比太阳还古老。第一位降落在月面静海的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信手捡得的月面岩石其历史都在36亿年以上。要知道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在地球上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是35亿年前的东西,这种岩石是在非洲岩缝中发现的。此后科学家们又在格陵兰岛上发现了更古老一些的岩石。这种岩石可能与月面静海的岩石一样古老,是36亿年前的东西。但是历史悠久的月球岩石的发现还仅仅是研究月球历史的开始,在宇航员从月面带回的岩石中有的还是43亿年前形成的,甚至还有45亿年前的。“阿波罗”11号飞船带回的月面土壤标本据信历史已长达46亿年。46亿年就正是太阳系形成的时候。不可思议的是这种月这是阿波罗17号在环绕月球飞行过程中拍摄的哥白尼陨坑照片。球土壤显然比它周围的岩石还要“年长”1亿年。
以上所述实际包含着更为惊人的事实。科学家们相信月海是月球最新形成的区域,那么月球的年龄比月海当然要古老。用科学记者理查德·路易斯的话来说就是:“在地球上认为是最古老的岩石,在月球上却是新的类型。”这不令人吃惊吗?
前苏联的无人月球探测器也获得了与此相同的结论。根据对从月海带回的月球岩石的调查结果,它至少与太阳一样古老,是46亿年前就形成的。
2.月球上的陨石年龄考探
陨石是星系形成的年代标本物。要想能正确判断太阳系诞生时间的关键证明就是陨石(陨石有46亿年的历史),而对月球岩石和土壤的研究表明。月球陨石更古老。对科学家们来说,难以理解的是在月海发现的岩石确实是月球上的新东西。
这是由美国月球环绕器5号拍摄的哥白尼陨坑的一侧。哥白尼陨坑有93km宽。理查德·路易斯分析说:“陨石就是太阳系的‘方尖碑’,它们的年龄是46亿年,是由一些极其原始的成分构成的,据悉是太阳系尚处在宇宙尘埃状态的凝聚成的。”如果在月球上发现更古老的陨石,这说明月球曾经不存太阳系呆过。
毫无疑问,月球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月球原来并不是我们太阳系家族的成员。美国NASA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固执地否定月球比地球和陨石(更不用说太阳系了)的历史更久远。即使我们把更多的资料和证据摆到他们面前,有的科学家还是死死地抱着自己“正统”的观点不放。他们出自什么目的?不得其解。不过如果这些证据显示了另外的含意,即证实“月球一宇宙飞船”假说,那也是自然的事,并不在乎有人是否能够接受。
在实施“阿波罗计划”的初期,美国NASA的科学家们显然说过,月球的年龄是46亿年。与太阳系的年龄大致相当,但是也许比地球要古老。哈洛德·尤里博士也说过,无论我们如何强调地球年龄也是46亿年,这只不过是推测,还没有任何可资援引的证据。尤里博士是一位得出“根据确凿的证据,月球比我们的地球乃至太阳系都更为古老”这一结论的月球研究专家。直至今日,美国NASA都没有接受这种证据,因为它还顽固地坚持46亿年的“定论”。这里的奥妙,令人深思。
月球背面有些什么
月亮的旋转运动,在地球引力影响下,自转和公转周期是一致的。因此,月亮永远只以半个球面对着地球。
月亮的公转轨道面和地球公转轨道面有个交角,这就使月亮自转轴的南端和北端,每月轮流地朝向地球,在地球上,有时能看到月亮’的南极和月球的背面北极以外的部分。实际上,地球上看到的月亮表面不只是半个球面,而是月亮表面的59%。
还有其余的41%的月面(月亮的背面)呢?由于它始终背着地球,人们没法瞧见,千百年来,对它一直是个猜不透的谜。
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月亮的背面,重力可能要比正面大一些,也许有空气和水的存在。有人预言说,可以断定那里有一片环形山,既广阔,又明亮。也有人说,地球北半球大陆多,南半球海洋多。月亮上可能也是这样;月亮正面的中央部分是高地,月亮背面的中央部分是一片“大海”——呈暗色的平原。
1959年1月2日,前苏联发射的“月球1号”,于1月4日飞抵距月亮6000千米的上空,拍摄一些照片传到了地球。
1959年10月4日,前苏联又发射了“月球3号”自动行星际站。它于10月6日开始进入绕月球的轨道飞行,7日6时30分,它已转到月亮背面大约七千米的高空。当时地球上看到的是“新月”。月球背面正是受太阳照射的白天,是照相的大好时机。当行星际站运行于月亮和太阳之间的时候,在40分钟内拍摄了许多不同比例的月球背面图。然后进行显影、定影等的自动处理,而通过电视传真把资料发回地球。这是有史以来拍摄到的第一批月亮背面的照片。从此,这个千年奥秘终于被揭开了。
月亮的背面也是像正面一样的半球,绝大部分是山区,中央部分没有“海”,其他地方虽有一些海,但是都比较小。背面的颜色出面而稍稍红些。现在,科学家已经绘制成一幅较详细的背面图,并且给那些背面的山和“海”,按国际规定来命名。
环形山以已故著名科学家名字为名的有:齐奥科夫斯基、布鲁诺、居里夫人、爱迪生等。“海”有理想海和莫斯科海等。有五座环形山用中国古代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和万户五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万户环形山,面积约六百平方千米,它位于南半球,夹在赫茨普龙与帕那(都是英国物理学家)两座环形山之间。神秘的引人注目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呢?
1966年,美国“月球太空船2号”拍摄的照片,使人们能够仔细地看清月面上那些大量错落、形状不一的圆丘,同美国西北部的圆丘相似。科学家认为,它们是由月亮内部熔岩向月面鼓涌形成的。
现代科学仪器观测的结果和宇航员带回的月亮岩石所作的分析,使科学家得出这样的假设:火山活动和陨星撞击这两种自然力量在月貌的形成中都有作用。许多圆丘和较小的环形山是火山活动中形成的,而那些大环形山是陨星撞击月亮时造成的。
月亮上的神秘“建筑物”
月球是地球黑夜时的光明使者,那皎洁如玉的月光,笼罩着诗一般的气氛。自古以来,它激发了人们多少美丽的想象。嫦娥奔月、吴刚伐树、玉兔捣药,虽说“高处不胜寒”,却也“别有天地开”。然而,当代科学对于月球环境的了解,则会令古人大失所望的:这里是一个极端死寂和干燥的荒凉世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坑穴(环形山);月球表面有日照的地方可达摄氏127度,夜晚则降到—183度。
近年。有关宇宙探测器对于月球秘密的意外发现使科学家们产生了种种怀疑和推测。
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在美国执行“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过程中,宇航员拍下了一些月面环形山的照片,从这些照片上看,环形山上分明留有人工改造过的痕迹。
例如,在戈克莱纽斯环形山的内部,可以看出有一个直角,每个边长为25公里;在地面及环壁上,还有明显的整修痕迹。更为独特的是有一座环形山,它的边线平滑,过于完整;环内呈几何图形,有仿佛是划出来的平分线,在圆周的几何中心部位,有墙壁及其投影。该山外侧有一倾斜的坡面,其形状有如完整的正方形,在正方形内有一个十字,把正方形等分成对称的各部分。
其实,有关月球的多种令人不解现象,在近200年间人类对月球的观测过程中,已被陆续发现。
1821年底,约翰·赫谢尔爵士发现月球上有来历不明的光点。他说,这光点是同月球一起运动着,因而它绝不可能是什么星星。
1869年8月7日,美国伊利诺斯州的斯威夫特教授与欧洲的两位学者希纳斯和森特海叶尔,观察到有一些物体穿越了月球,发现“它们仿佛是以平行直线的队形前进的”。
1867年被天文学界宣布消失的静海的林奈环形山,在原消失地竞出现了一个白色的直径达7公里的奇异光环。有的学者提出,这种情形可能意味着有什么透明物质覆盖了某种基地。
1874年4月24日,布拉格的斯切·里克教授,观察到一个闪着白光的不明物体缓缓地穿过了月球,并从那里飞出。
1877年11月23日夜晚,英国的克来因博士和在美国的一批天文学家,惊愕地看到一些光点从其他环形山集中到柏拉图环形山中,这些光点穿越了柏拉图环形山的外壁,在山的内部会齐,并且排列成一个巨大的发光三角形,看来很像某种信号的图案。
1910年11月26日发生日蚀时,法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分别观测到“有一个发光的物体从月球出发”,“月亮上有一个光斑”。据当年观测者的描述,日蚀过程中月亮上出现的物体形似现代的火箭。
1953年12月21日,英国天文协会月球部主任威尔金斯博士在广播谈话中透露:在月面的危海地区观察到了大量的“圆屋顶”;这些半圆形的“建筑物”呈耀眼的白色,它们中最小的直径也有3公里。
莫杰维耶夫博士说:“我们完全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而我们也相信美国方面也和我们一样,无法解释这件事。”
惟一的推测,就是活动在地球之外的超级智能力量支配的美制轰炸机在月球上的出现与隐没。更多的线索,可能是为地球上的人们所想象不到的。
围绕地球卫星——月球所出现的一系列无法解释的现象,科学界中的有识之士已警觉到:地外智能力量正在“使用”我们的月球。
月球上发现了水吗
1996年,美国的一些科学家在分析1994年发射的“克莱门汀1号”探测器所拍摄的月面照片时,突然有了新发现:月球南极有冰湖!
这是令人难以相信的事实。在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先后发射了6艘“阿波罗”载人登月飞船和其他数十个无人月球探测器,都没有发现过月球上冰水的痕迹。再说这次“克莱门汀1号”所拍摄的1500张月球南极照片中,只有1张被认为是月球冰湖的照片。因此有人怀疑,金属含量较高的岩石也有可能产生与水的反射图像相同的雷达照片。
于是,1998年1月6日,美国又派出“月球勘探者号”探测器,专门去寻找月球的水资源。探测器携带了更先进的找水仪器,叫“中子光“克莱门汀”号无人驾驶飞船谱仪”。它对氢原子非常敏感,可以探测到月面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仪器的灵敏度相当于可以在1立方米的月球土壤中探测出一杯水的含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月球勘探者号”探测器对月表面做了7星期的扫描后发现,月球南北两极陨石坑(也称盆地)底部的土质很松,里面有大量的氢,并表明土下面有冰碴,而北极的冰相当于南极的两倍。经过研究分析,在当年3月5日,美国航天局向全球发布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美国发射的“月球勘探者号”探测器发现月球两极存在大量冰态水,其储量约0.1亿~3亿吨,分布在月球北极近5万平方千米和南极近2万平方千米的范围内。
几十年前就有科学家提出,月球南极的大谷地中可能有上十亿吨的冰。这些冰的一部分是被阳光蒸发的月球水的残留物,另一大部分是来自坠落在月球上的彗星。那么为什么过去那么多次的探月都没有发现呢?
一些学者解释说,月面大气压力不到地球大气压的一万亿分之一;在月球上阳光射到的地方,月面的温度可达到130℃~150℃。因此,对于沸点远低于100℃的月球液态水来说,很容易沸腾蒸发。再一点是月球质量小,引力薄弱,根本无力缚住水蒸气,致使月球上气态水逃逸殆尽,不留踪迹。
然而,月球的两极非常特殊。拿月球南极来说,有一个叫艾物肯盆地,被认为是陨石撞击形成的。它的真径有2500千米,深约13千米,黑暗幽深,终日不见阳光,温度一直保持在零下230℃以下,因而可成为固态水——冰的藏身之地。
月球有遭受彗星之类小天体碰撞的经历,而彗星的含水量在30%~80%左右,彗星中水蒸气含水量则高达90%。所以,科学家认为,月球上水的来源之一是彗星撞击的结果。
这是用1500百张由克莱门汀号飞船拍摄的照片拼合起来的月球南极图。月球南极黑色的陨坑内可能因终年不见阳光而保存有水冰。天文物理学家推断,月球两极隐蔽的火山口和盆地也许从月球诞生的初期就没有受过太阳的照射。像冰箱里的水汽在冷冻室里凝结成霜一样,月球上的水分在阳光照射下蒸发,然后又都在这些寒冷阴暗的火山口和盆地凝结起来。碰撞月球的彗星和水行星碎片也会给月面带来水分,它们最终都凝结在月球南北极。由于过去探测月球都是在月球赤道附近,因此对月球两极很少了解,极冰之谜一直未揭开。
为求证月球是否有水,美国科学家高德斯坦提出了用月球勘探者“暴力寻冰”的建议。因此,美国宇航局选择在1999年7月31日月球勘探省寿命走到尽头这一天,用它来撞击月球南极的一个陨石坑。当重达160千克的探测器以每小时6000多千米的速度撞进3.2千米深的月球陨石坑时,如果冰层确实被压在冰土里,这撞击力足以释出一团水蒸汽。但遗憾的是,探测器已准确击中目标,并没有探测到任何预期可见的水蒸汽云雾。据说美国科学家还在利用哈勃望远镜等仪器进行详细观测,分析结果还需等待几个月。
水是生命之泉。月球上发现了水,人们就问:会不会有生命存在呢?即使原先没有任何生命痕迹的星球,也可以从宇宙空间别的星球带来。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对月球上生命之谜也是一个探索的例证。
1967年4月,一架名叫“勘测者3号”的无人驾驶飞船在月球表面软着陆了。它是为即将登月的宇航员们探路的。完成任务之后,电源也用完了,它就成为一件“历史文物”,默默地用三条腿站在月球上。
三年之后的1970年11月19日,一个登月舱降落在离它183米的地方。舱内走出“勘探者”3号第二批登月的宇航员康拉德和比恩,他们登月的任务之一就是拜访这个寂寞的“勘探者3号”。于是,他们剪断电缆,拆下了“勘探者3号”上的摄像机,还取走了另外三个零部件,一起带回了地球。
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那具摄像机被带回休斯敦几个月后,一位微生物学家从垫在摄像机电路系统内的一小块聚氨基甲酸酯泡沫塑料中成功地培养出了一批细菌。这批细菌和人类气管中找到的微生物属于同一类型,所以它们不是一种陌生的生物。因摄像机的外壳隔开了宇航员,他们不会沾染这块泡沫塑料。因此,科学家认为,细菌是在地球上孳生的,在一个本来不利的环境里,由于摄像机的保护,竟能生存1000多天。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是摄像机的金属外壳保护了这些细菌,那么一块陨石就更能保护它内部的小生命体了。所以某种微生物穿过星际空间来到地球或另外的星球是完全可能的。一旦遇到适当环境,就会大肆繁殖起来。
月球上到底有没有生命?或者过去是否存在过生命?现在还没人能确切回答这个问题。
月球上曾有过智能动物吗
宇宙飞船月球轨道2号在静海(月球上的平原)上空49公里高度拍摄到月面上有方尖石。美国科学专栏作家桑德森指出,“(这些)方尖石底座的宽度为15米,高为12到22米,甚至有可能达到40米”。法国亚历山大·阿勃拉莫夫博士对这些方尖石的分布做了详细的研究,他计算了方尖的角度,指出石头的布局是一个“埃及的三角形”。他认为,这些东西在月球表面的分布很像开罗附近吉泽金字塔形的分布……方尖石上许多“侵蚀”产生的几何图形线条,不可能都是“自然界”的产物,在静海的方尖石照片上人们发现了极其正规的长方形图案。
阿波罗11号在执行计划期间,阿姆斯特朗在回答休斯敦指挥中心的问题时吃惊地说:“……这些东西大得惊人!天哪!简直难以置信。我要告诉你们,那里有其他的宇宙飞船,它们排列在火山口的另一侧,它们在月球上,它们在注视着我们……”到此无线电播音突然中断,美国地面无线电爱好者也只抄报到这里,那么,阿姆斯特朗看见了什么呢?美国宇航局再没有解释。
阿波罗15号飞行期间,斯科特和欧文再度踏上月球的土壤。在地球上的沃登十分吃惊地听到(录音机同时录到)一个很长的哨声,随着声调的变化,传出了20个字组成的一句重复多次的话,这陌生的发自月球的语言切断了同休斯敦的一切通讯联系。此事至今还是一个未解开的谜。宇航员柯林斯曾独自在月球轨道上飞行,他见到的一些月面痕迹使他大为吃惊。迄今为止,没有解释。
纽约市居民读到那些新闻,无不大感惊异。《纽约太阳报》报道:英国天文学家赫谢尔爵士发现月球上确有生物。
该报报道,赫谢尔使用一架放大能力为42000倍的大型望远镜观察月球,极其清晰地认出多种动植物:仅在月球一角,就看到38种森林树木、70多种其他植物和16种动物,其中包括状如驯鹿的小兽、驼鹿、麇、长角的熊、无尾的两足海獭。
《纽约太阳报》每天都刊载新的发现。记者洛克根据赫谢尔在权威的《爱丁堡科学学报》上发表的报告,为惊奇不已的读者天天报道月球上的景象:有60多尺高的紫水晶、大片大片的罂粟田、一座蓝宝石砌成的宏伟庙宇、一群群的水牛等等。水牛眼睛上长着肉帘,帮助眼睛适应交替的光和黑暗。
更加引起读者兴趣的,自然是发现了月球居民。他们的样子又像人又像兽:高约4尺,全身长满有光泽的紫铜色毛,脸部稍黄,从脸色看来相当聪明。背部有翅,会飞,说话时手舞足蹈,在湖里洗澡。
这些文章轰动一时。《纽约太阳报》销量激增。在此之前,它的销量本来一直下降,这时一跃成为纽约市销量最大的日报。全美国甚至欧洲的报章都转载该报的文章。《纽约太阳报》把文章印成小册子,发行6万份,一销而空。
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洛克的独家新闻竟然是一派胡言。洛克为了扭转《纽约太阳报》销量不断下降的趋势,捏造了整个故事。赫谢尔在开普敦主持的天文台确有一架放大能力不小的望远镜,只是在洛克笔下,体积比实际大了10倍,放大倍数更大了几千倍。《爱丁堡科学学报》这份刊物也是有的,不过已在两年前停刊了。除此之外,一切都是虚构的,只是洛克文笔极好,引用科学资料又恰到好处,令人信以为真。
当然,并非人人都轻易上当。美国天文学界就十分怀疑。某天,耶鲁大学的科学家代表团突然找到报馆,要求看看赫谢尔的原文。
洛克施展诡计,推说那些报告在印刷厂里。科学家满腹狐疑,不肯罢休,逼着洛克说出印刷厂的名字和地址,随即赶往印刷厂。
洛克想尽办法,总算在科学家赶到前找到印刷厂老板,说服他欺骗科学家,推说那些文章刚送到别处了。就这样他抄小路走捷径,赶在科学家之前找到他的印刷厂朋友,编造一些谎言,让科学家再找别家印刷厂,到处奔波,徒劳无功。
在今天看来,这样的骗术也能得逞,实在有点不可思议,可是那时通讯事业不发达,没有飞机、电话或电视,骗局要好久才会败露。大概过了两三个月,赫谢尔才听到有关自己“惊人发现”这回事,出来澄清真相。事情败露后,洛克自然无地自容,被迫辞去在《纽约太阳报》的职务。
纽约市的居民很快又会在其他报章看到不同的故事,大概总不会轻易忘记这次有关月球的天方夜谭吧。
关于月球存在智能活动的另一种观点是,月球是空心的。当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1969年7月20日月球登陆成功以后,不少月岩标本被带回到地球上来,对这些样品的分析结果使人吃惊。前苏联天体物理学家瓦西尼和晓巴科夫撰文道:“月亮可能是外星人的产物,15亿年来,它一直是他们的宇航站。月亮是空心的,在它荒漠的表面下存在着一个极为先进的文明。”
阿波罗计划进行中,当2号宇航员回到指令舱三小时后,无畏号登月舱突然坠毁于月球表面。设置在距坠毁处45英里的地震记录仪记录到了持续十五分钟的震荡声。声音越传越远,慢慢减弱,先后共延续了半小时。这种无线电震荡,好像一只巨大的钟发出的声音,如果月球是实心的,那么这声音只会延续一分钟。这一现象摈弃了有关科学已完全认识了月亮的构成和月球的性质的理论和假设。我们的月球可能是空心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