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诗话:金性尧古诗纵横谈-胡铨上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南宋丞相赵鼎、参知政事李光、枢密院编修胡铨,都因遭秦桧忌恨而被谪放,当时有“三大贤”之称。胡铨因奏疏中有请斩秦桧语,名声尤大,成为南渡初一大案件。临行时与友好唱和之诗,也颇为人传诵。

    胡铨字邦衡,号澹庵,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八年(1138),南宋遣王伦出使金国请和[175],企图以此迎归留金的韦太后和钦宗,接回徽宗灵柩。胡铨以金人不可信任,宋室不可屈服,上疏请斩王伦,又以参知政事孙近附和秦桧,疏中便直说“臣窃谓秦桧、孙近亦可斩也”,并称南宋政府为“小朝廷”。因此,先被谪监广州盐仓,后又被除名,编管(在指定地方居住,行动不得自由)新州。在新州时,曾作《好事近》词,中有“欲驾巾车归去,恨豺狼当辙”语,遂被新州知州张棣告发,又移谪吉阳军(今广东崖县)。张棣故意拣一个刻毒的使臣游崇押送,并在胡铨颈上封一个“小项筒”,令胡铨及其家属徒步前往。

    他在旅途中,曾作《贬朱崖,行临高道中买愁村,古未有对,马上口占》一绝:“北往长思闻喜县,南来怕入买愁村。区区万里天涯路[176],野草荒烟正断魂。”买愁村在广东临高县东南那盆岭下。闻喜县秦名左邑,汉武帝经过时闻得兵破南粤,便改闻喜。胡氏以闻喜对买愁,或许含有祝望之意。元韦居安《梅磵[177]诗话》卷上,引苏轼“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八月初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句,杨万里过瘦牛岭“平生岂愿乘肥马,临老须教过瘦牛”句,以为“二公效坡体,对俱的”。但惶恐滩一说原名为黄公滩。韦氏又录胡铨《次罗长卿韵怀亲》诗,首二句为“天乎自是非我孝,世间岂有人无亲”语,并说:“味诗起句,亦含讽意,不但赋词也。”评断也很中肯。

    胡铨谪贬时,王庭珪曾作《送胡邦衡赴新州贬所》二首,其第一首云:“囊封初上九重关,是日清都虎豹闲。百辟(犹言百官)动容观奏牍,几人回首愧朝班。名高北斗星辰上,身堕南州瘴海间。不待他年公议出,汉廷行召贾生还。”首句“囊封”,方回《瀛奎律髓》卷四十三作“一封”,所以查慎行说“起句犯昌黎”,即指用韩愈“一朝封奏九重天”语意。纪昀评云:“微伤蹇直,而其词自壮。”王诗的特点,也正是明白晓畅,语多警拔,如此诗中的“百辟”两句,和第二首的“痴儿不了公家事,男子要为天下奇”。胡铨也有和诗,其第二首云:“士气波流势莫支,逢时言行欲俱危。不因湖外三年谪,安得江南一段奇?非我独清缘世浊,此心谁识只天知。万牛回首须公起,大厦将颠要力持。”颔联与《雷州和朱彧秀才时欲渡海》中的“争似澹庵凭兴往,银山千叠酒微酣”,都表现出逐臣的旷达情怀,也即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的“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之意。

    王庭珪,字民瞻,原籍安福,安福属庐陵郡,与胡铨也算同乡。由于他作诗为胡铨送行,因而也被人告发,流放辰州卢溪。当时年已七十。他在诗中也称流夜郎,这夜郎指在湖南沅州界中,与唐代要流放李白的夜郎(在贵州境)非一地。《四库总目提要》说他“流岭南”,当是承上文“胡铨谪岭南时”语而误。

    据岳珂《桯史》卷十二所记,王庭珪在卢溪时,地方官一直把他当囚犯看待。有一天,忽然在公堂设宴邀他,他感到奇怪,起先不敢赴宴,邀请的人却接踵而至,只得前往。到了次日,才知道秦桧已死,原来地方官先已得到了消息,庭珪也因此得以“自便”(可以自由行动)。临别时,便在壁上作了一首《辰州僻远,乙亥十二月闻秦太师病,忽蒙恩自便,始知其死,作诗悲之》的七律:“辰州更在武陵西,每望长安信息希。二十年兴缙绅[178]祸,一朝终失相公威。外人初说哥奴病,远道俄闻逐客归。当日弄权谁敢指,如今忆得姓依希。”诗中的武陵,含义双关,一实一虚,虚是用陶渊明《桃花源记》故事,意思是说辰州比桃源更远,自“不知有汉”;桃源人的祖先本为避秦而居其地,又和秦桧之姓切合。长安借指南宋都城临安。秦桧两度出任宰相,前后十九年,故诗中举成数说二十年。哥奴为唐奸相李林甫小字,此处隐喻秦桧。他在《胡邦衡移衡州》中也说:“笑说开元丞相宅,凄凉偃月上标堂。”李林甫有堂似偃月形,号月堂,常在堂中密设害人的阴谋,这里也借喻秦桧。他在赠别陈君授诗中又说:“乞儿犹恋权门火,应谓死灰能复燃。”可见他对秦门死灰还是很担心。

    因声援胡铨而受株连的,还有宜兴进士吴师古为刻胡铨奏疏而流袁州,朝士陈刚中以胡铨谪广州作函相贺而谪知崔州安远,并死于谪所。胡铨本人,则于孝宗即位后复官,最后以资政殿学士致仕。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卷六,记金人闻胡铨上书乞斩秦桧,君臣失色曰:“南朝有人。”孝宗乾道初,金人使臣至宋,犹问胡铨今安在?故张浚说:“秦太师专柄二十年,只成就得一胡邦衡。”虽是挖苦,却也不无道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