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诗话:金性尧古诗纵横谈-李愬画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十月十五日,淮西叛将吴元济被官军擒获,解送京师。淮西之被割据,前后达五十余年,三姓四将,所以这是唐中叶政治生活上一件大事情。次年,韩愈奉诏撰《平淮西碑》,因文中对宰相裴度的功绩渲染稍多,引起大将李愬的不平,李妻又为宪宗姑母唐安公主女儿,便入宫陈愬碑辞不实,乃将韩碑磨去,重命翰林学士段文昌撰文勒石。可是这又引起后人的不平,北宋江端友《韩碑》就说:“千载断碑人脍炙,不知世有段文昌。”[165]南宋刘过《投诚斋》也说:“毕竟昌黎仍旧好,何曾人说段文昌。”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评李商隐韩碑也说:“段文昌改作亦自明顺,然较之韩碑,不啻虫吟草间矣。宋代陈珦磨去段文,仍立韩碑,大是快事。”都是对段文昌重写碑文表示不满。

    但撇开韩段二文的是非,就李愬在平淮西之役的功绩来说,确也值得大书特书。不但先入蔡州的是他,在运用招降纳叛的策略上,也取得了绝大的效果。北宋时诗僧惠洪曾经写过一首七古《题李愬画像》[166],就是突出李愬在这一事件上的智谋、魄力和苦心:

    淮阴北面师广武,其气岂止吞项羽?君得李祐不肯诛,便知元济在掌股。羊公德化行悍夫,卧鼓不战良骄吴。公方沉鸷诸将底,又笑元济无头颅。雪中行师等儿戏,夜取蔡州藏袖里。远人信宿犹未知,大类西平击朱泚[167]。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168]。君看鞬橐[169]见丞相,此意与天相始终。

    下面先将诗意作些扼要的疏解。

    广武君李左车本是秦末陈余的谋士,曾向陈余献策,用奇兵截杀韩信。陈余不听,后来兵败被杀,李左车也被擒,韩信却亲解其缚,向他请教,李便向韩详陈攻取燕齐诸城之策。此诗用这一典故,以宾引主,引出李愬之不杀李祐。因为李祐本来也是吴元济下低级军官,后被擒,李愬便推诚相待,和他一同吃饭睡觉,往往密语通宵,吴营中的一些机密,因而了如指掌。接下来又用西晋大将羊祜伐吴时,向吴人开诚示信,不为偷袭之计的故事。当时吴主孙皓,自恃江防之固,纵情游乐,不听臣下劝告,反相信卜课术士的妄言,终于为晋所灭。

    可是李愬的厚待李祐,却引起他部下的责难,因为李祐被擒前,和官军厮杀得很激烈,所以有的人还说李祐不可靠,是来做吴元济内应的。李愬不得已,只好将李祐加上刑具解送京师,一面上奏请朝廷宽释。宪宗也还英明,便将李祐特赦,仍旧赐给李愬。诗中的“公方”句,即指李愬已胸有成竹而部下却私下疑议,“底”字在这里是疑问词“为什么”的意思。“雪中”三句,指李愬于雪夜领兵迫近蔡州城时,附近有鹅鸭池,李愬便令士兵驱击鹅鸭飞鸣,以掩护行军之声。吴元济也自以为防地牢固,毫不在意。到了黎明,李愬部队已到达吴元济外宅,吴的部下进内告诉,吴正在睡大觉,反笑着说:“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后来又告诉他城已被攻陷,他却说:“此必洄曲子弟(吴元济的精兵)就吾求寒衣也。”这和上述孙皓的昏庸虚骄恰相前后映衬,可谓天夺其魄。“大类”两句,指李愬之父平西王李晟击叛将朱泚事。“君看”两句,指吴元济就擒后,李愬对吴部下一个不杀,并且复其官职,使他们无所疑惧而归顺朝廷,然后屯兵于球场,具鞬橐(鞬橐为盛弓箭之器,引申为收藏,表示局势安定)等候裴度于马首。裴度想逊避,李愬说:“此方不识上下等威之分久矣,请公因以示之。”裴度乃以宰相礼受谒,众皆耸观。这句既写将相之间的亲密融洽,相互尊重,又见得李愬对上下级关系,对军中的纪律、威信都十分重视,绝不掉以轻心。有将如此,有相如此,自然攻无不胜。

    李氏一门,父子兄弟皆为名将。淮西之役,李愬又能开诚布公,攻心为上,故能出其不意,制强敌以死命。诗中虽只举李祐一人,实际还有其他降将丁士良、吴秀琳、李忠义等,都在这一战役中立过功。又如在处理部下因不杀李祐而有责难事件上,也是坦率而谨慎,能将部下情绪、朝廷威信和自己苦心面面顾到。他之所以保全李祐,动机只在更有效地平定叛乱,及早结束战争,消除分裂。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而招降纳叛,正见得他有政治上的远见。昨天的敌人如果真肯向今天的敌人反戈一击,为什么不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呢?

    《后汉书·独行传》记东郡太守有过,更始(刘玄)的使臣要杀他,文士索卢放便以“使功不如使过”代他请命。章怀太子李贤注云:“若秦穆赦孟明而用之霸西戎。”唐高祖因李靖(即李卫公)在行军时逗留,将斩之,都督许绍爱李靖才,请求赦免。后来李靖与开州蛮交战大胜,高祖也对诸大臣说:“朕闻使功不如使过,李靖果展其效。”又手敕李靖曰:“既往不咎,旧事吾久忘之矣。”当然,这只是强调“使过”之重要,不能反过来理解为就不要“使功”了。功与过比,过本身毕竟是一种消极力量,关键就在于像李愬那样使它能化为积极因素。

    陈衍《宋诗精华录》卷四评惠洪此诗云:“抵段文昌一篇碑文,不啻过之。”这话也说得对,但并非说韩碑真该磨去。

    刘禹锡《平蔡州三首》之二云:“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路傍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全唐诗外编》录有李愬《梅花吟》云:“平生策骑过东来,适遇梅花灼烁开。耐岁耐寒存苦节,故于冷境发枯荄。”因惠洪诗而附带及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