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如果赚了钱不用来花,那赚钱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那样做只会降低自己对赚钱的兴趣。
卡恩站在百货公司的前面,目不暇接地看着形形色色的商品。他身旁有一位穿戴很体面的犹太绅士,站在那里抽着雪茄。
卡恩恭恭敬敬地对绅士说:
“您的雪茄很香,不便宜吧?”
“2美元一支。”
“好家伙……您一天抽多少支呀?”
“10支。”
“天哪!您抽多久了?”
“40年前就抽上了。”
“什么,您仔细算算,要是不抽烟的话,那些钱就足够买下这幢百货公司了。”
“那么说,您不抽烟?”
“我不抽烟。”
“那么,您买下这幢百货公司了吗?”
“没有。”
“告诉您,这幢百货公司就是我的。”
谁也不能说卡恩不聪明,因为第一,他账算得很快,一下子就计算出每支2美元的雪茄每天抽10支,40年下来的钱就可以买一幢百货公司。第二,他懂得勤俭持家、由少到多积累的道理,并且身体力行,从来没有抽过2美元一支的雪茄。但谁也不能说卡恩有活的智慧,因为他不抽雪茄也没有省下可以买百货公司的钱。卡恩的智慧是死智慧,绅士的智慧才是活智慧,钱是靠钱生出来的,而不是靠克扣自己攒下来的。
犹太人不赞成过分地节俭。《塔木德》说:“当富人没有机会买东西的时候,他会自认为是个贫穷的人。”如果自己拥有了金钱,却守着它们不松动,把它们紧紧地攥在自己的手里不花,是愚蠢的,更是贫穷的。有钱不能花,不正是穷人的表现吗?所以,一个真正的富人,不光会赚钱,更会花钱。
因此,犹太人对自己的生活要求有一种很高的品位,他们喜欢豪华的居所,精美的食物和名贵的车辆。只有这样,才配得上自己所赚取的财富和自己高贵的地位。
犹太人的节俭精神与他们享受生活并不矛盾。在犹太人看来,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就必须节约资金。但犹太人也同样认识到赚取财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他们认为,如果赚了钱不用来花,那赚钱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那样做只会降低自己对赚钱的兴趣。
犹太人在日常生活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愿意为这样的享受付出金钱。在纽约这样的大城市,经常可以在晚上看到在装饰豪华的中国餐馆和意大利餐厅,坐着颇有绅士风度的犹太人,他们和家人、朋友一边吃着美味佳肴、一边亲密地交谈,那惬意的神态让人羡慕不已。他们毫不吝啬地把白天赚来的钱花出去,通常可以为了一顿精美的晚餐而一掷千金。为了享受,他们是愿意花钱的。
为了钱,追求钱,犹太商人的人生目标简单直截,清晰明确。这对在赚钱上取得成功极有助益。
想要独立先忍受贫穷
有很多犹太人拒绝政府提供的生活保障,过着十分贫苦的生活。即使这样,他们也决不向贫穷妥协,而是不断地尝试怎样重新站起来。
犹太民族虽然总人数不多,但他们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秘密之一就是他们在经济上的独立精神。在犹太人饭后唱的祈祷文中,有这样的话:“上帝啊,制止我们从别人那里借钱和领受礼物吧!让我们借助你那宽大神圣的双手吧!无论在哪里,我们的行为都不会使您受辱。”
犹太人把寻求别人的帮助视为耻辱。不论多么贫困,不论怎样在低谷里挣扎,仍然保持这个意识,以鲜明的独立精神继续生活,这就是犹太人的面貌。否定对他人的依赖和顺从,独立地生存,就是犹太人灵魂的根源。犹太人明白,要想取得独立和自由,必须学会忍受贫穷。所以,有很多犹太人拒绝政府提供的生活保障,过着十分贫苦的生活。即使这样,他们也决不向贫穷妥协,而是不断地尝试怎样重新站起来。
平常心对待赚钱
由于对钱保持一种平常心,甚至把它视为一块石头、一张纸,犹太人才既不会把它视若鬼神,也不把它分为干净或肮脏。
犹太人热衷于赚钱,这是由长期的生存环境决定的民族特性。但犹太人对钱却一直保持着一颗平常之心。
对于钱,犹太人既没有敬之如神,也没有恶之如鬼,更没有既想要钱又羞于谈钱的尴尬心理。钱干干净净、平平常常,赚钱大大方方、堂堂正正。
一个人来看拉比。
“您好!拉比。”
“您好!”拉比回礼。
那个人拿出一个金币给拉比,拉比二话没说便装进了口袋里。
“毫无疑问,你想让我帮你做一些事情,”拉比说,“也许你的妻子不孕,你想让我帮她祈祷。”
“不是,拉比,我还没结婚。”那个人回答。
于是,那个人又给了拉比一个金币,拉比二话没说又装进口袋。
“但是,你一定有些事情想问我,”拉比说,“也许你犯下了罪行,希望上帝能开脱你。”
“不是,拉比,我没有犯过任何罪行。”
那个人又一次给拉比一个金币,拉比二话没说又一次装进口袋。
“也许你的生意不好,希望我为你祈福?”拉比期待地问。
“不是,拉比,我今年是个丰收年。”
那个人又给了拉比一个金币。
“那你到底想让我干什么?”拉比迷惑地问。
“什么都不干,真的什么都不干,”那个人回答,“我只是想看看一个人什么都不干,光拿钱能撑多长时间!”
“钱就是钱,不是别的。”拉比回答说,“我拿着钱就像拿着一张纸、一块石头一样。”
由于对钱保持一种平常心,甚至把它视为一块石头、一张纸,犹太人才不会把它视若鬼神,也不把它分为干净或肮脏。在他们心中,钱就是钱,一件常物。因此,他们孜孜以求地去获取它。当失去它的时候,也不会痛不欲生。正是这种平常之心,使犹太人在惊风骇浪的商海中驰骋自如,临乱不慌,稳操胜券。
视钱为平常物,是犹太人经商智慧之一。
金钱带给犹太人安全感
对于犹太人来说,未来是难以预料的。反犹迫害不知何时会发生,只有金钱可以给他们提供某种保护。
《塔木德》中有这样一句话:赚钱不难,花钱不易。
对于犹太人来说,赚钱和花钱只是同一规律的正反运用而已。在他们看来,积攒财富并不是件难事。许多人之所以做不到,乃是因为他们理财基础不健全,未得犹太人经商的精髓所致。
犹太商人在研究社会最成功人士的致富之道后,发现了理财的五个基本法则,每个法则都是一个如何创造财富的法宝。据说,这些法宝能使生意人所拥有的价值至少增加十倍。
犹太生意人理财的第一个法则是拥有理财的意识。比如:我如何能在这家公司里更有价值?我如何在更短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有什么方法可以降低成本并提升品质,我能否想出新的系统或制度?有什么新的技术可使公司的竞争力提升?
犹太生意人理财的第二个法则是如何维持财富。唯一的方法便是支出不要超过收入,同时多方投资。
犹太生意人理财的第三个法则,就是要增加财富。要想加快致富的速度,就要把过去赚得的利润再投资而不是花掉。把赚得的钱再拿出来投资,以求得“利滚利”,这样所赚得的钱往往能以倍数增长。
犹太生意人理财的第四个法则便是保护财富。处在今天这个诉讼漫天的社会里,许多人在有钱之后反而失去安全感,甚至比没有钱时更没安全感,因为他们知道现在比任何时刻都有可能被别人起诉。
犹太生意人理财的第五个法则是懂得享受财富。当你致富之后,不要舍不得去享受快乐,大部分人只知道拼命赚钱,等攒到一定的财富时才去享受。不过,除非你能够把提升价值、赚取财富跟快乐串在一起,否则就无法长久这么做下去。因此,有时候,你得给自己一个奖励。
对犹太人来说,未来是难以预料的。反犹迫害不知何时会发生,只有金钱可以给他们提供某种保护。
不放弃任何做生意的机会
多么聪明狡猾的犹太人,竟然“空手套白狼”!这可是他们的一贯作风。
德国、法国和以色列三国商议要联合拟订一个载人飞船月球旅行计划。当火箭和飞船都造好的时候,他们便开始在这三个国家挑选宇航员。一名德国人首先应聘。工作人员在考察他的条件后问:
“你准备索要什么样的待遇作为报酬?”
德国人回答说:“我要3 000美元的报酬。”
工作人员又问:“你要这么多钱,打算怎么花呢?”
德国人说:“我打算把1 000美元留着自己用,1 000美元送给妻子,1 000美元作为购房基金。”
接下来,是法国人应聘。法国人索要的报酬是4 000美元。他说,除了德国人所想到的那些支出外,他还需要1 000美元送给自己的情人。
最后,轮到以色列人了。以色列的应聘者开出的条件是5 000美元。他对主持应聘的人说,拿到这笔钱后,1 000美元给你,1 000美元给自己,其余3 000美元,我将雇那个德国人来做宇航员。
看了这个笑话,人们总会会心一笑。
友情不掺入金钱
你可以用其他友善的方式接济你的朋友,但不要借钱给他。借钱给他人,就是掏钱为自己买了一个敌人。
一位犹太生意人说:你可以用其他友善的方式接济你的朋友,但不要借钱给他。借钱给他人,就是掏钱为自己买了一个敌人。
犹太人在朋友之间很少涉及金钱,他们之间朋友是朋友,金钱是金钱,分得十分清楚,一般不把友情掺入金钱,也不借钱给别人。
犹太人之间的朋友,大家彼此都很不错,就在一起吃饭喝酒,这样的朋友关系就表示你是他喜欢的朋友,他愿意和你经常来往。但是,你要是借钱,他们很少答应。
这不是因为犹太人不喜欢自己的朋友,也不是因为大家彼此之间不信任,而是他们处事的一种精明。
犹太人是十分自尊的,他们一般是决不肯向人求助的。即使遇到困难,他们也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而很少向别人请求帮助。犹太人在生活上借钱,与他们在生意上的借贷是不一样的。假如一个人向自己的朋友去借钱,那说明这个人已经处于生活比较困难的时候了。有人借钱给他,他就总是感到忐忑不安,心里总是想着怎么样把钱尽快还给自己的朋友,见了朋友就感觉很不好意思。而朋友呢,如果也恰好需要这笔资金,但也不好意思去要钱,这样一来,不得不去向别人借钱,这样大家心里都不舒服。所以,犹太人之间就心照不宣地达成默契:不借钱给自己的朋友。
犹太人开的餐馆内贴着这样的一首歌谣:“我喜欢你。但你要借钱,我不能借,怕你借了,以后不再上门。”这首歌谣说的就是这样的意思。
养成投资理财的好习惯
用没底的水桶去装水,不会一无所获,至少桶壁上还可以剩下一些。用筒子积存滴水这样的方法来存钱,同样有望变成富翁。
犹太商人爱用一个比喻:用没底的水桶去装水,不会一无所获,至少桶壁上还可以剩下一些。用筒子积存滴水这样的方法来存钱,同样有望变成富翁。
一个名叫丽莎的犹太理财专家在书中写道:
“很多人会为自己的低收入而抱怨,断定自己是不能成为富翁的。一旦存在这种想法,即使这个人以后的收入很多,也永远不可能成为富翁。因为他们根本没把小钱放在眼里,也不懂得水滴石穿的道理。
“愈有钱的人越抠门,而穷人常会穷大方。可是,我们应该想到,如果富翁没有吝啬的精神,也就不可能成为富翁了。抱有得过且过之心来对待自己的财富,是个人理财过程中最普遍的障碍,也是导致有些人退休时经济仍无法自立的主要原因。许多人对于理财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总认为随着年纪的增长,财富也会逐渐增加。等到他们意识到理财的重要性并开始想理财时,为时已晚了。
“很多年轻人总认为理财是中年人的事,或有钱人的事,到了老年再理财也不迟。其实,理财致富与金钱的多寡关联性很小,而理财与时间长短之关联性却相当大。人到了中年面临退休,手中有点闲钱,才想到要为自己退休后的经济来源作准备,然而为时已晚。原因是,时间不够长,无法让小钱变大钱,因为那至少需要二三十年以上的时间。理财只经过十年的时间是不够的,非得有更长的时间,才有显著的效果。所以,要尽早采取理财行动,并培养持之以恒、长期等待的耐心。
“不要再以未来价格走势不明确为借口,而延后你的理财计划,又有谁能事前知道房地产与股票何时开始上涨呢?每次价格巨幅上涨,人们事后总是悔不当初。价格起涨前,没有任何征兆,也没有人会敲锣打鼓来通知你。对于这种短期无法预测,长期具有高预期报酬率的投资,最安全的投资策略是——先投资,再等待机会,而不是等待机会再投资。
“人人都说投资理财不容易,必须懂得掌握时机,还要具备财务知识。总之,要万事俱全才能开始投资理财,这样的理财才能成功,事实上,并不尽然。其实,许多平凡人也能靠理财致富,投资理财与你的学问、智慧、技术、预测能力无关,也和你所下的工夫不相干。归根结底,完全看你是不是能做到投资理财该做的事。做对的人不一定很有学问,也不一定懂得技术,他可能很平凡,却能致富,这就是投资理财的特色。一个人只要做得对,不但可以利用投资而成为富人,而且过程也会轻松愉快。投资理财不需要天才,不需要什么专门知识,只要肯运用常识,并能身体力行,必有所成;投资人根本不需要依赖专家,只要拥有正确的理财观,你可能比专家赚得更多。”
这位犹太理财专家说得对。投资理财没什么技巧,最重要的是观念,观念正确就会赢。每一个理财致富的人,只不过是养成了一般人不喜欢且无法做到的习惯而已。
钱要用在该用的地方
要把一块钱当做两块钱来使用。如果在一个地方错用了一块钱,并不仅仅是损失了一块钱,而是损失了两块钱。
犹太经典《塔木德》指出:“吝啬在有的时候和节约一样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世界上曾经流行这样的说法:犹太人是吝啬鬼。犹太人对金钱十分吝啬,花钱时极为小气。他们为自己的吝啬感到高兴。在他们看来,作为商人,对物品的斤斤计较和对金钱分分毫毫的计算利用是商人职业的本能反应,这种说法正是对他们精明投资的一种褒扬。
“对钱财必须要有爱惜之情,它才会聚集到你身边。你越珍惜它,尊重它,它越心甘情愿地跑进你的口袋。”
犹太巨富洛克菲勒就是这个信条虔诚的遵守者。洛克菲勒成为亿万富翁以后,他的经营管理也是以精于节约为特点。节约在他的一生里都是很明显的。
很多犹太老板对任何开支都是精打细算,为的就是尽量地降低成本,减少费用。他们总是说,要把一块钱当做两块钱来使用。如果在一个地方错用了一块钱,并不仅仅是损失了一块钱,而是损失了两块钱。
犹太人的用钱原则就是这样,只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他们认为不该用的地方,就是一块钱也不该花出去。
不随意挥霍钱财
金钱容易引发意外,任何人对待金钱都要谨慎,否则就会损失金钱。先要学会看管少数金钱,然后才可以管理更多金钱。这是最聪明的提防金钱损失的办法。
犹太经典《塔木德》说:“金钱容易引发意外,任何人对待金钱都要谨慎,否则就要损失金钱。先要学会看管少数金钱,然后才可以管理更多金钱。这是最聪明的提防金钱损失的办法。”
犹太商人不管多么富有,绝不会随意挥霍钱财。在宴请宾客时,以吃饱吃好为原则,不会讲排场摆阔气。在生活中,以积蓄钱财为荣,不会用光吃光、手头空空的。
犹太人测算过,依照世界的标准利率来算,如果一个人每天储蓄1美元,88年后可以得到100万美元。这88年时间虽然长了一点,但每天储蓄2美元,在实行10年、20年后,很容易就可以达到10万美元。一旦这种有耐性的积蓄得到利用,就可以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赚钱机会。
“努力挣钱是行动,设法省钱是节流的反映。财富需要努力才能得到,需要杜绝漏洞才能积聚。”
“对金钱除了爱之外,还要惜。也就是说,除了想发财外,还要想办法保护已有的钱财。”
犹太人的这些金钱观念是很有道理的,这就是犹太人经营致富的一个奥秘。
不要把小钱不当钱
如果将较大的款项化为一笔一笔“小钱”,在使用时就会谨慎多了。
犹太人认为,金钱是属于自己的、可以任意由自己支配的财富。别把钱看得多么重要,但也不要把小钱不当钱。
一位理财专家说:“尽管金额完全相等,但不同面值的钞票,在使用时的情形会不一样。在对待一些数额既不太大,也不太小的钱款时,一般说来,人们都不会产生太强烈的心理震动。因此,即使造成了浪费,也不至于心疼。”
如果将较大的款项化为一笔一笔“小钱”,在使用时就会谨慎多了。
实际上,往往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最能让人直观地、深刻地体会到金钱。
当准备无谓地消耗一笔钱时,不妨想一想:用这笔钱能够购置多少日常的必需物品。通过这种“化小”的方式,也可以避免很多浪费。
一些犹太商人在经营时,也利用这种“化小”术,诱使顾客掏腰包。比如,很多商品的广告在宣传其价格时,常常使用这样的词句:
“你每天只需少抽一支香烟,就可……”
“你每个小时只需付出3角钱……”
“借10 000元每天仅25元利息……”
通过如此的“化小”之后,给人的一种感觉就是:只不过这么一点点钱,小意思,买吧(借吧)。殊不知,这正中商家的下怀。
这种“化小”术之所以能如此有效地刺激顾客的购买欲,就是因为它具有极强的迷惑性,往往将相当昂贵的商品,鬼使神差地在购买者的心目中变成廉价的商品。
看着这诱人的“送温情”大销售,本来不敢“轻举妄买”的顾客,也不免怦然心动了,于是购者如潮。许多人因此打破了节俭计划,等到发现自己开支超过计划时,已经晚了。
所以,生意人理财一定要盘算、有计划,千万别把“小钱”不当钱。
不为面子花不该花的钱
紧紧地看住你的钱包,不要让你的金钱随意花出去,不要怕别人说你吝啬。你每花出去一分钱要有两分钱利润的时候,才可以花出去。
“紧紧地看住你的钱包,不要让你的金钱随意花出去,不要怕别人说你吝啬。你每花出去一分钱都会有两分钱利润的时候,才可以花出去。”
犹太人巨富洛克菲勒是这个信条虔诚的遵守者,节约贯穿他的一生。
洛克菲勒早年在一家大石油公司做焊接工,任务是焊接装石油的巨大油桶。要焊接就会有焊条的铁渣掉落,他很细心,发现他每焊接一个油桶掉落的铁渣不多不少正好是509粒,他想,要焊接那摞得像山一样的油桶得浪费多少焊条呀!于是,他改进了焊接的工艺和焊接的方法,让每次滴落的铁渣正好是508粒。这样一来,这家大石油公司全年仅此一顶就节约资金5.7万美元!而洛克菲勒本人也因此获得一次难得的晋升机会。
当他有了一些积蓄的时候,开始自己创业。刚步入商界时,经营步履维艰,很快就花完了他好不容易积攒的一点钱。于是,他冥思苦想怎样发财,却苦于没有方法。一天晚上,他从报纸上看到一则广告,推销一种发财秘诀。他高兴极了,第二天急急忙忙到书店去买了一本。他迫不及待地把买来的书打开一看,只见书内除了关于“勤俭”的内容,就再没有任何内容了,这使他大为失望和生气。后来,他反复考虑这个“秘诀”的“秘”在哪里?起初,他认为书店和作者在欺骗他,一本书只有这么简单的道理,他想指控他们在欺骗读者。后来,他越想越觉得此书言之有理。确实,要想发财致富,除了勤俭之外,没有其他办法。这时,他才恍然大悟。此后,他将每天应用的钱加以节省储蓄,同时加倍努力工作,千方百计地增加一些收入。这样坚持了五年,积攒下800美元。然后,他将这笔钱用于经营煤油。在经营中,他精打细算,千方百计地节省开支,把赢利中的大部分储存起来,到一定时间再把它投入石油开发。照此循环发展,如滚雪球一般其资本越来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经过三十多年的勤俭经营,洛克菲勒财团成为北美最大的三大财团之一,其财团下属的石油公司年营业额可达一千一百多亿美元。
洛克菲勒成为亿万富翁以后,他的经营管理也是以精于节约为特点的。他对下属的要求是提炼一加仑原油的成本要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三位。每天早上他一上班,就要求公司各部门将一份有关成本和利润的报表送上来。多年的商业经验让他熟稔了经理们报上来的成本开支、销售,以及损益等各项数字,他常常能从中发现问题,并且以此指标考核每个部门的工作。1879年的一天,他质问一个炼油厂的经理:“为什么你们提炼一加仑原油要花19.849 2美元,而东部的一个炼油厂干同样的工作只要19.849美元?”这正如后人对他的评价,洛克菲勒是统计分析、成本会计和单位计价的一名先驱,是今天大企业的“一块拱顶石”。
到了老年,有一天,他向他的秘书借了5美分。当洛克菲勒还钱给秘书的时候,秘书不好意思要,洛克菲勒当即大怒:“记住,5美分是1美元一年的利息!”由此可见,他对于金钱的节俭和计算真是精明。
投资比现金好的股票
现金比一切都更安全、更直观。手上持有的股票一定要比现金好,否则它就不是一个好的投资。
众所周知,犹太人有一个著名的现金法则,意思是说“现金比一切都更安全、更直观”。然而,当社会进一步发展到证券和资讯时代时,犹太人却发展了自己的现金法则。他们提出了另一个新鲜的口号,那就是“持有的股票一定要比现金好”。提出这一口号并加以证实的,正是一度成为世界首富的犹太商人巴菲特。
世界股王沃伦·巴菲特从来都是从企业的营运成果中得到投资资讯的。暂且不论他领导的柏克夏的投资结果,他的这种卓有远见的目光就值得称道。他深信股票市场可能会暂时忽略了企业的财务成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提供持股人更多的股权价值后,市场价格终将证实一家公司经营的成败。华尔街著名投资人格兰姆告诉巴菲特:“短期来看,市场是个投票机器。但长期来看,则是个秤重器。”他乐于忍耐。事实上,当柏克夏企业的股权价值以令人满意的速度上升时,他希望从股票市场慢一点获得消息,这样他才有足够的时间以便宜的价钱购买更多的股份。
当巴菲特判断某家公司会是很好的投资目标时,股市也会很快地加以正面回应,但他不会因为股价短期上涨而卖出手中的股票。他认为华尔街的名言“只要有利润,你就不会破产”是一个愚蠢的建议。
费歇曾经告诉他:“你手上持有的股票一定要比现金好,否则它就不是一个好的投资。”
巴菲特认为,只要企业的股东权益报酬率充满希望并令人满意,或管理者能胜任其职务而且诚实,同时市场价格也没有高估此企业,他就相当满足于长期持有任何证券。如果股票市场确实过分高估某家企业,他就会将其股票卖出。此外,如果他需要现金,以购买别家可能被过分低估的或是有同样的价值但他更了解的企业的股份,就会出售公认或被低估的证券以兑换现金。
即便在这种炒股的策略下,巴菲特在1987年也说有三个普通股,不管股票市场如何过分地高估它们的股价,他都不会卖出。它们分别是华盛顿邮报公司、GEICO、首都/美国广播公司。1990年,他将可口可乐的普通股也列为永久持股。
这种始终不渝的态度,使得这四个投资和柏克夏所控制的企业地位相等。巴菲特从不随意赋予这种永久性地位的。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一家公司不是在巴菲特购买它之后就自动地被认定为“永久性”持股。柏克夏·哈斯威已经拥有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股份20余年,也拥有GEICO的股份18年。巴菲特在1977年,首次购买首都公司。他虽然在1988年就已经购买了可口可乐的股票,但到1990年才将它提升到永久持股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