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罕、斡离不在金国属不同势力,又都不是最高领袖,破城后宋钦宗正式议和,他们却拿不定主意,只是派萧庆入尚书台接管事务,并奏请勃极烈大会定夺。时间很快进入靖康二年,形势又有变化,在没有得到朝廷支援的情况下,河北人民自发起来抗金,聚集了数十万众。康王在相州开大元帅府,统领河北义军,向金军发起反击,副元帅宗泽率兵13战皆捷,攻破金军三十余砦。宗泽非常急切地想要解东京之围,要求继续进军,都统制陈淬认为现在金军毕竟势大,元帅府的这些混成部队毕竟不能抗衡,应该先稳一步再图后举。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军事方案,但宗泽进士救国心切,认定陈淬逗挠,差点将其斩首,强令其进兵,果然遇到金军主力来援,义军大败,失去了解救东京的希望。不过当金军准备消灭元帅府时,宗泽慷慨陈词,以报国励士,诸军无不舍生奋战,斩首数千,保卫了帅府,为南宋的重建保留了火种。靖康二年二月,金军终于等到金太宗诏令,废宋太上皇、皇帝,另立异姓为帝,作为金国的附庸国。
四月一日,金军撤出东京,将宋朝宗室和重臣千余人及财宝席卷一空,带回北方。由于宋徽宗文化修养极高,其珍藏的艺术品和典籍非常多,全部被金人付之一炬,也堪称后世遗憾。金国立原宋太宰张邦昌为帝,国号楚,作为其在中原的代理人。宋朝宗室近支只有宋哲宗皇后孟氏、康王赵构流落在外,幸免于难。不愿屈服的臣民们拥立康王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即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尊孟氏为元佑皇太后,后又改称隆佑皇太后,重建宋廷,史称南宋。自太祖结束五代乱世,定都开封以来,凡历167年,传9帝,“北宋”这个时代结束了。造成靖康之难确是有一些客观原因,比如首都的地理位置缺陷,金军铁骑可以通过开阔的华北平原长驱直入;其次是主力部队的布防问题,当时宋军的战斗力过分集中在陕西军,又被西夏所牵制,无法及时救援京师等。但除了这些次要的客观理由,宋廷毁约灭辽、不对金国加以戒心、无原则信任降将郭药师,这一连串人为的弱智决策才是真正的主观原因。
现在很多人将靖康之难归咎于徽宗朝的政治黑暗,又有些人认为是宋朝缺乏“尚武”精神云云,这些无聊的污蔑并无助于后人吸取教训。事实上,很多有识之士都认定祸首就是--王安石。按照宋朝的权力设计,皇帝、宰执、文官形成三足鼎立的制约态势,作出一项战略决策需要通过很多环节,接受很多监督,并非某些人头脑一热就能通过。但新党人士为了自身利益,与皇帝合作,压倒反对势力,形成了制约很小的权力阵营。灭辽这种战略明显是某些人的好大喜功,在正常的朝政下不可能通过,也只有皇帝、首相、总司令沆瀣一气时才能通过。明末内阁首辅叶向高的《宋论》指出:人臣争胜是最大的祸害,会扰乱正常的纲纪,制造不和谐因素。新旧党争为“君子”和“小人”的争夺提供场所,焉能不有靖康之祸?中国人一向认为改革是好事,尤其是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至于很多人分不清好的改革和坏的改革,经常一概而论。现在看来,靖康之难应该算是中华民族的内部矛盾,但它无疑是中原人民的一场大劫,更是宋王朝的百年国耻。这个国耻宋王朝用了百年才终得洗雪,南宋和金国之间的百年战争遍布关陕黄土、秦岭蜀山、河洛中原和江淮两岸,远比沙漠中打转的宋夏战争更加激烈震撼!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