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大战-第七百三十三章 日本的高炮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保护天皇,贱民的生命是可以藐视的,或者说,他们的生命,都是天皇的!

    杀开了一条血路,东条小鸡带着天皇的车队,快速地离开,而同时,远处的高空中的轰炸机机队,也在逐渐地靠近之中。

    图—4轰炸机是外形,和B—29一样流畅,前面的球形的机头内,领航员仔细地看着地面,对比自己的海图,在进行最后一次数据修正。

    现在,是万米高空。

    下面,就是左渡岛,终于飞过了日本海,进入陆地上空了!

    从这里,可以看到下面的一千米高度上的云层,蔚蓝的大海消失了,另一种独特的大陆风景,进入了领航员的实现。

    “航向向右偏了5个密位,注意调整航向。”领航员大声地喊道。

    “收到。”上面的机舱内,雅克列夫大声地回答道:“注意,航向调整,向左偏五个密位。”

    向左,航线将直接对准东京!

    领航员在熟练地尺规作业,在自己的航图上,用尺子画出了一条笔直的线。

    在后世,想要导航定位是很简单的,太空中的导航卫星,可以将精确的时间信号发送过来,乘以光速,就能够得到距离卫星的长度,三颗卫星一起使用,就能够确定位置,三角形原理而已,再加上第四颗卫星,就能够确定速度。

    但是,现在,确定位置却是很困难的,远距离的飞行,很多时候是靠无线电导航,但是这种导航并不精确,所以,就剩下航图了。

    其实,到了后世的八九十年代,轰炸机的机组成员在起飞的时候,都是携带着航图的,从起飞之后的所有路线,方位,标注在图上,来确定自己的位置。

    飞行一段距离之后,就会有误差,这种时候,就需要借助地标来定位了。

    所以,想要当飞行员,尤其是导航员,熟记地标是基本功。

    当一个战斗机飞行员,作战半径就是几百公里而已,每一次转场,熟记附近的地标就足够了,而当轰炸机飞行员,尤其是这种战略轰炸机,飞行好几千米,要记录的东西就更多了。

    比如现在,轰炸东京,他们就需要记住很多的地标。

    作为长机的领航员,必须要经验丰富。

    整个机群,在万米的高度上飞行着,向着东京的方向前进。

    “他们在向我们攻击。”导航员看着下面的天空中,出现了一朵朵黑色的花朵,就知道那是对方的高炮炮弹!

    这些高炮炮弹,在己方下方很远的地方就爆炸了,他们根本就够不着!

    日本人很多的武器装备都是小型的,现在下面的高炮,应该是大正十四年式105毫米高射炮,这种高炮的射程也才仅仅有五千五百米,对于万米高空上飞行的轰炸机来说,根本就是力不从心!

    日本最大口径的高炮,也才是89式127毫米高炮,最大射高九千米,也够不到万米的高空上来!

    这就是B—29飞机的巨大优势!当初美国轰炸日本的时候,日本根本就没有任何一种现役的高炮能够够到这种高度上来!

    万米高空!

    苏维埃也是在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之后,才完成了对这款轰炸机的仿制,而这种轰炸机,很快就成为了最得力的干将。

    其实,日本人是努力着的,日本人也在新的高炮的研发,这就是最变态的150毫米高炮!

    德国人的高炮口径已经相当大了,才128毫米,而日本人的高炮,是150毫米的。

    有多变态?后世有解密的照片,这种高炮的炮弹,和一个人站起来一样高!

    就在1943年初,当日本情报部门获取了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的数据之后,日本立刻就开始研究高炮打击的可能。

    当时著名的军工专家,弹道计算的主务坂口楯雄中佐,经过反复计算,只有口径放大到150毫米,才能够达到要求。

    于是,他们立刻就动手了,火炮开发主任为黑山技术大佐,设计制图员为陆军技师落合德太郎。他们经过了一年多的研制,终于在二战结束前,将这种高炮给搞出来。

    这种高炮,操作起来是很难的,比如,炮弹是80公斤的,装填起来无比复杂,而火炮的跑题,也必须要有

    地下2.5米处设置一个水泥的圆筒型炮床才行。

    这种高炮最终在东京西南部的久我山被安放,到了1945年8月2日,才进行了第一次实战射击,什么都没有摸到,离目标还远着呢。

    后来,战争就结束了。

    所以,能够飞上万米高空的图—4轰炸机,是比较安全的,任何的高炮都是可以无视的。

    轰炸机群继续以密集编队,向着东京的方向飞去,他们距离目标,已经越来越近了。

    机身尾部,炮手科索洛夫,正在百无聊赖地看着自己负责的空域。

    这种轰炸机,是仿制的美国的B—29轰炸机,图波列夫为了仿制这款轰炸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同时也有成功的喜悦,而对图波列夫来说,最大的成就,就是复制出来了B—29的中央火控系统,复制出来了遥控炮塔!

    在二战中,经常见到轰炸机的球形炮塔上,人在激烈地开火,瞄准敌机,同时,也处于最危险的位置,经常被对方给干掉了,每次轰炸回来,炮手都会丢掉一半,炮位上血痕累累。

    这种炮塔,都是大面积的玻璃窗,人就坐在里面,直接操作机枪,如果是机腹的炮手的话,那更是全景地窗一样,他整个人就是直接在空中的,就和走玻璃栈道一样,一旦他的炮位被干掉,那他直接就掉下去了。

    在美国的前几种轰炸机中,使用的也是同样的有人操纵的球形炮塔,比如B—17飞行堡垒、B—24解放者和B—25米切尔轰炸机上。

    而在B—29上,陆军撤销了斯佩里公司的球形有人炮塔的合约而转向通用电气。通用电气的方案是采用不可收放的炮塔,炮手通过操作计算机化的瞄准具进行遥控射击。这也是B—29轰炸机的先进之处。 【紧急通告】最近经常发现打不开,请记住备用站【求书帮】网址: m.qiushubang.com 一秒记住、永不丢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