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前三年-创业合伙人的选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为什么要选择合作伙伴

    选择合作伙伴不能凭感觉,也不能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做,必须要有端正的态度,必须从多方面审视自己,同时也必须对周围的环境和切身利益进行周密的思考。

    为了避免麻烦,一开始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你就应该慎重。

    大体来说,人们之所以需要合作伙伴,是出于这样的一些原因:

    ①资金问题。独自创业资金不够,希望大家能一起凑一凑。

    ②交情问题。大家本来就是好朋友,吃饭做事都在一起,一起创业也是件自然而然的事。

    ③资源问题。一个人如果拥有很好的资源,大家创业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邀他入伙,以便利用其资源。比如很多人开饭馆时,都会想到邀请税务官员或者工商官员的亲戚或朋友入伙。又比如很多官员还在台上时,就有很多人打主意要与他们一起合伙创业;一旦这些官员离开官场,立刻就会有人将他们接人“市场”,这是因为有“背景”的人与自己在一起,不但可以带来某种管制上的方便,而且可以带来滚滚的客源和财源。

    ④专业能力。光有钱是不够的,还要找些懂管理、懂市场营销的人,方方面面的专业人才一起创业,创业成功的把握才会更大一些,这就是那些离职的外企“高干”,如吴士宏、唐骏等如此吃香的原因。一是因为他们见多识广;二是他们有专业能力,经过外企高职正规化的训练和熏陶,这些人的管理能力确实胜人一筹。

    几个人合作起来创业,与单打独斗式的创业比较起来,其优势是十分明显的。比如说可以风险共担,在决策时可以群策群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创业资源更加充裕,人员调遣更加从容,可用资源更丰富,能使企业成长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什么是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一般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联合经营的企业,合伙人共同分享企业所得,并对营业亏损共同承担责任。它可以由部分合伙人经营,其他合伙人仅出资并共负盈亏,也可以由所有合伙人共同经营。其特点是规模小,资本需要量较小。

    与个人独资企业相比较,合伙企业就有很多的优点,主要是可以从众多的合伙人处筹集资本,合伙人共同偿还债务,减少了银行贷款的风险,使企业的筹资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合伙人对企业盈亏负有完全责任,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信誉。当然合伙企业也有其缺陷,主要存在于以下几方面:

    ①合伙企业是根据合伙人之间的契约而建立的,每当一位原有的合伙人离开,或者接纳一位新的合伙人,都必须重新确立一种新的合伙关系,从而造成了法律上的复杂性,通过接纳新的合伙人增加资金的能力同时也受到了限制。

    ②由于所有的合伙人都有权代表企业从事经济活动,重大决策都需要得到所有合伙人的同意,因而容易造成决策上的延误和差错。

    ③所有合伙人都对企业债务负有连带无限清偿责任,这就使那些并不能控制企业的合伙人面临很大的风险。

    合伙人之间的合作的基础是什么

    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用人的关键在于依赖,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如果对同僚处处设防,半信半疑,一定会损害事业的健康发展。”

    合伙人的经营管理理念不尽相同,个人意见很可能不被其他合伙人采纳和接受。如果大家都能互相信赖,相互谅解,相信彼此都是为了把生意做好,自然不会搞出其他的事情。互相信赖是合伙成功的基础条件。当然,它是与疑而不用紧密联系的。如果一个人,你觉得他没有诚意、居心叵测、缺乏能力,总之和你心里的合伙人形象相悖就不能与之合伙,更不能与他相互信赖。但如果经过仔细调查和观察,觉得他可以信赖,是你理想的合伙人,就一定要推心置腹,充分信任。

    信赖是对他人人格的尊重,是人与人之间最可宝贵的感情。没有信赖,就不能使他产生自尊,也就不可能使合伙人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当然,相信他人在生意场上是要冒一定风险的。然而,除非你不打算合伙,否则就必须相信你的合伙人。一定要有“用人不疑”的气度,才能使生意有更大的发展,千万不可疑神疑鬼。一个各怀鬼胎的合伙生意,决不可能做得长久。

    合伙人应具备什么素质

    1.重信守约

    重信守约是宝贵的商业道德,也是合伙经营中对合伙人的基本要求。

    原香港新鸿基公司总经理李兆基说:“诚信乃创业之本,育人为立国之基,融二者于一体,自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经营之道,贵在把握时机,运用市场规律。既要勇搏善战,又需严谋明断;同时还应承担社会道义之责任,古今中外皆然。”

    新加坡大华银行主席兼总裁黄祖耀说:“企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正直。待人正直,必能赢得对方的信任与忠诚。成功的华裔企业家,是建立在长期互利的基础上,而绝非短视及贪图小利。一言九鼎,讲到做到,这等企业家必获商界的尊敬,而商界必助他成功。”

    曾经与人合伙,创立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的香港富豪郑裕彤在总结其创业的经验时,更是以“二十三字箴言”强调诚信的重要性。这“二十三字箴言”是:“守信用、重诺言,做事勤恳、处事谨慎,饮水思源、不见利忘义”。

    在合伙企业中,对合伙人的道德要求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我们所接触的人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如果在合伙企业中混入了不具备基本商业道德的人,很可能把企业的前途断送了。首先,内部的人防不胜防,“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契约和制度规定得再详细、考虑得再周密,也免不了有所疏漏,为居心不良者留下可乘之机。其次,合伙人的革除比较困难。在合伙企业建立之后,如果发现了合伙人居心不良,不再愿意与他打交道,就通过让其退伙或散伙的方式解决,而这就会严重危及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很可能从此一蹶不振。

    2.志同道合

    “志”指的是目标和动机,从广义上讲包含创业者的需求层次,创业者建立企业的动机、目标以及创业者所确定的企业目标等复杂的内容。“道”在这里主要指的是与志相联系的战略手段和方法,是从整个企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讲的。著名企业家艾科卡选人的首要标准就是志同道合。他要求他的部下必须熟知他的领导作风,对他的管理办法能够彻头彻尾地贯彻执行。选择合伙人时,志同道合同样重要。

    不同的创业者建立企业的目标和动机可能不同,而不同的目标动机会导致不同的经营战略和方法。中国有一句古话:“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用它来比喻制订企业目标的原则实在再好不过了。一个企业到底该怎样办,关键是要明白你的目的。如果你的目的是挣一年的钱,你要求的是很快的投资回报,那你的选择就是种粮食,你所有的战略设计就自然围绕它去制订。如果你是想做一个长久性的公司,做百年老字号,那么你的经营策略又有所不同。

    应该说,在企业初创时期,目标还是一个暗藏的、朦胧的意识。因为你还很弱小,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企业还缺乏把握,一切都是在日后的发展中逐步明朗的。但是,你应该有一个目标。在开头的时候,人们的目标一定要互相配合,纵使未来目标会逐渐改变,但起初也该方向一致。

    3.优势互补

    合伙企业就像一架由多个部件组成的机器,各部件之间相互配合,互为补充才能使整台机器正常地运转。一个合伙人组合,如果各自都有各自的优势,而且互补性强的话,不仅能为合伙人自己发挥其优势提供更好的条件,还能产生单个人都不具备的新的力量,而使整体的能力得到加强。

    最成功的合伙企业是由才能和背景不相同而能默契配合的人们创办出来的。

    早已闻名遐迩的劳斯莱斯高级轿车实际上是由两位创办者的姓氏合并而成的。

    在高级轿车的制造上,两人合作无间,使得劳斯莱斯家喻户晓,然而在个性上,两人却有天壤之别。劳斯出身英国贵族世家,从小养成勇敢进取的性格。长大后迷上赛车,不计代价地希望得到天底下性能最优越的赛车。莱斯则是一名实事求是的工程师,在他看来,一部车只要安全就行了。两人的意见虽有分歧,但加在一起造就出的车,却成了爱车人梦寐以求的精品。

    4.德才兼备

    德才兼备的人是哪一个行业都愿意并希望接纳的人。而不同行业对德和才的要求是不同的。合伙人的德才要和合伙企业相联系。合伙人的才包括有用的和相关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能帮助合伙企业获利。德则与合伙企业的稳定、发展相联系,包括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相互尊重等内容。

    挑选合伙人时要德才兼顾,全面衡量,切不可只顾其一不顾其二。正像人们所说:有德无才是庸人,有才无德是小人。重德轻才,往往导致与庸人合伙,重才轻德,往往导致与小人合伙,二者都极易使合伙企业失败。

    总之,理想的合伙人不仅是一个能提供金钱、安全感或其他方面帮助的人,而且更重要的他应该是一个能让你信任、尊敬、同甘共苦的人,是一个与你具有共同的发展目标和价值观念的人,是一个能与你的才能、性格及其他方面相互补充的人,但却不一定是最好的朋友或亲属。

    合伙人之间的合作的润滑剂是什么

    孟子日:“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路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段话虽然讲的是君臣关系,但对合伙人依然适用。只有合伙人之间能坦诚相见,将心比心,以爱换爱,才可能维持合伙人的友好信赖关系,使事业得以发展。

    合伙企业可以集多人的优势于一体,同时也把各自的利益绞在了一起。这样就使得合伙人之间难免会发生摩擦,搞不好还不如一个人单干。要克服这一局限,你就必须利用坦诚相见这个润滑剂。首先,要对合伙人进行感情投资,使大家在和谐、团结的气氛中一起工作,产生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团队精神。其次,还要与你的合伙人多交流沟通,诚心诚意地交换看法。

    但是,不能把坦诚相见等同于简单的直率,把信口乱说当作耿直,坦诚也需要合适的方式来表现,最好是心平气和、婉转含蓄地私下交谈,别让第三者参与,以防产生不良影响。

    合伙人之间的合作的动力是什么

    合伙人之间合作的动力是取长补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圣人孔丘都认为自己有缺点和不足,在某些方面,有些人却可胜过自己。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则更是如此。合伙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也都有自己的劣势。只有认识到这些,主动地在合伙人之间把优缺点挖掘出来,同时相互尊重,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才能充分发挥个人和集体优势,在竞争中获胜。

    换个角度考虑,即使你工作能力极强,思考力比别人深远得多,在合伙人中无人能及,无形中居于领导地位,你仍然不要恃才傲物,妄自尊大,独断专行。从维护合伙人自尊心乃至合伙关系出发也要谦虚谨慎,认真向对方学习,真心实意地寻求帮助,征求意见,这样既赢得了友情,又增强了合伙企业的凝聚力。

    谦虚谨慎的态度固然重要,但维持企业的运行,处理日常事务,也必须有个总管来完成。十个指头有长短,人的能力有优劣,那些能力胜过其他合伙人的自然会成为领导。只是在这个时候,没有做领袖的合伙人不要产生妒嫉心理。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应该多管一点,任其发展将使合伙人之间出现分歧、发生摩擦,最终导致合伙失败。

    合伙人之间的合作的关键是什么

    合伙人之间合作的关键是利义并重。

    人与我、义与利是合伙人相处时接触最多也是最难处理的关系。有些人在创业时能够有难同当,一旦事业小成,有了利益可图时,就只剩有福我享了。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合伙人产生利益冲突,解决不好就会导致企业垮台。因此,合伙人在经营中要注重合伙企业的整体利益,注重与其他合伙人的关系。但是作为合伙人之一的“我”又有自身的个人利益,这就导致在决策时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与其他合伙人不一致,甚至冲突。简言之,就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人与我、义与利的关系。要解决好这对矛盾,就是要在人与我、义与利之间保持适度的平衡,人我两利、利义并重。此时,合伙人既不会放弃个人的利益,又不会损害其他合伙人的利益,在个体与整体之间求得最佳平衡点。在这种状态下,合伙人就能友好相处。

    合伙人的利益就是你的利益,只有通过合伙企业发展,才有个人的发展,这样就能人我两利、利义并重。有了这种心态,合伙人才能友好相处。

    合伙人之间有矛盾怎么办

    由于合伙人之间认识上的差异、合伙人信息沟通上的障碍、态度的相悖以及相互利益的互斥,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当破坏性的矛盾冲突发生后,合伙人就应该坐下来,通过协商的办法来解决,但在协商中也应注意一些技巧的运用。

    先做自我批评。合伙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有自己的原因也有对方的原因,还可能有第三者的原因。要顺利地化解矛盾,就应该从自我批评开始。这样,会给对方也造成负疚感,也会坦诚地把自己的错误找出来,不致将矛盾激化。当然,提倡自我批评并不意味着没有原则地迁就对方。从某种意义上说,责己既是手段又是策略。

    回避退让。回避不等于逃避,而是为了防止矛盾激化,并在回避中等待解决矛盾的时机。当矛盾或分歧比较严重,并且一下子难以解决时,为了不使矛盾进一步发展,达到激化的程度,应有意识地减少与有矛盾的合伙人接触,避免正面冲突,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求同存异。矛盾冲突的各方,暂时避开某些分歧点,在某些共同点上达成一致,以达到矛盾与冲突的逐渐解除。这是解决合伙人之间矛盾冲突而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行的最好办法。求大同、存小异,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枝节问题上不苛求于人,不但可以避免冲突的发生,而且还会调解或解除现有的矛盾冲突。

    模糊处理。在特定的条件下,对于一些无原则性的矛盾冲突,可采取模糊处理的办法。模糊处理,不是不问青红皂白,而是冲突本身无法分清谁是谁非。冲突双方均无事生非,毫无道理,尚若硬要分个是非分明,反而会助长对立、激化矛盾。模糊处理法是坚持原则立场处理无原则的冲突的最好方法。

    选择合作伙伴有什么技巧

    与人合伙创业固然是好事,但它的麻烦同样显而易见,比如人多嘴杂,各有主张,决策意见难统一;有困难时企业是大家的,谁都往后缩,有好处时企业是自己的,谁都往前挤。这些问题常会导致合伙关系的破裂,使创业者身心俱疲、痛苦不堪。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在挑选合作伙伴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那就是,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着重看他的可替代性。当你在挑选合作伙伴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对方在企业中的位置是否可以替代,或者现在虽然不能替代,但在可预见的将来很容易替代。如果你的这位或这群创业伙伴是很容易替代的,那么,对你来说就是有利的,这意味着你可以将整盘生意始终操控在自己手里;反过来,如果你是被别人挑选来作创业伙伴,那么,你首先要考虑的也是自己在合作关系中的可替代性。如果你是轻易可以被替代的,或者现在虽然不能替代,在将来的某个时间段却是很容易被替代的,这样的创业合伙关系对你来说,就是一种危险的合伙关系。你要时刻作好被人踢出局的准备。如果预计在被踢出局之前的这个时间段内,你得到的回报可以令你满意,那你不妨接受别人合伙的邀请,否则,对这样的合伙关系,你最好还是加以拒绝。

    所以,创业者在寻找创业伙伴,考虑创业合伙关系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不是股权,不是控股不控股,而是自己在创业组合中的替代性问题。这与创业中途的融资是不同的。在创业中途的融资,因为企业已初步成形,创业者首先要考虑的应是企业的控股权问题。只有控股而且是绝对控股,才能保证企业大权不旁落,保证企业按照创业者自己的意志,而不是别人的意志发展,在这方面,原新浪总裁王志东已经得到过深刻的教训。而在创业伊始,创业者首先要考虑的应是自己不要中途出局,因为只有首先保证自己不出局,以后才谈得上保护自己的利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