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怀仁堂-朝鲜战场上的洪学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邓华接站,林彪谈话,洪学智走马上任。

    当年毛泽东发给志愿军的电报,开头多是“彭邓洪韩解杜”,洪学智作为其中的“洪”起到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十八军万岁!”口号的由来。

    彭德怀的住处变成一片火海,他说:“今日不是你,老夫休矣!”

    代表志愿军上天安门城楼。

    彭德怀发火,非要洪学智兼任“后勤司令”。

    中国有句俗话:不打不成交。

    20世纪50年代,中国和美国在朝鲜交手;70年代,毛泽东和尼克松在北京握手。

    20世纪80年代,作为一代名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洪学智踏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对美国军队进行友好访问。

    将军是幽默的,他独特的谈吐使美国同行感到惊异。一次晚宴上,一位美国将军问:“洪将军,你是什么大学毕业的?”

    洪学智笑笑说:“我是你们美国的大学毕业的。”

    翻译一惊,直译过去。美国军人不解了,又问:“我们哪个军校毕业?”

    “你们的空军大学。”

    美国军人这才恍然大悟,大笑起来,说:“那请你到我们这里来办公。”

    洪学智说:“你们还没有给我发毕业证哪!”

    ……

    这时谁都知道将军说的是20世纪50年代的那场战争。

    正是那场战争,使洪学智将军的军事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成为我军一名耀眼的将星。

    邓华接站,林彪谈话,洪学智走马上任

    1950年的8月,南方出奇的热。身为十五兵团副司令兼参谋长的洪学智冒着酷暑奉命前往北京汇报。那时的交通还很落后,从广州到北京是个很艰苦的行程。闷热潮湿的天气使他生了一身的白泡子疮,痛痒难忍。心想到了北京,要赶快找个医院治一治。

    车到了北京,停在了前门车站。刚刚走下车厢,就听到有人操着湖南口音大叫“老哥!”

    抬头一看,不是别人,正是老战友邓华。

    “伙计,你不是到东北去了吗,怎么还在这里泡蘑菇?”

    邓华不久前被任命为十三兵团司令,先于洪学智进京,准备到东北去赴任。

    邓华笑着说:“我还没有走呢。”

    “怎么还没有走?不是说任务紧急吗?”

    “任务紧急也要接你呀!”

    “接我?”

    “可不是嘛!”

    洪学智觉得情况有点不对,就问:“有什么情况吗?”

    “有很重要的情况,过一会儿林副主席同你谈。”

    这时的林彪已经是中央军委的副主席,他找谈话当然不会是小事。

    “能透露一点吗?”

    邓华笑着摇头,一点也不肯说。

    一辆吉普车把他们拉到了当时林彪的住处。此时已是中午。见到林彪,没有寒暄,也没有客套,林彪只是说,到了吃饭的时候了,吃饭,吃饭。

    入座以后,林彪慢条斯理地说:“洪学智同志,东北边防工作需要你,已经确定了,你到东北去。”

    这太突然了!洪学智一点精神准备都没有。他说:“我……”

    林彪又说:“今天邓华同志就出发去朝鲜了解作战情况。十三兵团的几个军已经在鸭绿江边布防了。邓华一走,很多工作就没有人管了。这些部队都是四野的老部队,你熟悉。你们要赶快去东北指挥管理部队。”

    说到这里,林彪停了一下,不容商量地说:“吃了午饭就走,火车票都弄好了,马上就走!”洪学智怔住了——这么紧急呀!

    邓华在一边说:“我之所以没有走,是因为要入朝了解情况,得调几个人,还有就是等你来,去那里管理部队。”

    洪学智这才明白,邓华的葫芦卖的是这样的药。可是自己来北京是叶剑英亲自交代的任务,到军委请示工作的呀。这可怎么办?

    邓华又说:“那里的部队你是熟悉的,你不去谁去?我看你最合适。走吧,老哥,吃完饭咱们一块走。”

    洪学智对他们说:“我来北京,叶剑英同志交代了很多的事情,他还等着我的回话呢,是不是让我先回去安排一下再走?”

    林彪说:“不行,来不及了,现在朝鲜战局紧张,叶司令交给你的任务你打个电话或是写封信给他,让他另选人接你的工作。”

    洪学智面有难色,说:“我一点精神准备也没有,连换洗衣服也没有带,还生了一身的大泡疮。”

    林彪说:“没有关系,衣服,你到东北去找几件,大泡疮也到那边去治。”

    洪学智知道林彪的脾气,他定了的事,说也没有用。邓华还不停地敲边鼓:

    “不能让他回去,他跑了不回来怎么办?”

    洪学智说:“我怎么能跑呢?”

    邓华说:“叶参座(叶剑英)要是不放你呢?他把你扣住不让来呢?”

    “不会的。”

    “不听你说了,反正你就别想回去了,老老实实跟我上东北吧!”

    ……

    时间已经不多,洪学智赶快要通了叶剑英的电话,向他报告了这里的情况。

    广州那头的叶剑英急了,说:“洪学智,是你自己争取的吧?”

    “参座,我就是争取也争取不来呀,看样子是军委研究好了的。”

    “不行,你先回来再说。”

    “参座,林副主席让我马上就去东北,详细情况电话上不好说,我写了封信。”

    叶剑英沉默了一会儿说:“既然军委定了,你就去吧。”顿了顿又说:“要是早知这样,就不叫你到北京去了。”

    ……

    一代战将洪学智就这样踏上了抗美援朝的征程,开始了他作为一代名将的辉煌。

    当年毛泽东发给志愿军的电报,开头多是“彭邓洪韩解杜”,洪学智作为其中的“洪”起到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歌是这么唱的,但当时过江却是静悄悄的。10月19日洪学智和他的战士们趁着夜色来到了朝鲜的国土上。

    过江后的第五天,志愿军司令部就进行了分工。彭德怀司令员兼政委,总抓,分管作战;邓华为第一副司令兼副政委,分管干部和政工;第二副司令为洪学智,分管司令部、特种兵和后勤;韩先楚为第三副司令,解沛然为参谋长,杜平为政治部主任。

    在这里,我们不必详细叙述战争的进程,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代战将的风采。

    10月25日,我军就和敌军遭遇,第一次战役打响了。

    凌晨,作战室的电话铃响起来。

    “谁的电话?”参谋长解沛然问。

    一一八师的司令部报告说,他们的正面发现了敌人!

    “你们的位置在哪里?”

    “在北镇至温井的公路上,刚刚离开北镇不远。”

    “敌人有多少?”

    “不清楚。”

    “是美国人还是伪军?”

    “不知道。”

    情况紧急,解沛然把洪学智叫了起来。

    这时电话又响了,洪学智接过电话问:“是谁?”

    “一一八师师长邓岳。”

    “我是洪学智,你们前面到底是美国人,还是朝鲜人?”

    邓岳说:“看起来不像美国鬼子,我们的侦察人员已经听见他们说话了,都讲朝鲜话。”

    “多往里放一放,等敌人钻进口袋再坚决消灭他!”

    ……

    此时,无论是美军还是伪军,都很狂妄,他们并不知道我志愿军主力已经过江,还在声称马上可以“饮马鸭绿江”呢!

    25日上午9时,四十军一二〇师来电称他们已和伪一师正式交火。

    到12时,一一八师邓岳来电话报告他们与敌作战的经过。“伪六师二团的一个加强营进到我伏击圈内以后,我军采取拦头、截尾、斩腰的战法,突然发起猛烈攻击,敌人大部被歼,活捉了好几百人,还有3名美国顾问。”

    洪学智一拍手说:“好,先敲了他一下子!”

    战争中,情况瞬息万变,要认真分析敌情,才能果断下决心。那些日子,他们经常是在油灯下,绞尽脑汁,反复权衡,因为他们知道,这时的决策将牵动着整个世界的神经。

    第一次战役的时候,彭总曾想用三十八军和四十军的两个师再加上四十二军的一二五师,重点攻击熙川之敌。三十八军未能按计划插到指定位置。彭老总在作战室发了火:“这个梁兴初(三十八军军长)怎么这样慢慢腾腾的?”

    参谋长说:“三个方向的敌人正向温井运动,想合击我温井部队,熙川的敌人好像已撤出了。”

    彭德怀的眼睛瞪起老大:“你看看,要跑了不是?”

    洪学智正盯着地图,他意识到如果不随机应变,很可能会造成军事上的被动。他说:“彭总,我们的计划要马上改变。”

    “怎么个变法?”

    “放弃首歼熙川之敌的计划,用四十军坚决阻住向温井进攻的敌人,把伪六师七团围住,诱使熙川、云山的敌人出来,我们集中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军吃他六七个团。”

    洪学智的这个想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来得很快。

    彭德怀思忖了一下,问邓华和韩先楚:“你们两位的意见呢?”

    “老洪的主意好!”邓华和韩先楚也都表了态。

    彭德怀一锤定音:“就这样定了,马上给各军师发报!”

    ……

    然而,第一次战役三十八军还是没有按时赶到指定地点,没有很好地完成任务。在总结经验教训的会上,彭老总指着梁兴初问:“梁兴初,我让你往熙川插,你为什么插不下去,你是怎么搞的?”梁兴初满脸通红,说不出话来。

    “你还是主力呢,什么主力?这是第一仗,三十九军在云山打美军骑兵第一师打得好,四十军包围伪六师也不错,你三十八军怎么就不给我插下去?你说,为什么?”

    梁兴初只好低着头挨骂。

    洪学智知道,当领导的有时候唱黑脸,有时候要唱红脸。吃饭时,他见梁兴初看着饭碗发愁,就主动和他说别的。梁兴初说:“洪副司令,我们三十八军可从来没有打过这样的窝囊仗呀!我们是往前插了,确实插不动啊。”

    洪学智说:“老梁,不以一次成败论英雄,这次没有打好还有下一次嘛!”

    梁兴初攥了攥拳头,说:“下一次!”

    “三十八军万岁!”口号的由来在志愿军工作过的同志都知道,在第二次战役中三十八军的作用,也知道“万岁军”这一说法的由来。

    在第一次战役中窝了一肚子火的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动员部队时就强调:

    “要不惜一切代价,克服一切困难,保证完成迂回任务。”

    当时给他们的任务是一定要插到三所里,切断平壤与价川的联系。

    战役打响后洪学智跟彭德怀、邓华守在作战室,等着他们的消息。别的部队不断有消息传来,唯独三十八军一一三师一直没有音信。参谋长和通信处长盯在电台前,不停地呼叫,一一三师就是不回话,三十八军前指也没有一点消息。

    彭老总倒背着手,在作战室转圈子:“这个一一三师怎么搞的,跑到哪儿去了呢?”

    洪学智和邓华先后都到了电台前,洪学智说:“这回梁兴初可是要打翻身仗的。”

    邓华说:“再等等……”

    三十八军前指联系上了,他们也不知道一一三师的具体位置。

    你说急人不急人?

    他们一夜没有睡,一直等着一一三师的消息,直到第二天清晨,电台里传来了一一三师的信号。一对坐标,他们已经到了指定地点——三所里。

    洪学智心里这才一块石头落了地。他来到彭总的作战室,彭总也长出了一口气,说:“总算是出来了,总算是到了。”

    原来,一一三师为了保证插到预定地点,实行了无线电静默,他们14小时赶了140里路啊!

    他们的电台一打开,美军就知道了。刚刚展开没有几分钟,敌人的骑兵第一师一个团就赶到了,激战马上开始了。一一三师击退了敌人的十多次冲击,牢牢地守住了三所里,并切断了敌人的退路。

    这时敌人又想从北面的龙源里退走,一一三师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先敌占领了龙源里,保证了战役的全面胜利。

    ……

    战报送到了志愿军司令部,彭德怀只说了三个字:“打得好!”

    洪学智对他说:“老总啊,他们上次没打好,受到了批评,这次就是要打出样子来。他们就是有股不服输的劲头!”

    彭总说:“要嘉奖他们!我来写嘉奖令!”

    彭德怀挥笔写道:

    梁、刘并转三十八军全体同志:

    此役克服了上次战役中个别同志的某些顾虑,发挥了三十八军优良的战斗作风。尤以一一三师行动迅速,先敌占领三所里、龙源里,阻敌南逃北援。敌机坦克百余,终日轰炸,反复突围,终未得逞,至昨(30日)战果辉煌,计缴坦克汽车即近千辆,被围之敌尚多,望克服困难,鼓起勇气,继续全歼被围之敌,并注意阻敌北援。特通令嘉奖并祝你们继续胜利!

    彭邓洪韩解杜写完,彭德怀问:“你们看怎么样?”

    洪学智说:“很好!”邓华说:“同意!”

    “那就发出去吧!”

    参谋刚刚走,彭总又说:“拿回来,拿回来!”

    他接过电报,大笔一挥写下一行大字:“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

    这就是彭德怀的风格,没有完成任务,他骂你;任务完成得好,他就奖励你!

    不过这个评价还是出乎洪学智的预料,还从来没有人说过一个军万岁啊,彭德怀就这么说了。洪学智打心里佩服他。

    “怎么样?”他问邓华和洪学智。

    他俩都不好表态,他们曾经都是这支部队的老领导,不好说自己的部队好话呀!彭总说:“不表态就是同意了,马上通报全军,上报军委!”

    彭德怀的住处变成一片火海,他说:“今日不是你,老夫休矣!”

    后来人说这是奇迹——抗美援朝时,我们没有制空权,但我们硬是把美国人打到了谈判桌上。由于空中是人家的,因而也就没有前方后方,敌人的飞机可以随时来轰炸,司令部的安全都受到威胁。中央几次发电报要注意防空,特别要保证彭德怀同志的安全。

    这事理所当然归洪学智管。他和邓华商议,先给彭老总搞一个防空洞。于是,一个工兵连在彭老总住处不远的地方开始了施工。

    要施工就要放炮,炮声惊动了彭德怀。听说是给他挖防空洞,他很不高兴,把部队撵走了。

    第二天洪学智不见部队施工,就叫人把那个连长找了来。连长很是委屈,说彭老总不高兴,叫他们走。

    洪学智说:“他说他的,你们挖你们的,继续施工。”

    “彭老总要怪下来可怎么办?”

    “你们就说是洪副司令叫挖的。你们放炮可以多打几个眼,集中放炮,放炮前告诉彭总的警卫一

    工兵连又开始了施工。这下,彭老总生气了,问那个连长:“谁叫你们来的?”

    “洪副司令。”

    “马上给我停了!”

    “洪副司令不让停。”

    彭德怀对警卫员说:“去把洪学智叫来。”

    洪学智来了,彭德怀指着他说:“你个洪学智,是不是没有事干了,在山下瞎鼓捣什么!”

    洪学智解释说:“这不是瞎搞,这是为防空,我要保证你的安全!”

    “那玩意没有用!”

    洪学智说:“怎么能说没有用,敌机来了再挖就来不及了。”

    彭总说:“我的防空不要你管!”

    “彭总,这话就不对了,我是执行中央命令,中央要管的。”

    彭德怀不好再说什么。防空洞也就挖成了。

    不久,这里发生了被炸事件。

    那天下午,4架美国飞机在大榆洞上空转了一圈,炸坏了坡上的变电所。天快黑时,又来侦察。这引起了洪学智的警觉——平时总是先侦察,后轰炸的,明天会不会挨炸哟?他找到邓华,说:“伙计,我看情况不对,闹不好明天要出事。”

    邓华说:“那咱们就研究一下明天防空的事情,得想个办法让彭总参加。”

    彭总不来,他工作起来向来是不顾个人安危的。洪学智和他说,他脖子一梗:“我不怕美国飞机,用不着躲。”

    没有办法,邓华和洪学智他们开会研究了防空方案。

    第二天,要研究下一步的作战方案,洪学智想了一着——把彭总屋里的地图给摘走,挂进了防空洞。他可是不能一日无地图的哟,更何况是在特殊时期。

    别人都进了洞里,就是彭总不来。参谋去叫了几次,他还是不肯出来。再去叫,说不定他又要发火了。邓华说:“老洪,彭总老和你开玩笑,你去叫吧。”

    洪学智只好硬着头皮进了彭德怀的办公室。

    彭德怀一见洪学智,火气不打一处来,吼道:“洪麻子,你把我的作战地图弄到哪里去了?”

    “老总,拿到下面防空洞里去了,我们都在那里等着你去研究作战方案呢。”

    “我不去,要开会就在这里开!”

    “这里太危险,老总快走吧。”

    “你怕危险,你走;我不怕,我就在这里,我哪里也不去!”

    洪学智也有些着急,说:“老总,那边地图都挂好了,火也烧起来了,人们就等你一个……”

    “我说你这个洪学智就是多管闲事!”

    “这不是闲事,这就该我管。”

    见他不再说话,洪学智推着他说:“彭总,快走吧,你就听我这一次!”

    连推带拉,总算把他拉出来了。洪学智又叫警卫员:“把彭总的铺盖也拿到洞里去。”

    彭总说:“不要弄,那没有事!”

    ……

    他们的作战会议没有开多久,敌人的飞机就来了。朝彭德怀住的房子一阵狂轰滥炸,一枚汽油弹正好落在了他住室的顶上,房子很快烧掉了,已经撤出后又进去取东西的毛岸英和另外一位参谋光荣牺牲了……那天,彭德怀一天没有说话,坐在防空洞里像是一尊雕塑。洪学智去叫他吃饭,他才抬起头来,说:“洪大个子,我看你这个人还是个好人哪!”

    洪学智见他说话了,就说:“我当然是个好人,不是坏人了!”

    “今日不是你,老夫休矣!”

    “我要警卫员搬你的被子,你不搬,要是不搬出来,今晚哪有被子盖。”

    “老夫今天算是捡了一条命。”

    停了好半天,他又说:“唉,为什么偏偏把岸英给炸死了呢?”语气中充满了惋惜。

    ……

    有人说,要不是那天洪学智把彭总拉了出来,整个朝鲜战争的战史还不知是怎么个写法。此言不无道理。

    代表志愿军上天安门城楼第五次战役开始后不久,正在检查工作的洪学智接到彭德怀的电话,要他马上赶到志愿军司令部。

    走进彭德怀的办公室,天已经擦黑了。

    “老洪,你马上回国。”

    “回国?”洪学智怔了。

    “党中央和军委对后勤工作都很关心,你回去向总理汇报一下我们前线后方的供应情况。”

    对于这次汇报,洪学智将军记忆犹新,也有过生动的回忆:

    回到北京,我先到帅府园中央军委驻地,聂荣臻代总长说:“周副主席正等着你呢,快去吧!”当时,我穿了志愿军的单军装,由于日夜兼程,浑身泥污,但是也顾不了许多,就急急忙忙赶到了中南海周副主席的办公室。

    周副主席已经站在门口等我了,我向他敬了礼,他紧紧握住我的手说:

    “洪学智同志,你一路辛苦了!”

    我说:“周副主席辛苦!”

    周副主席让我坐下,关切地问:“前线作战情况怎么样?”

    我向周副主席汇报了前线的基本情况,然后说:“几次战役打下来,我们吃亏就吃在没有制空权,敌机的轰炸破坏,使我军受到了很大损失。敌机经常一折腾就是一天,见到人就猛冲下来嘎嘎地扫射,扔汽油弹,化学地雷,定时炸弹,三角钉……晚上是夜航机,战士们叫‘黑寡妇’,也不盘旋,炸弹便纷纷落下,到处是大火,主要是阻滞我军行动。”

    周副主席十分严肃地说:“美帝国主义欺负我们,疯狂到了极点。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在他们的海空优势下,我们却打到了三八线。美军这是第一次在世界上吃败仗。不过志愿军要想不吃亏,就得研究对付敌机的办法。”

    我说:“志司在后方的支援下,已经加强了高炮部队,并已在关键点上增设了防空哨。现在我军主要是靠勇敢精神。比如运输车遇到敌机轰炸时,有的就开足马力,猛跑一阵,带起数百米的尘土,搞得敌人不知是怎么回事,惊呼共军的汽车施放了烟幕弹。”

    周副主席笑了,说:“战士们的勇敢精神,打掉了恐美病。同志们付出了鲜血,但教育了5亿人。”说到这儿,他沉思了一会儿说,“美国会不会登陆中国?现在还不能肯定,但是前线我方胜利越大,登陆的可能性就越小,所以,前线一定要打好。中央军委考虑,要尽快出动飞机,当然,我们的飞机有限,只能给敌机造成一点混乱,振奋一下士气。”

    我说:“前线将士都盼望我军出动飞机。”

    周副主席说:“中国有飞机,许多与我国有伟大友谊的国家有飞机,但飞机参战还不是时候,这个你当副司令的应该是很清楚的。”

    我一想确实如此,飞机要吃汽油。如果用朝鲜战场现有的运输力量来供应,就是把一切军需弹药都停运,也不见得行呀,后方供应制约着战役的规模,这一点也不假。

    接着,周副主席又问:“供应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我汇报说:“志愿军没有防空力量,公路运输线长达数百公里。第三次战役时,前面兵站与后面兵站相距三四百公里,形成中间空虚,前后脱节。

    另外后勤高度分散,也没有自己独立的通讯系统,常常联络不上。”

    周副主席说:“所以外国军事家说,后勤是现代化战争的瓶颈。志愿军后勤必须加强,中央军委考虑,要给志愿军后勤增派防空部队、通信部队……”

    我说:“军委的决策太正确了。后勤现存的主要问题是供应不及时。前三次战役,部队是在挨饿受冻的情况下打败敌人的。如果供应得好,胜利会更大。现在战士有三怕,一怕没饭吃,二怕没子弹打,三怕负伤后抬不下来。”

    周副主席神情严肃地听着,点着头,不时地用铅笔在纸上写几个字。

    “现在敌人的参战飞机已由1000多架增到了2000多架,并由普遍轰炸转向破坏我运输线,特别是凝固汽油弹对我地面仓库、设施危害最大。敌人还派遣大批特务潜入指示目标轰炸。4月8日,敌机向我三登库地区投的大量燃烧弹,一次就烧毁了84节火车皮的物资,其中有生熟粮食287万斤,豆油33万斤……现在供应的物资只能有百分之六七十送到前线……”

    周副主席听到这里,脸上露出十分严峻的表情。

    我又说:“我们志愿军也采取了些积极的预防措施。”

    周副主席以询问的目光注视着我。

    我说:“每次战役发起前,除汽车装满,马车装足外,人员还加大携带量,一个战士携带量达六七十斤。在部队运动快速供应困难后勤跟进不及时的情况下,这是一线作战部队生存和战斗的必要保障手段。”

    周副主席说:“我们的战士辛苦了。”

    我说:“战士虽然苦一点,但感到还是这样保险一些。”

    ……

    这次汇报,周恩来还问了不少战场上的细节问题,最后,洪学智说:“彭总还让我向你汇报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成立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的问题。”

    周恩来对此很感兴趣:“快说说你们的想法。”

    “从朝鲜战争中,彭总和我们都逐渐认识了现代化战争中后勤的作用。现代战争是立体战争,在空中、地面、海上、前方、后方同时进行,或交叉进行,战场范围广,情况变化快,人力物力消耗大,现在欧美国家都实行大后勤战略,550公里以前是前方司令部的事,50公里以后是后方司令部的事,战争不仅在前方打,也在后方打。现在,美国对我后方实施全面控制轰炸,就是在我们后方打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的规模,不仅决定了我们在前方进行的战争规模,而且也决定着前方战争的成败。我们只有打赢了这场后方的战争,才能更好地保证我们前方战争的胜利。后勤要适应这一特点,需要军委给我们增派防空部队、通信部队、铁道部队、工兵部队等诸多兵种联合作战,而且需要成立后方战争的领率机关——后方勤务司令部,以统一指挥后方战争的诸兵种联合作战,在战斗中进行保障,在保障中进行战争。”

    周恩来立即表态:“这个想法很好,很重要,军委一定尽快研究采取措施。”

    也正是在这次汇报结束的时候,周恩来说:“快五一了,你准备一下,上天安门吧。”

    洪学智拍拍自己的旧军装,说:“总理呀,我就这个样子能上天安门吗?”

    周恩来说:“没有关系,穿这衣服好啊,你代表我们的志愿军嘛!”

    洪学智说:“还是别上了吧!”

    周恩来说:“这样吧,我告诉杨立三,给你做一套新军装。”

    “五一”那天,洪学智穿了新军装,走上了天安门。忽然有人来通知,说是毛主席要接见,这叫洪学智又有点紧张。

    不一会儿,他被带到了休息室。

    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人都在。毛泽东拉着洪学智的手说:“这是我们志愿军的副司令员,从朝鲜前线回来的。是志愿军的代表。”

    毛泽东坐下来,问彭老总的身体情况,又问了一些战场上的情况。他说:“你们打的敌人,有飞机、大炮和海军优势,是武装到牙齿的敌人。”

    朱德说:“你们打的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

    毛泽东关切地问:“你回来汇报的问题解决了没有?”

    “已经给总理汇报了,总理做了安排。”

    彭德怀发火,非要洪学智兼任“后勤司令”

    当中央军委关于成立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的电报到达以后,洪学智还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他有一种预感,这个司令可能要自己兼任了。他思前想后,觉得不能兼。

    这不是患得患失,是有原因的。一是自己对军事工作更熟悉,二是这里的后勤工作太难搞了,怕自己不能胜任。

    所以当邓华、韩先楚等人都说还是老洪兼任好的时候,他说话了:“我兼不了这个后勤司令!”

    一直没有说话的彭德怀问:“为什么?”

    “前一段让我管没有管好,现在兼任这个司令,还是搞不好呀。别的什么事情都可以干,这个司令还请别人干吧!”

    彭德怀不高兴了,他说:“你不干,谁干?”

    “要邓华兼,他水平高。”

    邓华说:“不成,我协助彭总管作战,又兼着副政委,我有分身法好了。”

    “那就请韩先楚同志兼!”

    韩先楚也有他的理由:“我老往前面跑,到一线去督促部队,你叫我怎么兼嘛?”

    洪学智说:“彭总,让后面派人来嘛!”

    彭德怀显然不高兴了,他反问:“你说派谁来吧?”

    “李聚奎、周纯全都可以。”

    彭德怀听了直摇头,说:“他们有后面的任务,也很重呀!”

    洪学智说:“那还可以让杨立三派人来,我可以给他当副手。”

    彭德怀火了,手往桌子上重重一拍,墨水瓶跳起老高:“你不干,你不用干了!”

    说完,他又站起来,在屋里转一个圈,说:“你们不干我干!你去指挥部队吧!”

    洪学智见彭德怀发这么大的脾气,就说:“老总,你这么说,可是将军的话了。”

    “将军?是我将你的军,还是你将我的军?嗯?”

    邓华又出来打圆场了,他说:“老洪,还是你干吧,你一来就兼管这事,现在让别人管也插不上手啊!”

    “我是管过,可我管得并不好呀!”

    “你没有管好,别人就一定能管好?”邓华说,“你就干吧。”

    别人也出来劝洪学智,洪学智坐在那里不说话。过了一会儿,他才说:“如果非要我兼,得让我讲个条件。”

    这时彭德怀的气也小了一点儿,说:“什么条件呀?”

    “第一个条件是,干不好早点撤我的职,早点换比我能干的同志;第二个,我是个军事干部,愿做军事工作,抗美援朝完了,回国后不要再让我搞后勤了,我还搞军事。”

    彭德怀一听,说:“我当是什么条件呢,行,答应你,同意你的意见。”

    当天,志愿军党委作出了决定,洪学智兼任后方勤务司令。

    “前方是我的,后方是你的。”

    1951年7月,美国方面趁朝鲜北方发大水的机会,对我后方发动了一场绞杀战——“空中封锁战役”,想把我们的后方运输线彻底切断。

    得知这一情报后,彭德怀特意把洪学智叫到桧仓。一见面彭总就说:“洪大个子,敌人要把战争转到后方了,这是一场破坏与反破坏、绞杀与反绞杀的残酷斗争,前方是我的,后方是你的,你一定要打赢它!”

    洪学智深知肩上这副担子有多重。那些日子,他是吃不好睡不安,今天在这里看物资隐蔽,明天在那里布置假目标,后天检查防空哨的情况……

    他经常是上午在高炮部队,下午就到了工兵部队,晚上可能又是和铁道部队的领导同志研究工作。

    一天,他又要到部队去检查,刚上路就碰上了敌人的B26飞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一个隐蔽的地方都没有。司机和警卫员都吓坏了。洪学智说:“别急!”但他的心里可是很着急,这下可麻烦了。

    他抬头看看飞机,嘿,怪了,B26怎么飞回去了?再一看,原来是我们的飞机迎面冲上来了。洪学智一拍手说:“快走,我们的飞机掩护呢!”

    为了打断我们的运输线,敌人的确也是绞尽了脑汁,改变战略战术。敌变我变,他变重点突击,洪学智命令高炮部队变“集中兵力重点保卫”为“重点保卫,机动作战”;你炸桥梁,我把桥藏起来,变成水中桥、潜水桥……

    人们都说,我们后勤有人有物的地方,都会有洪副司令的身影;哪里有一种新的对付鬼子的办法,洪副司令准会去哪里开会……

    打到后来,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也不得不对记者说:“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断共产党的供应,然而共产党仍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了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王波大校和洪学智将军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的协助,特表示谢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