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路易·布耶(1822—1869):法国诗人和剧作家。
[3]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和作家。
[4]莫泊桑:《小说》(1888)。
[5]莫泊桑的六部长篇小说是:《一生》(1883)、《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7)、《皮埃尔和让》(1888)、《像死一样坚强》(1889)和《我们的心》(1890)。
[6]莫泊桑:《给卡图尔·蒙泰斯的信》(1876)。
[7]隆勃洛索:《莫泊桑回忆录》。
[8]莫泊桑:《当代人》(1884)。
[9]莫泊桑:《荣誉和金钱》(1882)。
[10]同注①。
[11]莫泊桑:《给居斯塔夫·福楼拜的信》(1877)。
[12]莫泊桑:《贵族》(1884)。
[13]莫泊桑:《给居斯塔夫·福楼拜的信》(1878)。
[14]莫泊桑:《当代人》(1884)。
[15]莫泊桑:《荣誉和金钱》(1882)。
[16]莫泊桑:《现代英雄》(1882)。
[17]莫泊桑:《现代英雄》(1882)。
[18]莫泊桑:《关于梅塘晚会》(1880)。
[19]莫泊桑:《勇敢的人》(1883)。
[20]同上。
[21]莫泊桑:《小说》(1888)。
[22]同上。
[23]莫泊桑:《给阿尔贝·沃尔夫的信》(1882)。
[24]同注①。
[25]莫泊桑:《小说》(1882)。
[26]莫泊桑:《小说》(1888)。
[27]莫泊桑:《给莫里斯·沃凯尔的信》(1885)。
[28]莫泊桑:《女作家》(1884)。
[29]莫泊桑:《给龚古尔的信》(1887)。
[30]莫泊桑:《风流》(1884)。
[31]莫泊桑:《当代人》(1884)。
[32]左拉:《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1893)。
[33]列夫·托尔斯泰:《莫泊桑文集》序言。
[34]阿纳托尔·法朗士:《书与人》。
[35]《莫泊桑传》连载于一九八三年第1期至第6期的《名作欣赏》杂志,单行本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等数家出版社再版。
[36]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七五年《洛林季风桥年鉴》,作者署名“约瑟夫·普吕尼埃”。
[37]潘趣酒:一种用朗姆酒加甘蔗汁、果汁等调制的饮料。
[38]玛毕耶:此处指由舞蹈家玛毕耶于一八四〇年创立的著名舞厅。
[39]婶娘:此处是巴黎市典当局的俗称。
[40]诺曼底:法国西北部的一个地区,作家莫泊桑就出生于这里,他的许多作品都描写或涉及该地区。
[41]法里:法国古里,一法里约合四公里。
[42]圣安东尼的伙伴:指猪。传说中基督教圣徒安东尼在尼罗河附近德巴意旷野隐修时以猪为伴。莫泊桑使用这个隐语显然是因为他的恩师福楼拜在一八七四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圣安东尼的诱惑》。
[43]特拉伯苦修会:又称缄口苦修会,一一四〇年创立于法国索利尼市的特拉伯圣母院,修士们严守苦行,只作祈祷、礼拜和体力劳动。
[44]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七六年三月十日的《法兰西公报》,题为《荡舟》,作者署名“吉·德·瓦尔蒙”;一八八一年收入中短篇小说集《泰利埃公馆》。
[45]指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1802—1885),此处所引诗句出自他的诗作《黑暗的海洋》。
[46]法尺:法国古长度单位,一法尺相当于325毫米。
[47]朗姆酒:一种原产于英国的烧酒。
[48]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七七年十一月十日的《马赛克》周刊,作者署名“吉·德·瓦尔蒙”。
[49]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七八年五月二十五日的《马赛克》周刊,作者署名“吉·德·瓦尔蒙”。
[50]枪骑兵:普鲁士军队的枪骑兵属于轻骑兵部队,通常充当执行侦察任务的尖兵。
[51]圣多玛·德·阿昆教堂:旧时一座贵族社会的教堂,在今巴黎第七区,巴克街和圣日耳曼林阴大道之间。
[52]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七八年九月十四日的《马赛克》周刊,作者署名“吉·德·瓦尔蒙”。甘草露是将甘草浸泡在柠檬水中制成的清凉饮料,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盛行一时。
[53]抛毒眼:用目光给别人带来厄运。
[54]此句中的“清凉”,法语为frais,也可作“崭新”解,因此被理解为影射。
[55]苏:旧时法郎硬币,一个苏相当于1/20法郎。
[56]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七九年十二月一日的《政治、文学、哲学、科学和经济改革》;后编入一八八一年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泰利埃公馆》。
[57]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〇年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梅塘晚会》;除莫泊桑以外,该集还收有左拉等人的作品。
[58]鲁昂,法国西北的一个重要城市,原为诺曼底省省会。普法战争中被普鲁士军团占领。
[59]指喉音较重的德语。
[60]指15世纪初鲁昂人民英勇抗击英国入侵的光荣时代。
[61]勒阿弗尔:法国西北部城市。地处塞纳河出海口,濒临拉芒什海峡。
[62]法文的“voler”一词具有“偷”和“飞”两种意义。这里表面上说“鸟儿飞”,实际上说“鸟儿偷”。
[63]指拿破仑三世统治下的第二帝国(1852—1870)。
[64]亨利第四(1553—1610):法国国王。
[65]奥尔良派:主张君主立宪制度的政治派别。
[66]路易—菲利普(1773—1850):法国最后一位国王,一八三〇年至一八四八年在位。
[67]九月四日事变:一八七〇年九月一日拿破仑第三在色当投降后,九月四日,法国人民起来推翻了第二帝国,成立第三共和国。
[68]坦塔罗斯,传说中的吕狄亚国王,因触犯诸神,被罚永受饥渴之苦,他置身于上有果树的河中,河水深及下巴,低头喝水时水即减退,抬头想吃果子时,树枝即提高。
[69]鲁毕公河,意大利北部一条河流,古代为罗马与高卢的界河。为保障罗马的安全,罗马议院曾宣布任何人率一兵一卒越河驱向罗马即为罪过。后恺撒不顾禁令,率军越河,推翻了罗马政权。
[70]恶棍巴丹盖:拿破仑第三的绰号。他于1840年其事失败后被囚于阿姆堡,1846年借砖石匠巴丹盖的衣裳得以脱逃。
[71]指厕所,法国人习惯以“一百号”为厕所的隐语。
[72]杜·盖克兰,十四世纪法国民族英雄,曾多次击退英军入侵。
[73]皇太子:指拿破仑第三的儿子。
[74]传说朱迪特是公元前七世纪犹太某城的一个寡妇,凭自己的姿色深入敌营,灌醉率军围攻该城的敌将霍洛芳,砍下他的头颅,从而使敌军惊溃。
[75]吕克莱斯是古罗马一名将的妻子,被本族人塞克斯图斯奸污,把实情告诉丈夫后,含愤自杀。
[76]克莱奥帕特拉,古埃及皇后,姿色美丽而性淫荡,曾凭自己的美貌征服恺撒等名将。
[77]汉尼拔:古代迦太基名将,攻罗马不克,屯兵罗马附近的加布等待援军,但某些历史家说他是沉迷于女色。
[78]亚伯拉罕:据《圣经》传说,神要考验希伯来人的祖先亚伯拉罕的忠诚,要他杀子祭天。亚伯拉罕遵命,正要动手,耶和华让天使下令加以阻止。
[79]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一年二月十五日的《新杂志》;一八八一年收入中短篇小说集《泰利埃公馆》。
[80]纳伊:巴黎西边的郊区,当时有小火车从市内的星形广场开往纳伊的古尔博瓦广场。
[81]波丹(Félix Potin):法国著名的食品杂货店。
[82]罗西尼(Rossini,1792—1868):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83]庇卡底(Picardie):法国北部旧省名。
[84]沙朗东(Charenton):巴黎东郊重镇。
[85]毕尔包凯球:一种用长绳系住抛接球的游戏。
[86]新桥(le Pont-Neuf):巴黎塞纳河上的一座桥。
[87]公社:指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公社革命。革命失败后,参加者遭到严厉镇压。
[88]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一年三月二十六日的《政治与文学杂志》(又名《蓝色杂志》);同年收入中短篇小说集《泰利埃公馆》。
[89]埃居(écu):法国旧时钱币,种类很多,价值不一,最流行的一枚值五法郎。
[90]狄安娜(Diane):罗马神话中的女神,掌管狩猎等。
[91]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一年出版的同名中短篇小说集《泰利埃公馆》。
[92]沙尔特勒甜酒:沙尔特勒修会修道士酿制的一种甜烧酒。
[93]厄尔省:法国诺曼底地区的一个行省。
[94]依弗托:法国诺曼底地区塞纳宾海省的一个小城。莫泊桑少年时代曾在此地一所教会学校读书。
[95]费康:法国诺曼底地区塞纳宾海省的渔业港口城市。
[96]勒达:希腊神话中的仙女。主神宙斯曾化为天鹅和她亲近,她因此怀孕,生下美人海伦。
[97]利口酒:用香料,酒,糖和植物根、皮、果等不经发酵制作的甜烧酒。
[98]色坎:一种服饰,将一些边缘凿孔的金属圆片缝在布料上制成。
[99]拉丁文:“为了保险。”
[100]英文:“统治吧,大不列颠”。一首英国爱国歌曲。
[101]复辟:指法国波旁王朝于一八一四年至一八三〇年间的王朝复辟王朝。
[102]“阿门”:基督教祈祷或圣歌的结束语,意思是“诚心所愿”。
[103]拉丁文:“主,矜怜我们!”是弥撒经文的起句。
[104]贝朗瑞(1780—1857):法国歌谣诗人。
[105]生丁:法国辅币,五生丁合一苏,一百生丁合一法郎。
[106]斯频耐琴:十七十八世纪流行的一种长方形羽管键琴。
[107]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二年一月十九日的《吉尔·布拉斯报》,作者署名:莫弗里涅斯。
[108]巴蒂斯特:昂塞尔家的男佣。
[109]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二年三月二十三日的《吉尔·布拉斯报》,作者署名“莫弗里涅斯”;同年收入同名中短篇小说集。
[110]霍屯督人:南非和纳米比亚西部的一个民族。
[111]尼禄(37—68):古罗马皇帝,以暴虐出名。
[112]贝尔福和斯特拉斯堡:法国东北部地名,普法战争时法军曾在这两处英勇抵抗普鲁士入侵者。
[113]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二年三月三十一日的《高卢人报》。
[114]鲁鲁:狗的名字。
[115]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二年八月十二日的《吉尔·布拉斯报》;一八八四年收入中短篇小说集《隆多利姐妹》。
[116]保尔·吉尼斯蒂(1855—1932):记者,通俗喜剧作家,风俗小说家。
[117]一种嘲笑和侮辱人的动作。
[118]三角:共济会以分规、曲尺和书本构成的向上正三角形为象征符号。
[119]J.M.J.:即耶稣—马利亚—约瑟的缩写。
[120]圣周:复活节前的一个星期。
[121]基督教为纪念耶稣受难,在复活节前的星期五守大斋。
[122]别吉格:一种纸牌游戏。
[123]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二年九月十七日的《高卢人报》;一八八三年收入短篇小说集《山鹬的故事》。
[124]莱昂·艾尼克(1851—1935):法国作家,以左拉为首的梅塘晚会的参加者之一,莫泊桑的好友。
[125]里亚:法国旧时铜币,相当于1/4苏。
[126]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二年十一月二日的《吉尔·布拉斯报》,作者署名“莫弗里涅斯”。
[127]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二年十一月七日的《吉尔·布拉斯报》,作者署名“莫弗里涅斯”;一八八三年收入短篇小说集《山鹬的故事》。
[128]保尔·艾尔维厄(1857—1915):法国剧作家,小说家。
[129]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130]指依据法律为失去行动能力的人指定监护人。
[131]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二年十一月二十日的《高卢人报》;一八八三年收入短篇小说集《山鹬的故事》。
[132]保尔·布尔热(1852—1935):法国小说家,文学评论家。
[133]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二年十二月十二日的《吉尔·布拉斯报》,作者署名“莫弗里涅斯”。
[134]帝国:指拿破仑第三皇帝统治下的法兰西第三帝国(1852—1870)。
[135]维纳斯:希腊神话中爱和美的女神。此处指希腊米罗斯岛维纳斯女神雕像,现藏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136]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三年一月十四日的《高卢人报》;同年收入中短篇小说集《菲菲小姐》。
[137]这一点与莫泊桑本人的经历颇有相似之处:他在二十二岁时进入海军部任科员,年薪一千五百法郎。
[138]巴黎市的旧式楼房,按中国的习惯说法,大都有六七层;地平层,即中国所说的“一楼”,多为商铺。
[139]树林:此处指巴黎西面的维希奈树林,在勒佩克、玛尔里附近,紧靠塞纳河。
[140]工业宫:一八五三年为一八五五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修建;已于一九〇〇年拆除。
[141]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三年二月五日的《吉尔·布拉斯报》,作者署名“莫弗里涅斯”;同年收入中短篇小说集《菲菲小姐》第二版。
[142]指普法战争(1970—1971)期间普鲁士军队围困巴黎。
[143]家居兵:普法战争期间巴黎的国民自卫军,因不执行任务时住在家里,故有此俗称。
[144]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三年二月十二日的《吉尔·布拉斯报》,作者署名“莫弗里涅斯”;同年收入短篇小说集《山鹬的故事》。
[145]亨利·塞阿尔(1854—1924):法国作家。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文学集团的宣言性小说集《梅塘晚会》中载有他的中篇小说《放血》。
[146]滨海布洛涅:简称布洛涅,法国西北岸海港,临拉芒千海峡。
[147]拉芒什海峡:法国西北部和英国大不列颠南部之间的海峡,英文称英吉利海峡。
[148]黑病:指坏疽。
[149]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三年三月二十日的《吉尔·布拉斯报》,作者署名“莫弗利涅斯”;一八八四年收入短篇小说集《月光》。
[150]“珂珂特”,法语为Cocotte,意为“母鸡”,也有“轻佻的女人”、“妓女”的意思。
[151]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三年五月二十二日的《高卢人报》。
[152]指一八七〇年爆发的普法战争。
[153]费德尔伯将军(1818—1889):法国将军。一八七〇年九月二十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在色当投降后,国防政府授权他指挥北方军。
[154]一世皇帝:指拿破仑一世。
[155]埃夫勒:法国西北部厄尔省省会。
[156]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三年六月十二日《吉尔·布拉斯报》,作者署名“莫弗里涅斯”;一八八六年收入短篇小说集《图瓦》。
[157]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三年六月二十六日的《吉尔·布拉斯报》,作者署名“莫弗里涅斯”。
[158]南特:法国西部大西洋岸卢瓦尔省省会。
[159]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三年八月七日的《高卢人报》;一八八四年收入中短篇小说集《密斯哈丽特》。
[160]阿希尔·贝努维尔(1815—1891):法国风景画家,长期旅居意大利。
[161]据统计,从一八八〇年到一九一四年,有两千两百万移民在美国登陆,其中大部分来自欧洲。从一八八三年开始,许多破产的移民又被迫迁徙至南美洲。
[162]泽西岛:距法国海岸仅20公里的英国岛屿,旅游胜地。
[163]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三年八月十四日的《高卢人报》。
[164]俾斯麦(1815—1898):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1890)和德意志帝国宰相(1871—1890)。
[165]英语:“嗨,嗨,嗨,乌拉!”
[166]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三年九月十一日的《吉尔·布拉斯报》,作者署名“莫弗里涅斯”;一八八八年收入中短篇小说《于松太太的贞洁少男》。
[167]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三年十月二日的《吉尔·布拉斯报》,作者署名“莫弗里涅斯”。
[168]奥弗涅:法国中央高原的中部地区,在巴黎的南面。
[169]桑西峰:法国中央高原的最高峰。
[170]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三年十月九日的《吉尔·布拉斯报》,作者署名“莫弗利涅斯”;一八八六年收入短篇小说集《图瓦》。
[171]醉鬼:法语为le paf;此处通过谐音戏指教皇(le pape)。
[172]Confiteor:拉丁文,“忏悔经”。
[173]“活见鬼”:此处原文为“sacré nom de Dieu”,含有“天主”(Dieu)一词。
[174]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三年十一月十三日的《吉尔·布拉斯报》,作者署名“莫弗利涅斯”;一八八四年收入中短篇小说集《隆多利姐妹》。
[175]在法国,须成功通过中学毕业会考,取得业士学位,才能获得大学入学资格。
[176]法国荣誉勋位团包括五个等级的勋位,军官是第四级,骑士是第五级。
[177]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三年十一月十二日的《吉尔·布拉斯报》,作者署名“莫弗利涅斯”;一八八五年收入短篇小说集《白天和黑夜的故事》。
[178]巴蒂尼奥尔街:位于巴黎西北部,现属巴黎市第十七区。
[179]梅松—拉菲特:巴黎西边的一个小城。
[180]树林:此处系指巴黎西郊著名的休闲游乐胜地布洛涅树林。
[181]蒙叟公园:巴黎的一个公园,现属巴黎市第八区。莫泊桑年轻时常到这里来。园内现有一座莫泊桑纪念雕像。
[182]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的《高卢人报》;一八八四年收入中短篇小说集《密斯哈丽特》。
[183]哈里·阿利斯(1857—1895):真名伊波利特·佩尔榭。曾创办《现代与自然主义杂志》等刊物。莫泊桑曾为其撰稿。
[184]格代维尔:法国塞纳滨海省的一个大镇,距莫泊桑的出生地费康十三公里。
[185]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四年一月六日的《高卢人报》;一八八五年收入短篇小说集《白天和黑夜的故事》。
[186]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四年一月二十二日的《吉尔·布拉斯报》,作者署名“莫弗里涅斯”。
[187]肖蒙高地:巴黎的一座公园。
[188]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四年二月五日的《吉尔·布拉斯报》,作者署名“莫弗里涅斯”;一八八六年收入短篇小说集《图瓦》。
[189]拉丁区:巴黎塞纳河左岸高等学府很多,学生学者集中的市区。
[190]耶稣会士:耶稣会修士。耶稣会是天主教修会之一,创立于十六世纪,曾有严密的军事组织,热衷参与政治,在法国曾三度遭到取缔。
[191]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四年二月十日的《高卢人报》;同年收入中短篇小说集《隆多利姐妹》。
[192]卡米耶·乌迪诺:法国剧作家和小说家,莫泊桑的好友,莫泊桑的女友艾尔米娜·勒孔特·德·诺伊夫人的兄弟。
[193]一八七五年一月十八日起法国化学火柴的制造和销售均由国家垄断,市面上很难买到传统使用的优质瑞典火柴,而地下生产以及进口的劣质火柴泛滥,招致民众不满。
[194]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四年二月十七日的《高卢人报》:一八八五年收入短篇小说集《白天和黑夜的故事》。
[195]布列塔尼:法国西部的一个大区。
[196]路易:法国旧时金币;一个金路易相当于二十法郎。
[197]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四年三月三日的《高卢人报》;同年收入中短篇小说集《密斯哈丽特》。
[198]乔治·布榭(1833—1894):法国国家自然史博物馆比较解剖学教授。福楼拜的好友;与左拉、莫泊桑均有交往。
[199]索瓦热(Sauvage):在法语中作为普通名词有“野蛮”、“残忍”等含义。
[200]宣战:指一八七〇年七月普法战争爆发。
[201]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四年三月九日的《高卢人报》;一八八五年收入短篇小说集《白天和黑夜的故事》。
[202]每年十一月二日是天主教的万灵节,万灵节前夕是诸圣节。
[203]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四年四月七日的《高卢人报》;同年由收入中短篇小说集《隆多利姐妹》。
[204]普罗斯佩:希科老板的名。
[205]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四年七月二十八日的《高卢人报》;同年收入中短篇小说集《伊薇特》。
[206]纽芬兰岛:加拿大东部的一个省。
[207]塞特:法国南方濒临地中海的港口城市。
[208]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四年十二月十六日的《吉尔·布拉斯报》,作者署名“莫弗里涅斯”;一八八六年收入短篇小说集《图瓦》。
[209]牧羊女游乐场:巴黎的一座剧场。
[210]杈杆儿:靠妓女生活的人。
[211]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五年一月六日的《吉尔·布拉斯报》,作者署名“莫弗里涅斯”;一八八六年收入短篇小说集《图瓦》。
[212]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六年一月十六日的《费加罗报》的文学增刊;同年收入中短篇小说集《小洛克》。
[213]三王来朝节:又称主显节,系天主教节日,时为每年一月六日。有在该节日分食三王来朝饼的习俗,饼内放一蚕豆或小瓷人,吃到者为国王,由他挑选王后。
[214]格拉斯(Grasse):法国南部临近地中海的一个小城。
[215]季风桥(Pont-à-Mousson):法国东北部莫特—摩泽尔省的一个小城。
[216]喜剧院和法兰西剧院都是巴黎的著名剧院,均位于塞纳河右岸。
[217]八月十五日是天主教的圣母升天节。
[218]此处指巴黎巴士底广场和玛德莱娜广场之间的林阴大道。
[219]东京事件:此东京指越南北部。一八八三年法国强迫越南签订《顺化条约》,把越南变为其“保护国”。后又向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中法战争。一八八五年中国军队大败法军,引起法国政局动荡,以致费里内阁垮台。莫泊桑在一八八五年四月七日发表于《吉尔·布拉斯报》的一篇时评中曾写道:“它(法国人民)为被普鲁士战败而感到羞耻,但是为被中国打败而感到荣耀。”
[220]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六年一月二十六日的《吉尔·布拉斯报》;同年收入中短篇小说集《小洛克》。
[221]戛纳:法国南部濒海城市。
[222]纳普尔:法国南部濒海小城。
[223]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六年八月五日《高卢人报》;一八八七年收入中短篇小说集《奥尔拉》。
[224]艾皮纳尔版画:艾皮纳尔为法国孚日省省会,当地民间版画素负盛名。
[225]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六年十一月九日《吉尔·布拉斯报》;一八八七年收入中短篇小说集《奥尔拉》。
[226]普瓦西:巴黎西面的一个城市,位于塞纳河畔。
[227]梅莉:勒纳尔太太的爱称。
[228]克里斯托福罗·哥伦布(约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
[229]挪威式小船:一种船首呈圆弧形且翘起,便于靠岸的船。
[230]水手鱼:加酒和洋葱烹调的鱼。
[231]《吉尔·布拉斯报》是莫泊桑经常为之撰稿的一家报纸。有两个署名“科隆比娜”的作者曾为该报撰稿人,但均非女性。
[232]巴赞(1811—1888):法国将军。在一八七〇年至一八七一年的普法战争中战败投降。
[233]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六年十二月七日的《吉尔·布拉斯报》;一八八七年收入中短篇小说集《奥尔拉》。
[234]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的《吉尔·布拉斯报》;一八八七年收入中短篇小说集《奥尔拉》。
[235]克洛榭特(Clochette)本意为铃铛,也戏指瘸子。
[236]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七年一月一日的《新杂志》;一八八七年收入短篇小说集《奥尔拉》。
[237]芒什省:法国西北部的一个省。
[238]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八年二月二十一日的《吉尔·布拉斯报》;同年收入中短篇小说集《于松太太的贞洁少男》。
[239]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九年一月五日的《巴黎回声报》;同年收入短篇小说集《左手》。
[240]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九年一月二十二日的《巴黎回声报》;同年收入短篇小说集《左手》。
[241]罗贝尔·潘松(1846—1925):莫泊桑的好友,曾演过莫泊桑青年时的剧作,与莫泊桑一起在塞纳河划船。后任鲁昂图书馆馆长,为莫泊桑的小说创作提供过一些故事素材。
[242]撒旦:《圣经》故事中的魔鬼。
[243]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九年三月十五日的《巴黎回声报》;同年收入短篇小说集《左手》。
[244]马赛:法国第二大城市,著名的商港,地处罗纳河口,濒临地中海。
[245]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首都,地处拉普拉塔河口,濒临大西洋。
[246]伊夫岛: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面临马赛城,古代曾为监狱,因大仲马小说《基督山伯爵》对它的描写而著名。
[247]老港:马赛港的主要码头,历史悠久,也因大仲马小说《基督山伯爵》对它的描写而著名。
[248]佩皮尼昂:法国南部靠近地中海的一个城市。
[249]里尔:法国北方的重要工业城市。
[250]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八九年九月十六日的《巴黎回声报》。
[251]布朗热(1837—1891):法国将军和政治家,曾任陆军部长。因策划发动政变,推翻共和,建立军事独裁,被挫败后流亡国外。后自杀。
[252]萨拉·伯恩哈特、朱迪克、泰奥、格拉尼埃、德·雷兹、科克兰、穆奈—苏利、波吕:均为当时法国社会特别是演艺界名流。
[253]仲马(1824—1895):此处指小仲马,法国作家和剧作家。
[254]梅拉克(1831—1897):法国剧作家。
[255]阿莱维(1834—1908):法国剧作家。
[256]萨尔杜(1831—1908):法国剧作家。
[257]贝克(1837—1899):法国剧作家。所提剧作应是他的代表作《乌鸦》。
[258]巴卡拉牌:一种纸牌赌博。
[259]《费加罗报》:一八五四年创刊,最初为周报,一八六六年起改为日报。
[260]《两世界杂志》:著名的文化刊物,一八二九年创刊。
[261]维希糖衣片:即碳酸氢钠片,俗称小苏打片。
[262]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九〇年二月十九日至二十三日的《费加罗报》;同年收入中短篇小说集《空有玉貌》。
[263]普罗旺斯:旧时法国南部的一个省。
[264]土伦:法国南部城市,濒临地中海。
[265]奥德翁剧院:巴黎的一座著名剧院。
[266]阿勒:法国南部城市,历史悠久。
[267]据《新约全书》记载,耶稣到耶路撒冷以后,白天在神殿传教,晚上回橄榄园,后背部,钉死在十字架上。被捕前夕,他在园内对门徒表示:“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
[268]法国人做浓汤,除了放蔬菜和荤腥,通常还加些切成小块的面包。
[269]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九一年一月九日的《吉尔·布拉斯报》;同年收入中短篇小说集《泰利埃公馆》。
[270]卡芬雅克(1802—1857):法国政治家、将军,曾任政府首脑。
[271]让·古戎(1510—1566):法国雕塑家、画家和建筑家。
[272]路易·德·布雷泽(?—1531):十六世纪诺曼底司法大总管。其妻狄亚娜·德·普瓦狄埃后来成了国王亨利第二的情妇。
[273]波丹(1811—1872):法国医生、政治家。1851年12月3日起义中被杀于街垒。
[274]戈蒂埃(1811—1872):法国诗人、小说家、批评家。著有小说《莫班小姐》、《弗拉卡斯上尉》、诗集《珐琅与雕玉》等。
[275]缪尔瑞(1822—1861):法国作家,主要著作有《放荡艺人的生活场景》。
[276]指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打工女,盛行穿灰色工装,其中有些人作风轻佻。缪尔瑞的剧中写过此类人物。
[277]米耶(1814—1875):法国画家和雕刻家。
[278]拉比什(1815—1888):法国剧作家。
[279]梅拉克(1831—1897):法国剧作家。
[280]保尔·德·科克(1793—1871):法国作家,著有戏剧、喜歌剧、歌曲等通俗作品。
[281]东京:印度支那东北部地区,法国占领时称东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