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史-注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此处添加注释。内容为:见《淮南子·原道训》“与造化者俱”,解为道。《淮南》里所用底造化都含有道或时间与空间底意义。

    [2]注释:《易经·坤·文言》。

    [3]注释:《礼运》。

    [4]注释:《易经·文言》。

    [5]注释:《论语·公冶长》。

    [6]注释:天道即神道,例如《易·观·彖》说:“观之天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7]注释:参看拙作《道家思想与道教》。(《燕京学报》第二期,二六〇页)

    [8]注释:津天氏《道家思想与其发展》。

    [9]注释: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卷。

    [10]注释:武内义雄:《〈老子〉与〈庄子〉》,四七—四八页。

    [11]注释:注:如六十七章“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上句“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底解释,又如二十二、二十三、五十四诸章底一部分,及八十章,都是散文与其它文体不合。

    [12]造字。左边“讠”,右边“为”

    [13]注释:若把今本《老子》二章与十章、三十四章、七十七章比较,三章与六十四章比较,四章与五十六章比较,十章与五十一章比较,二十二章与六十六章比较,三十章与五十五章比较,三十二章与三十七章、四十四章比较,三十四章与六十三章比较,三十七章与四十八章比较,便知其中重复句颇多,或不重复意义也相同。

    [14]注释:这当然是以《论语》为限,《庄子》底《大宗师》、《天道》、《天运》诸篇,《韩非·五蠹篇》,《礼记》底《表记》、《中庸》也记孔子说仁义,但都是后人指为或假托孔子之言。

    [15]该处需要造字。三点水,右边为“属”字。此处有两个这个字。

    [16]注释:《论衡·本性论》。

    [17]造字。左边“石”,右边“为”。

    [18]造字。左边为“牛”,右边为“经”的右半部分。

    [19]造字。上为鬓字的上半部分,下为几字。

    [20]同上。上为鬓字的上半部分,下为几字。

    [21]同上。上为鬓字的上半部分,下为几字。

    [22]造字。言字旁加个奚。

    [23]造字。“车”字加“'完”字。

    [24]造字。“赶”去掉干,加上“午”。

    [25]同上造字。

    [26]注释。《管子校正》(戴望)“建当立……以政为仪”校正说,“王云‘当’当为常,‘有’当为首,皆字之误也。建常立首为句,以靖为宗为句。首即道也。道字古读若首,故与宝久为均。”卷十三,八页。靖同静,政同正。

    [27]部首言字旁改为简体字。

    [28]部首言字旁改为简体字。

    [29]偏旁改为简体。

    [30]造字。“契”字去掉大字,下面加一个“齿”

    [31]注释:“仁、义、礼、智、信”初见于《汉书·董仲舒传》。

    [32]造字。“姜”去掉女字,下面加一个“久”

    [33]造字。“没”去掉三点水,左边加上“主”

    [34]造字。见书62页。

    [35]造字。见书62页。

    [36]造字。见书62。

    [37]造字。

    [38]造字。

    [39]造字。

    [40]造字。

    [41]造字。见书65页。

    [42]造字。

    [43]造字。

    [44]注释:《淮南·汜论训》。

    [45]造字。上为“契”字的上半部分,下为“齿”。

    [46]造字。上为“契”字的上半部分,下为“齿”。

    [47]造字。上为“契”字的上半部分,下为“齿”。

    [48]造字。上为“契”字的上半部分,下为“齿”。

    [49]同上。

    [50]偏旁改为简体。

    [51]造字。上为“契”字的上半部分,下为“齿”。

    [52]造字。左边为“鱼”,右边为“酋”。

    [53]造字。左边为“鱼”,右边为“酋”。

    [54]造字。上为“契”字的上半部分,下为“齿”。

    [55]同上造字。

    [56]同上。

    [57]同上。

    [58]造字,见书71页。

    [59]注释:“秉”旧解为公孙龙之子,恐不当,今采洪颐煊之说。

    [60]注释:一作天放。陆明德《音义》:“放如字,崔本作牧,云养也。”今从牧字解。

    [61]造字。见书78页。

    [62]造字。三点水,加一个“枭”

    [63]造字。见书80页。

    [64]造字。见82页。

    [65]注释:见《史记》底《申不害传》、《商鞅传》、《张叔传》。

    [66]造字。火字旁,右边为“单”

    [67]同上。

    [68]注释:《仲夏记·大乐篇》。

    [69]注释:此句有脱字。

    [70]注释:见《荀子·修身》、《吕览·执一》、《秦策》。

    [71]注释:见《韩非·说林》、《外储说》,《楚策》。

    [72]造字。三点水,右边为“啬”

    [73]造字。一为绞丝旁,右边为“祭”。下一个为绞丝旁,右边“煞”

    [74]需造字三个。见书95。

    [75]造字。左“日”右“严”。

    [76]造字,见书100页。

    [77]造字,而且是两个。三点水加一个“属”。

    [78]注释:“惟”,俞樾云乃“惘”字之误,隶书罔字或作★,故★与惟相似而误也,★象即罔象也。

    [79]造字。三点水,右边为“项”。

    [80]造字,见书102。

    [81]造两字。左边“禺”,右边“页”

    [82]新城新藏:《干支五行说与颛顼历》。(《支那学》第二卷六号、七号)。

    [83]造字,见书109。

    [84]造字。左边为“服”,右边为“鸟”。

    [85]注释:青木正儿:《神仙说がラ见左列子》。(《支那学》第二卷第一号)亲,此处有日语,排版时请对照书111页。

    [86]造字,上面草字头,下为“嗣”

    [87]造字。上减下木。

    [88]造字。上刀下囧。

    [89]注释:堪坏,《淮南·齐俗训》作钳且,又作钦负、钦★。参庄逢吉《淮南笺》卷十一,十一页。

    亲,这里的五角星地方也需要造字,见书116页。

    [90]注释:西王母会东王公见武梁祠石刻。

    [91]注释:地或作池,前人每以“下地”或“下池”为句,似欠解。

    [92]造字,王字旁,右边“千”。

    [93]注释:《太平广记》说徐福,字君房。秦始皇时有乌衔草覆死人面,皆登时活,有司奏闻秦始皇。始皇命赍草以问北郭鬼谷先生。鬼谷云是东海中祖洲上不死之草,生琼田中,一名养神芝,其药似菰,生不丛。一株可活千人。始皇于是遣徐福及童男童女各三千人乘楼船入海寻祖洲。安期生底名字见于《史记·封禅书》。李少君对汉武帝说在海上曾见过他。

    [94]造字。见书120。

    [95]这个字,下面的“频”字为繁体,得造字改为简体。查字典里木有这个字的说。

    [96]造字。对照书126页。

    [97]造字,见126。

    [98]造字。左边“月”,右边“分”

    [99]同上,造字。

    [100]造字。见书137。

    [101]造字。左边“歹”,右边“凶”

    [102]造字。左耳旁,右边“贵”。

    [103]加入图表。

    [104]造字。是示字旁加一个“几”。见153。

    [105]造字同上。

    [106]同上造字。

    [107]注释:八位谓八卦之位。十二度即十二次,谓日月交会所在底星次。《书·尧典传》:“寅日析木,卯日大火,辰日寿星,巳日鹑尾,午日鹑火,未日鹑首,申日实沈,酉日大梁,戍日降娄,亥日娵訾,子日元枵,丑日星纪。”

    [108]注释:道教对于《河图》、《洛书》底见解,见《文昌大洞仙经》(《道藏》,冬上)。

    [109]注释:见《性理会通·洪范皇极内篇》。“胎、生、长、老、化”,或者是道士假借印度僧伽瑜伽学派所持宇宙六段“有变易”底说法而来。六者:一、生;二、有;三、长;四、变;五、衰;六、化。

    [110]插入图表。

    [111]注释:建除之法,以年统计,以时统月,以月统日。如民国十六年,阴历为丁卯年,正月大,建壬寅,以壬寅日(十二日)起建,顺行至庚寅日(二十四日)复值建日。每月交节,则叠两值日,如正月初四立春,为定日,此定是叠初三底定,又如二月己亥日为惊蛰则初三与初二同为成日,余类推。坊间通行底历书可检阅。

    [112]注释:古时又有“丛辰说”。星命及选择家以二十辰所随底众辰有善神恶煞之别,如兵福、小时为建;吉期、兵宝为除;福德、天巫为满等。详见《协纪辨方书》。丛辰家对于吉凶宜忌与建除家言互有出入,但通俗都不用前者底说法。现在的通书都用建除说。道书中,《神枢经》、《洞源经》专讲此义。

    [113]注释:太乙,星名。取太乙数以行九宫,故名“太乙数”。《史记·日者传》记术数九家,太乙居其一。《汉书·艺文志》,五行家典籍中有《泰一阴阳》二十三卷。大概此术在战国时已经有了。现在通行的书有唐王希明底《太乙金镜式经》十卷。太乙数法以“一”为太极,因而生“二目”,二目生“四辅”,又有计神与太乙合成“八将”。以岁、月、日、时为纲,以八将为纬,三基、五福、十精为经,占内外灾福。九宫者:天蓬星,太乙,坎水白,天芮星,摄提,坤天黑;天衡星,轩辕,震木碧;天辅星,招摇,巽木绿;天禽星,天符,中土黄;天心星,青龙,乾金白;天柱星,咸池,兑金赤;天任星,太阴,艮土白;天英星,天一,离火紫。

    [114]六壬:五行始于水,故称“壬”;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故称“六”。此法本《易》六十四卦列为六十四课。《隋书·经籍志》已载其书,现在最通行的为明人撰《六壬大全》十二卷。

    [115]遁甲,又作“循甲”。此法起于《乾凿度》太乙行九宫法,盛行于南北朝。法以十干中底乙、丙、丁为“三奇”,以戊、己、庚、辛、壬、癸为“六像”,以甲统领它们配于九宫而视察其加临之吉凶,使人知道趋避,故名“遁甲”。因乙丙丁在九宫中为三奇门,故此法又名“奇门遁甲”。

    [116]禽演者:以星禽推知人事底吉凶及其嗜好情性。唐宋以来,此术极为盛行。此书多列入《道藏》。普通所见,有《演禽通纂》二卷。

    [117]十二生肖或者不是中国旧说。赵翼《陔余丛考》(三十四)说:“此本于北俗,至汉时呼韩邪款塞,入居五原,与齐民相杂,遂流传入中国。”看来此说乃从西北胡人介绍入来底。西域及天竺、缅甸诸国都有十二生肖之说,肖兽有不同,而大意不异。印度人对于此说,可参看《十二缘生祥瑞经》,又中国原有“困敦”、“赤奋若”、“焉逢”、“端蒙”等干支名,都不像中国话,像是突厥的方言,他日学力稍足,当再从事研究。

    [118]此处见163页。

    [119]见163。

    [120]汉魏六朝人信堪舆家言者,见《后汉书·郭镇传》、《袁安传》,《魏志·管辂传》,《晋书·徐邈传》等。

    [121]日本姓氏,彼邦人士向分三别,一为神别,二为皇别,三为蕃别。蕃别为外国人在彼落户者之子孙。

    [122]参看《太炎文录》一,《太子晋神仙辨》,日本蕃别姓氏中今日还有些少周秦汉底姓,如林、周、田、宋、秦、吴、南、梅等是。但他们底初祖是否很早就到东国就很难说了。

    [123]黄老之名当起于汉初,依夏曾佑说当以窦太后为本派之初祖,汉时民间凡壬、禽、占验之术皆目为黄帝书,见《中国历史》。

    [124]造字,见165页。

    [125]注释:《神异经》载“九天玉童玉女与天地同休息”,道教徒都信神仙底寿命是如此。

    [126]注释:《道藏·洞真玉诀》,收下。

    [127]注释:这样说法,也许与印度思想有关。印度人对Rishi(仙人)底见解也是神通过人,且其数常以七为率。《楞严经》(八)所举底十种仙也不是纯粹印度思想,但自六朝以后,佛教相互底关系却很显然。

    [128]同上文前面,造字,示字旁,右边为“几”

    [129]注释:《石函记·圣石指玄篇》说求仙向东,东为扶桑,出金乌之精,生得紫金丹。

    [130]房中术附于道教,但后来炼丹者有些不主张此法能得长生,故“采阴”、“御女术”等为修内丹者所排斥。参看《石函记·太阳元精论》、《修真十书》等。

    [131]同前文造字。示字旁,右边“几”。

    [132]注释:葛洪底自序中提到秦时阮仓所记有数百人,刘向所撰又七十余人。

    [133]同前文造字。示字旁,右边“几”。

    [134]造字。左边“名”,右边“页”。

    [135]造字。见174。

    [136]注释:董永传说是董仲舒之父。《异闻录》说蔡州西北百里平舆县界有仙女墓,为仲舒为母追葬衣冠处;又说是仲舒藏神符灵药及阴阳秘诀之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