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心理学-划过空中的美丽羽翼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导语:任何活动都要产生某种结果,否则这种活动就是盲目的,语言则是我们心理活动的最终结果。

    第一、声音构成的奇特空间

    本节导读:语言是我们意识的终极扩展,通过这种特有的方式,人与人之间建立了一个由声音构成的奇特空间。

    【1】林肯与军官

    一次,在林肯阅兵的时候,一位军官跑来对林肯抱怨说,将军曾当面威胁说要枪毙了他。林肯看了看这个人,非常戏剧性地大声说:“不过,如果我是您,他虽然对我这么说,我却不会去信他。想想看,如果他干得出这种事的话,早就下手了!”

    心理学感悟:有些人的心理状态极其不稳定,他们总是轻举妄动,因为他们无法分辨现实和想象。

    【2】普鲁士王太子说服威廉国王

    普法战争末期,普鲁士国王威廉坚持继续进行战争,不进维也纳就要取萨克森。王太子劝说道:“这次战争的胜利恐怕比父亲当时的估计要大得多。不过,最近听说波西米亚、摩拉维亚有些地方发生了霍乱。”

    威廉心里一紧,说:“疾病要人的命,谁算计得到呢?它倒是不管帝王将相、士兵走卒,点到谁就是谁了。重温平静的生活有何不好呢?况且我们的确赢得够多的了。”其实,就在国王的办公桌上有两份普军中发现霍乱的报告。国王于是决定息兵谈判。

    心理学感悟:劝说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别人的利益为出发点,从对方的弱点突破,攻心为上。

    【3】多少财产

    一天,有一位记者采访扎伊尔总统蒙博托,在谈到财产问题时,记者说:“总统先生,听说您很富有,财产达30多亿美元,是吗?”

    蒙博托听后哈哈大笑,然后对这位记者说:“一位比利时议员说我有60亿美元呢!你听说了吗?”

    心理学感悟:每个人都有好奇的心理,在面对别人的恶意询问时,坦白地讲出真话,反而会消除别人的怀疑。

    【4】看起来还行

    丘吉尔87岁生日那天,有一位年轻的记者访问他:“温斯顿爵士,我希望在您100岁生日那天再来祝贺您。”

    丘吉尔回答说:“您也许做得到,因为您看起来蛮健康的。”

    心理学感悟:自信的心理状态会产生持久的动力。

    【5】绝技

    有一次,里根在白宫钢琴演奏会上发表讲话时,夫人南希不小心连人带椅跌落在台下的地毯上。

    观众禁不住惊叫起来,但是南希却没有受伤,她灵活地爬起来,在200多名宾客的注目下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这时,里根不失时机地说了一句俏皮话:“亲爱的,我告诉过你,只有在我没有获得掌声的时候,你才应该这样表演。”里根的话立即引来了一阵欢笑声。

    心理学感悟:对于善于运用幽默的人,人们总是持欢迎的态度,因为他们能够给我们以轻松感。

    【6】她在监狱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夫人和得克萨斯的莫里·梅弗里克一起去巴尔摩监狱参观。当时莫里是负责监狱工厂的,想让罗斯福夫人看看那里废物利用工作的开展情况。

    因为日程安排里加上这次活动,罗斯福夫人不得不一大早就离开白宫,没有来得及通知她的丈夫。

    罗斯福在去办公室的路上问夫人的秘书埃莉诺:“不知我夫人去哪儿了。”

    秘书回答:“她去监狱了,总统先生。”

    “我一点儿也不感到惊奇,”罗斯福说,“但是她犯了什么事?”

    心理学感悟:一般人很难做到随时准备接受任何意外。但是经过良好训练的人,却可以做到处乱不惊。

    【7】国王赏赐的金链子

    二战前,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在加拿大旅行时参观了一个小城市并注意到该城市市长没有戴公务链。国王正想找机会送他一条金链子,就问他是否已经有了一条了。“是的,陛下,”市长回答,“我有。”“可是我注意到你没戴。”国王说。“噢,”市长解释说,“我只在特殊场合才戴。”

    心理学感悟:许多人都善于用各种借口来掩饰自己,哪怕有些借口不那么容易被人接受。

    【8】蠢货国王

    1904年,威尔士王子即后来的乔治八世接到他朋友亚瑟·戴维森的电话,问他是否在报纸上看到有个蠢货花了1400英镑买了一张邮票,话筒那头一阵沉默后,王子回答说:“我就是那个蠢货。”

    心理学感悟:当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在心理上常常需要他人给予肯定。当这种肯定迟迟不能到来或者干脆得到否定的时候,就会感受到十足的失落。

    【9】牛与皇亲

    在某次节日场合,皇帝的一个年轻的亲戚把《哈利路亚》唱得很美妙。皇帝转身向主教说:“我的教士唱得很好。”但是这个傻子主教以为皇帝在开玩笑,他不知道教士是皇帝的亲戚,于是便回答说:“我们乡村里的每一个乡下佬对着正在耕地的牛哞哞地哼几声,也哼得那样好。”皇帝听到这粗鄙的回答以后,用闪亮的目光向他扫去,使他惶恐万状,跌倒在地。

    心理学感悟:在没有了解到真实情况之前,最好尽量少发言。因为不知道哪句不得体的话,就会为自己带来灾祸。

    【10】肯尼迪念电报

    肯尼迪在1952年当选参议员,有人说他之所以获胜,是靠他父亲雄厚的财力。在一次宴会上,肯尼迪取出一封据说是他父亲打来的电报,大声念道:“亲爱的儿子,请不要多买一张选票,赢了就好;假如要我为大胜的多数票付钱,那我就完了。”

    心理学感悟:一件事越是隐瞒,别人越是怀疑,但你把它坦白地说出来,反倒没有人相信它是真的。

    【11】乌云与蛤蟆

    克雷洛夫是俄国寓言作家,他皮肤黝黑,却又偏偏喜欢穿黑衣服。

    有一次,他身穿黑衣服外出散步,在路上遇到了两个浪荡公子。其中一个指着身穿黑色长袍的克雷洛夫,大声对同伴说:“看,一朵乌云飘了过来。”

    “哦,怪不得蛤蟆高兴得叫了!”克雷洛夫应声说。

    心理学感悟:嘲讽是人最难以接受的事情。

    【12】上升与下跌

    冯·卡门是美国著名的航空学家,他在火箭、航天等技术上的贡献很大。美国政府决定授予他国家科学奖章。

    1963年2月,授奖仪式在白宫举行。82岁的冯·卡门身患重病,当他气喘吁吁地登上领奖台的最后一级台阶时,差一点儿摔了下来。肯尼迪总统急忙跑过去扶他。

    “感谢总统先生,物体上升时需要助推力,但下跌时并不需要。”冯·卡门对肯尼迪说。

    心理学感悟:智慧就是一种生活现实的应用,应用得体的人,任何时候都会带给人愉快的感觉。

    第二、那决非是我们的观念

    本节导读:很多情形下,语言并不代表着我们的观念,它只是我们用来攻击别人的实用性工具,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质。

    【1】巧妙的讽刺

    菲利普亲王结过许多次婚。1968年,菲利普亲王对巴西进行正式军事访问期间,被邀请参加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的国宴。当时菲利普亲王被介绍给一位胸前挂满了勋章的将军。“你在哪儿得了这么多勋章?”菲利普亲王问。“战争中。”将军回答。“我不知道巴西处于战争中那么长时间。”亲王说。“至少,先生,”将军回答,“我不是因为跟我妻子结婚而得到了这些勋章。”

    心理学感悟:当我们伤害到他人的尊严时,往往会遭到他人的猛烈还击。

    【2】两个自负的名人

    萧伯纳与丘吉尔两个人都很自负,每每争执起来,针锋相对,互不相让,而且出语尖刻、幽默。

    一次,萧伯纳给丘吉尔寄去两张戏票,附信说:“来看我的戏吧,带上一个朋友,如果你还有一个朋友的话。”

    丘吉尔当时正处在孤立时期,但他知道萧伯纳的某些戏也不卖座,只演一场,便回信道:“我很忙,不能去看首场,但我将去看第二场演出,如果你的戏会演第二场的话。”

    心理学感悟:自负的人处处都想占上风,因为他们无法接受任何失败。

    【3】喝奶与血统

    加拿大前外交官切斯特·朗宁,1883年出生在中国湖北的襄樊,他是喝中国奶妈的乳汁长大的,后来随父母回到加拿大。

    他在事业上颇有抱负,30岁时竞选省议会议员。当时,反对派挖空心思收集材料,对他进行多方诽谤、诋毁。

    有一次竞选辩论时,反对派抓住他出生在中国这一事实,大做文章,指责他道:“你是喝中国人的奶长大的,你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他们以为这发“重型炮弹”足以把朗宁击垮。

    朗宁面对挑战坦然回答道:“根据权威人士透露,你们是喝牛奶长大的,你们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统!”

    他的话音一落,听众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反对派被驳得面红耳赤,一败涂地。

    在这次选举中,朗宁终于获胜。

    心理学感悟:对某些人来说,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困难的,驳斥别人陷害的观点就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4】习惯

    有一次,一个作曲家拿了手稿来拜访罗西尼【意大利作曲家】,并且弹了自己的曲子,可惜其中许多是抄别人的。

    罗西尼一边听,一边不住地把帽子脱了又戴,戴了又脱。那位作曲家好生奇怪,就问他:“您是不是嫌屋子里太热?”

    “不,”罗西尼说,“我有一见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里,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频频脱帽了。”

    心理学感悟:最大的批评是来自内心的鄙视。

    【5】反击

    一天晚上,一个旅行家向海涅讲述他在环球旅行中所发现的一个小岛。他对海涅说:“你猜猜看,在这个小岛上什么现象最使人感到惊讶?”

    “什么现象?”海涅问。

    旅行家冷冷地笑了笑,恶意地讽刺说:“在这个小岛上竟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就是犹太人,他向旅行家白了一眼,不动声色地反击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只要我和你到小岛上去一趟,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了。”

    心理学感悟:歧视别人的人,是因为心理上有着不必要的优越感。

    【6】现在还没醒

    小仲马应邀去看一个剧作家朋友的首场演出,剧作家和小仲马肩并肩坐在最前面的座位上。看戏时,小仲马老是回过头来,嘴里嘟哝着:“一个,两个,三个……”

    “你在干什么呀?”剧作家不解地问。

    “我在替你数打瞌睡的人。”小仲马说。

    过了些时候,小仲马的名著《茶花女》公演了。这次,那个朋友也如法炮制,回过头来替小仲马数打瞌睡的人,找了半天,居然也找到了一个,他马上对小仲马说:“亲爱的,你的剧本上演,不也是有打瞌睡的吗?”

    小仲马立刻回敬说:“你不认识这个人了吗?他就是上次看你的戏睡着了,到现在还没醒呢!”

    心理学感悟:自己的永远是好的,这是人的天性。

    【7】诗还在书里

    在一次文人的聚会中,艾尔费雷德朗诵了一首他创作的诗歌,想得到朋友们的赞赏。一位朋友说:“诗歌确实很不错,但似乎是从一本书上偷来的。”

    艾尔费雷德被当众揭了底,十分生气,一定要这位朋友当众向他赔礼道歉,这位朋友只好站起来说:“我郑重声明,刚才我的确说错了,”说着他从衣袋里掏出一本书,“那首诗的确不是偷来的,因为我又翻了这本书,发现那首诗还在书里。”

    心理学感悟:因为大失面子而恼羞成怒的人比比皆是。

    【8】脏乱问题

    威尔森是英国前首相,他在竞选时,演说刚进行到一半,就有个反对派高声打断他:“垃圾!狗屎!”

    威尔森当然明白其中的真正含义,但处在这个环境里,斥责、愤怒或者辩解都会对自己的演讲不利。于是威尔森不理会反对派的本意,只是报以容忍的一笑,意味深长地说:“这位先生,请不要急,您提出来的脏乱问题,我马上就会谈到。”

    心理学感悟:宽容和忍让能有效地消除人们的反对心理,辩解则会加重这种心理。

    【9】堂皇的借口

    菲利普亲王访问加拿大渥太华时对他的听众讲:“君主制不是为其自身的利益,而是为其国家的利益而存在的。我来这儿不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不然我们可以想出其他更好的娱乐方式。”

    心理学感悟:正如亲王一样,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为了一些有关自身利益的事情寻找借口,以便寻求心理上的自我安慰。

    【10】为对方辩护的律师

    查德威克曾经是名律师,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著名的法律权威。但他也是个很健忘、心不在焉的人。

    有一次,他在一个伦敦枢密院的案件中为一个印度君主辩护。这是一个很大的案子,可是在法庭上他却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整整一个小时,他都在批驳自己的当事人。法官着急了,对方辩护人也不敢相信眼前所发生的事:“他这是干吗?”因为对方辩护人准备的所有辩词,全给这个律师说了。

    整个事情一团糟,整个法庭都无法相信正在发生的事情。查德威克又是个法律权威,以致没有人敢打断他。有好几次,他的助手都试着拉扯他的衣服,想告诉他在干什么。当他讲完后,助手在他耳边小声说:“您做了什么呀?您把案件完全给破坏了。我们不反对这个人--我们是帮他的!”

    律师对法官说:“阁下,这些是可以用来反对我的当事人的辩词--现在,我要来反驳它们。”于是他开始反驳,他终于胜了这个案子。

    心理学感悟:当我们尝试着进行逆向思维的时候,问题可能变得容易得多,因为心理角度的转换有助于我们发现对手的弱点。

    【11】里德化解尴尬

    有一次,里德正要结束自己的演讲,忽然听众中有个人的椅子腿断了,人跌倒在地上,听众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里德的演讲效果完全被破坏了。

    里德赶紧说:“各位现在一定可以相信,我提出的理由的确足以压倒别人。”就这样,他不仅拉回了听众的注意力,还成功地调动起听众愉快的情绪。

    心理学感悟:幽默是化解尴尬的最有效手段,因为它在给予他人心理上轻松感的同时,还指明了问题所在。

    第三、只有失误最真诚

    本节导读:许多人都将自己的过激、错误、不当的语言解释为口误,在许多时候我们会因为这种辩解而原谅失语者,殊不知,失语或口误在很大程度上,是内心愿望的真实流露。

    【1】如果知道

    著名的美国作家特鲁,在一次餐会的演讲中对一个听众说:“嘿!我希望我穿上那套廉价衣服也会那么好看!”

    那个听众穿的外套是手工缝制的软羊皮,十分好看。而特鲁更不知道,这件衣服是正坐在那听众身旁的太太一手缝制的。

    过后她走过来,对特鲁说:“你的玩笑我心领了,但是我要告诉你,这屋子里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我为我丈夫做那件衣服。”

    特鲁流露出致歉的笑容说:“如果我知道你做了那件外套,那我会这样说:‘哦,所以他感激万分,就给了你一个戒指--把你圈起来。”

    心理学感悟:只有尊重别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与喜爱。

    【2】知名度

    继肯尼迪之后就任美国总统的是约翰逊,他的妻子与肯尼迪夫人杰奎琳不同,她虽然艳丽,却不是吸引人的女性。

    在丈夫死后,她越来越厌烦在大众面前露脸,于是过着隐居的生活。朋友们见她渐渐苍老,便推荐她去欧洲散散心。

    “可是,”她以不领情的口吻说道,“若别人都认出我是前总统夫人,到哪里都会引起骚动,都这把年纪还如此烦心。”

    “别担心啦,”友人安慰她说,“我们前往的地方都是些恬静的乡村,谁会知道美国总统是谁啊?而且你和做总统夫人时的样子改变了不少,所以你根本不必在乎这个,安心地去旅行吧!”

    就这样她们按照原计划展开了欧洲之旅,一行人到达意大利一处偏僻的村庄时,竟被通知已经有人帮她们订好饭店了,使她们有不祥的预感。

    来到那家饭店时,饭店负责人非常有礼貌地出来迎接,他诚恳地说了些表示欢迎的话:“能在此迎接伟大的美国总统夫人,内心感到十分荣幸。希望您务必能为本饭店签名留念,林肯夫人。”

    心理学感悟:人往往会被自己所塑造的心理假象所蒙蔽,反而失去了对事物的清醒认识。

    【3】错误的暗示

    托马斯·贝克特是英王亨利二世的密友和臣僚,才华出众,为人善良。曾经被亨利二世任命为总理国务的枢密大臣。

    后来亨利二世担心自己死后会下地狱,就设法让托马斯·贝克特当上了坎特伯雷大主教,以便贝克特能为他在上帝面前多多祈祷。

    贝克特接受了亨利二世的委任,却一改往日的行为和信念,极力维护教会的自由和利益,反对王室对教会享有特权,以大主教的身份与王室分庭抗礼。

    亨利二世对贝克特的言行非常失望,一天,他召集了几个骑士,愤怒地向他们发问:“你们是愿意站在王室的一边,还是愿意站在那个叛逆者的一边?你们能把贝克特从那个反叛的神甫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吗?”

    结果,四位英国骑士误把国王的话当成了命令,便决意寻机把卫道士贝克特干掉,以表示自己效忠国王。

    四名骑士来到了大教堂的墙外,趁着夜色降临,他们越墙而入,在教堂的西北角用乱剑将贝克特砍死。

    贝克特的死讯传到王室,亨利二世大惊,并且懊悔不已。他迅速赶到了大教堂,在大教堂里脱去上衣,让修士当众鞭笞人,以忏悔自己的罪过。

    心理学感悟:内心的愤怒会使人变得无法冷静,因此错误也会随之产生。

    【4】你真伟大

    墨索里尼死后在天堂受到了热烈的欢迎,那儿有上百万的天使唱着歌赞美他,并为他准备了王冠及巨大的宝座。他一看,发现王冠及宝座比上帝的还大,这一切都不是墨索里尼预料中的事。

    “到底为什么呢?”他向上帝问道。

    “你比我伟大,不是吗?”上帝恭恭敬敬地回答他,“我只要你的国人每周绝食一天,你却让他们七天都不吃不喝;我给了他们信仰,你却要他们全部放弃。”

    心理学感悟:那些集权的人总是喜欢强迫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却不知道这种行为会对他人造成极其严重的心理损伤。

    【5】哭笑不得

    有一个年过半百的贵妇人,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梳妆打扮。她常常对着镜子,顾影自怜,希望人家说她年轻。可是,很少有人赞美她。

    在一次偶然的场合,她遇见了大文豪萧伯纳,寒暄过后,便问:“萧伯纳先生,你看我有多大年纪?”

    “尊敬的太太,看您皓洁的牙齿,像只有18岁;看您蓬松的卷发,看上去不会超过19岁;看您扭捏的腰身和那涂满胭脂的红红脸蛋,顶多14岁吧!”萧伯纳一本正经地说。

    贵妇人一听真是喜出望外,她从来没有听到别人说她这么年轻。她一点儿也没有自知之明,还一个劲儿地追问萧伯纳:“那么,先生,我到底像多大年龄?”

    萧伯纳见她那么不知趣,便说:“几岁吗?很容易,只要把刚才说的3个数加起来,18加19,再加14,你应该是51岁!”

    搞得那位贵妇人哭笑不得。

    心理学感悟:那些虚荣的人在心理上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却不知道自己的实际与所要得到的赞美是不成比例的。

    【6】到底喜欢什么

    契诃夫成了名,家里总是不断有慕名而来的崇拜者。有一天,来了三位上流社会的妇女,她们一进来就力图表现出很关心政治问题的样子,提出问题:“安东·巴甫洛维奇,你以为战争将会怎样呢?”

    契诃夫咳嗽了两下,想了一会儿,随后温和而认真地说:“大概是和平……”

    “当然啊!会是哪一方面胜利呢?希腊人还是土耳其人?”

    “我以为是强的一方面胜利……”

    “那么照您看来,哪一方面是强的呢?”

    “就是营养教育高的一方面……”

    到这里为止,契诃夫用故作蠢言的方法来回避三位太太的问题,但是这三位太太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她们仍然沉浸在对契诃夫高深智慧的无限崇拜的心情之中。

    一位太太赞美道:“啊,多聪明!”

    另一位太太问道:“您比较喜欢哪一方面啊?希腊人还是土耳其人?”

    契诃夫和蔼地看了她一眼,带着亲切温和的微笑答道:“我喜欢蜜饯,您呢,您喜欢吗?”

    “很喜欢!”太太们兴致勃勃地嚷道。

    “它多么香啊!”另一位太太认真地说。

    于是这三位太太活泼地谈起来,并显示出她们对于蜜饯的问题有非常广博的学问和精细的知识。

    心理学感悟:为了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那些无知的人总是显示出渊博的样子来与人交谈。

    【7】加冕礼

    对君主和国家来说,加冕是最重要的时刻。加冕礼会在大教堂举行,周围全是贵族,教堂外面的街道上则是欢呼的人群。一位长老会把一顶相传数世纪、价值连城的王冠放在新任君主头上,这一刻既神圣又令人激动,君主也相信让他来统治是上帝的意愿。然而,同其他皇家仪式相比,加冕礼有时是无意识闹剧的根源。

    有时,即便计划得再好也会出错,例如英国国王乔治一世的加冕礼是由马歇尔伯爵来负责统筹安排的,他不得不向国王承认一切不像预料的那样好,并向新国王致歉:“陛下,确实有疏忽的地方,但是下次加冕礼上我会精心准备的。”

    心理学感悟:对待任何事情都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因为对有些事情来说,机会只有一次,马虎了就失去了重演的机会。

    【8】懊悔失言

    有一个星期天,一个贫穷的农夫正要出门的时候,在门口碰到他孩提时代的朋友,那个朋友正要来看他。

    农夫说:“欢迎!这么多年了,你都在哪里呢?请进!你看,我已经答应要去看一些朋友,所以请你先在我家休息,我大概一个小时以后就回来,我会很快回来,然后我们就可以促膝长谈。”

    他的朋友说:“哦!不要,我跟你一起去不是更好吗?但是我的衣服很脏,如果你能够借我一些干净的衣服,我换好衣服之后就跟你去。”

    前些时候,国王给农夫一些贵重的衣服,农夫将那些衣服收藏起来,要等到比较盛大的场合才穿。这时,农夫很高兴地把那些衣服拿出来给朋友穿。

    他的朋友穿上这些珍贵的衣服、头巾、腰巾和那双漂亮的鞋子,看起来就好像国王一样。望着他的朋友,农夫觉得有点儿嫉妒,比较之下,他看起来好像是一个仆人。

    他们两个人走在一起,行人只看他的朋友,而没有人注意到他。他开始沮丧,表面上跟他的朋友聊天,但是内心里所想的却只有那件衣服和头巾!

    他们到了所要拜访的朋友家,农夫介绍他的朋友说:“这是我的朋友,孩提时代的朋友,他是一个很可爱的人。”突然间他迸出一句话说:“他穿的衣服是我的。”

    他的朋友吓了一跳,主人也吓了一跳,农夫自己也意识到这句话不该说,但是已经太晚了,他懊悔他的失言,内心暗自责备。

    走出那个朋友家的时候,他向他的朋友道歉。

    他的朋友说:“我愣住了,你怎么可以说出这样的话?”

    农夫说:“对不起,我的舌头不听话,我错了。”

    心理学感悟:嫉妒是一个人内心不满的表露,但是这种表露却是伤害别人的利剑,因此不要为一时的嫉妒而犯错。

    【9】王子的好友

    弗雷德里克·约翰斯托尼先生是威尔士王子的一个最亲密的朋友。一天夜晚,在王子举行的一次舞会上,王子告诉醉醺醺的约翰斯托尼:“弗雷德里克,你醉得太厉害了。”对方回答说:“一边去,一边去,我还说你太胖呢。”王子一怒之下,把他这位醉醺醺的朋友赶了出去。

    心理学感悟:在任何场合之下,我们都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哪怕是和自己最亲的人在一起也要说话得体。

    【10】一言慑全军

    1796年,拿破仑就任法国驻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

    在整顿这支从装备到纪律都极差的部队时,身材矮小的拿破仑仰头看着个子很高的指挥官奥热罗说:“将军,你的个子比我高一头,但假如您不听我的指挥的话,我就会立即消除这种差别。”

    心理学感悟:制造心理上的震慑力是使人服从的一种手段。

    第四、遗忘在角落的熊熊烈焰

    本节导读:选择性遗失的心理因素伏于潜意识的深处,并一直主导着我们的生活。

    【1】噩梦杀身

    从前有一个人,他厌恶咖啡,但是他太太并不知道,他从来没有告诉过她。他太太非常喜爱喝咖啡,所以她每天早上都高高兴兴地为他准备一热水瓶的咖啡,跟他的午餐摆在一起。

    他一直都带着那份午餐和热水瓶去工作,但是因为他很节俭,所以到了晚上又将那个热水瓶带回家,里面的咖啡完全没有动过。那是为了要省钱,因为他太太很喜欢咖啡,她喜欢的程度跟他厌恶的程度是一样的。所以,在她没有看到的时候,他会将没有喝的咖啡倒回咖啡壶里,晚上的时候他会用喝咖啡使他睡不着的理由将它推掉。

    有一天晚上,他太太梦到她先生对她不忠,隔天晚上,她又做了同样的梦。这件事令她非常生气,但是她并没有说什么。大约一个星期之后,那个梦第三次发生,引起她很大的嫉妒和痛苦。

    “那是真的,”她想,“那一定是真的,这家伙一定对我不忠!”于是她就动手报复。每天早上放少量的砒霜在他的热水瓶里,直到最后她毒死了她自己。

    她的先生被判无罪,法官说:“事情总是一样:那些相信梦的人到头来都杀死了他们自己。”

    心理学感悟:俗话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当我们对他人产生怀疑并要对其采取报复行动时,往往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2】寻找词语

    英国文学家、语言学家塞谬尔·约翰逊编写的《英国词典》出版了,在社会上很有影响,许多人前来祝贺。两位女士特别称赞道:在这本词典中去掉了很多下流猥亵的词语。

    约翰逊笑容可掬地问:“这么说,亲爱的夫人,你们都已经找过这些词语了?”两位女士顿时羞得满脸通红。

    心理学感悟:对于大家都反对的东西,和大家都喜欢的东西一样,总有人会抱着好奇的心理。

    【3】我在说谎

    穆拉·纳斯鲁汀病了,他到了医院,医生对他说:“纳斯鲁汀,你喝酒了吗?”纳斯鲁汀说没有喝,可他的手在颤抖,甚至就在这一刻他已经喝醉了--你能从他的呼吸中闻出酒气来。

    于是医生说:“那好吧,你追逐女人吗?”

    纳斯鲁汀说不。可他刚从妓院里出来--你能在他的脸上看见口红的印迹。

    “那么你抽烟吗?”医生又问。

    “从不。”纳斯鲁汀说--可你能看见他口袋里的烟,他的手指是褐色的。

    “那么你做了什么呢?”医生说。

    “我在说谎。”纳斯鲁汀说。

    心理学感悟:人们常会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而说谎,尽管有的谎言看上去是那么的虚假,但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却存在谎言。

    【4】秘诀

    肯尼迪是以雄辩闻名的总统。

    某次他演说完回到后台时,碰见一位地方上的政治家,很诚恳地向他请教演说的秘诀。

    地方政治家问道:“通常你要上台演说前的那一刻都做些什么呢?是翻阅一下记录许多名言的笔记?还是背诵诗句呢?抑或思考着你所敬佩的一些以前的政治家?”

    “我通常都不做这类事情,”肯尼迪回答,“我要上台之前会确认好裤子的拉链有没有拉上。”

    心理学感悟:在有压力的时候,人所进行的心理活动总是习惯于抓住重点,忽视细节。

    【5】我不是他

    在一所房子里,妈妈一定要孩子做家庭作业。孩子不听,还在玩玩具,所以她说:“你有没有在听?”

    孩子抬头看看她说:“你以为我是谁--是爸爸吗?”

    心理学感悟:每个人在别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社会地位,如果你不知道这点,那么在与别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就很难收到预期效果。

    【6】会晤时的笑话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占领荷兰期间,荷兰流亡政府在英国设立了总部。德克·吉尔总理没怎么出过国,也几乎不会讲英语。在第一次会晤温斯顿·丘吉尔时,一见面他看见丘吉尔伸出手,于是友好地说了声“再见”。

    “先生,”丘吉尔这样作答,“我希望所有的政治会议都这样简短扼要。”

    心理学感悟:以大度之心维护别人的自尊,避免伤害到他人的心灵,就理所当然地会赢得别人的好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