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飘扬的战旗
本节导读:当人与人之间在对死亡的认知上出现差异甚至冲突时,就会选择以互相残杀的形式来结束这种冲突。从远古开始,历史上那些带有浓重血腥气息的故事,都揭示了人类这种独特的心理本能。
【1】王位继承人及其遭遇
许多王位继承人的父母不是把他们看成将来的希望,而是看成内部敌人。在18世纪以及19世纪甚至是以后,德国、英国和奥地利的许多王子都是这样的。结果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灾难性的,这些王子或者是自杀,或者是精神错乱。
心理学感悟:当一个人得不到起码的信任时,那么他就很难在心理上保持正常状态。
【2】教皇和皇帝的纷争
教皇格利高里七世制定了一部新法律,命令在所有的欧洲国家实行。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却自己组织了一个宗教会议,全盘推翻教皇的决定,并宣布罢免教皇。
于是格利高里七世就宣布取消亨利四世的教籍,夺去他的帝位,并号召全德意志的人民反抗亨利四世。德意志内部有很多王公纷纷与教皇联系,要教皇为他们另立皇帝。
亨利四世就在深冬越过阿尔卑斯山,匆忙赶到教皇的驻地,把自己打扮成一个苦行的忏悔者,要求与教皇和解。教皇就原谅了他。
亨利四世回到德国后,很快铲除了持不同意见者,随后再次对抗教廷。教皇就再次罢免了亨利四世。亨利四世就再一次越过阿尔卑斯山来找教皇,但这次他身边还带着一支大军。教皇被迫逃离罗马,最后在流亡中死去。
心理学感悟:当敌人可怜巴巴地在你面前乞求和解时,一定要小心提防,因为这可能只是对方拖延时间而进行的一种心理策略。等到你麻痹后,敌人就会积蓄力量,卷土重来。
【3】胆大妄为的看守们
有的监狱开有毗邻人行道的栅栏窗,犯人可以从这里向过往的行人乞讨。不择手段的看守甚至允许公众花钱参观犯人,其中死刑犯人是最吸引人的。当纽盖特监狱15个昏暗的囚室里的60个犯人为争床铺打斗或为死刑而惆怅的时候,他们并不在意窗外那些嘲笑他们的陌生人,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
故意不看管犯人的行为是残酷的,经常是等于谋杀,但想因此而把看守告上法庭却是徒劳的。不会有一个陪审团宣布虐待囚犯的罪名成立。因为犯人一般都是令全社会憎恨和恐惧的。1728年,在伦敦的法庭上,有3个监狱看守被控谋杀、暴力抢夺以及其他罪名。陪审团宣布他们无罪时,法官拒绝接受这个裁决,但复审的结果还是一样。
心理学感悟:所有的看守在与犯人相处的过程中,均保持一种优势心理,这种高高在上的心态往往让他们不能平等地对待犯人,而视犯人为卑贱的人。
【4】禁言与隔离
18世纪,改革者们的理想之一是制止监狱里的极度喧闹。在震耳欲聋的嘈杂声干扰下,犯人怎么能静心思过进而忏悔呢?在混乱的人群中,经常会有暴力事件发生,犯人也容易交流犯罪技术。改革者找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犯人隔离开。这个想法也像其他许多原本良好的愿望一样,在实践中行不通。当犯人被隔离开后,自杀事件明显增多,犯人患病者也大大增加了。
心理学感悟:在监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群居生活成为调剂时光的最有效手段,一旦被隔离成单个的个体,随之而来的孤独给人心理上的打击是巨大的。
【5】伽图将军的鼓励
当伽图到达西班牙的延波利昂的时候,敌人聚集了4万人来进攻他。他利用很短的时间训练他的军队。但是当他将要作战的时候,他把他带来的舰船都派往马塞利亚。于是他告诉他的士兵们说,他们所害怕的,不是敌人众多,而是他们自己缺少舰船;如果他们不打败敌人,就连他们自己的安全也很难保障。他说完了这些话之后,马上就交战。他和别的将军不一样,不以希望鼓励他的士兵,而是以恐惧鼓励他的士兵。
心理学感悟: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负面刺激对于人心理上的作用要远远大于那些正面的。因为只要失败,就意味着失去全部。
【6】报仇
1471年12月,20岁的青年图桑·布东在巴黎朱维里街的一个小酒馆与4个朋友共进晚餐,他的这4个朋友分别叫菲力波·诺布莱、巴泰勒米·博诺姆、让·达旺和让·阿默兰。吃过晚饭后,大约在9点,此时熄灯的钟声已经敲过很久了,他们离开了酒馆,向着圣母院回廊附近的大马尔罗旅馆走去,那里有卖笑女。他们在那儿待了一阵,并未惹是生非,然后他们决定回家。在路上,图桑、诺布莱和博诺姆发现诺埃尔·梅西耶正在同一个妓女谈话,这3个伙伴走了过去,同诺埃尔说了两句话便离开了。但很快,他们听到了诺布莱的叫喊声:“救命啊!杀人了!”他喊着图桑,对他说:“杀!杀!”他的朋友跑过去,看到诺布莱已经受了伤,而诺埃尔不见了。图桑想为朋友报仇,便去寻找诺埃尔,并在网球场找到了他。诺埃尔给了图桑一棍子,图桑拔出了剑,刺伤了诺埃尔的头部。3个星期后,诺埃尔死掉了。
心理学感悟:如果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愤怒和报复之心,就会让自己和别人一起毁灭。
【7】杀子的父亲
高尚的谋杀者苏丹苏雷曼于1533年杀死了自己的儿子--继承人穆斯塔法,这是皇室成员犯的最严重的错误,对土耳其帝国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
在苏雷曼统治期间,土耳其经济发展极快,他的第一任妻子生了个儿子叫穆斯塔法,是个非常优秀的年轻人,很显然他生来就注定要继承父亲的王位,发展父亲的事业。但苏雷曼爱上了俄国的一个奴隶的女儿,叫罗克斯拉那,极富野心的她也生了个儿子,叫瑟雷姆。
为了能让自己的儿子登上王位,罗克斯拉那编造了一个谎言说穆斯塔法正在策划谋杀苏雷曼。穆斯塔法的朋友都劝他还是不要去父亲那里,但穆斯塔法拥有贵族的本性,他说如果要死的话,死在给予自己生命的人的手中是再好不过的了。结果,他一走进父王的寝宫就被五个聋哑人用惯用的丝绞索拉出去杀了。他的父亲就藏在窗帘的后面目睹了整个谋杀的过程。
苏雷曼不仅毁灭了自己的子孙,也毁灭了自己国家的子孙后代。罗克斯拉那的儿子瑟雷姆统治了8年,一次喝醉的时候在浴室摔倒了,脑袋开了花。瑟雷姆的儿子穆哈德三世,生了103个孩子,根本没时间干别的事了,国家的衰败是难免的了。
心理学感悟:当凶残与轻信结合起来的时候,理性就将被湮没,处于这种心理状态的人常常会做出一些令人发指的事情。
【8】流产的阴谋
查理的一个儿子丕平召集贵族在圣彼得教堂聚会密谋害死皇帝。他们讨论完毕以后,看见阴影就疑神疑鬼,命令进行搜查,看看有没有人隐藏在墙角或祭坛之下。他们发现一个教士藏在祭坛底下。他们抓住了教士,并且要他发誓决不泄露他们的阴谋。为了保住性命,教士不敢不按照他们的吩咐发誓。但是,等他们走了以后,教士就毫不在乎那个誓言,立刻赶赴皇宫。他经历了极大的困难通过7道紧闭的大门,最后来到皇帝的寝室,叩击房门。最警惕的查理深为惊讶,深夜之间居然有人敢惊动他,这是谁呢?他命令随从人员中侍奉皇后和公主的女侍出去看看谁在门口,他要干什么。当她们走出来,看到这个卑贱的人时,她们就当着他的面插上了门,然后纵声大笑。但是,这位明察秋毫的最英明的皇帝严厉地问那些女侍究竟是谁在门口,他需要什么。当查理听说是个身着一衫一裤、面皮光净、半傻半疯的无赖请求立即召见的时候,就命令让他进来。教士跪伏在皇帝脚下,陈述一切经过。因此,那些全然不曾想到危险的谋叛者就在天亮后三个小时以内全部被捕,而且罪有应得地被判处流放或其他刑罚。矮小而伛偻的丕平本人痛遭鞭笞,被剪去长发,在一个时期内被送进圣高尔修道院,以示惩罚。圣高尔修道院在皇帝的全部辽阔领土上可以算做是最清贫和最严格的一所修道院。
心理学感悟:纸里包不住火,每一个卑劣的计划,最终都会败露。因为谋事者在策划阴谋的时候,在心理上已经处于弱势。
【9】被迫害的绿党
查士丁尼时期,人们长久以来分为蓝党和绿党两派,查士丁尼通过加入已经对他表示拥护的蓝党,得以利用蓝党势力使罗马国家跪倒在他面前。绿党党徒也没有保持沉默,而是尽可能地用暴力表达其愤怒。虽然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受到蓝党的惩罚,但这的确又促使他们更加轻率地行事,因为犯过罪的人总是变得十分绝望。
心理学感悟:绝境能激发人心中难以想象的勇气,所以很多人的失误就在于没有给对手留余地。
【10】无处避难
在皇后的宫中有一些秘密地牢,黑暗而且无人知晓,与世隔绝,那里不分昼夜。弗提乌就被关在其中的一间里,煎熬了很长时间,他曾几度幸运地逃跑:第一次他在圣母堂避难,这里是君士坦丁堡最神圣最著名的地方,他请求在圣坛旁避难,但是,皇后甚至在那里抓住他并用暴力把他拖走。第二次他逃到了圣索菲亚教堂,在圣像前寻求避难,这里是基督徒最尊崇的地方之一。然而,那个女人还是从这里把他拖走,因为对她而言,没有什么地方神圣或可怕得不可侵犯,而且她对亵渎一切圣地都不以为然。教会的神甫像其他人一样因恐惧而默不做声,只是站在一旁任她为所欲为。
心理学感悟:当一个人的地位足够高时,就容易产生肆无忌惮的心理。
【11】斗狠的贵族
在中世纪时期的贵族阶层里,成群结队的小伙子过的是一种非常自由的生活。他们要干的事主要是打架、作战,特别是比武。
一天,一群法国骑士离开了他们去克莱尔沃的路。因为四旬斋临近了,圣倍尔纳试图让他们改变主意,不舞刀弄枪,但也只是白费唇舌。他们喝了酒以后就接着出发,去参加比武。这样的生活充满了危险。
那个在12世纪中叶过后不久编写出《康布雷年鉴》的朗贝尔·德·阿尔德尔写家谱的时候就曾经指出过,他祖父的10个弟兄是同一天死在战场上的。
心理学感悟:追求刺激的心理很多人都有,平淡的生活无法满足他们这种心理需求。
【12】暗杀公爵
1407年,奥尔良公爵被暗杀了,这起阴谋是他的表兄弟勃艮第公爵指使的。当天晚上,公爵一行人住在巴尔贝特门附近的圣母旅馆里。国王查理六世的一个贴身女仆在快7点时前来告诉公爵说国王要见他。公爵认为要服从国王的命令,但实际上,国王对此事毫不知情。公爵立即飞身上马,陪伴他的是两个骑马的侍从,前后还有4~6个仆人手持火把照路。当公爵来到巴尔贝特门时,18个身藏武器的人正在一座房屋里等着他,他们立刻一起扑向公爵,其中一人喊着:“杀死他!杀死他!”并用斧头砍断了他的手。
心理学感悟:阴谋者正是利用了人心理上的弱点:很少会提防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第二、本能冲突所形成的苦涩文化
本节导读:决斗是人类本能性冲突所形成的最为古老的文化,当人和人的认知出现分歧时,两个心灵世界的激烈碰撞便极有可能转化为现实世界中的真人决斗。
【1】历史上最早的决斗
公元878年的某一天,一位伯爵早上被发现死在了床上,伯爵的一个亲戚贡特朗控告说是伯爵夫人对丈夫不忠而谋杀了丈夫。贡特朗向她提出挑战,允许她找一个替身参加决斗,他将亲手杀掉这个人,以此来证明伯爵夫人的罪过。
伯爵夫人的所有亲人和朋友都认为她是无辜的,可由于贡特朗是一个著名的武士,没有人敢站出来与他交手。正当伯爵夫人陷入绝望时,忽然有人站了出来,愿意替她决斗,此人名叫安吉尔,年仅16岁。当年正是伯爵夫人抱着他做了洗礼,并赐予他自己丈夫的名字。他勇敢地表示,为了自己深爱的教母,他愿与任何对手决斗。
法王路易二世劝说这位侠义的孩子不要冒险--毕竟决斗靠的是非凡的力量、高超的技艺和无畏的气概,只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可是这个少年坚持己见,非去不可。所有人都在替他伤心,如此勇敢又俊秀的孩子即将白白送死,实在太可惜了。
那一天终于到来了,贡特朗策马狂奔,挺起长矛狠狠地刺向对方,可是对方用盾牌挡住了他的长矛,他用力过猛,失去平衡,翻在马下。年轻人趁机刺穿了贡特朗的胸膛,并割下了他的人头献给国王。
国王非常庄重地收下了这个血淋淋的礼物,高兴得仿佛有人送给他一座城市一样。在人们的欢呼声中,伯爵夫人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她激动地亲吻自己的教子,紧紧地拥抱他,泪水打湿了他的肩头。
心理学感悟:人的感情是一种奇妙的东西,有的时候它能使人失去冷静。有的时候它会激发起巨大的勇气和强大的力量,使弱者变得勇敢无畏。
【2】美国关于决斗的法律
在美国,对于决斗问题,各个州的法律并不相同。有的州对决斗者和护卫的惩罚不太重,只是不到一年的刑罚和苦役,以及20年内不得担任公职。有的州惩罚很重,比如在佛蒙特州,决斗者除了要交纳一笔罚款之外,终身不得担任公职,而且剥夺公民权。如果有人在决斗中被杀,另一方必须按谋杀罪论处,而在罗德岛州,即使没有造成伤亡,决斗者也要被抬上绞刑架,脖子上套着绳子示众一小时,围观者可以上前殴打他而不受处罚;如果他在示众的时候表现得很不服气,那就得入狱一年,继续接受改造。在康涅狄格州,对决斗者的惩罚是终身不得担任政府公职,另外罚款100~1000美元。伊利诺伊州的政府法律规定,政府官员上任前必须发誓:他们以前没有、以后也永远不会牵涉任何决斗。
心理学感悟:对于好斗的普遍限制,说明了好斗的人普遍存在,人们在心理上对于打败别人有着认同。
【3】黑夜中的决斗
1765年,在拜伦爵士和切沃斯先生之间发生了一次著名的决斗。本来两人在咖啡馆里聊天,当谈论到谁的封地上猎物更多的时候,两人争执不下。由于酒精的刺激,他们都十分冲动,当即来到隔壁,拔出利剑,在微弱的烛火中进行决斗。
切沃斯剑术虽好,但在受了一处致命伤后很快死去,拜伦爵士被带上法庭。由于这场决斗并无预谋,而是在冲动的状态下进行的,所以他只是被判过失杀人,在缴纳罚款后被当庭释放。这次判决影响很坏,从此以后,人们觉得决斗根本算不上什么犯罪。
心理学感悟:好斗是人天性中的一部分,如果不用有效的方法加以限制,那么势必会使人们效仿。
【4】1789年决斗案
1789年有一场决斗虽然不那么激烈,但双方的地位都很高,因而引人注目。交手的双方是约克公爵和莱诺克斯上校,后者是某公爵的外甥和继承人。
冲突是由约克公爵引起的,他当着几位皇家近卫军军官的面,诬蔑说莱诺克斯上校缺乏威信,没有人愿意服从他。莱诺克斯上校听说了这件事情,就公开质问公爵是否说过这样的话,约克公爵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暗示对方:如果你真的有尊严,那么你可以选择决斗,拼个你死我活。
于是二人在温布尔登公园进行决斗。莱诺克斯上校先举枪射击,子弹从对手头顶擦过,烧焦了几缕鬈发,公爵没有还击。在护卫们的调解下,这次决斗就这样结束了。
心理学感悟:很少有人能对别人的侮辱和轻蔑无动于衷,人们的心里总是认为,自己的尊严是绝对不容许侵犯的。
【5】艾赛克斯伯爵的决斗
1162年,一位名叫罗伯特的人向英王亨利二世告状说,艾赛克斯伯爵在五年前与威尔士人的战斗中胆小怕事,丢尽了英国皇室的脸面。罗伯特提出用决斗来证明自己的指控,而艾赛克斯伯爵则接受了挑战。
这场决斗吸引了一大群人来看热闹。刚开始,伯爵非常英勇,但后来变得暴躁起来,乱了方寸,最后身负重伤,翻身落马。在场的人都认为他必死无疑,实际上伯爵只是昏过去而已。
雷登修道院的僧侣抬走了他,假意埋葬,实际上细心加以照料,几周后伯爵便完全康复。但是他的心理创伤却永远难以平复,他是个勇敢、忠诚的人,但由于决斗失败,整个国家都认为他是个叛徒、懦夫。他郁郁寡欢,在修道院的高墙里度过了余生。
心理学感悟:心理的创伤是难以弥合的,特别是被人歧视、不被信任时,那种失落和痛苦会使人消沉。
【6】因为狗引起的决斗
曾经有一场起因十分奇特的决斗,发生在麦克纳马拉和蒙哥马利之间。蒙哥马利家的狗攻击了麦克纳马拉家的狗,两条狗的主人也参与了战斗,两人争吵的结果是,一人提出挑战,另外一人接受了挑战。二人决斗的结果是,蒙哥马利中弹身亡,对手身负重伤。这场因狗而起的决斗引起了很大震动,医生赫维赛德曾在决斗地点旁边等候救助伤者,却未加以劝阻,所以也以谋杀案帮凶的罪名遭到逮捕,进了监狱。
心理学感悟:发怒比忍让要简单得多,因此很多人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7】黎塞留制止决斗事件
著名的红衣主教黎塞留担任地方主教时,曾经得罪了泰米尼斯侯爵。按照惯例,无论是谁,都不能向神职人员提出挑战,于是侯爵就决定向黎塞留的弟弟挑战。
一天,泰米尼斯把黎塞留的弟弟黎塞留侯爵叫到自己身旁,向后者抱怨他的哥哥不守信仰、亵渎神灵,语气中充满轻蔑。此举激怒了黎塞留侯爵,双方商定通过决斗解决问题。
结果,黎塞留侯爵被刺穿心脏,当场死去。从那时起,这位主教就开始坚决反对决斗,发誓扫除这个恶习。后来,他当上了法国的首相,就开始严格地履行他早年发下的誓言。但是,尽管多次发布禁令,仍然有贵族为一些琐碎无聊的理由互相拼杀。黎塞留决定给他们一点儿颜色看看。不久,又有两名贵族发生了决斗,尽管决斗本身没有给交战双方带来致命的伤害,但黎塞留还是拿他们开了刀,将他们斩首示众。
1632年,有两名贵族在一场决斗中双双命丧黄泉。执法官员得到消息后马上赶到现场,剥光两具尸体的衣服,将尸体头朝下吊在绞刑架下示众。
在这种严厉的惩罚下,喜欢决斗的狂热分子安静了一些,但没过多久又开始蠢蠢欲动。
心理学感悟:决斗行为的发生,源于精神力量的作用,决斗者最难以忍受的并不是死亡,而是蒙受羞辱和蔑视。
【8】卡洛吉决斗案
15世纪初查理六世统治期间,法国议会安排的一次决斗,非常有名。起因是有一位绅士名叫卡洛吉,他在前往圣地朝圣时,留在家里的妻子被一名叫莱格利的恶棍强暴了。
莱格利不但否认曾做过那种事,还声称卡洛吉的妻子是主动投怀送抱的。卡洛吉向莱格利挑战,指控说莱格利不仅犯有强奸罪,还犯有诽谤罪。卡洛吉的妻子说自己是无辜的。议会无法证实谁是谁非,于是一场决斗就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了。
那一天,卡洛吉的妻子也坐着马车前来观看,但国王让她下车,因为到现在为止还不能确定她是无辜的,所以她没有资格乘车。国王命她站在一座绞刑架旁等待决斗的结果,听从上帝的判决,一阵短兵相接的激烈打斗后,卡洛吉将对手挑下马来。莱格利很沮丧,承认自己犯有强奸和诽谤双重罪行,然后就被押上绞刑架,当众绞死。
心理学感悟:失败对于心理上的打击有时候是致命的,使人变得彻底绝望,不再相信一切,也放弃了所有的抵抗。
【9】盖伊决斗案
1547年,法国的盖伊勋爵告诉好友弗朗索瓦,说年轻的继母爱他胜过爱父亲,他想从继母那里要多少钱继母就会给多少。弗朗索瓦把这个见不得人的秘密透露给了皇太子,太子告诉了国王,国王传给了朝臣,朝臣又告诉了他们的朋友。没几天,这个秘密就传到了盖伊的老父亲耳朵里,他马上叫来儿子质问此事。盖伊坚决否认自己说过这样的话,更不承认自己与继母私通,而且对于这样的传言表现得义愤填膺。他让父亲陪他前往法庭,控告这些人。
在法庭上,弗朗索瓦站出来作证说,盖伊曾亲口讲述过这件事情给他听,谁也弄不清楚到底谁的话更可靠,于是皇家议会决定通过决斗来作出判断。可是,弗朗西斯国王坚决反对决斗,而且告诫众人,谁也不许继续谈论此事,否则重罚。
一年后,弗朗西斯国王去世,皇太子即位,就是亨利二世。他当年也曾卷入这场官司,于是决定落实这场决斗。决斗日期定在1547年7月10日,国王表示将亲临现场,准备工作开始大张旗鼓地进行。
弗朗索瓦认为自己胜券在握,就事先在决斗场附近搭建了一顶豪华的帐篷,准备决斗胜利后邀请国王和150位朝廷重臣共进晚餐。那天中午,两位斗士上场开战。弗朗索瓦身体强壮,非常自信,进攻迅猛;盖伊则小心防护,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很快,盖伊就陷入了困境,遭到对手重重一击,倒在马上。他连忙用盾牌遮住头部,冷不防瞄准了对方未做防护的大腿,猛地刺了两矛。所有观众都发出惊呼声,国王感到极度懊悔,叹息不已。弗朗索瓦倒在地上,手握匕首,拼命刺向盖伊,但气力不支,无力地倒在了助手怀里。
得胜的盖伊揭取头盔,跪在地上,紧握双拳,向上天欢呼胜利。决斗结果令弗朗索瓦深感羞愧,拒绝医生为他包扎伤口,将绷带扯下来扔到一边,两天后含恨身亡。自此以后,法国人把所有隐蔽、狡猾的进攻都称做“盖伊的进攻”。
心理学感悟:在有些人的心里,会把荣誉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这种心理是许多人洁身自好的动力。
【10】亨利三世决斗案
1609年,亨利三世被人暗杀。他生前非常宠信一位名叫里尔·马利奥的年轻绅士,后者听闻国王的死讯,悲痛欲绝,决心追随国王而去。不过,自杀在当时是件不体面的事情,于是他想办法找了一个更好的理由为他的主人捐躯。
他宣布,国王之死是国家的一大不幸,如果有人不同意他的观点,就必须和他决一死战。还真的有一位年轻人跳了出来,接受挑战,他的名字叫马洛尔斯,是个暴躁而勇猛的青年。
决斗那天,马洛尔斯发现,对方没有戴头盔,也没有穿铠甲。他不相信有这样的事,就问自己的助手。助手确认了他的话,他兴奋地说:“这可太容易了,如果我不能将长矛插进他的头颅,我就是世界上最笨的人!”
不出所料,刚一交手,里尔·马利奥就命丧黄泉,连一声呻吟都没有。马洛尔斯带着胜利的荣耀,得到了巴黎的太太小姐们的青睐。
心理学感悟:里尔的行为是自己的主动选择,他心里希望自己死亡,结果就真的做到了。
【11】1652德国决斗案
1652年,两位公爵各带四名随从进行了一次拼杀,他们虽是连襟兄弟,但敌意颇深。决斗时他们选用了手枪,第一发子弹就令一人毙命。死者的副手立即向胜者的副手宣战,两人虽然从未见过面,但比自己的主子还要拼命。双方用剑决斗,比第一回合时间更长,也更激动人心,决斗的结果是一人心脏中剑,倒地抽搐而死,场面的残酷野蛮闻所未闻。
心理学感悟:争狠好斗的大有人在,他们一贯的心理就是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必须用野蛮的胜利来证明自己。
【12】布西伯爵决斗的故事
有位名叫布西的伯爵要与人决斗,竟有个陌生人找上门来,要求布西能赏光让他做护卫,他听说布西比较勇敢,就打定主意要做他的护卫。布西表示了真诚的感谢,然后表示抱歉:“我已经有四个护卫,还有好几个争着要来,如果都带上,决斗就要变成战争了。”
心理学感悟:对于勇敢者的崇拜,恰恰说明了很多人都有野蛮好斗的心理。
【13】英格兰17世纪决斗案
在17世纪初的一起案件中,原告被告双方都认为他们对同一片土地具有所有权,僵持不下。被告提出,他可以通过一场决斗来证明自己确实拥有那片土地,原告接受了这个挑战,由于法庭找不到可以禁止决斗的法律条文,无权阻止此事,就同意双方各自选择一名斗士决一胜负。
伊丽莎白女王听说了这件事情,想促成双方和解,但由于他们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法律规定,最后她不得不同意决斗。那一天,双方的斗士如约前来,做好了厮杀一番的准备。按照法律程序,原告和被告要当众确认自己的代表,但原告没有出现,决斗无法进行。原告的缺席被认为是弃权,法官们宣布了这个判决,并禁止原告在任何别的法庭重新提起诉讼。
心理学感悟:很多时候,人们会把忍让和懦弱混为一谈,这种思维和决斗者不谋而合。
【14】桑奎尔与特纳的决斗
1612年的英格兰,有个名叫桑奎尔的苏格兰贵族和一个名叫特纳的剑术教师曾经比试过武艺。在切磋中,桑奎尔不慎被特纳刺中了眼睛,特纳连忙道歉说他不是故意的,桑奎尔很宽宏大量,原谅了对方。
三年后,桑奎尔爵士前往巴黎,法王亨利四世不经意问起他的眼睛是怎么搞的,桑奎尔很不自然地回答是剑术教师刺伤的。桑奎尔常常自夸是当时最高明的剑客,提起这件事时他臊得满脸通红。亨利忘了自己反对决斗的立场,好奇地问:“这个人还活着吗?”这个问题深深地刺伤了桑奎尔的自尊心,他满怀复仇的怒火返回了英格兰,打算再与那位剑术教师一分高下。
但他又觉得与对手平起平坐地交手有损自己的贵族身份,于是就雇了两名刺客,把剑术教师杀死在家中。不久,刺客被抓住砍了头,桑奎尔躲藏了几天后向法院自首,希望法庭网开一面。可惜的是,国王为了重振朝纲,对他的请求置之不理,最后,桑奎尔被判处绞刑。
心理学感悟:有些人把好胜心和尊严看做是一码事,他们往往用打倒别人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助长了好斗的风气。
第三、回归兽类的悖逆之路
本节导读:在人类的思维意识中,或多或少地还保留着一些蛮荒时代的动物性,在外界条件的剧烈刺激下,这种动物性就可能被激发,并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使人做出许多残忍甚至灭绝人性的兽行。
【1】吃人案件
英国法律史上最为著名的谋杀案之一涉及到了食人行为。1884年,一艘50英尺长,名为“木犀草”号的游艇从英国出发向澳大利亚航行。船长是汤姆·达德利,他率领着三个船员。刚开始一切情况良好,但是,当他们穿过了赤道后,遭遇到恶劣的天气。7月3日,一股巨浪冲毁了游艇,“木犀草”号开始下沉。船长命令船员弃船,由于时间紧迫,他们匆忙地跳入了小舢板,只带了六罐食物和一桶淡水。在接下来的几天中,他们失去了那桶淡水,只剩下一罐食物。
他们尽力修补小舢板,在第一夜击退了一只巨大的鲨鱼。有一次还成功捕获了一只海龟。他们也确实设法保存了一点点雨水,但是由于没有淡水储备和仅剩一罐萝卜罐头,他们的情况极其危险。船上的服务生因为干渴难耐忍不住喝了海水,过了将近三个星期后,他患了重病开始昏迷不醒。船长提出了大家一直回避的话题:为了生存,他们将不得不吃掉其中某个人,而那个奄奄一息的服务生似乎是最合适的选择。在第19天,汤姆·达德利用小刀切开了服务生的喉咙,他们一起喝下了他的血,吃掉了他的部分身体。
四天后,一艘德国船奇迹般地出现在地平线上拯救了他们。达德利和他的船员供认了他们杀死并吃下服务生的事实。当返回英国后,他们被逮捕并以谋杀罪受审。他们被判有罪并被处以死刑,但是这一判决后来减轻为六个月的监禁。之后,汤姆·达德利移民澳大利亚,但是他的结局并不好--他是澳洲历史上第一个死于鼠疫的人。
心理学感悟:对于关乎到自身安危的事情,不管是什么理由,人们很容易产生自私的心理。
【2】坠毁的飞机
1972年10月12日,一架飞机在安第斯山脉偏远地区的一座山峰的侧面坠毁。飞行员发现飞机飞行高度过低,无法越过山峰,时间紧迫,已经无计可施。机身以每小时370公里的速度在雪地上滑行,然后突然停了下来。几名乘客失踪,幸存者将飞机的无线电接上了电池,听到了救援行动取消的消息。白色的机身在雪地中很难被发现,他们只有靠自己。到第20天,幸存者们都已经饥饿难耐,他们生吞下了同伴的尸体。到第72天,直升飞机到达了事故现场,救走了14名幸存者。
心理学感悟:处在困境之中的人,往往心理上首先会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把其他东西抛在脑后。
【3】殉葬的寡妇
在印度,年轻而无子的寡妇的命运非常悲惨。
坎丽尔将被要求剃去头发,身穿素色白衣,睡地板,做仆人的工作并这样度过余生。在丈夫葬礼举行的那天早上,坎丽尔身披结婚时所穿的漂亮莎丽和珠宝出现了。一支超过500名村民的队伍紧紧跟随着她到达墓地。坎丽尔爬上了葬礼用的柴堆,挨着丈夫的尸体躺下。火点燃了,村民传说她死的时候面带美丽的笑容。他们欣喜于这名年轻的寡妇的牺牲,相信她给她的家庭和整个村庄带来延续七代的好运。但是也有人反驳所谓的传言,声称坎丽尔是尖叫着被一群狂热的村民拖拽着,并在被迫服下了鸦片之后,被强迫爬上了火葬的柴堆。警方介入调查并指控37名村民涉嫌谋杀。审判近十年才完成,而此时有五名被告已经去世。
坎丽尔死后的几周内,有超过75万人前去拜祭她。但到最终村民们无罪获释的时候,剩下的仅仅是一个布满蜘蛛网和尘土的小礼堂。
心理学感悟:多数人的心理是,自己无法做到的事情,却喜欢要求别人去做。
【4】尸体上吃炒鸡蛋
1574年,有一名罪犯在晚上杀死了一个磨坊主后,还袭击了死者的妻子,并强迫她在丈夫的尸体上吃炒鸡蛋。他甚至还取笑说:“磨坊主啊,你想来一点儿吗?”他这么干是因为他相信,在被害人的尸体上吃饭,就可以避免被抓。
心理学感悟:当人们做了坏事后,总是需要一些心理安慰,尽管有的安慰只是自欺欺人和荒诞无稽的。
【5】杀死犹太人
公元1010年,巴比伦国王哈里发命令其部队摧毁了耶路撒冷城里的圣墓教堂,据说这是由于奥尔良的犹太人鼓动造成的。于是,所有的基督徒一致决定将所有的犹太人从他们的土地上和聚居区驱逐出去。这种对犹太人的普遍仇恨,导致了犹太人中的某些人被乱剑刺死,另外一些人被抛进江河里淹死。总之,他们被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弄死,甚至还有一部分人自杀而死。主教们还同时发布命令,禁止所有的基督徒同犹太人来往,拒绝同他们做任何生意。一位被控告给巴比伦国王传递奥尔良犹太人信件的基督徒,被处以极刑。
心理学感悟:仇恨是一种心理惯性,会蔓延到仇恨对方的一切,包括和他有关系的所有人。
第四、鬼魅出没的心理地带
本节导读:由于人类对世界缺乏清醒的认知和足够的了解,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会将无法解释的现象归结为鬼怪作祟。在浩如烟海的传说和故事中,怪物不乏其席,这一方面反映了人类的无知,但在更大程度上则体现了人类心理上对未知世界的恐惧。
【1】吓唬孩子
伊丽莎白时代的作家雷吉纳尔德·斯科特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说:“母亲的女仆们总是用幽灵、鬼怪、女巫、小妖精、小精灵、妖魔、妖女等来吓唬我们,弄得我们甚至害怕自己的影子。还有绑架勒索犯、杀人犯和小偷的故事。”
心理学感悟:儿童的恐惧有时候在大人心里是件好事,因为这样一来就觉得孩子会变得听话,却不知道这种行为已经给孩子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2】吸血鬼的传说
这是一个关于吸血鬼的传说:在阿尔摩里克,一个妇女失去了她的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都未满周岁。一些女人对这位母亲说是半女人半狗状的吸血鬼吸干了孩子的鲜血。母亲相信了她们的话,并对她们说,当她的第三个孩子过周岁生日时,她要整晚守夜,要用平时做菜用的铁锅盖将孩子盖住。她还说,当吸血鬼来时,要用烧红的铁烙它的脸,以便第二天能够认出她来。她照此做了,午夜时分,她的一个邻居,一个小个子老妇人骑着狼走近了孩子。佯装熟睡的母亲拿起铁条打向了老妇人的脸,她立即惨叫着退了出去。
心理学感悟:人们感到最恐惧的事情是,恐惧的根源就隐藏在自己身边。
【3】门上记号
1382年,有人在巴黎最富有市民们的住房门上标上不同的记号,这引起了他们的恐慌。尤其是,他们不知道标记号者是城里的叛乱者还是外部的敌人。
心理学感悟:对于未知的危险的恐惧,比一般可见的危险更使人提心吊胆。
【4】美人鱼的歌声
1210年前后,热尔维·德·蒂尔比里编写了一本题为《奇迹》的书,是为布伦瑞克皇帝奥顿四世写的。
书里写道:英国海里的美人鱼来到礁石上坐了下来,美人鱼长着女人的头,生着金发,肚脐以上的部位长的和女人一样,其余的地方则完全都是鱼身。美人鱼利用甜美的歌声去打动水手,美妙的歌声一传来,水手们就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注意力也不集中了,结果船就沉了。
心理学感悟:对于灾难起源的想象,正说明了人们心里对灾难的恐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