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八年了,夫妻俩没逛一次公园,没看一场电影,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爱情的“林阴小道”是那条通往火车站的小路。
孩子六岁了,至今还没有机会照张“全家福”更令人心酸的是孩子心中的感情错位,叫爸爸“叔叔”,叫妈妈“阿姨”。
这就是一个军人家庭的故事。男主人公是武警8630部队机炮连指导员杨仕林,女主人公是山东省德州市第三中学教师王英平。
妻子王英平说^爱军人就要爱他的事业当爱情鸟悄悄飞来的时候,和所有的大学生一样,王英平正面临着大学毕业分配和职业选择。她的职业选择是老师,她的爱情选择是军人。军人是男人中挑选出的男人,军人是强桿中最强桿的一群。这就是她对军人的理解,这就是她对绿军装的挚反。
丨恋爱的季节如此短暂,只有一次约会,几封情书,他们闪电&地结合了。
蜜月没度完,部队来了电报。丈夫要走了,想挽留,可她没有说出口。新婚离别的滋味难以用笔墨形容,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匆匆给丈夫收拾行囊,不小心碰倒了那个被她视为“爱的象征”的“对吻”,她伤心地哭了。丈夫唱着军歌一路不回头地走了,尽管那歌声里包含着复杂的情愫,可它依然表现出军人豪迈、大度、无私的情怀。望着丈夫远去的身影,她对军人的爱在离别的一刻升华。
回到家,人走室空,伴随她的只有那难耐的孤独和温馨的回忆:那个亦真亦幻的蜜月,那个难舍难分的离别。她第一次体味到军嫂的滋味。
既然嫁给军人,不但要当一名好妻子,还要当一名好媳妇。丈夫参军为国尽忠,作为军人的妻子就要在家替丈夫尽孝。王英平是教书育人的人,她深深懂得这个道理。
婆婆病了,得的是尿毒症,住进了医院。每逢节假日、星期天,她整天守候在婆婆身边,喂水喂饭,端屎端尿一连两个月,毫无怨言。婆婆的病情一天天加重,每两天要做一次透析,每做一次要花460元。家里带来看病的钱花光了,王英平把自己积攒的1500元钱全部拿出来,又求亲告友借了四千多元贴了进去。婆婆深领儿媳的孝心,弥留之际拉着王英平的手动情地说:“英平,咱娘俩有缘,我今生今世摊上你这么个好媳妇死也瞑目了。”病友们既是羡慕又是安慰地说:“老太太,你真有福气,儿媳妇比姑娘都好,要好好地活下去,多享几年”婆婆没有再享福,带着对亲人的眷恋走了。
婆婆去世了,杨仕林来信说不能回家。“什么,不能回家!拖也要把他从部队拖回来!现在部队又不是在打仗,亲娘死了还不能回家看一眼?如果他这次不回来,以后回来不许他进这个门。”杨家人大为光火,兄嫂们,叔叔、大伯们谁也无法理解,谁也无法原谅。王英平何尝不希望盛怒之下的家里人把丈夫从部队“拖”回来!但知夫莫如妻,她知道丈夫是个孝子,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实在是因为部队工作忙,才做出这个不近人情的决定。“叔叔、大伯、大哥、大嫂……”王英平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流着眼泪为丈夫求情:“杨仕林是儿子,我是媳妇,他不能回来,我替他披麻戴孝为母亲送终,你们有怨气,要打要骂冲我吧。他是个军人,部队上有纪律,不是他不孝,是他身不由己啊!你们千万不要怪罪他……”望着跪在家人面前的好媳妇,在场的亲友无不为之动容。还能说什么呢?
人家是儿媳妇,像儿子一样为婆婆披麻戴孝,直到送婆婆入土,才赶回学校。
一年一度的暑假来了,这是鹊桥相会的日子。
王英平风尘仆仆地来了,丈夫受领任务带领部队就要出发。部队走得突然,任务是抗洪救灾。
“英平,回来见!”丈夫挥挥手登车走了,留下这句告别的话。
望着部队远去的身影,王英平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她知道他们要去的地方,她知道他们是为保卫人民的利益去献身。在祖国和人民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没有怨言,不讲价钱,一声令下,挺身而出,这就是军人,这就是钢铁长城。在这群军人面前,她突然觉得灵魂得到净化,委屈和怨言统统没有了。
丈夫带着部队走了,王英平成了“留守军嫂”。部队走得匆忙,留守战士的生活费忘了留下,没钱买菜了,战士们每天啃两个干馒头。王英平心疼战士,拿出自己探亲的路费给战士买粮买菜。中秋节,团里慰问来队家属,给她送来五斤鸡蛋,她舍不得吃,送到炊事班。“嫂子,你留着自己吃吧!”“怎么,你们也拿我当外人?如果连这几斤鸡蛋也同我分得那么清,以后就别叫我嫂子了。如果你们不欢迎我,我明天就回家。”战士们接受了她的馈赠,因为那是一颗真诚的心。战士们外出训练了,她在家里帮战士们洗衣服;战士们回来了,她帮战士们做饭……那个假期,她实实在在地给战士们当了一回“嫂子”。假期满了,丈夫还没有回来,她一个人默默地走了。
通信员小孟说:“我没有嫂子,无法体验叔嫂之间的感情。我有个姑姑,和嫂子年龄差不多。在家里,姑姑最疼我,每次到姑姑家,姑姑总是拿最好的东西给我吃。一次,姑姑发现我鞋里没鞋垫,当即把姑父的鞋垫塞进我的鞋里。嫂子也一样。一次,细心的嫂子发现我的解放鞋里没有鞋垫,她量着我的脚亲手为我做了一双。每当我穿上那双解放鞋,就会想起嫂子,也自然地联想到姑姑。姑姑就像嫂子,嫂子就是姑姑,我常常是嘴上喊嫂子,心里叫姑姑。”
战士们叫她嫂子,排长高国柱也称她嫂子。高排长说:
“我有亲嫂子,不止一个,嫂子们全都分家了,感情也随之分离了。说句实在话,没有一个亲嫂子像王英平嫂于这样真心地关心过我。我这个人命运不好,哥哥见义勇为被人捅死,姐夫帮人盖房不幸被砸死,老母亲得了癌症,我患了面部麻痹症,眼看三十岁的人了,至今还没对上象。嫂子头一次来队探亲,指导员对她说:王英平,交给你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给我们高排长找一个对象。嫂子挺认真,回去后给我物色了一个,来信说国庆节到德州见一面。当时部队有任务,不能脱身,我打电话向嫂子作了解释。嫂子比我还着急,在电话里对我说,你不能来,我带着女方到你们部队去。后来嫂子带着那位来了,虽然没成姻缘,可我深深地感激嫂子。为我介绍对象,自己掏路费不说,至今连一块喜糖也没吃。嫂子每次来,见了面就问我的病情是否见好,就连亲嫂子也没问过一声啊!”
老兵们退伍了,临走时他们感到遗憾的是没能和嫂子告别,一位战士代笔,给嫂子留下这样一首小诗:
亲切地喊你一声嫂子、以士兵的名义;
举起如林般的手臂,向你敬一个庄严的军礼。
丈夫杨仕林说一带兵就要捧出一颗爱心战士王大勇,外号“王打架”。人伍前在地方上打架出了名,新兵下连的第一天就把新战士向毅的头打出血。“这还了得,一个新兵就如此胆大妄为,‘修理修理’他!”班长向指导员献上一计。杨仕林不以为然,反问这名班长:“如果你单杠上不去,我是打你一顿管用还是教给你要领管用?”班长明白了指导员的话,羞愧地低下头。第二天,杨仕林找王大勇谈心。“王大勇,你在家里最怕谁?”“最怕派出所所长。”“为什么怕派出所所长?”“他抓过我三次,拘留的滋味可不好受。”“派出所所长为什么抓你?”“还不是因为打架。”“你知不知道打架的后果?打得轻了,是扰乱社会治安;打得重了,要作经济赔偿;打出了人命要判刑要坐牢。”“指导员,这些道理我全懂,只是火气一上来,就管不住自己的拳头。”“这好办,今天我来帮你治治这个毛病。”杨仕林找来一块胶布,在上面写了一个“忍”字,贴在王大勇的大拇指上,叮嘱他说:“以后你上来火气,就看看这个‘忍’字,试试看这帖膏药灵不灵?”
这一招果然灵验。几天后,一位老乡挨打后请他帮忙出出气,若在平时,王大勇是有请必到,这一回他却打了折扣,“我先问问指导员再说,你等我的回话。”杨仕林见王大勇管住了拳头,当即对他提出表扬,树他为当月的“遵纪标兵”。
王大勇过生日那天,一高兴,给全连战士每人买了一瓶啤酒。连长孙光发现后,当即制止,把啤酒全部收起来退给小卖部。见连长一点面子也不给。王大勇的火气又来了,当面和连长吵了一架,尔后独自跑到营房后面的一个土坡上,接连对着那棵老槐树打了十多拳,把手打得鲜血淋漓。他还是觉得不解气,连续站了三班岗就是不下哨。杨仕林从团部回来,知道这一切,二话不说,扎上腰带来到哨位,先向王大勇祝贺生日,在表扬他没有动手打人的同时,指出他顶撞连长、自残身体的错误。
王大勇为指导员的真诚所感动,对杨仕林说:“指导员,请你给我一个机会。”“什么机会?”“在全连大会上作检查。”杨仕林答应了他的请求。
去年,王大勇回家探亲,坐在路边等车时,身后走来两个流里流气的小青年,拍拍他的肩膀说:“哥们儿,借几个钱花花。”王太勇攥紧了拳头,真想实实在在地教训他们一顿,想到那个“忍”字,又改变了初衷。“哥们儿,是真聋还是装聋?”小流氓继续挑衅。王大勇猛地站起身来,摘下帽子,露出真容。“哎呀,是王打架!”小流氓们自知有眼不识泰山,惊呼着一哄而散。
从此,王大勇管住了拳头,把旺盛的精力用在训练上,取得了军事训练的好成绩,到第三年,不仅当了班长还入了党。
十六岁的新战士张晶入伍后,依然没有改变贪玩的童心,业余时间,一门心思甩老X。“张晶,你为什么要当兵?”杨仕林找他谈心问。“因为我不愿意读书。”张晶毫不掩饰地回答。“我再问你,当兵前,你见到穿军装的人叫什么?”“叫叔叔。”“今天,你也是叔叔了,已经长大了,再也不能那样贪玩了。部队是个大学校,不但要学军事,还要学政治,学文化,学现代科学知识,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张晶茅塞顿开,按照指导员给他制定的学习计划每天背一首唐诗,每周写一篇心得笔记。为了给张晶创造学习条件,杨仕林替他报了书画学习班、电脑学习班。张晶不负厚望,刻苦钻研,不但掌握了电脑操作技术,在团里举办的读书演讲中还三次夺魁,被连队评为学习标兵。去年,张晶退伍回到家乡,毛遂自荐到市电力局求职,面试时,局领导问:“你有什么特长?”
“书法、绘画、电脑操作。”张晶自信地回答。当场测试,果然身手不凡。领导当即拍板录用。当了三年兵,逃学的儿子居然成了材,家长既受感动又多感慨。张晶的母亲在给指导员杨仕林的信中写道:“世上只有家长最关心子女们的成长和前途,可在你们面前,我们羞愧难言。作为父母我们没有对孩子尽到责任,是你们给了孩子一个光明的前途。”
一片爱心化甘霖。为了给战士们一个光明的前途,杨仕林几乎耗尽心血。他当指导员三年,连队有三十八人取得大、中专函授毕(结)业证书,二十七人取得各类技术等级证书,退伍战士中有十八人担任乡村干部,二十一人被企业录用。
俗话说:穷家富路。一1年两次探亲,去一'趟东北看女儿,去一趟部队探丈夫,王英平节衣缩食攒的钱几乎全部花在了路上,她从不张口向丈夫要钱,可她希望丈夫能攒些钱急用。从婆婆生病到去世,王英平欠下了四千多元外债,她无力偿还,不得已向丈夫摊了牌。“我也没钱啊!”丈夫就这样向她交了底。“这么多年,你的钱哪去了?”王英平真的没想到会得到这样一个答复。“我也算不清了,反正是花在战士们身上了。”听了丈夫的解释,王英平先是一惊,继而又深深地为之感动。钱能衡量一个人对社会创造的价值,更能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高低,如果一个人连他身边的人都不爱,能爱他的老婆孩子吗?在钱的问题上,她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杨仕林。
王英平并不是那种浪漫型的女人,可作为女人,也有女人的自尊,女人的需求,以及女人通常会有的那点小小的虚荣。她需要得到丈夫的呵护,也想得到丈夫的赞美,可这一切她得到的太少了。结婚八年了,不在一起生活,除了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联结感情的纽带便是那写不完的家书。一年半载难得收到丈夫的一封家书,好不容易盼来一封,应付差事似的几句干巴巴的家常话,“我爱你,我想你!”一类的恭维话、情话,她从来没从丈夫口中、信中听到过或看到过。婆婆生病住院,她伺候左右;婆婆去世,她披麻戴孝,作媳妇的孝心她尽了,就连作儿子的孝心她也替丈夫尽了。“英平,好媳妇!”这是丈夫对她的奖赏和评价。过去总以为杨仕林是个感情贫乏的人,可到部队一看,丈夫并不是她想象中的那种人。她不知道他给战士家长写过多少信,可战士家长给他写来的信却有厚广厚的一大摞。“杨仕林,你这不是挺爱写信的吗,怎么就想不起来给我写信呢?”“都老夫老妻了,哪有那么多话要说。”天哪,才结婚八年,还没尝到爱情的甜蜜,就成了无话可说的“老夫老妻”了。听了这话,王英平心里有股说不出的酸楚。通信员小孟探家回来,两个人一见面就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看到他们之间的那份亲热劲儿,王英平也觉得不是个滋味。“杨仕林,我是你的妻子,我可从来没有领受过你这份热情噢?”
“嘿嘿,那好办,有情后补。”丈夫一笑置之。“杨仕林,你这个指导员当得不错吗?听说你还经常给战士洗脚?”“有^1^过,但不是经常。新战士林明华是南方人,不适应北方冬天的气候,手脚冻肿了不能走路,我找了个偏方,熬生姜水洗脚,帮他洗过几次,还真的给洗好了。”“战士的脚冻肿了,不能走路,你心疼,我当年怀孕那阵子连腿都肿了,不能走路,你心疼过吗?你帮我洗过脚吗?”“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我不是I不在你身边吗?”“杨仕林,听说战士们回家探亲,你总是多多少少给他们带一份礼物,这,我不反对,人之常情吗!可我们结婚多年了,你可是从来没给我送过一份礼物啊!”也只有这次杨仕林兑现了,他转身到院里的小卖部买来一把梳子。
“英平,今天我郑重地送你一件礼物,这是一把爱情的梳子。”好一把“爱情的梳子”,用了一次就断了一齿,真让人哭笑不得。要抱怨的地方太多了,家里欠四千多元的账没还,杨仕林却拿出三千多救济了有困难的干部、战士。在杨仕林的眼里,部队上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去年搬家,他没回家,自己借了辆三轮车,来来回回折腾了十七趟。每次来部队探亲,他和战士仍有说不完的话,可很少有空和妻子聊聊天……“王老师,你的电报!”听说来了电报,王英平陡然一惊。没有急事,谁会无缘无故地来电报?“祝你生日快乐!杨仕林。”看了电文,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杨仕林啊杨仕林,你差点没把我吓出病来,是什么事触动了你的神经,突发奇想地给我发了一封生日贺电?”事后她这样问丈夫。“这一回又是我错了?”“你没有错,是我习惯了你的冷漠,一下子无法适应这种过分的热情。”“英平,说真的,我不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这么多年让你受了不少委屈吃了不少苦,这些,我心里有数,作为丈夫和父亲,我要对妻子和孩子尽义务、尽责任,可作为军人,我要为国家尽义务、尽责任。作为指导员,我既是战士们的父母,又是他们的兄长,上百号人的连队就是一个家,我就是这个家的家长,要操的心太多了!作为老师,你是教书育人的人。作为指导员,我是政治思想工作者,在这一点上,我们有相通的地方,希望你能理解。”王英平何尝不理解?一个男人如果只顾小家,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好丈夫,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应该叱咤风云地干一番太事业。事业和家庭并不矛盾,但在精力的分配上总是有多有少。丈夫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用在了自己的工作上,并且做出了显著的成绩,他的行为有什么可指责的呢?他爱战士爱军营,军营回报他的是同样的爱。这爱是强大的凝聚力,是钢铁长城的基石。自己是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不是同样需要一颗爱心吗?爱是人类最珍贵的感情,也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从丈夫敬业爱兵的行为中,王英平受到了启迪。
付出的是爱心,回报的是真情。王英平爱她的事业,爱她的学生,也爱丈夫的事业,爱军营的战士。王英平患腰椎隐裂,那次她来部队探亲,战士云利图给她送来一条“505”神功元气袋。“嫂子,知道你腰不好,这是我探亲路过北京时专门给你买的,戴上试试吧。”王英平含着眼泪接过这份不同寻常的礼,同时也接受了一个普通士兵的爱心。作为军人的妻子,王英平的确付出了很多。她说,真正了解了军人,爱上了军人,付出的不觉得苦,回报的却真正感到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