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这东西很容易被岁月淡忘,可爱情这东西是刻骨铭心的感受,不容易被遗忘。爱得越深,记忆也就越深。
打开那被岁月尘封的爱情日记,一个生动、鲜活的吴明微笑着向张津燕走来。
1983年10月30日,张津燕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日子,这是他和吴明第一次见面的日子。人们常说,千里姻缘一线牵。张津燕相信缘分,从那天起,她才真正懂得什么叫“一见钟情”。
那是一个周末,张津燕下班回到家,发现家里来了两个客人,一个是家里的常客,爸爸的老战友姜伯伯,另一个是位陌生的年轻军人。
“小燕子,今天穿这身公安制服显得格外神气啊!”姜伯伯夸赞说。
“姜伯伯,有些日子您不来我家了,身体好吗?”张津燕有礼貌地接过话茬。
“好啊,好啊!今天姜伯伯想吃你做的辣子鸡了,所以就来了。”
“没问题,我今天做几道拿手菜,让你和我爸好好喝两杯。”张津燕边说边转身进了厨房。
“燕子,先别急吗?今天我带来一位客人,也是来品尝你的手艺的,他叫吴明,在武警支队当排长,你先认识一下这个‘评委’,争取个高分噢。”姜伯伯话里有话,张津燕听出了弦外之音。
“吴明,你好!欢迎你来我家做客。”张津燕落落大方地向客人打招呼。
大高个,大眼睛,眉宇间藏着一股英气,一身整洁的橄榄绿军服,好像在哪里见过?电视里,小说里,还是梦里?一时想不起来了,可一点也不觉得陌生。就在四目相对的那个瞬间,张津燕突然间感到那目光里有一股慑人心魄的力量,她迅即把目光移开,这不正是自己苦苦寻觅的“白马王子”吗?第六感觉在告诉她。
“燕子,你在公安工作,吴明在武警工作,按说你们还是一家人呢,年轻人嘛,交个朋友,以后工作上相互帮助。”姜伯伯嘱咐说。
张津燕知道了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反而局促不安起来,像一个初登舞台而忘了台词的演员,不知该如何应对这场面,羞答答地跑进厨房。
饭后,大人们在客厅里喝茶,共同品味那流逝的岁月:抗曰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那流失的峥嵘岁月像一杯浓浓的茶,让从炮火硝烟中走过的军人们津津乐道地回味。
在另外的一个房间里,张津燕和吴明面对面坐着,他们交谈的是一个关于爱情的话题。他们各自谈工作、谈理想、谈爱好,谈的最多的是军人的价值观。从交谈中,吴明得知张津燕从小在军营里长大,自己也当过兵,对军人有着特殊的情感。交谈中,张津燕得知,吴明也是军人的儿子,随父母支援边疆去了新疆。这也就算是“门当户对”吧。虽然是第一次见面,虽然谈到爱情两个字还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可他们的心理距离并不远。在吴明的眼中,张津燕娇小可爱,貌秀而内慧。在张津燕的眼里,吴明英俊潇洒,沉稳而有时代感。临别,他们达成共识:通信联系。
一个星期后,张津燕接到了爱的天使送来的第一封情书。
燕:
第一次给你写信,心情格外激动。从我们相识的那一刻起,我就有一个感觉,我们好像在哪里见过,一点也不觉得陌生。我把你送我的玉照摆在了面前,微笑的你立即进入我的眼帘,是想与我喃喃细语,还是想给我唱支心中的歌?你的微笑是那样的妩媚,那样的俊俏,直搅得我心旌摇动。我只有停下手中的笔,细细地读你,读你那灿烂的微笑,感受那明净的眸子里传来的深情的目光。
自从你小鸟般地飞到我的身边,我寂寞的人生里好像多了一束灿烂的阳光,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我每天都在和你交流,看你那永恒的微笑,看你那深情的目光,悄悄地向你倾诉。我曾一次次地问你:燕子,你听到了吗?回答我的依然是你的微笑。
微笑的燕子,你是否已经领悟到,作为军人的妻子,要和军人一样地揭牲和奉献,长相思,不相守,长期过着“月圆人不圆”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我们还没有结合,就让你忍受了那么多的委屈,我们不能像同龄人那样尽情地享受生活,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徜徉在花前月下享受爱情的甜蜜。属于我们的只是纸上谈情,我知道你理解军人,你的爱使我的心得到安慰。人们都说,爱的归宿是结合,到了我们结合的那一天,当你用那亲亲的、甜甜的声音呼唤我的时候,我的心将会感到内疚和不安,因为我给你的爱太少太少,而你给予我的太多太多。
相信你一定是一位温柔善良的妻子,可我不一定能成为你理想的丈夫,这是我内疚和不安的原因。
燕子,你微笑的脸上又留下我一个热吻。晚安!
第二封情书
燕子:
你好,今天打通了你的电话,听到你那温柔而亲切的声音,我的心情格外激动。要知道,在未给你通话之前,我的情绪是如何地糟糕。难怪人们说,爱得愈深,离别后的思念愈苦,感情真是折磨人啊!
新的一年快到了,我认为,新的一年要有新的目标和新的打算,干工作要像春蚕吐丝,兢兢业业,到死方休;做人,要像点燃的蜡烛,从头燃到脚,一生光明;对待文化学习,要始终勤奋努力;对待战士,要有父母心兄长情,关心他们成长。
燕子,请你放心,我是有事业心有拼命劲头的人,我一定努力实现我的理想,希望你多多来信帮助我,你的鼓励对于我,就像钟表上的发条,有了它,我就会永远处于不停顿的状态。
吻你,我的小燕子。
第三封情书思念的燕子:
你好!首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今天打靶,大家克服了雾大能见度差的不利因素,沉着应战,取得了及格率百分之百、总评优秀的好成绩。你为我们取得的成绩高兴吗?
燕子,你的四门功课考完了吗?是不是也和我们的军事考核一样取得了优秀成绩?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坐在你驾驶的三轮摩托车上向着原野飞奔,可一会儿却变成了儿童三轮车,真有趣。我们把三轮车压扁了,你哭了,我笑了,你一个劲儿地打我,我只好背着你往家里走,你乐了,我流汗了。
吻你,我的宝贝燕子。
爱的飞鸿翩翩而至,又带着爱的思念飞向远方。沉浸在热恋中的张津燕把那不断升温的情书编上序号,精心地保存,无数遍地展读。像是在品味一杯浓浓的酽茶,每读一遍,都能找到一种新的幸福的感觉。
爱不仅仅是两性的吸引和心理上的愉悦,更深刻的内涵是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和相互激励。在吴明写给张津燕的情书中,有卿卿我我的缠绵,更多的却是高尚的追求和引领人生走向精神高地的烛炬。张津燕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他是一个塑造灵魂的大师,重塑了一个我。
燕子:
今天我在《青年文摘》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是《爱之歌》,写的是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故事。他们爱得执著,爱得热烈,爱得疯狂,爱得理智,给后人留下了一段爱的经典故事。摘引几段当年马克思写给燕妮的情诗给你,让我们为伟大的爱情而祈祷吧!
马克思在“致命的苦恼”一诗中这样写道:
假如有那么一股汹涌澎湃的波涛向前奔,滔滔不绝奔向那险滩隘道向着我和我的渴望猛扑过来想把我摧垮压倒后退^这事我才不干这字眼一一我连看也不看为了达到目的我愿与风浪搏斗甚至烈火的威风也会被我制服的确,马克思对燕妮爱的情操是纯洁的、高尚的,他做了与燕妮呼吸与共、甘苦同尝的忠实伴侣,他在诗里写道:
那时候我情愿流泪,和你呼吸与共,甘苦同尝,愿把头俯贴在你的胸膛,永远幸福地安息在你身旁。
活着我们同呼吸,死后我们同合葬。
马克思的诗既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也有至高的理想和伟人的胸襟,他在另一首诗里写道:
我不能安安静静地生活,假如整个心灵都热气腾腾,我不能昏昏沉沉地生活,既没有风暴也没有斗争。
我的命运就是要投身于斗争,永恒的热情在我心中濟腾。
我感到生活的圈子太窄,随波逐流使我觉得可憎。
马克思把爱情和理想结合在一起,他的《爱之歌》是探索0!?^人生的记录,是思想斗争的记录,是追求光明和理想的记录。…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之花伴随着理想和斗争而开放,他们驾驭着生命之舟破浪前行。
燕,我们的处境虽然和他们不同,但我们也有了我们的《爱之歌》,我们也会用我们的共同心弦,和着时代的旋律,合奏出我们的爱之曲。
张津燕同样是一个诗歌爱好者,她和几位年轻的志同道合者创办了“萤火虫诗社”,她是诗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被公认的小诗圣。在创社宣言里,她这样写道:什么是诗?诗是音乐,诗是舞步,诗是眼波,诗是笑靥,诗是心灵的源泉。诗是青春,诗是旗帜,诗是炉火,诗是太阳,诗是信念的脊梁。她写诗、读诗、酷爱诗。自从和吴明交了朋友,她的身边又多了一位诗友,他们共同切磋,以诗传情,相互激励,相互劝勉。
9燕子:你好!
今天读了美国朗费罗写的《人生颂》一诗,非常喜欢;抄下来与你共勉。
别用忧伤的韵调向我哀叹:
人生不过是一场虚幻的梦!
灵魂睡去就如同死去一般,肉体也不再是原来的姿容。
人生是实在的,人生不是虚无,坟墓并非就是它的终极地,你本是尘土,复归于尘土^那不是说的灵魂,指的是肉体。别只顾贪欢,别一味哀怨,人生的道路该另有目标^去实干吧,让每一个明天看着我们比今天站得更高。
别指望未来,不管它多欢乐,让已逝的岁月也滚它的蛋吧!
上帝在头上,丹心在胸窝,干吧,抓住活泼泼的现在干吧!
诗能励志,诗能畅怀,诗是精神的大旗,诗是爱的琼浆。张津燕喜欢名家经典,更喜欢吴明写给她的情诗,那是手和手的紧握,那是心和心的贴近,那是属于她一个人的珍藏在心灵里的“孤本”。
情诗一:
临别前,我们手握着手,心儿是那样的激动,离分手的时间很短很短了,我们仍把手握得很紧很紧……我多么想握着这双手啊,跟着我~~去任何一个遥远的地方,让这双手不离开我温热的躯体,让这双手为我整理绿色的军装。
什么时候,我们分手了,你的身影已经融入绿色的校园。
呵,去吧,亲爱的,记住:~―颗心,在你双手抚摸的地方永远是那样激动地跳跃!
情诗二:
我们的爱情,像连接我们的汉江,每曰江河上的涛声,是我们共鸣的心音。
我们的思念,像江上来往的小船,鼓起我们爱的风帆,传递着我们深深的祝愿。
你知道吗?
从白云黄鹤到汉江平原,已是红枫尽染,而此时我的心,却同你一起融入江涛拍岸的和弦,^在那爱的旋律之中,^我们深深地思念、思念的爱在诗中升温,诗在爱中升华。写不完的情书,赠不完的情诗,整整三年,他们就这样“纸上谈情”,留下了一笔永远属于他们的精神财富。吴明生前,他们曾经有约,把这些书信保管好,等将来老了,再一起品读和回味那段幸福的时光。如今吴明一个人走了,再也无法履约了,独自一个人打开这些信件,张津燕品味的却不再是幸福,而是无边的孤独和寂寞。无数个不寐的夜晚,张津燕无数次地默读吴明当年写给她的情书,从中寻找那初恋的感觉,读着读着,她会觉得吴明正微笑着向她走来,或就在她的身后轻轻地将她拥抱。她知道那是幻觉,可她还是执意从那往事的回忆中寻求那短暂的幸福。缘未尽,情未了,难忘那段情,难忘那相恋、相守、相盼的日子。
1983年8月1日,张津燕不会忘记这个日子,这一天他们手拉手走上红地毯。建军节结婚,这是他们共同的选择。双方父母亲都是军人,他们从小在军营里长大,两个人都曾穿过军装,绿色的军装,绿色的军营,绿色的梦想,解不开的军旅情豸结是他们的情缘。结婚纪念日那天,吴明在日记里写道:让我以军人的名义对着军旗向你发誓:永远爱你。
举办婚礼那天,宾客们到齐了,新郎却没有到。家里人着急,张津燕却不急,她知道吴明在忙工作。为了不影响吴明的工作,装饰新房,置办家具,全部自己操办,她毫无怨言。
“燕子,我是过来人了,如果你选择了军人,就等于选择了牺牲和奉献,孩子,你能承受得了吗?”妈妈对女儿说:“我既然选择了他,就绝不后悔!”这是她给妈妈的回答。
1987年5月,女儿诞生了,取名吴岳,是“五岳”的谐音,他们希望女儿能像大山一样坚强而执著。尽管女儿的名字起得很大气,可从小体质很差,经常生病。女儿八个月时,吴明回家探亲,第一次见到宝贝女儿,初为人父的他迫不及待地将女儿抱在怀里,不停地呼唤着女儿的名字:岳岳,我是爸0!^爸,你认识爸爸吗?给爸爸笑一笑好吗?女儿用胆怯的目光看着他那张陌生的脸,哇地一声哭了,他知道女儿还不能接受他,心里很难过。“吴岳,不要怕,他是爸爸,是你的爸爸啊!”张津燕从吴明手里接过女儿,鼻子一酸,也哭了起来。
“吴明,你什么时候能回到我们身边?”吴明无法给妻子一个满意的答复,只有深深的内疚。
女儿一岁了,牙牙学语的她学会了叫爸爸。如果吴明听到女儿这一声亲情的呼唤该有多高兴啊!张津燕这样想。那年春节,张津燕带着女儿到部队探亲。全家人一起过年,共享天伦之乐,虽然部队条件艰苦,可张津燕还是有一种幸福的满足感。
那天,女儿突然发起了高烧,张津燕抱着女儿找吴明,走到办公室门口,透过玻璃窗,见吴明正在开会,看到忙碌工作的丈夫和小脸被烧得通红的女儿,张津燕进退两难,思忖半天,还是横下心将吴明叫了出来。“我现在正开会,等开完会再说。”天哪,这是能等的事吗?张津燕带着满心的委屈一个人抱着孩子去了医院。“孩子病成这样你都不管,算了,你还是送我们娘俩回家吧。”张津燕气呼呼地说。“对不起,现在老兵退伍,新兵人伍,是部队最忙的阶段,等我忙过了这一阵,再送你们娘俩回家好吗?”听了丈夫的回答,张津燕苦涩地摇摇头,带着病中的女儿一个人走了……结婚八年,日子就是在这样一连串的相聚离别、一连串的饱含甜美的等待中度过。1993年秋天,一纸调令,把吴明从外地调到武汉工作。牛郎织女的生活从此结束了,张津燕喜出望外,庆幸自己终于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一个温馨的小巢。
夫妻团聚的第一天晚上、张津燕睡了一个好觉,做了一个好梦。一阵均匀的呼噜声打破了张津燕的好梦,梦中醒来,发现丈夫安然地睡在自己身边。她轻轻地推醒熟睡的丈夫,亦真亦幻地问:“吴明,我们真的在一起了,你再也不走了,是吗?”“是的,我们在一起了,再也不离开你们了。”两个人紧紧地拥抱着,这是多么难得的相聚啊!
第二天早上,张津燕醒来,发现吴明不在了,到厨房一看,见丈夫已经做好了早餐:一杯牛奶,一个煎鸡蛋。“燕子,这么多年苦了你了,我一定好好地补偿你。”吴明边说边把早餐端到饭桌上。那顿早餐张津燕终身难忘,苦尽甜来,幸福的生活从此开始。
1995年夏天,那是一个风急雨骤的夜晚,家里的电话铃响了,张津燕抬腕看看表,已是凌晨一点,这么晚了,是谁打电话来,会有什么急事?吴明接完电话,立即穿衣起床,没有更多的解释,只说了声部队有任务,带上门走了。会是什么紧急任务,有没有危险?张津燕的担心并非多余。那时,吴明已经升任副支队长,他所在的机动支队担负着处置突发事件的任务,抓捕逃犯、抗洪救灾、维护治安,武警部队首当其冲啊!
一个晚上,一个白天,张津燕的心一直悬着,直到第二天晚上,吴明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一进家,倒在沙发上呼呼地睡着了。看着熟睡的丈夫,浑身上下全是泥水,裤管高卷着,大腿上露出道道血痕。事后得知,那晚,武汉江堤出现险情,他带领部队在大堤上奋战了一天一夜。
1996年春节前夕,张津燕正在单位值班,接到吴明打来的电话,说上级已经下达命令,调他到鄂州市武瞥支队任支队长,下午就要去报道。这也太突然了,张津燕毫无思想准备。
放下电话,张津燕匆匆赶回家,她知道军令难违,赶回来给丈夫送行。回到家,见丈夫正在收拾行李,张津燕才真切地感到又到了那离别的日子,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一头扎在丈夫怀里,委屈得像个孩子,哭着对丈夫说:“吴明,你真的今天就要走啊?你为什么不给领导说说,我们才团聚了两年啊,你这一走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你说走就走,为什么不早一点告诉我?还有吴岳,她也不知道,你能不能等孩子放了学再走?”吴明无法向妻子解释这一切,只答应她一个请求:等女儿放学回来再走。女儿听说爸爸要走,死死地抓住爸爸的衣襟不放,号啕大哭。就在那一刻,吴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流着眼泪走了。这一走,是整整六年,直到永别。
在这六年里,最苦的还是女儿。张津燕在基层派出所工作,上班有点,下班没点,中午不能回家。那时女儿刚上一年^级,脖子上挂一把钥匙,每天啃方便面。所里工作忙,张津燕晚上很少能按时回家。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张津燕匆匆忙忙地赶回家,见女儿一个人躺在沙发上睡着了,脸上还印着未干的泪痕。她心里难过极了,她俯下身子,轻轻地擦去女儿脸上|的泪痕。女儿醒了,搂着妈妈的脖子哭诉说:“妈妈,我一个3人在家里害怕!妈妈,你每天晚上早点回来!”“岳岳,是妈妈不好,妈妈对不起你,妈妈的工作太忙了。”在女儿面前,张津燕始终有种负疚感,每次晚回家,远远地看到整个大楼上只有自己家的窗口还透出灯光,心里有说不出的痛。
在这六年里,张津燕住过三次院,还做过一次手术,吴明没有一次在身边陪护。看到临床病人有丈夫陪护在身边,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张津燕就把头扭过去,凝视窗外的天空,泪水禁不住地往下流。她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只希望在自己最痛^苦的时候能得到亲人的温情。
在分离的日子里,张津燕有过抱怨,有过气恼,更多的还是那遥远的期盼、长长的思念和无时无刻的牵挂。
在张津燕眼里,吴明是一棵大树,一棵永远有活力的向着太阳伸展的大树,而她是那棵大树上的一根藤,一根永远依附于大树和大树相依为命的藤。如今大树倒了,藤将焉附?
久久地望着吴明的遗像,望着他那永恒的笑容,张津燕似乎听见丈夫在说话,他说他牵挂妻子和孩子,他说他牵挂故乡的父老乡亲,他说他牵挂着亲如手足的士兵和战友。
久久地望着吴明的遗像,张津燕默默地丈夫说:
吴明,你是一个真正的军人!你是我无怨无悔的选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