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36计-互补思维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互补思维法是一种借用相关因素的力量弥补本身不足的思维方法,它将客观事物有计划地精心组合,合理配套,达到互补的目的。

    智慧经典:老鹰的再生

    老鹰中的再生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

    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

    要活那么长的时间,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

    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得飞翔十分吃力。

    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的漫长操练。

    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它会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们便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开始飞翔,得以重新再过30年的岁月!在我们的生命中,有时候我们必须做出困难的决定,开始一个更新的过程。我们必须把旧的习惯、旧的传统拋弃,使我们可以重新飞翔。只要我们愿意放下旧的包袱,愿意学习新的技能,我们就能发挥我们的潜能,创造新的未来!我们需要的是自我改革的勇气与再生的决心……也许要感谢你的对手,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总是存在着各种竞争,甚至是你死我活的厮杀。于是,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商场,几乎每一个人的面前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对手。那也许是自己的同事,也许是竞争的同行,甚至是你完全不知道的人,都会通过一个个途径让你的生活充满了紧张感。但对手是否都是负面与不必要的呢?答案也许出乎你的意料。我就曾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某一家公司里,有一位掌管销售的副总经理,我们可以称之为张先生,他与掌管财会的刘女士之间存在着许多矛盾。在这间经理办公室里,时常可以听到张副总的抱怨声:“这也不能报销,那也不能支出,她哪知道我们在外面开发业务的艰难啊!”确实,目前的经济不景气,业务员们通常要花费更多的气力才能获得一定的成绩,各种说不清楚的支出,自然也增多了。但这位较为死板的刘会计也不识得变通,整天只会按章办事,难怪让这位张副总愤愤不平,产生不少争执。公司的员工们也都知道,张副总与刘会计是一对难以共事的冤家对头。不久之后,善于运用智谋的张副总就使了一个坏招,让老实的刘会计背上了一个黑锅,成为替罪羔羊,被迫辞职。而不久之后,年迈的总经理也退休了,让他顺利上位,成为新的总经理。坐在宽敞的总经理办公室里,张先生得意洋洋,现在公司里面的一切都顺心如意,再也没有人敢和自己作对了,花起钱来,也自然大胆了。

    但不久之后,公司的业绩却不见起色,面对董事会的压力,焦急不安的张总经理想了许多方法都不见成效,到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新的点子——更改公司的账目,让亏损的数字统统都变成赢利,不就可以让董事会满意了吗?想到这里,他找来了公司的新会计,幸好他非常合作,立即就更改了账目。霎时间,在董事会,这位新总经理就获得了一阵叫好声,诸位董事对他的成绩非常满意,还准备送给他高额的红股。但纸包不住火,不久之后,东窗事发,他不仅被董事会免职,还受到检察部门的追究,弄得身败名裂。有一天,当他面对记者的追问时,深有所感地说道:“要是我不将那个刘会计赶走就好了,她肯定不会让我这么做,我也不会落到如此的下场。”只不过一切都晚了。相信类似的故事许多人都听过。

    一个人往往在对手的督促下才能谨小慎微,少犯许多错误;相反,如果没有对手的监督,一意孤行,往往会落入失败的陷阱之中。其实早在几百年前,达文西也说过一个类似的寓言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小老鼠住在一个树洞之中,不过,在外面不远的地方,居住着一只想捕食自己的鼬鼠。所以,每一次小老鼠想要出去找食物时都会非常小心,也全靠如此才多次保住性命。

    有一天早晨,它正准备出去时,发现那只可怕的鼬鼠正在不远处的地方行走。哇,今天真险!我要让它先过去,免得自己变成它的午餐。但突然之间,一只灰猫跳了出来,一下子就咬住了鼬鼠,开始吞食起来。惊魂初定的小老鼠不禁得意起来:“哇,今天我真走运,现在危险已经过去,从此之后我可以大摇大摆地出去觅食了。”开心的小老鼠刚在森林中自由地玩耍了一会儿,就在贪婪的灰猫口中丢掉了性命。就像这只小老鼠总是面临着鼬鼠的威胁时才会变得异常机警,从而逃过一场又一场的劫难;相反,在缺乏对手之后,忘乎所以,放松了警惕,自然就会跌进失败的深渊了。

    对手究竟是什么?也许在许多情况下,对手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完美的人。也许你要感谢一个个给你带来麻烦甚至是痛苦的对手,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长。

    将对手看成是朋友,将每一次指责与批评都看成是改正的良机,这也许才是最佳的成功之道。

    智慧启迪:在困顿中崛起

    (1)疾病也不完全是坏事。人生有风调雨顺的时期,也有坎坷泥泞的时期。越是在困难中把一切向良好的发展方向去设想的思维方式,越是必不可少的。

    不少人对自己的出身、经济状况、境遇等不满意、不知足,只注意到自己不拥有的东西,并以为缺少的东西是导致自己事事不顺的原因。另一方面,成功者认为自己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走出逆境。也就是说,对于各种考验和逆境,从“正”“负”两个方面去考虑,有“正”的影响也有“负”的影响。其实,考验和逆境本身并不能说是好或是不好,怎么接受、怎么思考、是往“正”的发展方向去考虑还是往“负”的发展方向去考虑,这些才决定了你的人生道路。

    应该认为,出身清贫是机遇;

    应该认为,在逆境中长大是机遇;

    应该认为,患病也是机遇;

    甚至应该认为,所有的愚弄、挫折或危机都可能是机遇。

    当时,也许自己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事情过后重新分析时,就会发现在很多时候挫折或危机正是大飞跃或大发展的开端。

    因此,不要简单地认为挫折、疾病等人生中遭遇的各种危机都是令人讨厌的,应该从相反的角度来思考这一问题。你一定要相信,人生中每一次经历都具有某种深刻的含义,所以,即使看上去是“负”面的事情也应该往“积极”的发展方向去设想。

    如果出生在一个殷实人家,每一天过着富足安逸的生活,后天便很难产生诸如“我痛恨我讨厌贫穷,我要取得大成功”之类的野心;更难激发奋斗精神,诸如“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且“只要能够实现我的目标,不论如何艰苦我都不怕”。

    相反,在出身贫寒、没有良好的环境或者身体虚弱、疾病不断的孩子们中间,常常诞生大实业家或闻名世界的一流伟人。这表明,他们为了摆脱自己不利的处境而产生了勃勃的“野心”。

    俗语说得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什么导致不幸、什么产生幸福,不可预知。因此,不论在任何时候,一定不要绝望。要相信,挫折和疾病正孕育着将来取得成功的种子。

    但是,人们在寻求幸福的同时,常常又以远离幸福的“消极”式思维处理问题。把事情往坏的发展方向、“消极”的方向考虑的话,结果必然是不断地感到不平、不满、担心、恐惧,最后因积郁成疾而将身体搞垮,而且,还哀叹什么“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如此之不幸、如此之困苦呢?”

    特别是在被病魔纠缠或者身陷绝境时,你必须竭力进行积极思维,没有其他解决方法比这更为有效。这种思维是沙漠中的绿洲,只要来到这片绿洲每一个人都会增强生命力,焕发热情,绝处逢生。

    一个人在漫长的一生中会遭遇各种各样、许许多多的危机,这时,如果对未来感到绝望以致灰心丧气、一蹶不振的话,那么就再也无法爬起来了。

    在危机时感到绝望,原因在于对自己的能力和可能性评价过低,不能够把事情往好的发展趋势上考虑。这种消极式思维法无法令人产生出冲破铜墙铁壁的强大的能量。意志消沉、丧失干劲就等于把自身拥有的可能性扼杀在摇篮里。

    取得成功的人在危机降临时依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坦然对待。

    (2)贫困正是机遇。疾病、挫折、贫困等逆境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培养一个人的韧性,同时点燃一个人奋发图强的斗志。

    调查一下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们的过去,就会发现他们都曾经经历过令一般人感到绝望的贫穷和痛苦,同时他们又是在这个时候掌握了取得成功必备的能力。因此,即使痛苦时,也要以积极式思维向前看,努力前进。成功或收获的过程越难、越艰苦,达到成功或收获时的激动会越强烈。如果想要品尝“天生我才必有用”、“这辈子总算是没白活一场”这样一种最深最强烈的激动之情,在此之前必然要历经艰难困苦的岁月。

    一生中不论经过多少贫困、多少痛苦、多少次失败,只要最终取得成功,这一切又算得了什么呢?贫困是痛苦而辛酸的,但能够变成令你向前的催化剂,能够转化成前进中必需的强大的能量。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曾经靠借钱生活,日子非常窘迫。年轻时,他做什么什么就失败,几乎一事无成,一度债台高筑。但这并没有击垮他,反而成为他奋发图强的催化剂。他拼命地进行写作,一部部畅销书相继问世,例如《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

    毛泽东主席在回答西方记者“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这一问题时,据说是这样回答的:“贫穷及没有丝毫家庭背景。”另外,对这一问题回答相同的还有一个人,就是日本卡西欧计算机的总裁尾忠雄。记者问道:“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立即不加思索地回答道:“当然是因为贫穷啦!我认为,曾经历过的贫穷是父母留给我最宝贵的财产。正是贫穷才觉得必须为改变贫穷而发奋努力。当初白手起家开始自己的事业,最初的目的也是希望摆脱贫穷。”

    日本歌手千昌夫,如今也是一位在夏威夷毛伊岛有一幢豪华饭店的实业家。他在兄弟三人之中排行老二,小学三年级时父亲病故,全家人以母亲的积蓄勉强维持生计。但因为实在太穷而无力支付电费,常常被停电。没办法,全家只好靠蜡烛照明。

    即使是现在,每当他看到蜡烛时,眼前就浮现当年贫困生活的情景,历历在目。所以他甚至讨厌看到西餐馆桌上的蜡烛。

    千昌夫初中毕业升入高中后,心里仍旧充满贫困艰辛的感觉。这种感觉,促使他产生希望获得成功的雄心。高中二年级春假的一天,他独自一人乘夜间列车离家出走,以做歌手为目标直奔东京。之后,拜作曲家远藤实宅为师,历经磨炼与痛苦,终于成为如今风靡全国乃至世界的歌手。

    人生是好还是坏是因人的思维方式而定,这是一条不变的法则。你认为成功的可能性大,则大;你认为成功的可能性小,则小。千昌夫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即使在贫困时期,他依旧认为成功的可能性巨大无比。

    朋友们,人生只有一次,所以,应该拥有尽可能远大的理想,并且毫不犹豫地进行挑战。

    智慧进阶:什么是互补思维法

    互补思维法是一种借用相关因素的力量弥补本身不足的思维方法,它将客观事物有计划地精心组合,合理配套,达到互补的目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有事物一般都有三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对抗性、中和性、统一性。三者并不是完全非此即彼、水火不容的。自然界中的光、热、水、土、气都是互补的,共同为生物存活提供条件。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是互补的,贯穿于一条食物链。学科与学科、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并非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只存在着一种相对独立性,不存在任何绝缘性。

    互补思维法是指在工作中使事物或问题所包含的诸多因素互相配合,彼此补充,从而使事物更好地发挥作用或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的思维方法。同其他思维方法一样,互补思维法也有着广泛的适用范围。自然科学的许多重大发现都是互补的结晶;在知识、学科、特长、年龄、性格等方面不同的人一同工作,作用互补,对科学研究大有裨益;领导集体成员作用互补就会坚强有力;农作物间获得高产也是互补相促的结果。

    智慧进阶:互补思维法的运用

    全面考虑互补关系,达到最大双赢

    运用该法必须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互补关系,不能只看到和强调某些因素的作用,而忽视另一些因素的作用,否则就会不仅不利于各种因素间的作用互补,而且还会对事物的发展和问题的解决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交叉科学、边缘科学、横断科学为事物之间的互补架起了桥梁。天体中的日月星辰,银河系外星系,整个庞大的宇宙都是以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为纽带而互补互动、共存共荣。人与人也是互补的,从个体的我到群众的我都有紧密的耦合关系。个人的不足可以从群体成员中得到补偿,个人的长处也可以增强群体的优化,发挥扬长避短的作用。但是最重要的是铲除个人之间的心理障碍,实现群体成员之间的心理互补,减少摩擦和内耗。生产要素之间也是互补的,资源、设备、技术、资金、人才、信息、能源、市场、经营管理等,无不存在互惠互利、共存共荣的密切关系。要想使一个企业有较大的效益,做到低投入、高产出,没有整体优化是不行的;只要有一个生产或经营要素卡壳、扯皮,良性循环就不能实现。

    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的年代,我们应广泛地运用互补思考方法,在财物供销、信息管理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互补效应。如北京机床电器厂引进“日本管理”,把中国企业的厂房、设备、原料、资金、技术、能源、人力等,加上日本比较先进的管理方法、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通过优势互补扩大了整体功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实这也就是一种“借力”互补以弥补自身不足的方法。

    生活中的互补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互补思考方法可供借鉴:

    ①横向联合——要素互补;

    ②远缘杂交——基因互补;

    ③学科交叉——异体互补;

    ④人才组合——才能互补;

    ⑤智囊咨询——智力互补;

    ⑥结构调整——协调互补;

    ⑦情报反馈——信息互补;

    ⑧农工一体——城乡互补。

    互补关系还可以列举很多,总的来说是双方优势互补,填补缺陷,补充不足,使系统功能提高。同时,一切互补都常有负熵流耗散与抵消正熵流的作用,正熵流通过负熵流而抵消或减少,系统的有序性、功能性即可提高,使系统产生高一级的循环,发挥更大的系统功能,这正是互补的最大作用、最终目的。

    生活中常发生这样的趣事:当某物的缺点移用到别物时,有可能成为该物的优点;将两物的缺陷进行叠加,有时会产生出一个很有特点的事物。有这样两个伤残朋友,一跛一盲,两人同住一屋,相依为命。一天屋内突然失火,转眼间火势甚猛,两人危在旦夕。盲人欲逃,无奈看不见路,跛子欲出,无奈脚不能行。忽然,盲人急中生智,背起跛子就跑。跛子不盲,盲人不跛,两者互为补充,终于突破大火的包围。

    医学上的无影灯就是这种原理的创新。我们知道,光会产生影子,一盏灯会使一个物体产生一个影子。假如灯光从一个人的右边射来,那么他的左边就会出现一个影子。如果在他的左边再加一盏灯呢?如果两盏灯、三盏灯……多盏灯从多个角度同时照射,影子不就无处现身了吗?医院手术过程中用的无影灯就这样诞生了。

    盖伯运用互为补偿创新法发明了全息相,从而将科学研究的手段推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普通镜子里的像是反像,如果你在纸上写一个“人”字,镜子里映出的像却是个“入”字。当初的显微镜成像也是这样。能否让镜子成正像而不成反像?盖伯在研究如何改善电子显微镜的成像问题时运用互为补偿创新法进行设想,他的出发点是两步成像:第一步,用不佳的成像系统得到一个失真的像;第二步,让此失真的像第二次通过同一个不佳成像系统,将倒转的像再倒过来,于是得到一个质量较好的图像。

    盖伯消除图像失真的思路,即两次通过“失真黑箱”的方法,后来成了科学家研究相关问题时借鉴的源泉。

    思维时间:再生和创造

    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们已经总结出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

    ①从过去传统的经验中引出来的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可以称之为再生性的思维方法;

    ②不受过去传统经验所束缚的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可以称之为创造性的思维方法。

    这两种思维方法,就人类思维方法的科学分类来说,前一种属于集中思维的范畴,后一种属于扩散思维的范畴。

    集中思维的特点是:人们在长时间内从事一类工作、解决一类问题所形成的一种习惯思维。这在解决问题和获得知识时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这种习惯性的思维,往往只要求人们以相同的方向进行思考,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只固定在传统的、单一的正确结论上,或者只满足于知识的积累和记忆,这就很难使人们达到高级思维水平,因此集中思维又常常成为创新的一种阻力。一些发明创造长期被一些传统思维模式所束缚,不利于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甚至使一些很有重要意义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难以及早问世,以致延缓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损失。

    扩散思维的特点是:思维方向是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的。因而,它所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很少在一种传统的方法上打圈子。它能促进人们向更新、更高、更复杂的方向开拓。这种扩散性的思维路线、思维系统是具有高度创造性的。

    客观事物的复杂性、构成事物的客观因素的多样性以及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特点,要求我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必须是多角度性的、扩散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方案的。这样就为我们在客观上筛选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