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苏联解体:二十年后的回忆与反思-再版后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苏联解体、苏共亡党是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对国际地缘政治和世界力量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0年来,国内外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研究从未间断。

    20年前,邓小平在深圳曾语重心长地讲道:“苏联、东欧的问题,就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苏联这么强大,几个月一下子就垮了。如果中国不接受这个教训,在苗头出现时不注意,就如戈尔巴乔夫那样的‘新思维’出来以后没有注意那样,就会出事”。[195]

    2011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困扰,加上正值议会选举和总统大选,俄罗斯新一代的领导人忙于“政治换班”和“王车易位”,对苏联解体20年这一历史性的事件没有组织官方性的活动。学术界和民间或忙于生计,或出于不愿触及旧时的伤痕,也有意无意地淡化了20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政治变动。但这并没有妨碍我们搜集、整理各类相关历史资料,密切跟踪和思考苏联解体和苏共败亡之谜。

    最近两三年我们着力搜集了一些苏联政治人物的回忆录、亲历者的访谈录、解密的档案资料、学者著述、影像记录等新材料。在此基础上,我们筛选并翻译了最具代表性的30篇,精选成册。这些资料有的出自《独立报》、《共青团真理报》、《俄罗斯报》、《新闻时报》、《莫斯科新闻》等俄罗斯主流报刊,有的源自美国《外交政策》、英国《卫报》等报刊。其中多为亲历者的访谈录,而访谈对象又多是20年前苏联瓦解前后的当事人或亲历者:如原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原苏共中央书记、政治局委员利加乔夫,政治局委员、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最高苏维埃主席卢基扬诺夫,原苏联外交部长、格鲁吉亚前总统谢瓦尔德纳泽,原苏共中央委员、乌克兰前总统克拉夫丘克,原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苏联元帅、原苏联国防部部长亚佐夫,等等。

    有别于一些宏大历史叙事的枯燥,有别于支离破碎的档案解读,有别于苍白而缺乏历史逻辑的文本拼接,本书编者和译者选取权威性、可信性的史料,力图还原20年前那场历史性“悲剧”的真实细节和本来面貌,供同行研究,供国人思考。希望我们微小的努力能有助于国内有识之士更好地把握苏共蜕化、苏联演变的历史脉络,准确地厘清苏共失败、苏联瓦解的逻辑,汲取其中的教训并得出相应的历史结论。

    两年来,在李慎明副院长的带领下,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研究生院、信息情报研究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等单位的同志积极参与了本书的翻译和编选工作。除文中注明之外,还有张达楠、郭志法、李燕、张静、陈爱茹、徐海燕、景向辉、王文娥、杨莉、张莉、乔燕、李墨洋、刘毅、张晓东等同志。在此,对上述各位同行的辛苦付出表示真诚的谢意。

    张树华

    2012年季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