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苏联解体:二十年后的回忆与反思-沙赫赖:苏联解体的神话与事实[127]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俄罗斯政府前副总理

    第一部分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大量著述都在讲述导致强大的苏联帝国解体的原因,但往往忽略了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个原因是政治经济方面的。国家解体前的几十年里,每个卢布的产值中都要拿出88戈比用于生产和购买武器。苏联在经济上没能承受住军备竞赛。美国和阿拉伯国家“联手”降低石油价格至每桶8~9美元(实际上低于或仅为苏联开采的成本价)也是苏联经济崩溃最主要的因素。在最后的危急关头,西方(包括德国)拒绝给戈尔巴乔夫贷款,苏联国家经济彻底崩溃。

    第二个原因就像一枚迟效雷。几十年来苏联宪法中都一致保留着一项重要条款,即加盟共和国有权自由脱离苏联。

    第三个原因是嫉妒心理像“信息病毒”一样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广泛传播。由于很难承受最严重的危机,每个共和国都希望能独自生存,开始吝惜分给邻居一块面包。第比利斯和维尔纽斯的人说:“不再为莫斯科工作了。”乌拉尔地区要求停止“喂养”中亚各国等。

    第四个原因是所谓的自主化进程。到20世纪90年代初,改革政策开始时断时续。随着中央政治和经济权力的削弱,权力开始“流向”较低层——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在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争当政治领袖的对抗过程中,只是由人民代表大会推选,而不是人民直接选举的苏联总统明显处于弱势。因此他的地位和权威还比不上其他任何一位加盟共和国的总统。

    但戈尔巴乔夫这边,官僚机器仍在运作,他还善于搞政治阴谋。在苏共中央内部形成了一份所谓的自治化计划。为了削弱俄罗斯和“民主的”叶利钦,他们建议把俄罗斯联邦内部各自治区的地位提高到加盟共和国的程度。“自治计划”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由35个共和国(15个加盟共和国加上20个自治共和国)组成的新联合体,以代替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有自由退出权的苏联,条件是这个加入新的联合体的成员无权继续分立。1990年4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一项相应的法律,也就意味着启动了“自治化”机制。实施该机制的结果可能会使俄罗斯联邦的版图变成一块有很多大洞的奶酪,俄罗斯将丧失51%的领土及其全部的战略资源和近2000万人口。在最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条件下,改变国家基础的试验注定是要失败的。

    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意识到俄罗斯联邦面临实际解体的危险,为确保共和国的完整,于1990年6月12日以压倒多数(907票赞成,13票反对,9票弃权)通过了《俄罗斯联邦国家主权宣言》。与普遍看法相反,该宣言中没有一个字言及俄罗斯联邦要脱离苏联。相反,俄罗斯联邦明确声明,今后将继续成为新联盟的组成部分。

    在极其困难的政治局势下,苏共这块巨石也开始出现裂缝。现在几乎所有人都忽视了,俄罗斯联邦和其他加盟共和国的不同在于,它没有共和国自己的党组织。在苏共危急的时刻,伊·库·波洛兹科夫、根·安·久加诺夫等人成立了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借以对抗苏联的领导,因此他们的做法加速了苏共的崩溃,并因此导致苏联解体。

    为了解除戈尔巴乔夫苏共总书记和苏联总统的职务,苏共“反动派别”和党的机关准备在1991年9月召开非常苏共代表大会和临时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于是戈尔巴乔夫去寻求各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的支持,答应大幅度增加他们的权力并决定于1991年8月签署新的联盟条约。为了抢在苏联总统和各加盟共和国首脑的前面,“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了政变。

    但是,我们的观点与流行的看法不同,“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并不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而只是压垮苏联的最后一根稻草。

    1991年8月29日,在评价政变后国内局势时,苏联最高苏维埃指出,政变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损失,已经无法签署新的联盟条约,破坏了各共和国之间业已形成的脆弱平衡。

    由于与苏共中央机关和参与政变的地区组织联系密切,“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行动也注定了苏共的崩溃,使得苏共改革的进程中断,这也使得联盟国家的渐进式改革变得不可能。

    由于1991年8月19~21日的事件,苏共各个加盟共和国委员会的活动也随之暂停或被中止了,部分财产被查封或移交给某些加盟共和国所有。鉴于此,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决定委托各级人民代表委员会“采取措施对苏共财产予以监护……采取措施安排那些党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社会保障”。他还发表了一份声明,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号召苏共中央“以艰难而诚实的态度作出自我解散的决定”,建议“各个共和国的共产党及地方党组织的命运”由他们自己来决定。8月2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鉴于有苏共领导机关参与谋划并发动1991年8月18~21日政变的情况,决定“暂停苏共在整个苏联境内的活动,责成内务部确保苏共的财产和档案安全,指示银行机构中止苏共账户资金的往来”。1991年8~11月,所有加盟共和国的苏共共和国委员会都不复存在,作为全联盟组织的苏共也不复存在。

    自然,在苏共解散的同时,统一的国家也如雪崩般地逐渐瓦解了。1991年8月,阿塞拜疆、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斯坦、摩尔多维亚、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和爱沙尼亚通过了国家独立的决议[128],9月亚美尼亚和塔吉克斯坦宣布独立,10月土库曼斯坦也宣布独立。更早以前——在1990年和1991年春,立陶宛和格鲁吉亚就已宣布独立。这样,到1991年12月之前,事实上除了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其余所有的加盟共和国都已脱离苏联。

    大多数共和国都认为,这段时间(1991年8~11月)就是建立独立国家的日子,并得到了俄罗斯领导人的正式祝贺。

    1991年12月1日,乌克兰全民公决的结果给这些瓦解苏联的过程画上了句号。在全民公决中该共和国的绝大多数公民都支持宣布乌克兰独立。

    美国前总统乔治·卡特的助手兹·布热津斯基曾多次指出,美国战略家们在这一阶段非常重视乌克兰在苏联解体中的关键作用:“正是乌克兰的作用,比如它在1991年12月宣布独立,在别洛韦日重要的谈判过程中它坚持用更自由的独联体代替苏联,尤其是乌克兰就像政变一样,突然强行下令收编了驻扎在其领土上的苏联军队,这些都阻止了独联体成为苏联新联邦化的代名词。乌克兰的政治独立震惊了莫斯科,为那些一开始不太坚定、后来随之仿效的其他加盟共和国树立了榜样。”[129]

    对于各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来说,脱离苏共和苏联是保存自己及其一小撮亲信继续掌权的一种方式。

    于是,1991年12月8日,三个斯拉夫共和国(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首脑签署的协议实际上是正式宣布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死亡书。

    俄罗斯联邦这唯一的一条国家主权法令,能够摧毁一个拥有庞大军队、国家安全机构强大的核大国吗?大多数俄罗斯人似乎都这么想。但似乎,这不太可能。

    但为什么一切都正好发生在别洛韦日(维斯古里国家别墅)森林呢?而且如此快速、如此突然,好像是一场“背着戈尔巴乔夫的阴谋”呢?事实上没有任何秘密,守卫维斯古里别墅的特工,准确地向苏联总统报告着一切。

    叶利钦和舒什克维奇最初仍然希望说服克拉夫丘克至少随便保留某种形式的联盟(因为我们知道,叶利钦那时不仅声明“应当有联盟!”,而且在1991年8月17日还草签了联盟条约的草案并计划在1991年8月19日正式签署),但乌克兰总统甚至不愿听到“联盟”这个词。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简练准确的表述——“联合体”[130],但这是一个国家在单一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空间中存在的一种方式。

    有一种相当流行的看法,认为俄罗斯代表团是带着准备好的文本来维斯古里的。恰恰相反,不仅没有文本,连电脑和复印机都没有。实际情况是,用电动打字机打印出手稿,再用传真机复制成三份。

    总统们指示专家按照联合体的模式起草文件。一般的意义是明确的,重要的是找到一个法律形式。1922年苏联的四位缔造者中,有三个共和国都聚集在了维斯古里,这是当时的一个重要情况。第四个共和国是外高加索联邦,但是这个联邦在1936年就已不复存在,而从前的外高加索联盟的成员全都脱离了苏联(格鲁吉亚:4月9日,阿塞拜疆:1991年8月30日和10月18日,亚美尼亚:1991年9月21~23日)。很明显,四个“创始国”中的三个有权讨论苏联的命运。

    后来想出来了协议的表达方式。由两部分组成,第一,创始国证实由它们组成的国家——苏联——消亡的事实。第二,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再次作为创始国)宣布成立新的联合——独立国家联合体。

    当终于为文本准备好一致的“句套子”之后,便用传真机复制成三份,再穿过走廊把这些纸卷送到另一个房间,那里只有叶利钦、克拉夫丘克和舒什克维奇三人。他们不与专家们在一起。那时候,他们身边既没有专家,也没有顾问。然后,带着问号、标注和建议的纸卷再从总统们那里返回来。把文件的页码修改后再复制,如此反复几次,直到得出结论——是的,这就是打破僵局的出路[131]。

    然后他们决定联系哈萨克斯坦总统努·阿·纳扎尔巴耶夫,并请他立即前来。依靠这样权威领袖的支持很重要。但纳扎尔巴耶夫收到邀请却没有来——他留在了莫斯科戈尔巴乔夫的官邸。据说,当时戈尔巴乔夫答应给纳扎尔巴耶夫苏联总理的职位。可见,这两位总统还不相信,苏联已经奄奄一息了。

    哈萨克斯坦总统久候不至,叶利钦、克拉夫丘克和舒什克维奇便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协议。协议签署后,他们决定给戈尔巴乔夫和老布什打电话。“专用交换机”的接线员很久才找到克里姆林宫的主人,而与白宫几乎立刻就接通了。谈话是分别进行的:叶利钦和乔治·布什谈,舒什克维奇和戈尔巴乔夫谈。

    得知情况后,戈尔巴乔夫立即去找军队。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之前,他给所有军区司令官打了电话,请求沙波什尼科夫元帅的支持,但军队没有回应。这一切让人不由想起1917年尼古拉二世的情形,当沙皇从最高司令部呼吁军队支持时,军人们一致表态要求他退位。

    据当事人谢·米·沙赫赖回忆,俄罗斯代表团从明斯克回到莫斯科时心情矛盾。一方面,大家都明白,这样得以防止事态按“南斯拉夫的情况”(一个国家内部发生民族间的军事流血冲突)发展。要知道这可怕的一幕当时在全国——在纳戈尔内卡拉巴赫和德涅斯特沿岸、在北奥塞梯和车臣—印古什等地——已经开始。但同时心里又留存着一种巨大的、无法弥补的损失感和焦虑感……

    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从法律上对苏联解体作出了决断,它们一致批准了建立独联体的协议。很快,大多数加盟共和国都以创建国的身份加入了独联体。阿塞拜疆共和国和格鲁吉亚共和国在1993年加入了独联体。

    1991年12月24~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两院证实了苏联解体的事实,并投票同意中止所有原苏联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力(除了在法律上至今未被取消的苏联宪法监督委员会)[132]。

    但是,“离婚的进程”以及建立自己国家体制的过程一直持续到1992年中期,需要解决原苏联的财产、预算、军事问题及人道主义等问题。

    非常重要的一步是,联合国承认原加盟共和国独立并接受新独立国家为联合国成员。需要说明的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在1991年前就已经是联合国成员了;1991年9月17日,波罗的海3个共和国加入了联合国;1991年12月底,作为苏联继承者的俄罗斯成为联合国成员;8个加盟共和国只是在1992年3月2日才加入联合国,而格鲁吉亚是1992年7月31日加入的。

    因此,通过对主要事实和部分文件的分析,可以看出苏联解体的问题是复杂的、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和不同的解释。

    因此,研究那个时代的文件和材料有助于更深刻而全面地理解这一过程。

    第二部分

    大量的文献(学术性的、回忆录和教材)都在研究苏联解体的问题。就该专题发表了数量可观的文件,包括文件集等。虽然冷静的分析很多,但是囿于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该领域的研究仍很欠缺。主观上有的是由于诠释者自己深陷政治旋涡之中,有的是与过去的苏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则是分析的角度不同。我们也不例外。客观原因主要是研究的文件不全、忽视或者歪曲现有的资料。

    所有这一切往往导致在描述苏联解体时凭空捏造或者信口雌黄。比如那些讲“三个莽汉聚集在森林里,摧毁了一个伟大的国家”等。

    因此,对此问题感兴趣的有关人士应当利用可靠的资料,建立一个文献资料库,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客观的当代史教科书。顺便指出,当今国家领导人对此也十分关注。

    为了更广泛地参与当前的争论,为了保存那些苏联转型及解体过程的文件和资料,我们尝试在当代史基金会出版的“俄罗斯当代史”系列中,编纂这样一本文件集。

    以前出版的文件和材料有什么不好吗?不是说它们有什么不好,它们都是用心之作,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这类出版物的品种及其印刷数量十分有限。

    第二,其中某些材料只是以有限的几个方面研究苏联解体的问题。正如斯坦克维奇提出:“在过去10年研究该问题的学术文献中明显占主导地位的是经济和民族决定论。”[133]例如,亚·弗·舒宾主编的一部优秀文集,主要研究的是民族问题,印数也很少,在俄罗斯科学院通史所只印了500份。

    第三,某些文集的年代框架并不总是包括苏联解体的全过程或其最后部分(1991年)。比如,一本由苏共中央社会主义理论与历史研究所起草、于“8·19”事件前夕(抑或之后)出版的一部关于个加盟共和国主权的文集,仅发行300本,书中标注的出版日期自然是1991年6月[134]。

    第四,个别书籍也不是不带偏见和主观色彩的。比如,在戈尔巴乔夫基金会编纂的一部名为《苏联本能保留》(类似西方“白皮书”一样)的书中,重点放在了阐释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的政策[135]。而安·谢·切尔尼亚耶夫在前言中毫不宽容,公开谴责其他人的“伪善”,好像苏联的崩溃应当归咎于这些人。此外,这部书中对有些独一无二的档案材料只是简述,或者是一带而过。

    当然问题还不止这些。比如,目前类似的研究还缺乏跨学科研究。例如,历史学家实际上没有使用苏联宪法监督委员会的决议和其他一些正式文件,而法学家则有时会忽略苏共的法令和正式通告,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和苏联最高苏维埃刊发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公报》上的文件。

    但是,出版本文集的目的远不在其“史学”价值。不能排除,与联盟条约准备工作相关的工作成果,仍然可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运用[136]。苏联在权限划分以及解决其他一些问题方面的经验对于在欧盟的范围内建设新欧洲具有现实的意义。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里斯本条约》明确了脱离欧盟的权利,但没有规定实现这一权利的相应程序。这不由得让人思考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加盟共和国当时准备及时有效地脱离苏联时碰到过的,但在《里斯本条约》中仍未予以考虑。

    这些都说明了本文集具有现实意义,文集预计以两卷本发行。

    第一卷主要包括与苏联解体有关的法规及一些关键性的官方通报。第二卷计划收入一些档案文件和第一卷中没有收录的补充材料。

    应当指出,该版本不能涵盖苏联解体历史的所有文献,它只是编纂工作的第一步。

    第一卷中主要包括1986~1992年党和国家机关通过的文件和官方通告,主要涉及民族冲突、“各地宣示主权”、共和国的经济主权及联盟经济改革、联盟中央及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区之间权力分配工作的安排和程序、联盟条约的起草、“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联盟机构解体后向各共和国间机构的转型、苏联解体与成立独联体的法律实施等问题。其中包括现在已被遗忘的那些苏共、人民代表大会、苏联和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苏联总统和俄罗斯联邦总统、苏联宪法监督委员会发布的法规和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公报》上发表的官方通告及加盟共和国与自治共和国的某些法令。

    我们还特别收集了在《党务工作者指南》中刊发的法规和通报。1991年出版的最后一期(第30期)中主要是1989年的材料。苏共中央编辑出版的这本指南中主要刊发关键性的文件供苏共领导人参阅。

    众所周知,任何分类都是相对的。我们将文件和材料按主题和时间顺序排列。但是,每位研究者有自己的苏联解体年表,而截止日期有时不无争议甚至被神化。很多学者把1991年12月25日称为苏联存在的最后一天,并为此找到相应的标志性事件(自觉或不自觉)。例如,一本著名的当代俄罗斯史教材的作者们对这一事件的描述:“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签署法令辞去了苏联总统的职务,并就此发表了电视讲话。当晚19点38分,苏联红旗在克里姆林宫顶上降落,升起了俄罗斯的三色旗。俄罗斯乃至全世界的历史都翻开了新的一页。”[137]

    其他研究者的研究一般截止在独联体最后建立的日期——1991年12月12日[138]。

    实际上在1991年12月26日这天,最高苏维埃的一个院还在工作,尽管成员很少。关于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一次会议期间的官方消息,发表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公报》的第三部分,文中指出:“12月26日,共和国院召开最后一次会议,通过了和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有关的协议”,并确认“苏联最高苏维埃已终止自己的活动”。该宣言的内容常常不在研究范围内,大概还因为是在最后一刻才被列入12月2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公报》的,临时被排在1991年所公布材料的字母索引最后面[139]。

    今天,在一本引起广泛争议的当代俄罗斯史教学参考书中,尽管关于苏联宪法改革那一节写得还不错,但作者(亚·维·菲利波夫)把两院弄混了。他写道:“12月26日,苏联联盟院及其主任卢别琴科,正式通过一项决议,承认苏联解散并自我解散。”[140]

    实际上,在1991年12月26日之后,苏联联盟机构终止职能或者转型的过程仍未结束。一直到1992年中期,苏联联盟预算、财产、债务和国防等问题还未解决。1992年春,一些加盟共和国才成为联合国的会员国。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文集中收录了苏联解体和独联体建立前最后这一时期的文件。

    苏联解体过程中日期的计算情况更复杂一些。1986年、1988年、1991年,也就是所有改革的年份都被认为是解体的年头。每种论据都有自己的道理。

    为了体现我的立意,我们决定在选录当代材料之前,先摘录一些有关苏联形成以及之后宪法规定加盟共和国有权脱离苏联的文件以备参考。

    苏联改革政策过程中民族问题凸显。因此研究这些内容,应当借助苏联共产党1986年通过的新党纲、有关阿拉木图及其他地区发生的民族等方面的冲突,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等文件,因此“解体前的”这一节在时间顺序上以党的第19次代表会议作为结束。一般来讲,自此便开启了苏联宪法改革。

    在第19次代表会议上由于没有重视爱沙尼亚代表提出的建议,后来导致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1988年11月通过了一些激进的决议。这一方面推动了苏联当局开始(只是处理得不当)联邦改革,另一方面导致了后来各地宣示主权(更广义一些——为苏联或各加盟共和国都在“扩展权限”)。这一系列文献证明了,早在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联邦通过《国家主权宣言》之前就出现了法律大战。我们从加盟共和国主权问题开始,按年份收集了“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成立之前的关于内政和民族政策、苏联经济和加盟共和国主权经济、共和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外政策问题等文件。鉴于俄罗斯联邦的法令数量极多,于是我们在关于“联盟条约”一章中单独列出上述文件,同时还收录了1990年4月由跨地区民主议员团组织的“联盟条约最佳方案”征文比赛的材料。

    对于“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在苏联解体过程中的作用,没有一个明确一致的评价。但公认的是,“8·19”事件根本改变了力量政治格局和局势。在“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存在时和解散后,党和国家机构开始转型[141]并随之解散。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开始宣布自己独立。1991年10月11日,苏联宪法监督委员会承认:“原来的苏联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了,主权共和国新的联合形式尚未确立。”在这之后,1991年11月2日,俄罗斯联邦开始考虑“由于作为统一国家的苏联不复存在”的情况。于是,苏联人民代表大会解散,苏联联盟机构转变为共和国之间的机构,再后来又因为独联体的建立而完全消亡。我们为此专门列出了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关于脱离苏联的法令,并收录了一些新生国家被国际社会承认的文件。

    因此,通过认真研究苏联解体的文件,我们认为,苏联解体不是骤然发生的事件或事实,而是一个复杂的、持续的、充满了变化和未知数的过程。

    (粟瑞雪 译 张树华 校)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