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三百首-王安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人。曾封荆国公。庆历进士。由签书淮南判官调鄞县知县。嘉祐三年(1058),以万言书上仁宗,力陈去先王之世远,“而欲一一修先王之政,虽甚愚者犹知其难也”。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神宗问他执政措施以何为先,他答道:“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其后即推行新法。从熙宁三年到九年,两次拜相,两次罢相。最后退居江宁,初住半山园,其宅仅蔽风雨,不设墙垣,时常跨马骑驴,出游山林,憩居僧寺,编著《字说》。如他的《偶书》所说,“我亦暮年专一壑,每逢车马便惊猜”。后舍宅为寺,移家至秦淮河畔。元丰八年三月,神宗卒,他的挽词中有“一变前无古,三登岁有秋”语,还是把熙宁变法作为神宗的重大功绩来悼念,神宗确亦是他的知音。隔了一年,他自己亦逝世了。他比司马光早死几个月,光闻安石殁,就建议朝廷应厚加礼遇,免得翻覆之徒,乘机中伤。张舜民的《哀王荆公》诗有云:“恸哭一声唯有弟,故时宾客合如何?”又云:“今日江湖从学者,人人讳道是门生。”人们想起他的用人不当,尤觉感慨系之,亦是在地下的王安石所料不到的。

    他是儒家中的变革派,宰相中的读书人。搬掉偶像的座位,他不失为一个有定见、有魄力,而又有缺点的杰出政治家,晚年寄诗情于半山,亦不失为最好的归宿。他个性坚强,感情丰富,然而虚心不足,意气用事。平生推崇孔孟,却又不薄商鞅。为了整顿当时“贪鄙苟得”、腐败因循的政治局面,他力主法制,重视人才,萧注所谓“意行直前,敢当天下事”(《宋史·萧注传》)。他的《送苏屯田广西转运》中说的“恩泽易行穷苦后,功名常见急难时”,实亦深于治道,自抒抱负之言。政治上阻力的深重、新政本身的先天不足、性格上的固执,这种种错综复杂的因素,给他的变法增添了悲剧色彩。

    他的诗,不尚华艳却丰肌健骨,归纳起来,大致有三个优点: 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晚年所作又胜于早年,特别在近体诗方面,在宋诗中可说数一数二。曾季貍《艇斋诗话》甚至说:“绝句之妙,唐则杜牧之,本朝则荆公,此二人而已。”这或许是对他仕途上失意的最大安慰,虽然曾氏又说“百首不如晚唐人一首”。

    短处是议论多,有的则因求工而伤巧,又爱改前人成句,往往弄巧成拙,如将王籍的“鸟鸣山更幽”改为“一鸟不鸣山更幽”(《钟山即事》),未免煮鹤焚琴。一鸟不鸣自然山更幽。

    秃山

    吏役沧海上①,瞻山一停舟。

    怪此秃谁使,乡人语其由。

    一狙山上鸣②,一狙从之游。

    相匹乃生子③,子众孙还稠④。

    山中草木盛,根实始易求⑤。

    攀挽上极高,屈曲亦穷幽⑥。

    众狙各丰肥,山乃尽侵牟⑦。

    攘争取一饱,岂暇议藏收?

    大狙尚自苦,小狙亦已愁。

    稍稍受咋啮⑧,一毛不得留。

    狙虽巧过人,不善操锄耰⑨。

    所嗜在果谷,得之常以偷⑩。

    嗟此海山中,四顾无所投。

    生生未云已,岁晚将安谋?

    【注释】

    ① 吏役,犹言因公出差。沧海,大海。② 狙(jū),猴子。③ 相匹,成为配偶。④ 稠,众多。⑤ 始,起先。⑥ 屈曲,犹言曲折。⑦ 侵牟,侵夺。牟,取。⑧ 稍稍,渐渐。咋啮(zhà niè),啃嚼。⑨ 锄耰,泛指农具。耰,一种供平整土地和覆种用的农具。⑩ 偷,苟且。 生生句,指人口却在不断增加。生生,繁殖不息。 岁晚句,犹言如何善后。

    【说明】

    这是一首寓言诗,从首句吏役说开,讽喻大小官吏不顾公家的积累,巧取豪夺,终于使国库一毛不留,成为秃山。柳宗元曾撰《憎王孙(猴子的别名)文》,中云:“窃取人食,必实其嗛。山之小草木必凌挫折挽,使之瘁然后已,故王孙之居山恒蒿。”王诗可能受到柳文的启示。

    后元丰行①

    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②。

    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③。

    水秧绵绵复多稌④,龙骨长干挂梁梠⑤。

    鲥鱼出网蔽洲渚⑥,荻笋肥甘胜牛乳⑦。

    百钱可得酒斗许⑧,虽非社日长闻鼓⑨。

    吴儿蹋歌女起舞⑩,但道快乐无所苦。

    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

    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

    【注释】

    ① 后元丰行,因为作者先已作了一首《元丰行示德逢》,所以这里加了个“后”字。一作《歌元丰》。元丰(1078—1085),宋神宗年号。行,乐府和古诗的一种体裁。② 十日句,风调雨顺的意思。《论衡·是应篇》:“言其五日一风,十日一雨,褒之也。”③ 没云,犹言蔽天。黍,谷类的一种。④ 稌(tú),稻。《诗经·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稌。”⑤ 龙骨,水车。梁梠,屋梁和屋檐。这句意谓,由于风调雨顺,水车就高挂起来了。⑥ 鲥鱼句,点明时间在阴历四五月间。洲渚,水上的陆地,这里犹言江上。⑦ 荻笋,荻的嫩芽。⑧ 斗,古代酒器。许,约计之词。⑨ 社日,古代春秋两季,祭祀土地之神,这一天叫做社日。长,常。⑩ 吴儿,泛指金陵一带的青年男子。今江苏地区古代属吴国。蹋歌,以脚踏地,按拍唱歌。 堑,当指护城河。 杙(yì),拴在木桩上。 欹(qī)眠,斜躺。白下,白下城,在今南京西北,亦泛指南京。

    【说明】

    作者罢相后于元丰四年居江宁时作,即后于他的熙宁变法时期十余年光景,但变法在积极方面的成果已经显示出来了。在《元丰行示德逢》(亦称《前元丰行》)里,他曾说:“先生在野固不穷,击壤至老歌元丰。”在《歌元丰五首》的七绝里,他又说:“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歌元丰其实是在歌熙宁,而其中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兴修水利。

    这时他已入晚年,身在山林,但看到东南的水泽畅通,土膏肥润,还是使他老境怡然。

    陈衍《宋诗精华录》云: 此首“亦专言得雨事,不能忘情于因旱被攻击也”。

    径暖①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②。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③。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④。

    【注释】

    ① 题一作《即事》。② 山晴,与“径暖”互文,晴朗乃有暖意。

    ③ 静憩两句,前句写午睡,后句写晚步。鸡,一作“鸠”。纪昀在《瀛奎律髓刊误》卷十中以为“鸠字较胜”。荒寻,犹言寻幽。孟郊《石淙》:“荒寻谅难遍。”又《立德新居》:“委曲饶荒寻。”昏,指黄昏。④ 武陵源,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写景物,记中有“鸡犬相闻”语。

    【说明】

    作者律诗以对仗工整见称,此诗即其一。李壁注引《复斋漫录》,说是“静憩”句取唐人“茅屋午时鸡”语(按,此为刘禹锡《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句)。但末句似嫌平弱无余味,其实有了鸡鸣犬吠之声起于昼暮之间就够。着此一句,就觉语尽。

    半山春晚即事①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②。

    翳翳陂路静③,交交园屋深④。

    床敷每小息⑤,杖屦亦幽寻⑥。

    惟有北山鸟⑦,经过遗好音⑧。

    【注释】

    ① 半山,作者罢相后,筑宅于金陵白下门外,距钟山七里,亦即至钟山之半道,故名半山,后乃舍宅为寺,名报宁寺。现半山园已经修复。即事,就眼前景物感而赋诗,亦叫即兴。② 春风两句,即花落而叶茂之意。风,一作“晚”。③ 翳翳,阴晦貌。④ 交交,本指鸟鸣,与“园屋深”搭配,意即在清阴中啼叫。⑤ 床,这里指坐具。敷,铺设,泛指席垫等物。⑥ 杖屦(jù),古老人出行,必须持杖着屦,故亦以杖屦指老人出行。这时作者已年逾六十。屦,鞋子。⑦ 北山,即钟山。⑧ 遗(wèi),送至。

    【说明】

    极写暮春幽静,仅有清阴与鸟声酬此老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评末两句云:“寓感愤于冲夷之中,令人不觉,全由笔妙。”这是就王氏当时心理上来说的。方回《瀛奎律髓》卷十云:“半山诗工密圆妥,不事奇险,惟此春风取花去之联乃出奇也。余皆淡静有味。”这是从修辞上来说的。

    思王逢原三首(选二)①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②。

    妙质不为平世得③,微言惟有故人知④。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⑤。

    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⑥。

    【注释】

    ① 王逢原,见王令诗“作者介绍”。② 蓬蒿两句,蓬蒿秋枯根拔,风卷而飞,故云。起首好。③ 平世,清平之世。这句含微讽意。④ 微言,精微的言论。故人,指作者自己。陈师道《何郎中出示黄公草书》:“妙手不为平世用,高怀犹有故人知。”即袭其意。⑤ 庐山两句,王令曾于嘉祐三年在鄱阳王安石(当时提点江东刑狱)处停留,并于这一年娶吴氏,其《寄束伯仁》诗亦说:“身逐南舟去不回,匡庐留滞得徘徊。”庐山,在江西九江南。当,对着。湓水,源出江西瑞昌西清湓山,东流经九江城下。酒卮(zhī),酒器。⑥ 无复,不再。

    百年想望济时功,岁路何知向此穷①。

    鹰隼奋飞凰羽短②,骐驎埋没马群空③。

    中郎旧业无儿付④,康子高才有妇同⑤。

    想见江南原上墓,树枝零落纸钱风。

    【注释】

    ① 岁路,指寿命。两句意谓,本来希望王令能完成百年大计那样的功业,谁知他寿命却如此短促。② 鹰隼,比喻奸邪。凰,比喻贤良。③ 骐驎,良马名。这句意谓,骐驎被埋没,马群遂空虚而无良马,与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的“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用意不同。④ 中郎句,后汉文士蔡邕曾任中郎将,无子,有女蔡琰,博学能文。王令亦无子,遗腹一女,后嫁吴师礼。⑤ 康子句,《古列女传》: 战国时齐隐士黔娄,家贫,其妻颇贤慧。黔娄死,曾子往吊,问黔妻曰: 何以为谥?对曰: 先生以“康”为谥。曾子曰:“唯斯人也而有斯妇。”谥法: 温良恺悌,不择所处安之曰“康”。

    【说明】

    王令死于嘉祐四年(1059)六月,九月葬于武进薛村,故诗中说“江南原上墓”。从此诗“冢上秋风又一吹”句看,当是次年秋季作,犹杜牧“故人坟树立秋风”之意。作者与王令定交甚早,又是亲戚。诗中痛高才之埋没,悼知己之夭折。哀其无子,怜其贫寒,幸其妇贤。王令的短促一生,亦略具于此诗。

    示长安君①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②。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③。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④。

    【注释】

    ① 长安君,王安石的大妹王文淑,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县君,唐宋五品官员母和妻的一种封号,意即命妇。② 少年两句意谓,年轻时与姊妹相别,心境已不平静;到老来连相逢也觉感伤。作者这时约四十岁,古人已有迟暮之感。③ 又作句,指作者将出使辽国。④ 雁南征,古人有雁足传书的传说,见《汉书·苏武传》。这里指寄信到南方来。

    【说明】

    当是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作。作者另有一首《和文淑湓浦见寄》七律,似文淑当时住在九江。

    全诗没有一句浮文,三、四两句尤为亲切自然,善用叠字也是王诗的一个特点。读了之后,仿佛还可看到兄妹两人,在昏昏灯火旁话着家常。妹子问他几时回来,哥哥说:“我也说不准,我会写信来告诉你归期的。”这以后,妹子就天天等着他的来信。

    登宝公塔①

    倦童疲马放松门②,自把长筇倚石根③。

    江月转空为白昼④,岭云分暝与黄昏。

    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⑤。

    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⑥。

    【注释】

    ① 宝公塔,六朝时名僧宝誌,本姓朱,也称宝公或誌公。卒于梁天监十三年(514),葬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市)钟山,梁武帝为建塔于其上。作者的亡儿王雱祠堂就在宝誌塔院。② 童,随行的童仆。③ 筇(qióng),杖。筇竹可以为杖,因即称杖为筇。④ 转,运转。⑤ 鸦矫句,指鸦带寒月,连影对飞。矫,这里是振翅的意思。⑥ 道人,指守塔院的僧人。

    【说明】

    一、二两句写行路过久,故而童倦马疲;杖倚石根,见作者自己亦在石旁休息。三、四两句先写江月皎明,回宵为昼,俄而岭云分暝,方知原是黄昏。五句本是常景,用一“摇”字,诗境亦随之摇曳,六句“矫”字工而健。末两句即陶渊明《饮酒》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意。

    送王补之行风忽作,因题四句于舟中①

    淮口西风急,君行定几时②?

    故应今夜月,未便照相思。

    【注释】

    ① 王补之,王无咎,字补之,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家贫力学,两次弃官,与人寡合,却和王安石颇莫逆。② 定,究竟。因船被风所阻,就不知何时能开船。李白《新林浦阻风寄友人》:“岁物忽如此,我来定几时?”

    【说明】

    原来是风阻客船,却写成明月有情,不便在这一夜来照相思之苦。此本难写之景,诗人信手写来,如在目前。

    南浦①

    南浦东冈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②。

    含风鸭绿粼粼起③,弄日鹅黄袅袅垂④。

    【注释】

    ① 南浦,在今江西南昌市西南,章江(即章水)到此分流,旧有南浦亭,即王勃《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的南浦。② 物华,犹言风物。③ 鸭绿,指水光。④ 鹅黄,指新柳。

    【说明】

    三、四两句是作者得意之笔,对得极工似又不觉其为对句。诗中不明言水柳,却给人以杨柳依依、春到人间的强烈可感性。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①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②。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③。

    【注释】

    ① 湖阴先生,杨德逢的别号,作者在金陵时的邻居。② 成畦(qí),犹言成径。③ 排闼,闯进门来。《史记·樊哙传》有“哙乃排闼直入”高祖禁中语。这固是用《史记》语,但前人说上一句“护田”也是用《汉书·西域传》校尉领护营田典,因而有以汉人语对汉人语之说,并以此作为王诗“用事”高妙之例,实是附会。

    【说明】

    作者退居金陵时作,亦是他七绝中的杰作。其第二首有云:“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在半山园。”杨住钟山,王寓所在赴钟山的中途,故称为半山。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说一水两句本五代沈彬“地隈一水巡城转,天约群山附郭来”;又本许浑诗“山形朝阙去,河势抱关来”句意。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云:“此亦句法偶同耳,未必有意效之也。”

    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①

    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巾不自知。

    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

    【注释】

    ① 和甫,王安石弟王安礼的字。这时他任尚书左丞。龙安,龙安津,在江宁城西二十里。吴氏女子,王安石的长女,吴安持之妻。安持这时在汴京任官。古时女子出嫁后,从夫姓,故称吴氏。

    【说明】

    当是元丰五年(1082)作。诗人已入暮年,因送弟而思女,之所以感人,就因为是用最真实感情写下的。

    作者的这个女儿亦能诗,其《寄父》一绝云:“西风不入小窗纱,秋意应怜我忆家。极目江山千里恨,依然和泪看黄花。”安石和诗,有“人世岂能无聚散,亦逢佳节且吹花”语。

    北山①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②。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释】

    ① 北山,即钟山,在金陵。② 直堑,直的护城河。堑,绕城之水。回塘,环曲的池水。滟滟,水光波动貌。

    【说明】

    三、四两句为名句,写从容优游之情,亦即“有我”之境。吴《优古堂诗话》曾指出,这两句本于王维《过杨氏别业》的“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而辞意益工。

    陈衍《宋诗精华录》云:“荆公绝句,多对语甚工者,似是作律诗未就化成截句(绝句)。”《北山》诗亦其一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