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断:曹雪芹家的故事-震二奶奶为绣春和绅二爷做媒(10)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绣春不能说不懂——确是不十分懂,她只能用雪白的两粒门牙,轻咬着嘴唇点一点头。

    “回头你这么跟绅二爷说:他这趟回去了,舅太爷待他自然跟以前不同,有好些事会交代他,让他帮着鼎大爷,能把这一大家子接手撑起来。这个责任很重,要睡得舒服吃得香,才能长精神。所以最好一回苏州就找屋子,居家过日子,只要够用就好,不必求华丽,你看他怎么说?”

    绣春想一想答说:“不说舅太爷这趟进京,似乎……似乎有麻烦?他如果说要等舅太爷平安无事,才能办这件事呢?”

    “如果舅太爷有了麻烦呢?莫非他就不办这件事了?成家立业是自己的事。倘或舅太爷有了麻烦,就更得他们小一辈的能够争气!”震二奶奶又说,“你问他,怎么叫‘内助’?朱洪武若是没有马皇后,他能打得成天下?再说,就因为怕舅太爷作兴会有麻烦,更要抢在前头办了这件事,你懂这道理不懂?”

    这道理很容易懂,绣春和锦儿小的时候,都听老辈说过:“皇上南巡,本来太子总是留守在京的。有一年皇上让他跟着来了,一路闹得不成样子,平头整脸的少妇幼女,若是不巧让他看上了,就怎么样也逃不出他的手去。所以下一回皇上南巡,有闺女的人家,赶紧都嫁了出去,年轻小媳妇看模样还过得去的,亦都避得远远的。”这就是趁麻烦未来以前,预先躲麻烦的道理。

    “行了!”锦儿说道,“你就这么说好了!包绅二爷百依百顺听你的。老太太回来,李家总得有人送,你让绅二爷讨这桩差使,顺便就来接你。‘烧香看和尚,一事两勾当!’”

    10

    小福儿擎着的灯笼刚一出现,绣春就知道了,轻轻咳嗽一声,向锦儿努努嘴。

    “是——”锦儿看着震二奶奶说,“是让绣春先到对面屋里等着?”

    “当然!绣春先过去。”震二奶奶又问,“叫生一个火盆,生了没有?”

    “生好了!”

    锦儿一面回答,一面就推绣春到对面屋里,然后“呀”的一声,把堂屋门打开,北风扑面如刀,不由得瑟缩后退。

    “震二奶奶还没有睡?”李绅问说。

    “请进来!”锦儿先不答他的话,望着门外说,“小福儿,你把灯笼留下,回去睡去吧!在这儿打盹会着凉。”

    打发走了小福儿,锦儿将堂屋门关上,向李绅招招手,往对面屋子走去。李绅不解所谓,而且觉得锦儿的行动诡秘,不由得脚步迟滞了。

    “请进来!绅二爷!”锦儿说道,“是绣春跟你有话说。”

    李绅大出意外,而更多的是喜悦,举步轻快进了屋子,绣春头也不抬,管自己拿着铁箸在拨火盆。

    “请坐!”锦儿又向绣春招招手,将她唤到门外,低声说道,“你尽管跟绅二爷多聊聊,二奶奶不会不高兴,我也不会过来偷听你们的话,你放心好了。”

    绣春心里感动极了,觉得锦儿真比亲姊妹还要体贴。方寸之间,又酸又甜的不辨是何滋味。

    “快进去吧!”锦儿一甩手走了。

    绣春转身进屋,陡觉烛光刺眼,眼中亮晶晶地光芒四射,却看不清李绅的面目。正举手要拭眼睛时,听李绅吃惊地问:“好端端的,为什么哭?”

    原来自己在掉眼泪?绣春不愿承认,摇摇头说:“没有!”

    李绅倒困惑了,面有泪痕,却又有并非假装出来的笑容,这是怎么回事呢?

    “没有什么,”绣春猜得到他的心情,“刚才跟锦儿说话,让一根飞丝飘到眼睛里了,你别胡猜,我好端端的哭什么。”

    “是啊!我想你也没有哭的理由。”李绅急转直下地问,“锦儿说你有话跟我说?”

    “是的!”

    “好极了!我也有话跟你说。”

    “那么,你先说。”绣春将炖在炭火上的瓦罐,提了起来问说,“要不要来碗消食的普洱茶?”

    “好!”

    于是绣春先取起桌上的杯子,细看了看,抽出腋下雪白的一块手绢,抖开了擦一擦杯沿,方斟得八分满的茶,用手绢裹着送到李绅手里,然后为自己也斟了一杯,很文气地啜饮着。

    “这就是享受了!”李绅在心里说。

    “你笑什么?”

    “我笑了吗?”李绅摸着脸问。

    绣春“扑哧”一笑,将一口茶喷得满地。“咱们俩总算凑到一块了!”她说,“一个不知道自己哭,一个不知道自己笑。”

    “原来你还是在哭!到底为什么事伤心?”

    “正好说反了!我是心里高兴才哭的。”

    “这不是新鲜话,”李绅笑道,“照你这么说,伤心的应该是我!”

    “别跟我抬杠!咱们说正经的。你不是有话要跟我说吗?”

    “是啊!我想我应该给你留下一点东西,作为信物。”

    一面说,一面起身,掖起长袍下摆,在腰带上解下一块古色斑斓的汉玉,托在手里,送到绣春面前。

    “这玩意叫‘刚卯’,是辟邪的。不过,我取它是块玉,心比金石坚!”

    说着,拉起绣春的手,将玉刚卯放在她掌心中。接着顺势一拉,并坐在床沿上。绣春看着那块玉说:“照规矩,我得回你一样礼才好。”

    “你把这块手绢儿送给我好了。”

    “这块手绢儿用过的——”

    “就要你用过的才好。”李绅抢着说,“新的就没有意思了。”

    绣春看了他一眼,轻声问道:“你打算什么时候来接我?”

    “这可说不定了!”李绅歉然地说,“我得先回苏州再说。”

    “为什么呢?你也四十多岁的人了,像这种事,莫非自己还不能拿主意?”

    “时候赶得不巧——”

    “你别说了!不就是舅太爷的事吗?我也不知道你怎么想的,说皇上找就会出事,出什么事?也许皇上要放舅太爷一个好差使呢!吉凶祸福还不知道,先就认定了没有好事,这不是自己找倒霉?怪不得舅太爷跟你合不来,你怎么总往坏的地方去想呢!”

    这等于开了教训,绣春讲是讲得痛快,讲完了不免失悔,自己的话说得太冲了,因而惴惴然望着李绅。

    李绅在发愣,一双眼眨了好半天,突然说道:“你说中了我的病根!人苦于不自知,我确是常往坏的地方去想。这——”他抬眼望着绣春,有种乞取谅解的表情,“也因为耳闻目睹,都是些不长进的样子,久而久之,养成了我那么一个习惯。说起来,多少也是成见,坏的地方固然不少,好的地方也有。从今以后,我得多往好处去看。”

    “这才是!”绣春大感安慰——震二奶奶教她的那套话,自然无一语不打入李绅的心坎了。

    “好!我一回苏州就找房子,你是愿意清静呢,还是热闹?”李绅又问,“如果要我住在府里,你怎么说?”

    “最好别住在一起。”

    “好!不住在一起。我找一处闹中取静,离府又不太远的住房。”

    “对了!我正是这么想。”

    李绅点点头,沉吟了好一会儿说:“我想,咱们‘二月二,龙抬头’那天进屋,好不好?”

    “好啊!”绣春问道,“挑这个日子,也有讲究吗?”

    “那天是我生日。”

    “原来如此,那就更好了!”绣春忽然想起,“你得给我一个八字。”

    “好!”李绅说道,“你也得给我一个。”

    “当然!我念你写就是。”绣春四面看了一下,“我去拿纸,拿笔砚。”

    说着,兴冲冲地奔到对过,敲一敲门,锦儿开门出来问道:“绅二爷走了?”

    “还没有。”绣春答说,“要找两张红纸。”

    “写什么?”

    “你想呢!”绣春笑着踏了进去,向斜靠在床栏上的震二奶奶说,“得借二奶奶的笔跟墨盒子使一使。”

    “写什么?写八字?”

    绣春点点头,却又故意这么说:“谁知道他写什么?”

    “你跟他怎么说?”

    “我,”绣春扬着脸,得意地说,“我排揎了他一顿。”

    “你还排揎了人家?”锦儿问道,“怎么回事?你倒说给我听听。”

    于是绣春拣要紧的地方说了一遍。震二奶奶点点头说:“话倒也在理上。”

    “他怎么样呢?”锦儿追问着。

    “他还能怎么样?自然乖乖儿听我的!”

    “绅二爷真没出息!”

    锦儿忘形了,声音很大。震二奶奶怕李绅听见,急忙喝一声:“锦儿!”

    锦儿吐一吐舌头,低声笑道:“好家伙!绣春过了门,一定会揍老公。”

    绣春没有再理她,开震二奶奶那个硕大无朋的镜箱,找到笔跟墨盒。锦儿也凑趣,居然为她弄来两个梅红柬帖。

    “喔,”绣春走到门口,忽然站住了说,“还有样东西给你看看。”她把那块玉刚卯从口袋中掏出来,交到锦儿手里,才走回对面。

    “二奶奶,你看!绅二爷下的聘礼。”

    锦儿的声音中,充满着感情,七分替绣春高兴,三分是羡慕和嫉妒。震二奶奶心想,到了可以跟锦儿深谈的时候了。

    “我也替她高兴,绣春有这么一个归宿,实在太好了!可是,我也替她发愁。她那个毛病怎么办呢?”

    这话提醒了锦儿,心里在想,绣春的肚子再过个把月就现形了!开年回春,卸却寒衣,更容易看得出来。那一下,绣春就不用想姓李了!于是,她凑近震二奶奶,低声说道:“是啊!不能带着那个肚子上轿啊。”

    “那不会。”震二奶奶很平静地说,“照我看,还是经水上的毛病。”

    锦儿听这话,未免反感,明明她自己都知道,绣春是有喜不是有病,偏要这样说假话,岂非无味?

    震二奶奶看她的脸色,知道她不以为然,便又把话拉回来:“你我都不是大夫,也不知道她肚子里究竟是怎么回事。好在时候还早,回去了找大夫来看了再说。”

    “早可是不早了!”锦儿替绣春着急,“石大妈怎么说?”

    “你不是瞧见了,给了方子,又给了药。”

    “是的,我瞧见了,只瞧见一包药,另外好像还有一个小包,是不是二奶奶收起来了。”

    “对了!我另外收起来了。那小包的药,不能乱用。”

    “怎么呢?”

    “药性太猛,非万不得已不能用。”

    “这——”锦儿颇感困扰,“怎么叫万不得已?”

    “如果那大包的药服了,不管用,才能把小包的药加上。”震二奶奶说,“那就无有不通的了。”

    锦儿细想了一会儿,恍然大悟,原来大包是通经药,加上那一小包,便有堕胎的功用。

    想到这里,不由得面现微笑,笑得似乎诡秘,震二奶奶当然要问缘故。

    “你笑什么?”

    “我笑石大妈!真会捣鬼。”

    震二奶奶知道她想通了,便正一正颜色说道:“锦儿,那小包药,我是不会用的。你说石大妈会捣鬼,这话倒不假。通经的药加上麝香、威灵仙、王不留行、红花,就能打胎,这也不算什么秘方。她是特意装成那种自以为多了不起的样子。我仔细看了她的药,麝香还是假的。”

    “二奶奶怎么知道的呢?”

    “从前外洋来的货船,一大半归我们家转手,香料我可是从小就看得多了。”震二奶奶指着一口皮箱说,“药在那里,你取来,我指给你看。”

    于是锦儿开箱子取来药包,震二奶奶将写着药名、分量的封皮纸打开,里面是四小包药,最小的一包便是麝香。黑黑的一小块,毫不起眼,而且气味很怪,不但不香,真可谓之为臭。

    “这就是麝香吗?”锦儿问道,“我实在闻不出来香在哪儿。”

    “要跟别的药料合在一起就香了。”震二奶奶说,“这块麝香不知是什么东西冒充的,气味倒还像,颜色不像。”

    “真麝香是什么颜色?”

    “带红、带紫酱色,不是这么黑得像老鼠屎似的。”

    “我懂了!”锦儿打开另一包,“这个呢?啊!是红花。”

    “对了!”

    “这个什么?”锦儿又指另一包。

    “大概是王不留行吧。”

    锦儿便取过封皮来,一看上面的字迹,不由得笑道:“好怪的药名!老王不留,小王就非走不可了!”

    震二奶奶也笑了。“收起来吧!”她说,“我可有点倦了。”说着,往后一靠,双手交叉着放在胸前,闭目养神。

    等锦儿转身过去,她却又眼开一线,正看到锦儿将那张封皮塞入怀中,另外找了张纸包那四小包药。

    “这倒好!”震二奶奶在心里说,“省了我多少事。”

    11

    取了根纸煤在炭火上燃着了,点上蜡烛,将灯笼交到李绅手上。绣春轻声说道:“一路保重!可记着我给你的地址。”

    “不写下来了!”李绅拍拍口袋,“我一回苏州就会给你寄信寄东西来。”

    “不要寄东西,只要信就行。”

    “我知道。”李绅指着震二奶奶的房间说,“该说一声吧?”

    “只怕已经睡了。我替你说到就是!”

    李绅点点头,将灯笼交给绣春,转过身来朝上做了一个大揖。

    “你这是干什么?”

    “谢谢震二奶奶跟锦儿。”

    “真是!”绣春笑道,“说你书呆子、傻女婿,一点都没冤枉你。”

    李绅笑笑不答,接过灯笼,推门出去,一脚在外,回身说道:“外面冷,你别出来。”说完,很快地将门闭上了。

    绣春上了闩,静静地站着,将她跟李绅在一起的经过,从头回忆,心里既兴奋又舒泰,顿时忘却身在何地,直到房门声响,方始惊醒。

    “你怎么回事?在冰凉的砖地上一站老半天,也不怕冻着。”锦儿笑道,“你说他傻女婿,我看你才是傻丫头!”

    绣春笑了,不好意思地说:“我想得出神了。”

    “来,来!”锦儿拉着她的手说,“快上床,细细讲给我听。”

    “没有什么好讲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