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强大,谁都伤不了你-获得心灵的自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节 人在自我能量释放时才是最自由最快乐的

    生活中,有不少人为了永无休止的贪欲而无谓地失去很多东西。为了生存,他们透支着体力和精力;为了爱情,他们透支着青春和情感;为了财富和地位,他们失去了健康和快乐。试问,这样的人怎么能获得心灵的自由?又怎么能让内心强大起来?

    我们这一生可能有很多梦想,大的,小的。应该说,最大的梦想就是实现自己的梦想吧。所以,我们穷极一生,去追求,去奋斗。

    如果是这样的一生,那应该是幸福的一生,因为你在为自己的梦想奋斗时,你是在做自己喜欢做、愿意做的事,你的心灵是愉悦的。

    而真实的生活是,有很多人,一辈子可能有很多的梦想,但是被无数的诱惑、现实的压力以及其他因素的束缚所禁锢,在做着与梦想无关的事。这样的人回顾其一生时肯定会感叹人生有太多的遗憾。

    我们一生不停地在生活中作出各种各样的选择,也许是为了安逸的生活,也许是为了无穷的物欲,但那样,最终会使我们失去心灵的自由。所以我们最大的梦想大概就是可以让自己去追求梦想,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但是用一生的时间去坚持最初的梦想是需要无比巨大的勇气与气魄的。这需要我们从人格和精神上都能够克服那些欲望,获得心灵的自由。

    一个人的自我能量释放,其实就是把自己的能力转化为具体的成果。比如,就像你用力气推动一个物体前进一样,你用能力推动一件事情并得到圆满的结果。你善写作,你创作出优秀作品;你会唱歌,你唱出优美的旋律;你善思辨,你总结出实用经验,等等。这些,都是你自我能量的对外释放。而当你的能量释放出来,转化成你看得见、感觉得到的成果时,你从心理上会获得成就感,这时,你自然就是快乐的。

    每个人都是有能量的。只不过,因为个体的差异,能量的大小也不同。

    我们吃饭是为了补充损耗的体能;领导给我们任务,是希望调动、利用我们的动能;自学充电是补充积蓄我们的潜能。

    有能量,当然就会寻机宣泄。能量释放不出去,我们个体就会处于压抑焦虑的状态。比如,我们都知道的“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等词汇,描述的就是某些人的能量无从释放的状态,显然这种状态是令人痛苦的。相反,创造条件让个体能量释放出来,人就会感到充实、满足,这既是社会文明发展的要求,也是人自身的要求。

    具体一点说,就是我们的天赋,我们后天学习来的本领,需要有它的用武之地,需要应用到实践中去,我们就会从种找到快乐和幸福。

    做有意义的事

    前几年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士兵突击》,这部剧紧紧围绕士兵许三多的成长这条主线展开。从许三多当兵开始,到他成为一名赫赫有名的老A特种兵,激励他的是班长史今的一句话——好好活着,做有意义的事。

    但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事呢?大概许三多自己也不理解“有意义”的意义,但是当他用这条模糊的人生信条坚守了一个又一个人生坐标时,他的人生真的变得越来越有意义了。

    在五班看守训练场时,所有来这里的人都被这里的萧条同化了,只有他一如既往,去找有意义的事情做,没有路就一个人去默默修路。战友开始都把他当傻子看待,最后却只能看着这个“傻子”走出了这个没有生机的地方,去了梦寐以求的部队。

    在钢七连,他是大家的“后腿”“笑柄”,他从不嫉恨,也没有心理扭曲,钢七连裁编,他一人留守连队,每天都坚持进行军事训练,每天打扫卫生,每天进行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自己一个人都坚持饭前唱歌,即使他是钢七连最后一个兵,也不能丢了钢七连精神,对他来说,这是不能放弃的事情,没有放弃就变得更加的有意义。

    许三多的内心很强大,他无论在任何境况中,都能坚持下去,坚持正确的原则立场,不动摇,不被同化,不被污染。

    大多数人的一生都在为了自己想干的事并把它干成而努力,说到底,无非就是欲望的牵扯。而不想干什么就不去干什么则是获得内心自由的人生境界,不被欲望和诱惑所牵引,只做内心真正乐于去做的事。

    如此一来,便没有什么可以影响他,控制他,他就可以自由地追随本心,走自己认为正确的路。

    回到现实中来,我们的身边有多少人在虚度年华,在自己岗位上混日子,每天打牌,打游戏,有的甚至豪赌、吸毒,寻求所谓的刺激,结果,这些人收获的却是越来越大的空虚,没有一丝生气。

    自己的才能在无所事事中损耗掉,自己的人生在碌碌无为中浪费掉。自己没有存在感,没有成就感,这样的人生,无法快乐,更不用谈幸福。

    微博上有一条语录被广泛转载:“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不想干什么就不去干什么”。大多数人的一生都在为了自己想干的事并把它干成而努力,说到底,无非就是欲望的牵扯。而不想干什么就不去干什么则是获得内心自由的人生境界,不被欲望和诱惑所牵引,只做内心真正乐于去做的事。

    舍亦是一种得

    舍付出,得理解;舍计较,得朋友;舍抱怨,得呵护。正如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换一种角度来思索失去与得到之间的关系,你会发现舍亦是一种得。生活中,既有失望也有希望,有痛苦也有快乐。因此,我们要明白失去是痛苦的,但不能因此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与希望,不能陷在焦虑与遗憾的泥沼里自暴自弃。

    一个小男孩11岁那年,在一次车祸中不幸失去了左臂。他一直都很想学柔道,但人们总觉得他没了左臂是不可能学会柔道的。他走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愿意收他为徒的师傅。

    后来,小男孩遇到了一位柔道大师,这位大师很愿意收他为徒,于是他拜这位大师做了师傅,开始学习柔道。他学得很认真,悟性也很高,可是三个月来,师傅却只教了他一招,小男孩很是着急,不知师傅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天,他终于忍不住问师傅:“师傅,您三个月来只教了我一招,并且我已经学得很精了,我是不是应该再学学其他的招数呢?”

    师傅回答说:“不错,我的确只教了你一招,并且你已经学得很不错了,不过你只需学会这一招就足够了。”

    小男孩并不明白师傅的话,但他相信师傅的话是有道理的,就继续按照师傅的要求练了下去。

    几个月后,小男孩的师傅带着小男孩去参加了比赛。这是小男孩第一次参加比赛,但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居然那么快就制伏了对手,并轻轻松松地就赢得了前两轮。第三轮稍稍有点儿艰难,但他还是施展出自己的那一招,这一轮他又赢了。就这样,小男孩没有费什么力气就稀里糊涂地进入了总决赛。

    总决赛的对手比小男孩强大好几倍,这个对手在赛场上表现得也更有经验。一开始小男孩显得很被动,有点儿招架不住,裁判担心小男孩会受伤,就要求终止这场比赛,但小男孩的师傅却说:“我相信他会赢得这场比赛的,请继续下去吧!”

    比赛再一次开始,这时对手放松了戒备,小男孩乘机使出他的那一招,将对手打翻在地,由此赢了比赛,夺得了冠军。

    一味获取,只能让你变得自私、贪婪,就如同其他贪心的人一样,欲望永远不能让他们感到满足,因而他们被欲望控制,患得患失。殊不知,在人生的关键问题上,最大的“舍”就是最大的“得”。舍,看起来是给人,实际上是给自己。

    回家的路上,小男孩回想着比赛的每一个细节,他终于鼓起勇气道出了心中的疑问:“师傅,我为什么仅凭这一招就赢得了冠军呢?”师傅说:“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你用的这一招是柔道中最难的一招,并且你精熟于心;二是就我所知,对付这一招唯一的办法是对方抓住你的左臂。”

    这时候,小男孩恍然大悟,原来他的最大劣势变成了他最大的优势。他失去的是左臂,而收获的却是冠军。

    在失去中寻找,在失去中体验,在失去中铭记,在失去中懂得,在失去中得到,从而也让我们的内心更加丰富和充实,难道这不是一种收获吗?

    可见,失去的也不仅仅是遗憾,那是对人生的一种体验,一种神圣的体验,也是唯有失去才获得的一种体验。失去也是人生的一种际遇,回味失去是一种景观,享受失去是一种境界。体验、回味之余,失去在我们的心里也就有了另一种理解。

    §§§第二节 释放自己的潜能

    一个人只要相信并开发自己的巨大潜能,就会具有超群的智慧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一个人一旦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和优势,那就不会只是羡慕别人,总是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了。

    对任何人来说,认识自我都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认识自我,就能让你意识到并开发你的潜能,使你获得成功。所谓的成功,也正是提高素质、自我实现的一个过程。

    无数事实和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能还没有开发出来。哈佛大学著名教授詹姆斯曾经这样说道:“和我们所应该取得的成就相比,我们只是处于半醒的状态。现在我们只利用了我们身心资源的很小一部分。从广义上来说,人类现在还只是生活在自身潜能远远没有得到开发的狭小天地中,人类具有各种潜力,但却不曾很好地开发和利用它们。”

    有一段时间,地球上所有的人都是神,但大多数人是如此罪恶并滥用神权,以至于梵天——一切众生之父,决定剥夺人类所拥有的神性,并把它藏到人们永远也不会发现的地方,以免他们滥用它。

    “我们将它深埋在地下。”其中一个神说道。“不,”梵天说,“因为人们会挖掘到地层深处并发现它。”“那么,我们将它沉于最深的海。”又一个神说道。“不,”梵天说,“因为人们会潜到海底发现它。”“我们将它藏于最高的山上。”第三位神说。“不,”梵天说,“因为人类总有一天会爬上每座山峰捕捉到它。”“那我们实在不知道应把它藏在哪儿,人类才不会发现它。”一小部分神说道。“我告诉你们,”梵天说,“把它藏在人类身上,他们绝不会想到去那里寻找。”诸神赞成。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只要从自身出发,找到藏于自身的神性,也就是智慧,并用它来改造和完善我们的性格,那么我们就会越来越清楚自己的长处。要问这颗神奇“种子”的成分是什么,它也因人而异,或许它是你无人能敌的恒心,也可能是你卓越的口才,还可能是你积极的心态。总之,它可能是你的任何优势,一个你从未发掘也没有重视过的强项。

    一个人只要相信并开发自己的巨大潜能,就会具有超群的智慧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只有这样,才会获得成功。人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人人都能走向成功。

    当你感受到生活中有一股力量驱使你飞翔时,你是绝不应该爬行的!

    一个人如果要成功,只能靠自己。靠自己什么呢?出身富贵、人脉宽广、智慧超人、机遇幸运、环境如意等等所谓有利因素,都是靠不住的。那么,究竟靠自己什么呢?答案是只能靠认定自己就是一座金矿这个信念,认定自己是一个无价之宝的宝藏,并去开发它,那么最后你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以最舒服的方式释放自己

    有一位老哲人说过:“世界上没有跨越不了的鸿沟,只有无法逾越的心。”这个心一旦被自己封闭起来就变成了“心域”,它会限制我们潜质的发展。所以,要想获得幸福,最关键的是要开放自己的心,让自己能够与世界热吻。

    一个人在他20岁时因为被人陷害,被判入狱,10年后冤案告破,他终于走出了牢房。出狱后,他开始了几年如一日的反复控诉、咒骂:“我真不幸,在最年轻有为的时候竟遭受冤屈,在监狱度过本应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真不明白,上天为什么不惩罚那个陷害我的家伙,即使将他千刀万剐,也难解我心头之恨啊!”

    75岁那年,在贫病交加中,他终于卧床不起。弥留之际,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师来到他的床边:“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为何还如此耿耿于怀呢?”

    禅师的话音刚落,病床上的他声嘶力竭地叫喊起来:“我怎么能释怀,那个将我陷于不幸的人现在还活着,我需要的是诅咒,诅咒那个使我遭遇不幸的人……”

    禅师问:“你因受冤屈在监狱待了多少年?离开监狱后又生活了多少年?”他恶狠狠地告诉了禅师。

    伟大的释放,是释放掉怨恨,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新的温暖。生命就是这样不断获得活力,人间也会因此而更加温暖。

    禅师长叹了一口气:“你真是世上最不幸的人,他人的陷害使你在监狱中度过了10年,而当你走出监牢本应获取永久自由的时候,你却用心底的仇恨、抱怨、诅咒囚禁了自己近50年!”你是否也有类似的遭遇呢?生活中,一次次的受挫、碰壁后,奋发的热情、希望就被“自我”压制、扼杀。其实,当你走出心的囚笼,脱掉抱怨和诅咒盔甲的那一刻,幸福就会温柔地拥抱你。

    多年前,美国《纽约时报》曾刊出这样一篇感人的小故事:

    一对夫妇的独生儿子被一名酒后驾车的司机撞死了,老夫妇俩得知这一消息后,内心几经挣扎,愤怒、痛楚、绝望等情绪一涌而来,最终他们决定将报复之心交于上帝,毅然决定伸出爱心之手来拥抱他们的仇人。

    他们通过将近一年的时间与监狱接洽,酒驾的罪犯终于答应了同他们见面。这位母亲以平易近人的语气,讲述了他们与罪犯见面的情景:“监狱的门缓缓打开了,我们走进了会客室,罪犯身材高大,穿着整齐干净的衣服,眼中闪烁着不安……看着他眼中满溢着自责的泪水,我和丈夫站了起来,轮流拥抱了他,如同拥抱自己的儿子……之后,我们同声哭泣,他的泪水溶入了我们的泪水中,在这一刹那,压在我心头的怨恨、愤怒,奇妙地消失了……”

    离开监狱,夫妇俩都感到释然,怨气都消失了,甚至内心的痛苦也不复存在了。可是那名罪犯却刚好相反,他更加的自责。他写了一封长信,向这位夫妇表示歉意,并且表示,出狱后要替他们的儿子来奉养他们。

    逆境激发能量,释放更好的自己

    有时候其实我们也不太了解自己的能量有多巨大,反而是生活的考验让我们发现了自己,原来我们有能量做出这样的事情,有能量去让世界发生一些改变。

    著名化学家格林尼亚,年少时家境富裕,父母溺爱,使得他没有理想,没有志气,整天游荡,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可是好景不长,几年后他家破产,变得一贫如洗,昔日的朋友都离他而去,甚至连女友也当众羞辱他。从此,他醒悟了,开始发愤读书,立志追回被浪费的时间。九年后,他研制出格氏试剂,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人生之中,无论我们的事业处于何种卑微的境地,我们都不能自暴自弃,只要渴望崛起的信念尚存,只要我们能坚定不移地笑对生活,那么,我们一定能为自己开创一个辉煌美好的未来!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从小被人称为“小傻子”,爱打架。他是在父亲的拳脚下长大的。他没有进过一流的学校,高考数学第一次考了一分。后来,路遥的《人生》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发誓要上大学,经过努力,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并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马云一直以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取得巨大成就。

    有时候生活会让你经历一些考验以让你自己更了解自己。比如,在逆境中激发你的潜能。当你克服了这些考验最大的成就感大概是因为发现了一个更强大的自己。

    一个人无论面对怎样的环境,面对再大的困难,都不能放弃自己的信念,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很多时候,打败自己的不是外部环境,而是你自己。因此只要一息尚存,我们就要追求、奋斗。那么,即便遭遇再大的困难,我们都一定能化解克服,并于逆风之处扶摇直上,做到“人在低处也飞扬”。

    有这样一个不幸者,4岁时一场麻疹和强直性昏厥症,差点儿使他夭折;7岁时患上了严重的肺炎,不得不进行大量的放血治疗;46岁时牙床突然长满脓疮,他拔掉了几乎所有的牙齿;牙病才刚刚痊愈,又染上可怕的眼疾,他的视线不再清晰,只能靠人搀扶着走路,于是幼小的儿子成了他的“拐杖”;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结核等多种疾病吞噬着他的肌体;后来声带也坏了,只能靠儿子按口型翻译他的话;到57岁,他口吐鲜血而亡;死后,他的尸体也不得安宁,先后被搬迁了8次。上帝给他的苦难实在太残酷了。

    而这个人似乎觉得这些还不够沉重,他又给自己的生活设置了各种障碍。他长期把自己囚禁起来,每天练琴10至12小时。13岁起,他就周游各地,过着流浪的生活。但他另一面的人生足以让人瞠目结舌:12岁他就举办了首次音乐会,并一举成名,轰动音乐界。之后,他的琴声遍及法、意、奥、德、英、捷等国。他的演奏使帕尔玛首席提琴家罗拉惊异得从病榻上跳下来,木然而立,无颜收他为徒。

    听了他的琴声,卢卡观众欣喜若狂,把他称为共和国首席小提琴家。在意大利巡回演出时,到处传言他一定有魔鬼暗授他妖术,要不他的琴声怎么会魔力无穷。

    维也纳一位盲人听到他的琴声,以为是乐队演奏,当得知台上只他一人时,大叫一声“他是个魔鬼”,然后竟然逃走了。巴黎人为他的琴声陶醉,早忘记当时正在流行的严重霍乱,演奏会依然场场爆满……

    凭借独特的指法、弓法和充满魔力的旋律,他征服了整个欧洲,几乎欧洲所有文学艺术大师,如大仲马、巴尔扎克、司汤达等都听过他演奏并为之漾动。

    音乐评论家勃拉兹称他为“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

    他就是文艺史三大怪杰之一、伟大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

    当然,从来没有人喜欢自己经历坎坷,困难都是不请自来的,而且一点儿也不讨喜,带来的只有烦恼和痛苦,但这就是生命给你的考验。命运不是来讨好你的,所以它不会让你一路高歌就走到成功的顶峰,它总要给你设置一些障碍,让你在这些挫折中坚定信心,强大自己。

    所以,不用抱怨和委屈了,逆境可以激发你身体中潜藏的能量,让你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

    §§§第三节 正能量的吸引力法则

    任何动物都具有趋利避害的本能。

    这很正常,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就是正能量的吸引力法则,正面能量形成的磁场会吸引同样的正面能量,形成一个能量场,抵抗负面能量。

    这个正面能量场,你可以理解为气场,或者具体理解为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总之,你可以选择一个参照物来感觉一下它的存在,因为它实在是不亦觉察但又深刻地影响着你的人生。

    认识你的正能量

    在《硅谷禁书》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人类的强大就在于潜意识中蕴藏着宛如宇宙般无穷无尽的巨大精神能量。只要你愿意充满信心地去提高和挖掘自己,就一定可以找到可行的途径或方法实现这种惊人的改变。

    我们的思想自始至终在主导着我们的一切行动。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思想以及思维方式决定着我们的现状和未来。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对未来人生都影响深远。

    通常,我们潜在的能量总是被自己不知不觉地忽略了。意识到这种力量的存在就是重新认识自己的前提。那么,怎样才能意识到这种力量的存在呢?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一点——我们一切的力量都来源于自己的内在世界。

    通常,我们潜在的能量总是被自己不知不觉地忽略了。意识到这种力量的存在就是重新认识自己的前提。我们必须明白一点——我们一切的力量都来源于自己的内在世界。

    当我们渴求上进与成功时,我们就会在自己的内心萌生出希望、热情、自信、坚强、勇气、友好和信仰等正面的愿望。进而在我们为之努力奋斗的过程中,这种品质就会来指导和影响我们的行为、视角,完善我们的认识,从而开拓我们的精神世界,于是在这个完善与强大的精神世界的引导下,我们就获得非凡的能力,使自己梦想成真。

    这种潜藏在我们身体里的能量,我们要如何激发并引导它呢?

    当你陷于困惑、争执或消极能量之中时,你应当尽力做个和事佬,尝试解脱或改变破坏性的能量。这时你会发现,你用来抵抗的正面能量甚至可以自我完成对破坏性能量的修缮。

    当我们面对消极的行为、批评或人性弱点时,不要有过度的反应。如果你发现了别人的弱点,也不要趾高气扬。每个人的性格中都存在弱点,也许不只是你,他本人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弱点,只是知道和行为是两回事。有时候,人自己也需要战胜自己。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未发掘出来的潜能。我们应该感激上天赋予的一切,同时以怜悯之心宽恕和遗忘他人的不敬,既不怀恨在心,也不尖酸刻薄。

    积蓄正能量

    我们所说的正能量的载体是指像你我他一样的社会人。因为我们需要正能量,我们是索取者;我们也可能被需要,我们便是奉献者。因此,这双重身份让我们必须融入到群体中,使能量形成场,这样才能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具备正能量的人能让周围的人感受到被阳光温暖的感觉,会觉得舒服、快乐,愿意接近,愿意亲近。成为一个这样的人,自然就有了吸引他人的人格魅力。

    具体到生活中,就是要多交朋友和知己,快乐时互相分享,困难时互相帮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成功时要想到过程的艰辛,欢乐时要想到得来的不易。走运时要做好倒霉的准备。

    有些人觉得自己不够聪明,常常为自己的脑子是否够使而感到焦虑。其实,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大脑接受、储存和综合各种信息的潜能是极其巨大的。在这个领域,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许多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其成果对于人们重新认识自我很有启示。

    人的大脑是由成百上千亿个细胞组成的,具有极大的贮存量,可以在每秒钟接受十来个信息。一个信息单位叫做比特,大约相当于一个单词。人脑的容量有一百万亿个比特,这还是较为保守的估计。这一百万亿个比特,究竟有多大呢?它可以装下全世界所有图书馆的藏书内容。何况人类还有潜意识,有许多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微妙感觉和印象。实际上,普通一个人能够表达出的信息量只是巨大的冰山露出海面的一角。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像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学家,也只用了他的大脑智力的三分之一而已,而一般人则更少,绝大部分脑细胞仍处于“待业”状态。而且人脑不同于机器,使用久了会有磨损,而是越用越好用,就像有人学外语,一旦掌握了一两门外语,再学第三门和第四门就会容易许多。

    人的大脑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子计算机,因为人脑和计算机一样,都能够接收、储存和运控大量的信息,但人脑的功能却比现在任何计算机强大得多。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大脑研究所的一些专家认为,人的大脑功能实际上是无限的。那么是什么因素阻碍着我们充分利用大脑如此巨大的潜能呢?关键就是我们还没有学会给自己编排解决一系列问题的程序,也就是我们迫切需要发展积极的心理态度。如果我们把大脑的构造比作计算机,那么心态和意识就是输入的程序。

    一个人只要相信并开发自己的巨大潜能,就会具有超群的智慧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只有这样,才会获得成功。

    机会从不会“失掉”,机会只是为已经准备好了的人而准备的。你错过了,自有别人会得到。不要守株待兔,更不要寄希望于“机会”。也许,你正为失去一个机会而懊悔、埋怨的时候,机会正被你对面那个同样的“倒霉鬼”抓住了。

    §§§第四节 帮助和给予

    舍是为了得!舍了必然会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能够舍的人,一定是拥有富者心胸的人:如果他的内心没有感恩,他怎么肯舍给人;如果他的内心不是充满欢喜,他怎么能把欢喜给你;如果他的内心没有蕴藏着无限的慈悲,他怎么能把慈悲给你。自己有财,才能舍财;自己有道,才能舍道。有的人心中只有贪嗔愚痴,他给人的当然也是贪嗔愚痴。所以我们不要把烦恼、愁闷传染给别人,因为舍什么就会得什么,这是必然的因果。

    就是这么一个道理,付出必然会有回报,甚至得到更大的回报,心情会变得更好。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人存在的意义、价值就是在不断付出、不断释放中得到体现,这就是正能量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每个人都需要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中修行

    犹太人被誉为这个世界上最会赚钱的民族,犹太人有一个传统,将自己所得财富的十分之一赠与他人,从长远来看,这无疑是一种增加收入的投资,这让他们懂得了控制钱财,因为人的眼界太狭隘,就会限制其财富之源。这是犹太人的法则。

    乐善好施出于一种慈悲信念,是一种内在的自觉意识。有乐善好施之心的人,能公正待人的人,必然志存高远,不会是只为自己或自己的家庭活着,而能在爱护自己的同时,推己及人,也爱护大众。

    对于我们的民族而言,传统教育告诉我们要乐善好施。乐善好施出于一种慈悲信念,是一种内在的自觉意识。有乐善好施之心的人,必然志存高远。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里修行的禅师,有一天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突然开悟。他欣喜地走回住处,这时却看到自己的茅屋正遭小偷“洗劫”,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

    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观望,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

    小偷看到禅师,正感到惊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了很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我又别无他物,你就穿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完,禅师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一时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空境。

    第二天,他从极深的禅定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面对盗贼,禅师既没有责骂,也没有告官,而是以宽容的心胸原谅了他,禅师的宽容和原谅也终于换得了小偷的醒悟。

    宽容是一种大度,是一种豁达;宽容能够容纳万物,宽容能够包含太虚。也许你曾经遭受过别人的恶意诽谤或者是致命的伤害,这些伤痛在你的心底一直没有得到抚平,你可能至今还在怨恨他,不能原谅他。其实,怨恨是一种被动和侵袭性的东西,它像一个不断长大的肿瘤,使我们失去欢笑,损害我们的健康。怨恨,更多地伤害了怨恨者自己,而不是被怨恨的人。

    我们国家有“日行一善”之说,我们把这叫作修行。

    在这个纷繁的世界,无论我们给予谁,给予什么,我们永远能获得一份温暖和幸福。

    一个小女孩,看到老师每天都穿着一双布鞋来上课,就想老师家里一定很穷。要不别人都穿皮鞋,她为什么总穿一双布鞋呢?我一定要做双漂亮的鞋子送给她。可是,小女孩家里很穷,没有钱,自己也穿着一双周边开了花的布鞋,怎么办呢?于是她用自己卖破烂的钱买了张贺卡,在上面画了一双很漂亮的皮鞋。在教师节那天送给了她的老师。

    老师看着贺卡上面画着一双涂得花花绿绿的皮鞋,旁边还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

    老师很受感动,亲切地说:“老师家里不穷,你家里也不穷。你很富有,你知道关心别人,送了那么好的礼物给老师,让老师这么高兴。脚上穿着布鞋,心里却装着别人!只有富有的人才能给予别人幸福,能给予就不贫穷。”

    能给予就不贫穷,能给予就会有幸福。

    在这个世界上,帮助和给予一定是与幸福温暖连在一起的。不论是给予的人还是被给予的人,都会获得这份幸福与温暖。

    §§§第五节 幸福就是人生的选项

    世界上有一个问题,我们永远得不到标准答案,这个问题就是“什么是幸福?”

    关于“什么是幸福”的讨论,我们进行了很多次,听到了很多关于幸福的答案。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觉得拥有宝石幸福还是拥有一个馒头幸福?

    很多人会回答,拥有宝石幸福啊,宝石代表财富,而财富可以买到一切你想要的东西。

    然而,对于一个饥肠辘辘的人来说,吃下一个馒头就是最大的幸福。

    生活中也会听到这样的对话:

    女人A:你看你老公温柔体贴,对你百依百顺,你可真幸福!

    女人B:得了吧,他除了哄老婆什么也做不好,哪像你老公事业有成,精明能干,你只要做个享福的阔太太就好了,你才幸福呢!

    女人A:我是做了阔太太,可是在我生病时给我递水的永远是保姆,再热的水也没有温度……

    谈论得多了,我们就明白,幸福就是人生的选项。

    你选择它你就拥有幸福,你不选择它,你自然就不幸福。

    你觉得宝石是幸福你就选择宝石,你觉得馒头是幸福你就选择馒头,你觉得温柔体贴是幸福你就选择温柔体贴,你觉得养尊处优是幸福你就选择养尊处优。

    幸福就是穿在自己脚上的鞋,舒不舒服与任何人都没有关系,只与你有关。

    可悲的是,我们经常抱怨自己拥有的,也就是自己选择的。人,是不是太过贪婪?

    欲望与幸福成反比

    “身外物,不奢恋”,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会活得轻松,过得自在,遇事想得开,放得下。烦恼与欣喜,成功与失败,仅系于一念之间。

    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话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

    有一个男人,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房子、车子在他的生活中样样齐全,而投身商海这么多年,没日没夜地奔波操劳的他,有一天终于感觉累了,疲倦了,看着渐渐发福的太太,不由得感叹道:“太太,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也算小富有余了,我想好好休整一年,然后去找个简单的工作。”

    太太不满:“作为男人,要有远大志向,不能稍富即安,我们离真正的富裕还差得太远。”太太的话像针般又一次深深地扎进男人的心中,男人在那一刻激灵了一下,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就为那些花花绿绿的钞票?他头一次迷茫了。

    然而未等他再展宏图,他却轰然倒下了,莫名其妙的消瘦,胸部长时间的憋闷,让他不得不去医院检查。检查的结果让他头晕目眩,诊断书上清晰地写着两个字——肺癌。他差点儿跌坐在椅子上,医生握着他的手,安慰他:“慢慢调养,保持快乐的心情。”

    回到家中,他感觉房子突然间变小了,太太也变得陌生起来,他整天一句话也不说,常常面对着窗外的小鸟发呆,自己再也飞不高了,什么创业,什么人生,什么追求,此刻都失去了意义。于是他扔下一张纸条:我走了,是贪婪毁了我,毁了这个家。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所拥有的财物,无论是房子、车子……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没有一样是属于你自己的。那些东西不过是暂时寄存于你这里,有的让你暂时使用,有的让你暂时保管而已,到了最后,物归何主,都未可知。

    “身外物,不奢恋”,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慧,也是放眼未来的豁达。

    拿得起放得下,才是真幸福

    明云禅师曾在终南山修行达三十年之久,他生性淡泊,兴趣高雅,不但喜欢参禅悟道,而且也喜爱花草树木,尤其喜爱兰花。寺中前庭后院栽满了各种各样的兰花,这些兰花来自四面八方,全是明云禅师年复一年地收集所得。他茶余饭后、讲经说法之余,都忘不了去看一看他那些心爱的兰花。大家都说兰花就是明云禅师的命根子。

    有一天明云禅师有事要下山去,临行前当然忘不了嘱托弟子照看他的兰花。弟子也乐得其事,上午他一盆一盆地认认真真浇水,等浇到最后只剩下那盆兰花中的珍品——君子兰时,弟子更加小心翼翼了,这可是师父的最爱啊!这个弟子也许浇了一上午有些累了,越是小心翼翼,手就越不听使唤,水壶“哗”的一下落下来砸在花盆上,整盆兰花都摔在了地上。这回可把弟子给吓坏了,愣在那里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心想师父回来看到这番景象,肯定会大发雷霆,他越想越害怕。

    下午明云禅师回来了,他知道了这件事后非但一点儿不生气,反而平心静气地安慰弟子道:“我之所以栽种兰花,为的是修身养性,并且也为了美化寺院环境,并不是为了生气才种的啊!世间之事一切都是无常的,不要执著于心爱的事物而难以割舍,那不是修禅者的秉性!”

    弟子听了师父的一番话,这才放下心来,他对师父的言行敬佩不已,从此更加认真修行了。

    生活在这个世界,最难做到的无疑就是放下。大多数人自己喜爱的固然放不下,自己不喜爱的也放不下。因此,爱憎之念常常霸占住他们的心房,这样哪里能快乐自主呢?

    “情”能否放得下?人世间最说不清、道不明的就是一个“情”字。凡是陷入感情纠葛的人,往往会丧失理智。若能在“情”方面放得下,可称是理智的放下。

    “财”能否放得下?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能在“财”方面放得下,那可称得上是非常潇洒的放下。

    “名”能否放得下?高智商的人,患心理障碍的比率相对较高,原因就在于他们一般都喜欢争强好胜,对“名”看得较重,有的甚至爱“名”如命,最终累得死去活来。倘若能对“名”放得下,就可称得上是超脱的放下。

    “忧愁”能否放得下?现实生活中令人忧愁的事实在太多了,就像宋朝女词人李清照所说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果能对“忧愁”放得下,那就可称得上是幸福的放下,因为没有忧愁确实是一种幸福啊。

    §§§第六节 心灵自由才能真正的强大

    心理学上说,自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自由就是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自己的行为。当然这种决定是有条件限制的,受到自己本身的能力、外界的信息和周围环境的制约。但是人的意识可以自己按照各种条件的约束,自主地选择如何行动,怎样作为。如果这种选择是发自内心的选择的话,那就可以说是自由了。如果是受到了外界的强制和干涉,那就是不自由了。

    从“心”开始,让“心”自由

    心灵自由意味着一个人不一定非要实现某种特定的目标,也不必成为什么道德上的圣人,也不必成为一个有钱有社会地位的人,哪怕他只是社会上的一个小人物,只要他心灵自由,内心足够强大,就能获得幸福、充实、宁静与喜悦。

    寺院里有一个被人遗忘的小角落,那里没有充足的阳光,并且阴暗潮湿,垃圾堆积,只有一些不能食用的花蘑菇妖艳地生长着。

    有一个小和尚路过此处,觉得这个小角落水分充足,土壤肥沃,浪费了有些可惜,于是他清扫了垃圾,又在那里插了很多树枝。其他人见状便跑过来看热闹,纷纷问道:“你这是在干什么啊?”

    小和尚说:“种花。”

    其他人都劝他:“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能养什么花啊!”小和尚笑了笑,不置可否,只是每天来施肥捉虫。

    很多天过去了,那个小角落依旧被人遗忘。直到有一天,寺院里忽然多了很多蜜蜂与蝴蝶,大家便跟着蜜蜂和蝴蝶去探个究竟。

    跟到小角落的时候,大家都明白了,原来,这里开着灿烂的山茶花!

    可见,依据自己的心,作出自己的判断,不被外界的境遇所左右,才能真正实现心灵自由。心灵的自由意味着,不依赖特定的东西,当然心灵自由也不是想当然,更不是故意表现得惊世骇俗。

    了解自己做强大的自己

    个人生命只有当它用来使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生活得更高尚、更优美时才有意义。一个人活着就应该扪心自问,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度过一生,这是一个合情合理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其实我们强大不起来的根源就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自己的内心,看不清自己内心的需要,没弄懂自己生命的真正意义。因此我们没有办法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千百年来,不分肤色国界,无论贫富贤愚,无数人在心头追问过这个问题。从呱呱坠地一直到生命的尽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一直没有停过。这也是人到一定年龄自然会深思的一个问题。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一个人活着就应该扪心自问,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度过一生,这是一个合情合理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爱因斯坦认为:“个人生命只有当它用来使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生活得更高尚、更优美时才有意义。”透过这些伟人充满思想光辉的文字,我们可以窥见他们独特的价值观和对人生的追求。

    当然,“梅花有梅花的香,樱花有樱花的美,桃花有桃花的色彩,李花有李花的风味。百花争妍,才会有花园的美丽。”池田大作先生曾在《我的人学》一书中,提到佛法中的“梅樱桃李”的原理。他用充满诗意的笔触写道:“比如梅花吧,它领先于春光到来之初,开出高洁的花;然后是樱花开放的季节,樱花也使自己开得极其美丽;桃花、李花也是如此。同样,人也应当使自己的生命开出美好的花朵。不,生命本身就足有开出绚烂花朵的力量。”

    池田先生引用恩师户田先生的话——要为自己的生命而活下去,池田先生认为这句话具有深邃的内涵和千钧的分量,指出了人生终极目的所在。

    我们要活出自己的使命,用自身的行动验证和解开生命之谜,而我们的人生意义也就在其中。

    有一部叫《中锋在黎明前死去》的电影,说的是一个著名足球中锋,他曾经带领自己的球队夺得多个桂冠。后来,他被一位超级富翁看中并以高价聘用,不过不是让他去踢球,而是让他与一位物理学家和一位舞蹈家一起,在富翁的豪华别墅里作为“展品”存在,以满足富翁的虚荣心和占有欲。中锋离开了球场,虽然有优厚的待遇和高级的享受,可整天的无所事事让他生活在一种难以忍受的孤独之中,他终于在忧郁中死去了。

    电影中的中锋之所以在忧郁中死去,是因为他在富翁的安排下,完全成了一种“展品”和摆设存在,失去了自己原来那种充实的生活,可以说他人生的探索和实践终止了,因此,虽然衣食无忧,但他终于还是在忧郁中死去。人具有社会性,一个人必须融入社会,在社会中发现自己的使命,完成自己的使命,并由此谋取生存发展的机会,只有这样方能够不负此生。

    逐渐认识自己吧,心灵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心灵自由才能释放巨大的能量。只有知道内心的目标和向往,你才觉得生活是多么的有意义。

    强大内心训练课之不悲观

    目标:

    放飞心灵,使内心强大起来,面对任何事情不悲观,始终保持乐观态度。

    方法:

    生活的好坏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悲观意识也是源于个人对人、事、物的主观看法。如果我们每天想的都是欢乐的事情,那么我们很快就会变得欢乐起来;如果我们每天想的都是悲伤的事情,那么我们很快就会变得很悲观。要想让自己永远生活在欢乐中,不再活得那么悲观,就要靠我们自己,积极地去克服消极的想法。

    1.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对自己大声说:又是美好的一天

    乐观地看待生活,生活永远不会亏待你。让自己每天都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你就会发现,生活处处皆美好。

    2.每天都有一个目标,做什么事都有一个目标

    制订的目标要容易实现,切合实际,我们可以先不想明年会怎样,我们现在先去做下一步,走一步,然后再走一步,目标就容易实现,一个一个小的、近期的目标就会组成明年的大目标。

    3.不要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走出去,走进大自然,走到人群中,参加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培养活泼进取、开朗大方、积极参与的生活态度,在平凡稳定的生活中发现幸福的源泉,描绘快乐的人生。

    我们也不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大自然不会因为你而有所改变,我们也不要因为什么烦恼而烦恼。

    在团体活动中保持快乐的心情,美好的生活等待着我们,我们要微笑着面对困难,愉快地迎接每一个明天。

    4.广交朋友,感受关爱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多结交一些乐观的朋友,走入一个奋发图强的团队,成为其中一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多和圈子里的朋友沟通,也可以向他们倾诉心里的苦恼,他们肯定能提出不错的解决方法。

    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环境决定一切,环境改变命运。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对自己充满信心,不要受任何消极因素的影响,即使身边的人都消极厌世,你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如果现在你觉得自己悲观,那么从现在开始,不要想得太多,简简单单地活着,不要担心明天。

    找一些朋友,做一些自己感兴趣或者自己能做好的事,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关心他人,感受关爱。

    5.对着镜子练微笑

    镜子是必备的工具。每天对着镜子微笑,使你脸上露出一个很开心的笑脸来,挺起胸膛,深吸一口气,然后唱一小段歌,如果不能唱,就吹口哨,若是你不会吹口哨,就哼哼。

    保持微笑,做到开心每一天。微笑不仅对别人,对自己也有很强的杀伤力。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笑可以使肺部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保持美丽的笑容是拒绝悲观的首要条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