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传说-第三十七回 武林盟主朱棣凛然治藩 庶王子庶妃情断云梦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三十七回

    武林盟主朱棣凛然治藩

    庶王子庶妃情断云梦山

    秣陵江上多离别,

    雨晴芳草烟深。

    路遥人去马嘶沉。

    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

    沙头惊起双禽。

    徘徊一晌几般心。

    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却说秣陵王朱同钹起事黄河口一战全军覆没,上万兵马三个时辰内灰飞烟灭,荡然无存。这使得以朱棣为偶像的他,彻底失去了造反的信心,一蹶不振。

    怎么会失败得如此之快,还没有出河南就被灭了……

    其实这不怪他,怪他的偶像——朱棣。

    试想,当年通过“靖难之役”荣登大宝的朱棣,深谙强藩割据的隐患,虽然他是这样成功的,但是成功之后呢?他绝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的子孙身上。

    姜还是老的辣。于是老姜朱棣总结自己毕生的经验教训,制定了一套专门克自己这种人的《藩王制度》,好让子孙们平平安安。

    所以朱棣之所以庙号被奉为“明太宗”,到后期更升级为“祖”,明成祖。开国大帝,圣人皇帝才被奉为“祖”,守成级别的帝王都被奉为什么什么宗。因为朱棣毕生不止打遍天下无敌手,到老的时候更上一层楼,还打败了年轻时候的自己,然后将这套打败自己这个“天下第一高手”的绝招,写入《大明律》,专门用来对付和自己一样强悍的藩王。

    朱同钹绝对不会想到,自己的偶像成功之后居然消灭了自己,已经达到了“无我”的最高境界,这使得想学偶像的他,连失败都败得糊里糊涂,最后画虎不成反类犬。

    纵观大明王朝风云变幻的江湖之路,其实朱棣才是真正登峰造极的武林高手。因为他成功之后并没有选择在行为上无所事事,而是将武学的奥义从境界的根本上突破,再创巅峰。老朱棣研究的是“武道”,而不是年轻时候的“武术”。术是技巧和方法,道是规律和制度。术是眼前的作为,道是基因的根性。任何眼前的作为都逃不出命中的注定,任何七十二变都逃不出贴身的紧箍咒。大明王朝所有王爷的命运,在朱棣成功之后,已经给他们从幕后设定好了结局,那就是——全体失败。

    只是他们没有发觉,也不会发觉而已。就像鸟在飞的时候,只会想着怎样变换和摇动翅膀,从没有想过自己会身处在刮风打雷的天空;鱼在游的时候,只能想着怎样掉转和摆动尾巴,从没有想过自己会面临着波涛汹涌的海洋。行动环境和方式被规定了,就算你再勇敢,也是斗不过格局。

    朱棣制定的天,就是——弟兄们,到此为止了,从今以后,息事宁人吧!各位,翻天覆地,一次就够了。皇帝,一个人当就可以了,这个位子你们别想了。

    这是他说不出来又非常想说给那些觊觎皇位的蠢王爷们听的。

    聪明的王爷们,悟到了这一点,安安分分,做个小地主也乐呵。“只想着学习偶像却没有看到偶像是如何消灭自己”的那些王爷,后期就蠢蠢欲动了。

    大明王爷千千万,龙生九子,各不相同,若是每一个龙子都想当真龙天子,那这个伟大的王朝,大家都来破坏,谁来搞建设,还有完没完?没完,你们继续造反,有完,你们没事了在家里喝喝茶,下下棋,过日子嘛,又不是让你皇亲国戚饿着冻着了,干吗整天想着大闹天宫,当玉皇大帝?

    很多造反的王爷都会一根筋认为,是皇帝不称职,他才造反,他从来不认为他要是当了皇帝,会更不称职,并且他从不相信自己不行,根据他的理论就是——我没有当过,我没有体验过,所以你不能说我不行,你不是我,你不懂我。

    这种思维本身就是很粗鲁很可恶的。因为这样说话的人,他当皇帝看重的是体验,或者说他当皇帝的重点在于体验,体验皇帝吃喝玩乐的生活,而并不是钻研如何当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如果他真钻研了,不用当皇帝也一样能起到皇帝的作用。比如西汉的董仲舒,东汉的诸葛亮,大唐的魏征,大宋的范仲淹……这些人虽位不及人君,但是他们精研治国安民之道,与有追求的皇帝亦师亦友,理论和实践一样能起到人君的作用,何必把自己追求的重点放在当皇帝吃喝玩乐待遇上呢?这就是读书人与野蛮人的区别。

    一个励志成为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也不会对他的前任说“你的位子让我来体验体验”这种粗鲁的话,能说出这种话的人注意力也必然没有在勤政爱民上。励志勤政爱民的干部,他会像周公一样说话:“小侄子,听皇叔的话,为了你的江山,这件事你应该缓一缓……”

    野蛮人都是重物质的,读书之后的动物就是社会人,动物不会去思考群体什么的,只会在意自己的情感、安全、吃喝、欲望和子孙。社会人更重视的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安全、正义、伟大、幸福、和谐……这些价值观,而并非人只是身为动物的那些属性,那些属性你不用去提倡人自然就是那样,而人要创建人类社会,必然要确认规则、规律、制度和价值,这样才能克制人兽性里面的贪婪、自私和无知的部分,将人后天的神性发挥光芒,创造出一个健康、文明、干净、完善的时代环境。

    只可惜,那些看不见摸不到的什么标准,是不会被只享受物质的王爷们在意的,至少朱同钹这种爱吃爱喝爱玩爱嫖的人不会在意。他还会用兽性跟所有人这样怒吼:“你当皇帝设定的制度,老子凭啥遵守?大家都姓朱,你小子能当皇帝,老子也可以!”

    他当皇帝的理由就是,他只看到了,“大家都姓朱”这一方面。

    所以他敢说敢干,为了自己蛮横的追求,再残忍的事情都干得出来。

    这种野蛮王爷的心态,他还没出生朱棣早就明白了。毕竟,谁不是从野蛮走向文明,野蛮人一旦走向文明,建立国家,会深谙野蛮人的想法,然后用各种高级手段逼着他们学乖就范。

    鉴于大部分王爷想当皇帝的愿望是因为都只看到了皇帝的吃喝玩乐,朱棣的态度是:一句脏话。原本老子还想着养活着你们,你们能用心学习,满腔使命,心怀天下,和朕同心同德,一起为百姓做点实事,你们可倒好,为民谋福利的事情没干几件,先想着来夺老子的位了?以为老子读了书就不忍心跟你们玩刀开炮了吗?朱棣对他的孙子朱瞻基这样说:“你小子当了皇帝,你二叔要是敢胡来,别客气,干掉他,听爷爷的!爷爷把这杀鸡儆猴的责任交给你,你有本事,就干掉他,没本事,活该丢了你的江山,懂了吧?”朱瞻基坚毅地点点头,就发誓更要好好学习,将来好用各种手段对付野蛮的二叔朱高煦了。

    对于听话的王爷,比如仁宗朱高炽的孙子朱瞻基,朱棣是很看重的,对于整天牛哄哄,什么都不学,还谋划着要造反的朱高煦,朱棣好几次勃然大怒——让你掌管市舶司,原本想着把你小子带出来,给你提高点待遇,没想到你小子有了钱自己整日花天酒地,吃喝玩乐,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当了王爷的竟然就这点出息,这点境界。就这点能耐还当皇帝,你当了皇帝不更是没人管你,沦为吃喝玩乐嫖的憨货了吗?得了,现在啥也别想了,把你打回原形,好好啃着白菜帮子使劲哭吧,反正你哭了也不会反思。敢乱动老子宰了你,朕还就把你们这败家子馕糠货当动物一样圈养了。

    朱棣开始反思自己:成功了,难道就追求肤浅的吃喝玩乐,活成动物了吗?这种动物的一生又有什么意义?古人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达了,发誓要兼济天下,做一个好皇帝。但是,如何让那些只知道吃喝拉撒嫖,时时刻刻想要造反的王爷们闭嘴,还要让他们都失败,那就是——无穷无尽的成功!人治和法治并用,在家里用人治,在国里用法治。人治的家庭,作为爷爷,大儿子仁慈宽厚,却得了残疾,可怜,那就好好培养聪颖的长孙朱瞻基,教他读书识字、爱民若子的儒家伦常之道。在国里,对谁都不客气,管你什么王爷,只要造反,一律铲除,大明不缺王爷,朕也不缺儿子!虽然身为父亲说这话毕竟有点痛心,但次子不争气,就只能把他作为反面教材公之于众,让文武大臣看看,谁还敢造次。对于王爷,威慑不顶用,就制定王法,王法就是用来专门管王爷的法——二王不得见面,王爷不许出封地40里,朝廷随时会派大员作为地方巡抚去视察,看你在封地乖不乖,如果有异样,马上调动军队彻底碾轧,连根拔起,将罪恶捏死在襁褓中。

    可是,就是连正义感和责任感爆棚的朱棣,也没有看清一个人性的事实——自己打下来的天下自己肯定是珍惜的,因为只有自己知道当年的自己有多么不容易。儿子孙子也会很听话,事事照办。但是再往后的曾孙就不行了,曾孙一出生,就吃喝玩乐习惯了,就自然认为朕就是吃喝玩乐的命,不再想着有所作为,开天辟地,天外开天了。这是很多昏君从出生开始就一直惯性的惯性,最后致命,而且还是非正常驾崩。

    皇家的家庭教育是儒家,皇家的国家教育是法家。皇上跟臣子们,客气归客气,一旦臣子没有礼貌,触犯了皇上的底线,皇上就会让他们看清,他们自己是什么货。

    因此,秣陵王恨的是正德皇帝,没想到我这个皇帝小侄子这么厉害……其实他还是肤浅了,就算他小侄子不厉害,朝廷也是藏龙卧虎,高手如云之地,朝廷的精英团队怎么都比你一个虐待百姓造反县长的流氓团伙强。正德皇帝最大的缺点,就是他常常自己无视法规法纪,喜欢人治,正德皇帝最大的优点,恰恰也是这个。人治的王朝,拍马屁逗皇上玩的,给皇上穿衣梳妆叠被铺床的,为皇上倒尿盆洗澡搓背的,皇上喜欢。武林高手,江湖异人,绿林好汉,皇上也喜欢。谁不愿意当一个集精英团队于一身财大气粗的帝国总裁?所以正德皇帝当得非常享受,他的爽朗率直常常也能传递给大臣,大家都觉得皇上很仗义、直爽,像个江湖小哥,虽然有点任性,好歹也是个男子汉,所以大家都很领情,很忠心。

    看不见皇上的人,想法就多了,以为皇上是个小屁孩,一把就可以捏死,然后自己哈哈哈哈。

    像秣陵王朱同钹这种唯我独尊的郡王,一般都是目光短浅,由于文化水平低,做事想当然,性格自大又自负,失败了都会很愤怒,不甘心,所以古人说这种人,就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他的思维不是说算就能算的,而是斤斤计较,怀恨在心。正德,你把我当蚊子打对吧?老子就是个蚊子,也要吸你一管子血,老子当不成皇帝,你小子也别想坐得安稳。

    秣陵王其实很可悲,像他这种坏傻狂的郡王,其实压根就没有见过皇上。他不知道皇上有多动症,最讨厌端端正正坐着,皇上最难受的就是上朝,听臣子们轮番念经,只能靠偷吃点零食或者使眼色逗太监玩解闷。他甚至连皇上什么性格都不知道,他要是见了皇上真敢这么说,按照皇上的个性,还真会跳起来和他单挑,然后以皇位为赌注,豪赌一把,输了你来当皇帝,赢了你给朕当箭靶子。皇上心很宽,看得开,他的名言就是:朕随时打算御驾亲征,为国而战,亲手守护朕的百姓,大丈夫自当以死殉国,方不失为一条好汉。这种言论经常令在场大臣惊呆:大丈夫以死殉国,那是臣子和百姓们对你说的话,大家殉的就是你,保的就是你,现在连你都说这种话,你要是玩完了大家群龙无首怎么办?皇上语惊四座:驾崩一个朕,自有后来人,朕没有那么矫情,不会把生命看得太重,谁当皇帝不是临时工?

    因此,皇上他武功不高,但是谁也不怕,他恰恰是这样的皇上,他很热衷于一对一。如果事情真这样发展,那皇上反而危险了,因为皇上的武功,和秣陵王相比,绝对是个三脚猫,虽然他很热血很贪玩,但那只是因为年少轻狂,童心未泯而已,与个人实力无关。最后,最懂皇上的人还是从小看他长大的老爷子——内阁梁储。老梁完全没有给秣陵王与皇上一对一的机会,却使了一招瓮中捉鳖,派大内高手在河南境内就把他收拾了。

    王爷败得不甘心啊!这算个什么事?这还没开始造反呢,结果就是个这?真的就这样被人像拍苍蝇一样给打趴下了?

    于是王爷决定整兵再战!他立即飞鸽传书给自己亲信的属下,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三天之后收到属下的回信,意思就是:王爷,我们被王子解散了。

    什么?王子将孤的亲兵给解散了?不是让他守着老窝,等我回来吗,这怎么回事?信里面写得很清楚:朱安涪没有反朝廷,却反了王爷。

    属下的回信回得也是很有他们的风格,因为在他们看来,他们只会直接关心那个给他们发工钱的老大——王爷。大明是什么,它爱是什么是什么!我的忠心,是忠于我的老大,我才不知道什么叫大明。这种思想,就是强藩割据的基础——不读书的丘八对忠君爱国文化粗鄙又直观的理解。

    “真是祸起萧墙,家贼难防!孽种竟敢如此负我——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于是他夜探开封府,见那些打败他的人们居然在觥筹交错,组团吃喝,他深以为恨。忽然,他听到他们交谈王子的事情,说朱安涪真是一个孝子,没想到,朱同钹那个逆贼居然有这样一个好儿子,真是“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王子散尽家财,解散了王府雇佣培养的亲兵,这件事情大家务必要在道义上保密,这样朝廷也能少些追究,毕竟造反的是朱同钹,其他从犯,都是被朱同钹洗脑或者不明就里的普通人,也是百姓,上天有好生之德,看在滥杀无辜老百姓父母会伤心的份上,就放他们一条生路,让他们回家侍奉双亲去吧!来来来,大家喝。

    席间有人问,既然王子如此大仁大义,宽厚善良,为何不请他一同赴宴?好让我们这些家国之士,也目睹目睹沈邱朱安涪的儒王风采。

    朱睦审道:“王子孝顺啊,他知道朱同钹谋反是大逆不道,不愿同流合污,就决意带着苦难的庶母远游去了。鉴于我开封古城,也曾是大宋京都,这片土地培养出来的大宋帝王,一个个宅心仁厚,崇文偃武,求贤若渴,厚养士人,开富宋三百二十年江山。孤王仰慕宋祖之德怀,蹈先贤之遗风,不忍见他母子风尘漂泊,就给他们在开封安排了住处,他们已经安定下来了。我开封附近,有云梦山一座,乃战国兵神老祖王禅修道之地,他们母子昨日起程,料是上山访古拜神,求太平去了。”

    朱同钹一听,心想:“好你个逆子,坏我大事,居然又找到那个贱人,还悠然自得,游云梦山!我要让你们这两个下贱坯子知道,背叛我朱同钹的人,是什么下场!”

    翌日,云开雾散,和煦春光,云梦山上草木葱茏,流水鸟鸣。王子爬上一棵桑树,摘了些许桑果,又飞身而下,献给哑姑吃,哑姑尝了一颗,王子闻:“娘,这果子甜否?”

    哑姑笑盈盈地点头,不知道有多开心,又拿一颗,正吃时,发现桑果中卧着一只蚕宝宝,王子正要扔掉,哑姑却摊开手心道:“别扔,给我。”

    小心翼翼掌心端着小蚕,哑姑架起拐杖,一瘸一拐,走向那棵桑树,放下拐杖,慢慢蹲下,将小蚕放置树根周围落满桑叶的地方,那小蚕一下扑上去,开始沙沙地吃起桑叶。

    看着小蚕那样快乐,哑姑笑了,而望着哑姑王子却转笑为惊,因为——朱同钹正站在她身后!

    朱同钹一把摁住哑姑的脑袋,王子立即起身,朱同钹狞笑道:“好哇,你们这两个贱坯子!背叛了我,居然还有兴致在这里游山玩水,你们怎么敢这样对我?”

    “娘——”

    王子一声大叫,朱同钹豁然开朗:“哟,看来你已经知道了……”

    王子咬牙道:“我不想跟你这个逆贼废话,快放了我娘!”

    “你说什么?臭小子,你还真长本事了?敢跟你老子这么说话!谁教你的!是不是这个女人?”

    “没有!她不会说话,能教我什么?她已经被你打断了腿,逐出王府,你还想怎么样?”

    “被打断了腿还能笑得出来……你看她是不是一个贱货?不会说话,你又怎么会知道这个贱人是你的娘……”

    哑姑颤抖着说了一句:“涪儿快走……”

    朱同钹一惊:“呦呵?我就说,当年守口如瓶,为了一个孽种就吞炭发誓的小丫鬟,怎么会突然又和她的孽种走到了一块儿,原来你不会说话是装的啊?怪不得这个孽种知道真相,选择背叛了我……”

    “不是!娘是被你赶出王府之后,遇神医救好的,赶出王府的时候你说过,她已经不再是王府的人,那么她身上的秘密,也不再是王府的秘密,是她自己的!更何况——就算是王府的秘密,你一个堂堂男子汉,居然三番五次威胁一个女人,折磨一个女人,算什么英雄!一个连自己的女人都不放在眼里的人,还指望你把老百姓放在眼里么?难怪你喝下那么多元婴汤,用冰窖储藏婴儿,你还想当皇帝?简直厚颜无耻!丧尽天良!”

    “你说什么!王八蛋……敢跟你老子这样说话,反了你了!”

    朱同钹上前,动用先天龙子功,与王子大打出手,王子也不甘示弱,两人的武功一模一样!

    几十招过后,朱同钹嘴角扬起:“你小子口口声声说得动听,元婴汤你也喝过,你不也丧尽天良?”

    “我是被你逼的!我不喝你就会打我,我现在才知道那居然是人汤,想起来就一阵作呕,是你这个禽兽!陷我于不义!”

    “你说什么?混账东西,老子废了你!”

    一场父子大战,打得是天昏地暗,白日无光,飞沙走石,风起云涌。朱同钹身穿地综夹缬酡红衿,绉纱出锋獒皮统子,腰绾九尺绫地追风缟,下身凤尾戗缂丝黑绔,脚上嵌杂宝玉鼍皮靴,双腕各悬嵩山墨铜雕龙环,背负玄铁镶环狴犴杀威棍,风中披发四扬,虎视眈眈。

    朱安涪头戴二径绞罗素葛巾,身穿青地灯笼纹梭布右衽衫,腰缠方胜綦绣缔结带,下身对羊对鸟树纹皂罗裈,脚踏彩云归月翘头舄,双腕也悬雕龙环,目光如炬,黛眉斜扫。

    朱同钹没有想到,他的宝贝儿子武功日益精进,并同样会使用雕龙环,掌威与招式丝毫不逊于自己,任凭他如何心狠手辣,最终居然还是分庭抗礼,于是他用力排开一掌,仰天大笑:“臭小子,你是我复制出来的产品,你让我领悟到了……原来武学的最高奥义,是突破自己,你武功学得好!学得真好哇!”

    朱同钹突然目光一亮,双眼横出一道红光,奋力抽出玄铁镶环狴犴杀威棍,将浑身的力道集聚在手腕,掌心一作力,杀威棍居然被他拧成一圈铁环,那铁环上本镶着金环,此时,那些金环纷纷串在了一起,金光淙淙流动,在铁环上形成了一道金色的龙睛。朱同钹背后真气蒸腾集聚,一张衔环龙图腾悬浮而出,那便是他动用了所有的力量,这种力量吸引了另一种力量的垂青,使得他成为,冥冥中大明王朝“龙生九子”的第七位——狴犴王。

    他释放了所有的力量,同时体内又充满了龙子垂青的力量,与王子再次交手时,狴犴环中探出他的一只龙爪,和王子双掌一接——顿时!王子飞出九丈多高,撞倒一棵大树,大树又撞倒另一棵大树……

    在一片倾颓中,王子逞强起身,却是七窍流血,浑身一酥软,双膝跪地,就此倒下,不省人事。

    “涪儿——”

    哑姑一声肝肠寸断的嘶哑叫声,令朱同钹得意不已,因为,这就是下场。

    哑姑丢掉拐杖,连滚带爬地匍匐到王子身边,托起他已经被鲜血布满的小脸蛋,拍打着,尖叫着……

    梦中……恍惚的梦中……半梦半醒之际……

    王子仿佛看见,那个温柔的奶娘,托着他的脸蛋,为他唱歌,哄他入睡……而现实中,哑姑其实是托着他的脸在哭。

    可他明明看到的,是一张微笑着,慈祥又温柔的少女的脸,自己也明明是一个昏昏欲睡的小王子呵……而现实中,哑姑已经满鬓白发,俨然一位臃肿的老妇人。

    不对,她应该是一个拥有着彩虹一样笑脸,陪伴着我长大的小丫鬟的……而现实中,他已经长大,哑姑也已经在王府度过了自己所有的青春,陪伴着他,大家都长大了……

    哑姑老了。

    “奶娘……”

    不知为什么,王子反而这样称呼了她。可当他眯眼望着哑姑的时候,哑姑的头,已经被王爷凌厉的一掌所劈下,恰如雪花盖顶——哑姑的最后一对眼泪,落在了王子的脸蛋上……

    那些陪伴着他长大的美好回忆,在这惊天动地的一掌下,一段一段地浮现在他的脑海,又一段一段地随风而去……他看到的眼前……是天崩地裂……

    “啊——!!!”

    他怦然起身,对着朱同钹连发三十几掌!朱同钹措手不及,三十几掌全中之后,他嘴角含血,面目狰狞地退后几步,掌心又掏向狴犴环内,又探出一只龙爪,竟被王子一拳击碎!那龙爪像龟缩一样,迅速退回了环内,反而从另一头蹿出来冲着朱同钹就是一爪——

    朱同钹丢了狴犴环,凌空飞向一棵大树,重伤倒地……

    打败朱同钹这一幕,被一起来登山打算与朱安涪母子会合的朱睦审、刘西凤十余人等,看得胆战心惊,纷纷跑上前来……

    在众人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情况下,朱同钹冷笑着起身:“虽然……还没有喝够千盅元婴汤……但是……据我现在的实力……足够清理门户了……你……你这个孽种……”

    朱同钹刚一运作真气,忽然脑海中一片空白,浑身发冷,一个寒战之后,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等到空白散去,他才发现,自己周围,居然布满了惨死的婴儿!那些婴儿,有些还拖着脐带,但明明已经死了,为什么可以移动!为什么可以出声!为什么可以爬到我的身上来……

    他动弹不得,还不知道这一切都是他中掌之后的幻觉,周围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是对于他来说,却只能仔仔细细地看着不能动弹的自己,双腿被婴儿们拢着,双肩被婴儿们锁着,脖子被婴儿们搂着,还有无数的婴儿像海洋一样,从四面八方向他爬过来,蠕动过来,吃他的身体——咬腿……咬背……咬肩……咬脖子……

    朱同钹倒下去了,浑身僵硬,再也没有醒来。

    那天清晨的云梦山上,原本是鸟鸣流水,迅即变得悄然无声。只有一阵一阵的微风,不时经过,为王子擦着不止的泪痕……

    时代留下的,只是《明史》中的一段记载:朱同钹,沈邱郡王,成化元年封,正德元年,薨,号荣戾王。荣戾王庶子朱安涪,正德三年袭封。

    王子为何三年之后才袭封,当他的皇帝哥哥正德皇帝问起来时,他说,是为了给娘守孝三年。正德皇帝颔之,并带着张太后与文武大臣们参拜了王子带来的哑姑灵牌。由于是庶出,哑姑没有陵墓,沈邱城郊只有一片她的坟。但是,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榜样的庶妃,在她的身上,闪烁着大明王朝女人很多温柔、善良、贤惠与坚强的品质,这是众所周知不争的事实。而朱同钹王爷,皇上懒得去看,也就派了小太监,给他随便扫扫陵就可以了,说不准,这样欺负老百姓,疯狂肆虐搜刮民脂民膏的王爷,哪一天,陵寝会被被盗……未可知也。

    后人有诗云:

    王储庶出最为悲,

    无有上荫命堪摧。

    琼楼语少砖生寒,

    灯笼连夜暖柴扉。

    颍水东去呼声在,

    天兵南行尽销威。

    雏龙擎天终有日,

    西山曾照暮云归。

    kfYV3CVOqu5RygoNDVhFXYgR7MVO7+MK1n+KdMT6Vtc9XpQgYuCWHP5REKg40ddUbIZxKO3XZlXwIziPYIz09g==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