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传说-第二十回 李承勋奉旨巡抚辽东 建州卫承昔日明宪宗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二十回

    李承勋奉旨巡抚辽东

    建州卫承昔日明宪宗

    正德元年,是继“弘治中兴”落日之后的群星璀璨、众星拱月的神奇年代。

    这一年,琉球岛一级逃犯陌上阳,漂洋过海,在福建武夷山建立“朱雀门”组织。

    这一年,河西敦煌月牙泉“靖难之役”隐者后人公孙向东,骑骆驼横绝沙漠,穿越玉门关、嘉峪关,到达先祖阿必宝哈曾经营过的十三朝古都西安。

    这一年,鞑靼小王子入侵灵州、固原。余子俊、徐廷章、秦竑、范瑾、呼延直、杨瑾、降兵田六殉国,正德皇帝无定河拜将呼延真。

    这一年,九十岁高龄的王恕老太师已值风烛残年,告老还乡的他,每个夜里,都在陕西三原的宏道书院唉声叹气。老爷子身披鹿裘,手揣宣德炉,仰望星辰,忧心如焚。

    想当年宪宗爷在位时,帝无治心,朝无正臣,老夫尚可以殚精竭虑,力挽狂澜。如今天下皆言“弘治中兴”,少主冲龄践祚,满朝文武,众星云集,可是苍穹之上,它为什么还不出现……

    “朱雀,白虎,玄武……他呢?他在哪儿……”

    “师父,我来了!”公孙向东欣然一笑。

    “不是你,不是你……”老太师连连摇头,遂问:“为师让你找的人呢?”

    “已经带来,在中堂候着,奉了茶。”

    辽东巡抚——李承勋。原本只是南京刑部主事的他,在老太师的一再推荐下,正德皇帝派他巡抚辽东。当然,这种派遣应该说,是老太师的意思。老太师身在朝野,还能不忘国家社稷,真不愧为宪宗能臣,孝宗重臣。他和杨廷和,是正德皇帝最尊敬的两个大臣了。当然,像正德皇帝这种目空一切的大领导,是很少尊敬人的。

    “立卿,事情怎么样了?”

    “唉,没法说。”

    “没法说,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太师,您老位高权重,就是退休了,也是口碑在野,一言九鼎,在朝廷威望犹存。卑职实在不想在您面前传递负能量,可是建州女真,真的没法管!”

    “何出此言?”

    “卑职用南宋使臣的话回答你——女真人如龙,马如虎,上山如猿,入水如獭,其势如泰山,且夷虏刚悍善战,茹毛饮血,殆非人类。如今他们自己都管不住自己,卑职……卑职能力有限,实在管不了……”

    “建州三卫,原本就是自治,朝廷派巡抚过去调研,也就是做做样子,只要朝廷大局稳,地方区域治安问题都可以慢慢来。”

    “唉,太师你生在太平地,做的太平官,是不会懂得那种视聚众斗殴为喝白开水,靠拉帮结派分势力范围的原始生活。坦白说,女真人的械斗,跟大自然里的动物争霸,划分领地没什么两样。部落斗殴,成者为王败者寇,谁不服从,就往死里干,一场斗殴下来,死的人尸骨现场喂狗喂鹰,然后在场刁民全体默认并且隐瞒事实,跟没事儿人一样。战胜者领地重新扩张后,被部众默认,战败者死无全尸,查都没法查,那些野人连名字都没有,更别提什么户口,真有户口那都是他们随便虚报忽悠朝廷的,简直是一帮打着部落旗号的乌合之众,地痞流氓。”

    “有这么严重?”

    “唉。我邀请王宪一起去的,王宪还被他们给打了,后来王宪回来,说什么都不肯去了。现就剩我一人。”

    “辛苦你了。那么老夫多问一句,女真的部落里,可曾出现过年少出众的英雄好汉?”

    “英雄好汉?什么样的?什么英雄?”

    “就是——嗯——年轻的,手段很厉害的少年,像我东儿这样的。”

    “那可不。那地方,个个都是十几二十岁的棒小伙子啊!说真的,女真的战斗力真是不差,若是代表大明打仗,可真是沾光,就像太宗当年打天下,借宁王的朵颜三卫一样!女真人比蒙古汉化程度高,处事谨慎也爱学习,性格虽暴,但粗犷任侠,崇信道义,熟了会很好相处。建州土地肥沃,产出的粮食能养活很多人,所以他们才打打杀杀啊,用他们的话说,能生五个,就敢整出四个出战,留个根就行了,全死了也不在乎,说明苗子战斗力不足,命中该绝。孩子没了再生就得了。”

    老爷子听得一愣一愣,脸上时常还露出害臊的笑容,这样他就放心了,因为时乱,必然出英雄!要是女真人人都躺在家里睡大觉,那老爷子可就头疼了。

    所以,李承勋,你再去一趟吧,这次,带上老爷子的礼物,一块龙纹青勾玉,当你看到女真部落有一个特别出众的少年,就将这龙纹青勾玉交给他,带他回来。

    “那,如何才判断太师所谓的出众呢?”

    王恕仰望星空,又俯首思索,掐指算道:“应该是……二十岁左右,武艺高强,多次出现,个性像春风,作为像木……木……金主杀,木主生,对,喜欢行侠仗义,解救众生!”

    “啊?女真都是穷凶极恶、好勇斗狠之徒,绝不会有这样的人。”

    “总之你自己看着办,人的行为和结果很难判断,杀人有时候也是救人,卦象中是这么解释的。”

    “卦象?”

    “嗯。总之你尽力去办吧!记住,这是个对大明未来很重要的人,不可轻率马虎,绝对要多次审查,三思而后断。事成之后,大功一件,我会向皇上保举你为尚书。”

    “那卑职就先谢过太师了!卑职一定不负所托!”

    李承勋说的是实话,建州真不是个省心的地方,而在被打的王宪看来,那都不是人待的地方。

    王宪被打事件,发生在一次女真的部落斗殴。由建州左卫率领的锡宝齐篇古部和建州右卫率领的卜花秃部进行百人械斗。王宪来时,两部斗殴事件正处在热火朝天的阶段,王宪亲眼所见女真人干架势头之强悍,程度之残忍,连小孩也参与其中,令王宪始料未及。一同在场观摩的李承勋巡抚意思是,等他们打完了,火泄了,我们再上去挑个首领交谈。王宪不同意李承勋的看法,认为我们来就是传递文明、颁布政令的,任由他们无法无天,那我们不是成了吃干饭的了吗?一群井底之蛙终日私斗,岂不知小小女真部落天外有天,就是我大明。

    王宪原本想上去演讲一把,大致的意思就是,你们这帮小喽啰神经病不要打了,天外有天,大明管不住你们还是怎么的?并且王宪想用排比句发言,因为那样可以增强气势。让这帮野蛮人知道好歹,有点分寸,回归理性。

    李承勋惊愕地望着王宪,他不是被王宪的言论吓到了,而是被王宪身为御史居然有这种迂腐的脑子。于是李承勋立即劝阻——万万不可。

    为啥?

    野蛮人头脑简单,打架连命都不要了,会听你王和尚念经?你还在人家打架的高潮骂两帮人都是神经病,你觉得你存活的几率是多少,你是来代表大明殉国的吗?

    李大人不愧出身巡抚世家,经验丰富,一言惊醒梦中人,王御史急了:“那你说怎么办?总不能任由他们厮杀,我们两个傻瓜站在旁边观看吧?”

    事实还真是这样。并且只能这样。

    李承勋用很负责任的眼神告诉王大人,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他们打完了之后一定会找人评理,而代表朝廷的他们是最好的裁判。

    为什么不能立即制止?毕竟他俩不是带兵来的都护,而是朝廷特派员。反过来,人家女真的老大才是领导。他们来了最多给个面子,真正有指挥权的,是建州的左、中、右都指挥佥事,合称“建州三卫”。

    此时,三位都督正在酣然参战。他们在战马上英姿飒爽,神勇无比,并且都是老当益壮,以一敌十之辈。

    听李承勋做现场战况解析,王宪很不理解,就算斗殴也是双方的事,怎么三个部落缠在一起了?

    这恰恰是这场斗殴的特别之处,左卫和右卫争端,在中卫的地盘上,看似没中卫什么事,实则是奇耻大辱。这就好比街上两个地痞流氓干架,却撕扯到了店铺老板家里,打碎了老板的家具,吓哭了老板的小孩,还随时有可能伤及无辜。态度明显就是不把老板放在眼里。所以,最愤怒的应该是老板,最吃亏的也是老板。他多想说一句:“你们两个神经病够了!”却常常得到的回答是:“这事你别管。”

    怎么能不管。建州中卫是三卫的核心。虽然实力不一定是最强,但位置是德高望重,在朝廷看来,中间人往往起调节作用,适合做领导。

    实际上,如果抛开现状谈历史,建州三卫实在是没一个好东西。他们的先祖在宪宗爷时代就经常劫掠边境,带头滋事,和鞑靼小王子一个德行,地方穷啊,没钱花了只能抢,在朝廷受了点气就大开杀戒。

    问题是,鞑靼小王子在朝廷看来是不学无术的强盗,而建州三卫却是朝廷一直扶持的大明部落,骁勇暴貌,战斗力强悍。一个家庭孩子多了,难免有不听话的孩子,一个国家地方大了,常常有窝里斗的各位大哥。从当年永乐帝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开始,建州就属于朝廷直接授权,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领域了,是大明的一部分,连在它下面的朝鲜国,也称大明的藩邦,朝鲜王视大明为天朝上国,学习大明典章制度、礼仪文化,渐成大明版图里的一方诸侯,颇有唐时日本之风,但朝鲜与大明的关系实际上比唐与日本要亲密得多。

    如果说唐与日本是毕恭毕敬的师徒关系,那明与朝鲜就是师徒关系加歃血为盟的亲属关系,且朝鲜乃商王箕子之后,提起血脉基因与大明更是血浓于水。朝鲜承认大明为父母之邦,太祖将朝鲜王子视如己出,封赐优厚,王子登基王位之后,带朝臣年年进贡,岁岁来朝,大明再涌泉相馈。皇明祖训,历代大明君主皆不能忘半岛三韩百姓之安危,大明万里疆域,皆朕之子孙也。

    朝鲜原叫高丽,取高山丽水之意,明太祖道:“高丽之地,山似大明之丘,水如大明之沟,称高山丽水,言过其实。”

    朝鲜王身为大明诸侯,来到君父之国,感慨天外有天,大明富有三山五岳,九州万国,五湖四海之广袤,真大国也,君父所言不虚,那高丽将如何名副其实,请君父明示?

    太祖东瞻,欣然道:“高丽国在东方,先沐朝阳之光鲜,堪称朝鲜之国!”

    “朝鲜,真盛名也!此名较之高丽更为壮美可钦,谢君父拟名!”

    当朝鲜成为大明藩邦,对待其北方女真,就不以为然了。同样是大明同胞,文明的朝鲜看野蛮的女真,就像一个读过书的富家公子看地痞流氓,自然是不会正眼,然而,朝鲜的情绪也不会随便表露出来,这就是教养。

    而女真的情绪却经常表现出来。女真一不高兴,连大明也打。这就太过分了。就像一个熊孩子路过街边店铺向父母索要玩具,当街拽母亲衣服、踢母亲小腿、掏母亲钱。大明身为母亲时,也曾溺爱,要什么就给吧。大明身为父亲,也常常发火。

    但是这种没有教养的行为,朝鲜是非常鄙视的。还真别说,如果按照汉化程度来看,朝鲜确实比女真文明得多,学习好还有礼节,大明非常喜欢,反而给的关爱和照顾多。

    女真就更窝火了。

    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建州左卫董山,右卫纳郞哈开始劫掠边境,史称“丁亥之役”。

    女真竟然对祖国母亲下手,杀害同胞,肆虐文物抢东西。令人气愤的是,连最应该懂事的建州中卫也来凑热闹了——中卫李满住带着大儿子李古纳哈、二儿子豆里、二儿子的大儿子甫罗充、二儿子的小儿子雪胡赤,真可谓全家齐上阵。

    事实证明,家教是祖传的,没家教也是祖传的。

    有家教的朝鲜此时拿出了他的家教——保护君父!大胆女真你这个野蛮人哥早就看不下去了,没想到你还真是个白眼狼!

    朝鲜,一个读过书的贵族富公子,有钱就任性,速拨一万大军上阵,由大将康纯、尹弼商、南怡、鱼有沼参战。明宪宗感动得一塌糊涂。

    宪宗爷派总兵官赵辅,大将邓佐、武忠,指挥使可昆、王瑛、王铨、黄钦、李秉、韦朗、裴显提兵三万清剿。

    宪宗爷由于早年当皇子时受过软禁之苦,懦弱怕事,告诫将士们对女真差不多就可以了,而事实上,总兵官赵辅大人,可完全没给女真面子。

    赵辅将军将门之后,雄辩有才,能文能武,世袭济宁卫为指挥使,天下大定明朝没有对外战役,赵将军就成了朝廷默认的剿匪专业户,征讨过大藤峡瑶民起义,生平最恨的就是这种喂不熟的白眼狼,吃谁的饭砸谁的锅,残杀同胞,对国家法令阳奉阴违的无义狂徒。

    康纯与赵辅将军一见如故,表示愿意全力配合此次行动,朝鲜大王有令,全军行动一律听从君父他们的安排。于是赵辅、康纯约定分兵出击,赵辅对付建州女真左右卫,朝鲜对付中卫。

    经过数番生死鏖战,连战连捷,女真毕竟寡不敌众,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几千人竟和几万人打起了游击战,对抗数月,直到八月份,赵辅在广宁剿杀了董山、纳郞哈。康纯更神勇,生擒李满住部下百余人,斩杀百余人,焚烧窝点九十七区,俘获牛马器械无数,连李满住家属也给一窝端了,俘获五十余口。最终康纯在婆猪江上斩杀李满住、李古纳哈、甫罗充,豆里与雪胡赤趁夜袭营,也被康纯捕获截杀。

    这个豆里,之前还是自封的朝鲜大使,经常去朝鲜索要物品,朝鲜看他是大明都司,兄弟之交,也不与计较,时常赏赐,但是啊,只有父母明白调皮孩子的贪婪不能纵容,否则他就会玩出大祸。朝鲜给了几次,受到大明的严肃批评,朝鲜就不给了,豆里就把怨恨归到大明头上,大有“我哥给我钱关你屁事”的心态。

    大明置之不理。

    因为大明之前给他的够多了,他怎么还好意思向邻居要?之前董山给大明进贡点牛羊,大明知他忠孝,就把牛羊钱兑给他,还报销了路费,管吃管住。他一看大明这么有钱又大方,就问大明要蟒衣、玉带、金顶帽,大臣一听就火了,蟒衣那是给王爷和大功臣的,无功不受禄,你凭啥?

    宪宗爷好脾气,念在多年边境稳定,也算你的功劳,赏你一件,拿去玩吧。

    大臣很不满。

    回来纳郞哈一看,董山用点牛羊就换回来这么多东西,我也要。

    于是纳郞哈也上路了,同样——牛羊折算,路费报销,管吃管住,我要金织衣、彩缎。大臣愤怒了,金织衣是赏治国有功、经天纬地的文臣的,你不读书不学无术就知道吃喝玩乐,怎么好意思开口?

    宪宗爷笑笑,算了算了,你好好管理建州,善待百姓,东西就当朕给你的鼓励。

    大臣非常不满。

    后来文臣开会,强烈谴责皇上的滥赏行为,说这样只能让女真得寸进尺,食髓知味。早朝一上奏,宪宗爷笑笑:“知道了,下次不赏就是了。”说实在,宪宗爷的脾气可比他孙子正德皇帝温顺多了,这要是换了正德皇帝,估计就一句话——东西是有,凭什么给你,有本事来抢!

    正德皇帝无时无刻不在琢磨着给自己创造舞台御驾亲征,在天下人面前当英雄的机会,虽然他自己武功是个三脚猫,但手下却高手如云。

    宪宗爷这边囊中羞涩了,董山和和纳郞哈就想到了朝鲜,连一向“做事”都慢半拍的中卫也开始打朝鲜的算盘,因为中卫大人牵着牛羊去“做生意”的时候,宪宗爷已经是被批评过的宪宗爷,左一句不好意思,右一句暂时缺货。中卫大人扫兴而归,但他不甘心,立志一定要让朝鲜赏个够本,凭啥他俩都金线衣服四爪袍子,我啥玩意儿没有!

    朝鲜也是没办法,豆里来要东西,不给,得罪大明君父;给了,这货不读书不知仁义,肯定不会记你的好,三番五次就把你要穷了。后来大明发话:“不准给!”这还是大臣们一致的意思,连感叹号都是大臣们的情绪,逼着宪宗爷下达的指令,朝鲜听到这指令太放心了,然后义正言辞地展示给豆里看诏书——你看,不是哥不仗义,君父已经生气了,你小子适可而止吧。

    建州三个大老爷们是不会适可而止的,因为他们已经肠子吃出油了,今天你不给都不行,老子自己抢!

    这就把大明惹火了。朝鲜对于这种白眼狼行为,更是义愤填膺——边境百姓过日子本身就不容易,你还抢劫,干脆你先别活了!留着你这种无情无义的狂徒也是个祸害,代表大明先把你这个定时炸弹给灭了。

    结果就是,赵辅和康纯彻底来了一次狠的,把建州三卫地盘扫荡无遗,人员建制大换血:

    建州左卫董山死了,儿子脱罗继位,脱罗短命,弘治年间他的弟弟锡宝齐篇古继位。

    右卫纳郞哈完蛋,这位仁兄连儿子都没有,全家都死光了,剩个叔叔卜花秃继位。

    中卫李古纳哈被灭门,上至老爹下至弟,太惨了,剩个侄子完者秃继位。

    这三位继承人,可是在宪宗爷面前虔诚许过愿的,从今以后再不骚扰边境,再不和朝廷作对,一定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考量,干好本职工作,树立高尚文明的领导榜样,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坚定不移走和平稳定发展的伟大道路,为大明实现中兴盛世争取模范带头作用。

    宪宗爷对于他们的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

    志得意满的赵辅最终封侯——武靖侯,侯爷还给朝廷交了一篇战地报告文学——《平夷赋》,文采斐然,流传千古。

    最终,宪宗爷驾崩了,实现了中兴的孝宗先帝也驾鹤西去了,斗转星移,到了正德元年,建州的三位大老爷们又开战了。手底下有兵做事就是任性,其实这兵就是当地的普通百姓,女真和鞑靼一样,骑马射雕吃肉干喝酸奶,全民皆兵啊。

    不过这次不是劫掠百姓,而是互相争地盘。

    王宪是很不理解的:“国家的地盘怎么随便由他们三个抢来抢去的?”

    “可是他们三个是国家指定的地方军阀啊。”李承勋道。

    “那我们算什么?”王宪问。

    “巡察安抚大员,而且还是特派的。最多干一个月时间。”李承勋道。

    “一个月时间让我们驯服一帮野蛮人!”

    “御史大人,你是不是已有退意?”

    “哼,怎么说我也是朝廷命官,既然陪你来了,就不打算无功而返,看他们能拿我怎么样!”

    “不要小看这些部落,训练好了他们可是大明的骑兵精锐,无坚不摧。前提是要培养出忠义之心,否则,臣子过强,造反也是很利索的……”

    “我看他们死得差不多了……也都停手了。李大人,我们上。”

    kfYV3CVOqu5RygoNDVhFXYgR7MVO7+MK1n+KdMT6Vtc9XpQgYuCWHP5REKg40ddUbIZxKO3XZlXwIziPYIz09g==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