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打酱油养养夫-第一百七四章:建设进行时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回到前殿,银子已经被搬到了库房锁好,派了专人看守,确保万无一失后,她才安心的回了自己的院子。

    有了钱,又有了大家的支持,学堂的建设终于可以开始开足马力,她的心也顿时畅快起来。

    第二天,她就去了潭州找了自家带来的管事,拿出私房钱让盘下个砖石厂,开始生产水泥后,又和外叔公打听起,潭州方圆百里内,最好的工匠们,一一登门拜访。

    这个时代的工匠,跟现代的还不一样。

    现代想要建个楼啥的,只要找好建筑公司,建筑公司分活给包工头就行了。

    这个时候的木匠,瓦匠,铁匠,那都是手艺人,基本上是以家族企业为主,手底下也会认识许多农闲时,或找活的劳力。

    这些劳力,只会一些基础的材料处理,但只要在手艺人的带领下,活也会做得不错。

    所以萧悦明只能把需要的工匠一个个寻过去,和对方签订契约,包吃包住,工酬按日子算。

    本来,她还以为这些手艺人,听到工期赶,要求多,会抬价。

    但是在知道她建学堂之后,各个都笑吟吟的以最低价给接了下来。

    这种朴实和对读书人的尊敬,让萧悦明心中涌起了难以名状的感动,更坚定了要建最好的学堂的心思。

    虽然工钱上,大家并不计较,但她不能真抠门让这些手艺人,和带来的劳力们吃亏。

    所以她特地在龙华山附近的村子里,招募了几个烧菜好吃的大叔,保证一日三餐营养饱腹味道好。

    正巧如今是农闲的时候,附近村镇的百姓得知这边建学堂,管饭,纷纷前来报名做劳力。

    一时之间,学堂那块刚夯实的平地,瞬间热闹了起来。

    留下了青壮劳力,学堂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

    整个学堂的规模,也因为这次的拍卖会而修改,扩建,比原来设计的,大了十倍不止。

    萧悦明的打算是,既然钱够,要盖,就盖一所真正的学校。小学初中到高中,操场食堂图书馆一个都不能少。

    不过这么一来,从国子监请的三名老师肯定就不够用了,于是她只好紧急又写了一封信寄给国子监的邱博士,希望对方能再排十个八个人过来。

    每天她做完早课,就会溜达到工地转转,偶尔和工匠们提出一些要求。

    中午学草药的事被她丢给了烟柳,自己则窝在屋子里头编写教材。

    一开始当然是只有语文,数学,音乐,自然,历史,体育。从汉语拼音到五线谱,从阿拉伯数字到乘法口诀表。

    她绞尽脑汁,将脑子里那些记得住的东西,通通都搬了出来。

    小学一年级的教材自然是不成问题,至于初高中的,她才不打算自己搞,反正国子监一群牛逼的学霸,她只需要用基础的教材,勾出一个轮廓,其他的,就让别人去琢磨。

    随着慈善拍卖会八卦的扩散,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件事,同时也都关注起希望学堂的建设。

    许多闲来无事的人,总会刻意绕到学堂的建筑工地上探头探脑。

    这其中就有潭州两座书院:岳麓书院,湘江书院的院长。

    陆博正背着手,看似漫不经心的走到被高墙围起来的学堂外,朝学堂大门口往里瞟。

    只见正前方的一排房子正在打地基,房子前面是一个十分开阔的小广场。

    “啧啧,还真是舍得下血本啊,盖学堂用的木料可都是上好的楠木。”

    “可不是,你瞧那堆在一旁的砖没,都是上好的红砖,真是钱多不愁花啊!”

    陆博一愣,看向一旁,这才发现湘江书院的院长荣昱,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到了她跟前,还听到了她的嘀咕。

    “哟,这不是荣院长吗,你也对这所新书院有兴趣?”

    荣昱是个身材微胖,笑容和煦的老太太,虽然头发花白,不过精神矍铄,看上去十分亲切。

    她很认真的点了点头看向陆博:“陆院长不也是如此?”

    陆博显然没料到荣昱会这么爽快的承认,表情有些僵硬。原本就不苟言笑的脸,更显得十分严厉。

    “哼,你难道不担心,这新开的书院,会对咱们两家造成什么影响?”

    “有影响又如何,莫非你还能让他们停工不成?再说了,你有空担心这个,还不如好好琢磨一下,如何教好书院里的学子呢!”

    “你......姓荣的,你什么意思!”

    陆博气得喘气了粗气,一双原本略显浑浊的眼,此刻却瞪得老大,眸中好似要喷出火焰。

    “哎呀呀,你说你,脾气怎么还是这么冲?上回湘岸论法,你们岳麓书院可是被我们湘江书院压得死死的,你不应该好好回去反思一下吗?”

    荣昱依旧脸上带笑,但眉梢眼角却掩饰不住的有一丝得意之色。

    岳麓书院和湘江书院都在潭州城内,所谓一山难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但两家院长可都是母,咳咳,都是女子,所以自然免不了在各方面都比较一下。

    受限于书院的位置,扩建或大兴土木的雕琢肯定是不行,所以比书院大小,景致都不免有些为难,所以干脆着重比起了学子。

    往年两家就经常为抢好的读书苗子而大打出手,后来被潭州刺史严厉批评了几回,这才改武斗文。

    但凡是诗会文会,只要有双方书院的学子在场,必然是斗得不可开交。

    不过这种文斗的结果,通常是能出不少精彩绝伦的佳作,自然而然上头也就默许了。

    前阵子,因为陛下利用舆论挑起外交策略探讨,两家书院联合周围各乡镇的私塾学堂,在刺史的牵头下,办了个湘岸论法。

    于是乎两家书院也挽袖上台,唾沫横飞,各抒己见。

    就好比两家各粉一个爱豆,大家都拿出浑身解数撕得天昏地暗,最终作为版主的刺史和几位德高望重的文人雅士,觉得湘江书院的几位学子,撕出了格调,撕出了风范。

    就算岳麓书院的人再如何不服,也只能气呼呼的退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