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打酱油养养夫-第一百六六章:谁家粥好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短短三天时间,那些即便躲过了下泻药,泼冷水,敲闷棍等等层出不穷的手段,终于得以参加考核的学子,也渐渐被花样翻新的各种意外,刷了下来。

    最终平平安安考完,活着站在了考场门外的学子们,不足百分之一。

    寥寥三五个人,望着身后的考场,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鬼知道,她们究竟是怎么熬过来的!

    这其中就有左海朝和顾良才,二人终于得偿所愿,杀出重围,拿到了宝贵的,去潭州支教的名额。

    远在潭州龙华山的萧悦明,并不知道,自己的一封信,却在国子监引起了轩然大波。

    她此刻正杵着脑袋发愁。

    眼看后天就是小年了,学堂选址已定,官府那边的买地文书也办妥了,但是价格却超出了预算。

    本来之前预想的是龙华山的某块地,根本不用买地契,但是外叔公选的那块却不在龙华山范围,自然也不归五方观,而是龙华县的荒地。

    没办法,萧悦明只好拜托外叔公去找县令买地。

    谁知道那县令是个奸猾的,知道她们买地是用来盖学堂后,就开了个比建宅子更高的价格。

    即便磨了好几天,价格依旧没什么优惠,所以没办法,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之后购买各种建筑材料的费用明显不够,更别说她还想要精益求精,寻最好的工匠来建学堂。

    这么一算下来,之前预估的费用简直还不到实际消费的十分之一,怎么才能筹到更多的钱,将学堂继续建下去,就成了萧悦明目前最发愁的事。

    “哎,都要小年了,马上就是除夕,如果不尽快筹到钱,开了年学堂只怕还没法开工。要是国子监的同学来了,岂不是要笑话我?”

    又叹了一口气,她趟倒在床上打着滚,有些烦躁不安。

    守在一旁伺候的烟萝见自家主子心情不好,皱了皱眉,随即想起了什么,眼睛一亮,朝萧悦明提议道:

    “小姐,明天可要去潭州逛逛?马上要过年了,潭州肯定会有很热闹的集市,咱们观里好像也要准备办一场热闹的道场。”

    “集市?有什么好看的,难不成还比长安城的集市热闹?”

    烟萝见她兴趣缺缺,又凑近了劝道:“虽然没有长安城的热闹,可这毕竟是潭州,风土人情都与长安大为不同,肯定有很多没有见过的有趣习俗。”

    见她说得有理,萧悦明也来了兴致,她已经在五方观里窝了好几个月,一直都没机会下山,正巧要过年了,出去玩玩,热闹一下也好。

    想到这里,她忙吩咐烟萝去寻外叔公商量,跟师祖打个招呼,一起下山逛逛。

    正巧观里也要采买办道场的东西,所以外叔公带着她,同几个外门师叔们一起下了山。

    沿着山道到了山脚下,没走两步几人就上了装货物的牛车,一路朝潭州城而去。

    隔着老远,官道上已经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许多周围乡镇的百姓都赶着驴子,坐着牛车,驮着干货,准备拿到集市上去卖。

    而一些精明的小贩则早已在城门口摆起了茶摊,为来往的客商提供茶水。

    许久没有见过这样热闹的萧悦明,不自觉的心情都好了许多。

    买了几串冰糖葫芦,递给跟在身边的烟柳一串,几人就开始喜滋滋的逛了起来。

    外叔公担心她又遇到危险,不许她单独行动,众人只好先帮着师叔们去集市采买。

    路过大户人家的巷子,街道时,看到许多装扮邋遢,蓬头垢面的小乞丐堵在里头,一个劲的往里头挤,隐隐约约还传来几声吆喝。

    路过萧悦明一行人的几个奇怪,拿着破碗,喜气洋洋的高声议论。

    “张大人家最是小气,不但一个人只能领一次,馒头做得还特别小。”

    “郑家的粥也不咋地,都是用陈年的旧米,别看给的多,可是稀汤寡水的,根本吃不饱。”

    “要说好吃,还是张员外家的好,米又新鲜又香浓,里头还放了白菜和盐。”

    “好吃是好吃,可那张员外家的仆从实在太丑了,我还是最喜欢去刘府,不但粥稠,打粥的丫鬟还特别俏,那白嫩的小脸,笑起来还有两个酒窝,喝她打的粥,心里都是甜滋滋的。”

    ......

    听着一群乞丐八卦,萧悦明顿时觉得有一种荒唐的感觉。

    要说大周如今还真是国泰民安,连乞丐的日子都过得这么舒坦了,大户人家舍粥居然还能舍出优越感来。

    一想到自己还在为盖学堂的银子发愁,人家有钱人家却一个个赛着舍粥,她心里头就七上八下的。

    正郁闷着,脑中灵光一现,想起之前的计划来。

    本来她也打算抽时间来筹集善款建学堂,不过那都是打算等学堂建得差不多,有个模样了,才实施的。

    毕竟空口白牙的,大户人家有钱人也不是傻子,肯定不会全信,到时候捐钱也有顾虑。

    不过如今钱不凑手,也只能把筹款计划提前实施。

    乘着年关将近,大家都喜欢图吉利,倒是可以利用一把,先把建学堂的银子筹到手。

    但是,这建学堂的钱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她大概估算了一下,光买材料这一块,至少也要二百两左右。

    其实几十两也能建起一间瓦房,但是她要的不是风吹就倒黑墙漏顶的瓦房。而是窗明几净,白墙红砖的现代砖房,到时候还想抹上白灰,给学子们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

    除过材料费外,还要请手艺好的工匠,工匠们都是按人头,算,工期起码也是三个月左右,还要包吃包住,又是一笔大开销。

    另外还有教材的印刷,编写,纸张的采买,桌椅板凳的制作等等,每一项都需要钱,

    她手上的那些金条除过留两块应急,也都打算砸进去,可还是有近千两银子的缺口。

    盯着被乞丐围堵住的街口,萧悦明下定了决心,要努力宰一宰这帮肥羊......啊呸,是努力劝说她们为大周的基础教育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不过,还是那个老问题,如何才能让这帮子富得流油的家伙,心甘情愿的捐钱建学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