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成长日记-创建石油帝国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克利夫兰最大的炼油厂

    当时的约翰·D.洛克菲勒有一句非常出名的创业名言,就是“打先锋的赚不到钱”,这句话一直是他的人生哲学和策略。是的,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比赛,最初跑在前面的不一定就是最终的胜利者。

    那些有经验的参赛者总是耐心地等待时机,再迎头赶上,最终摘取冠军的头衔。约翰·D.洛克菲勒就深深懂得这一点。所以他对石油业一直采取观望的态度。在南北战争期间,约翰·D.洛克菲勒悄悄地躲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背后,为洛克菲勒家族的基业忙碌着。

    这时候,一个消息传来,可利镇到泰特斯维尔之间准备修建铁路,一旦铁路修建完,就可以通过铁路将石油从泰特斯维尔运到克利夫兰,而克利夫兰已有了新建成的东西铁路大动脉,运输石油肯定方便快捷,而且运输成本也会大大降低。约翰被这个消息所鼓舞,决定投资原油业。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克拉克时,克拉克却极力反对,大喊约翰肯定是疯了。

    约翰耐心地给他分析了当前的局面,说明原油的广阔前景,试图说服克拉克,但克拉克始终无动于衷。从目前的形势看,他丝毫不觉得暴跌的原油业有什么前途,认为洛克菲勒这个想法风险太大了。这一回,他觉得无论如何也不能同意这位小兄弟的主意了。洛克菲勒虽然内心很不满意克拉克如此胆小怕事、目光短浅,但这家公司毕竟是他们两个人共同创建的,投资原油业这么大的事不可能由他一个人说了算,这件事只好暂时放下了。

    洛克菲勒并没有放弃关注石油业,他发现将原油精炼成煤油,利润更高,因为煤油是当时点灯照明的最好原料。如果将原油精炼后再进行出售,利润会比直接销售原油要高很多。当时,一桶原油的价格是35美分到55美分,而精炼后的石油在市场上可以卖到一加仑23美分到35美分(每桶大约31.5加仑),精炼石油的成本也不高,洛克菲勒认为在精炼石油业上投资应该是很稳妥、很合算的。

    因为炼油业的风险小,也比较合算,精明的商人们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一家又一家的炼油厂在美国东北部的各大城市兴起了。各铁路公司为了赚取运费,在每一个石油转运所必须经过的地方都铺设了铁路,这样更加有利于开采石油和精炼石油业的发展。

    1863年,克利夫兰这座城市已经拥有了许多小型炼油厂。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洛克菲勒想要办一家炼油厂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这一时期,南北战争已经进入到第二阶段,北方政府军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是南方军队的实力同样也很强大,谁将是最终的胜利者现在还很难确定。但是约翰·D.洛克菲勒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入石油业了。他考察了安德鲁斯的炼油厂,又听取了安德鲁斯对石油前景的分析,觉得他说得非常有道理,可以说,他们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

    洛克菲勒决定和安德鲁斯联手经营一家炼油厂,但克拉克对炼油方面的事情毫无兴趣,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才说服克拉克跟他一起投资炼油厂。

    洛克菲勒和克拉克的投资数目占公司总资金的一半。这意味着洛克菲勒正式进入了石油业,当时他只有24岁。但此时的他并未直接参与经营,而是做一个后台老板,这或许是他一种特殊的“等待”方式。

    1864年,也就是新公司成立的第二年,洛克菲勒开始亲自动手处理一些事情,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炼油业务上,长期待在位于克利夫兰西南的亚利加尼河支流堤岸的总部里。

    这里离克利夫兰市中心大约有一英里半的路程,将此处作为炼油厂址,可谓眼光独特。工厂旁边就是伊利湖,不仅水路十分方便,而且还可以采用铁路运输,因为这里有克利夫兰最便捷的铁路运输,可以直接连接原料产地油城和克利夫兰市的西亚特兰大。

    根据三个人的不同特点,负责的工作也有所不同。安德鲁斯比较擅长早期的石油工艺,所以由他来负责一切炼油技术工作。至于和石油区的生产商进行原油方面的交易则交给克拉克负责,此外,他还要管理工厂的一些日常事务。洛克菲勒因在财务和推销方面比较擅长,所以这方面的工作就由他来负责。

    三个人完美的分工协作,加上良好的时机,所以公司的生意是非常红火的,不到一年,业务就超过了农产品生意。

    1864年,内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洛克菲勒迎来了他人生中的一件很重要的事:他向心仪已久的罗拉求婚了,而罗拉爽快地答应了。这时的罗拉,已经成为一位教师。受父亲的影响,对于废除黑奴制度这一点,她也投赞成票,但同时,她也笃信公理会教义。此时的罗拉和几年前相比更加妩媚动人,显示出一种成熟的美。她的学问和见识,她的沉静和开朗,都深深地吸引着年轻的洛克菲勒。两人在清楚地了解对方并经过仔细思考后决定一生在一起,之后便是忙碌而兴奋地准备结婚的日子。

    1864年9月8日,洛克菲勒挽着他的新娘罗拉在教堂举行了神圣的婚礼。之后这对新婚夫妇选择了比较浪漫的形式来度过他们的蜜月。

    他们租来了一辆黑色的梦幻马车沿河而下,到尼加拉瓜瀑布等地游山玩水,尽情享受。这段日子对于整天忙着做生意的洛克菲勒来说,无疑是最快乐、最轻松的,身边有爱妻陪伴着,周围大自然的清新空气让他暂时忘记了他的工作。但一回去,他就要立即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了。

    与罗拉结婚,给洛克菲勒带来的不仅是一生的伴侣,而且因为岳父斯皮尔曼先生的声望和地位,使克利夫兰的财政界人士都对洛克菲勒另眼相看。这对他以后事业的发展,帮助很大。他结婚以后很快也进入克利夫兰的上层社会。妻子罗拉可以说是洛克菲勒一生的幸运女神。

    那几年是洛克菲勒家族最热闹的时期,他们几个兄弟姐妹都相继成家立业,而且有了子女。他们的老父亲大比尔仍然继续他神秘的卖药生涯,经常外出,长子洛克菲勒则真正当上了一家之主。

    新婚后,洛克菲勒和罗拉的日子愉快而忙碌,他们的生活圈子不大,除了洛克菲勒生意上的一些朋友外,就是和罗拉一起在教会认识的朋友。夫妇俩都热衷于教会服务工作,深受人们的喜欢。

    洛克菲勒将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他兴旺发达的石油生意上,有时难免会冷落妻子罗拉。但罗拉能够理解和支持丈夫,有时洛克菲勒因为生意忙很晚才回家,罗拉不但不抱怨,而且立即为丈夫端茶热饭。

    反而是洛克菲勒觉得将妻子一个人扔在家里,有些不忍心,便想出一个对自己罚款的方法来表达内疚之情。在他当年的分类账目上清楚地记着:“因回家晚,付给罗拉2美元……晚回家吃饭25美分……75美分……25美分……”这种感情补救的方法的确新奇和罕见。

    前面我们提到的与洛克菲勒共同贩盐发财的弗拉格勒的办公室就在洛克菲勒的公司附近,两人交情很深,经常在下班以后,在月色下结伴回家。虽然从外表上看,两个人长相差别很大,弗拉格勒长得一表人才,而洛克菲勒看起来有些瘦弱,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称霸商界的雄心。只要他们一谈到生意就很投机,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一天傍晚,他们正漫步回家,弗拉格勒突然开口问洛克菲勒,他可不可以加入洛克菲勒的石油生意。

    洛克菲勒当即就答应了,他的炼油厂对木桶的需求量很大,而弗拉格勒曾专门为他妻子的伯父制造酒桶,如果让他专门制造一些油桶,不是很好的合作吗?

    想到这里,洛克菲勒对弗拉格勒说:“那么,你就帮我制造木桶吧,柽木应该是比较理想的原料,松木桶不但漏油,而且非常容易坏。”

    弗拉格勒一听到洛克菲勒这么说,非常高兴,满口答应下来。

    “如果订购的数量非常大,价格还能不能低一些呢?”洛克菲勒又问。

    “完全没问题。”弗拉格勒回答说,“每只木桶的价格不会超过1美元。”

    就这样,两个人在石油业上的合作就此开始了。洛克菲勒向弗拉格勒订购的第一批木桶很快就送到了炼油厂。这些木桶全都是用坚固的柽木制成的,外面还刷了一层漂亮的蓝色的油漆,要比原来的松木桶结实耐用。这种木桶后来也成为洛克菲勒交易的标记。在当时的市场上,这种木桶一只要卖到2.05美元,但弗拉格勒只卖给洛克菲勒0.96美元,比市场价格要低很多,这样也大大减少了炼油的成本。

    运输工具改进了,煤油的销量也直线上升,公司的生意越来越好了。但这时,洛克菲勒和克拉克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了。

    贸易公司和炼油厂的生意都很好,但因为目标不一致,三个老板之间经常会发生一些摩擦。洛克菲勒和安德鲁斯相处得还是不错的,只是和克拉克之间经常出现问题。洛克菲勒雄心勃勃,想要不断地扩大工厂,但是赚了钱的克拉克反倒保守了。看到了炼油厂的远大前景,洛克菲勒执意要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当时,战争还在继续,对石油的需求不是特别高,所以,当时炼油厂的生意所赚的钱要比经营农产品和战争中紧缺物资少。克拉克就建议在经营石油的同时还要继续经营农产品和战争紧缺物资。但是,炼油需要更多的资金,如果大量地经营农产品和战争紧缺物资,就会减少煤油的产量。对于这一点,洛克菲勒是无法接受的,他认为扩大石油业是当前最重要的,由此,他们之间开始出现了裂缝。随着时间的发展,两人的矛盾也越来越大了。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炼油厂的生意也开始出现了大幅度下降,逐渐由盈利走向借债发展的困境。

    洛克菲勒一直考虑要添置煤油设备,扩大生产。他总是催促克拉克多收购原油,只要是原油,只管往回购买。

    但这时公司的资金已经完全不够了,这没有难倒洛克菲勒,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利用岳父的关系,再向银行贷款。克拉克在这一问题上却犹豫不决。因为当时公司已经负债10万美元了,如果再贷款,风险就太大了。现在洛克菲勒执意要这样做,他不能坐视不管了。

    但洛克菲勒对于克拉克的反对根本不顾,依旧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洛克菲勒在经营上一直提倡节俭,反对一切浪费现象。他认为节约是成功的捷径。在工厂,任何小事他都不放过。经过仔细计算后,他发现,如果水管、油桶等这些附属品自己来做,成本会大大地降低。因此,他不再向外人购买这些东西了(除弗拉格勒外),而是买来林地,伐木、锯木、造桶,所有的步骤都由自己来做,这样不但降低了更多的成本,还在无形中创造了很多其他的副业。很快,他的炼油厂就在克利夫兰众多的炼油厂中脱颖而出。

    但是,洛克菲勒仍旧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他意识到,如果自己想要取得更大的发展,就一定要摆脱克拉克的限制。他承认,克拉克是一个能干的合作伙伴,但是,他个性随便、直率,这一点洛克菲勒就看不惯,克拉克对神灵不敬的态度也让洛克菲勒非常恼火。

    克拉克一直以老大的身份自居,总想一个人做主,这也让洛克菲勒非常不满。

    到了1865年,洛克菲勒和克拉克之间的矛盾已经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克拉克越来越不满意洛克菲勒冒着极大的风险负债,而且还不满意洛克菲勒给顾客记账时太过仔细、刻板,而最终导致他们的合作关系破裂的还是克拉克的两个弟弟。

    在公司投资炼油厂时,克拉克就把他的两个弟弟拉了进来。这兄弟俩都比较傲慢,虽然他们做生意还是有一套的,但他们非常贪心,总是想凭借一时的蒙骗占得便宜,对于这种极为短视的做法,洛克菲勒非常不满,而且他们还经常难为洛克菲勒,给附近的邻居惹麻烦,名声很坏。洛克菲勒认为,如果长此下去,公司迟早会在客户和银行中失去信用。有一天,这兄弟俩又因为生意上的事在办公室吵闹,对着洛克菲勒破口大骂,还骂洛克菲勒的父亲是个大骗子,语言粗鲁无礼。洛克菲勒被激怒了,他极力克制着自己,直到他们的叫骂停下来为止。他用手一指大门,冷冷地说了一句:

    “你们这两个家伙马上给我滚蛋!”

    第二天一大早,克拉克就把一份绝交书扔给了洛克菲勒。洛克菲勒望了克拉克一眼,没有表现出什么异常的神情,仿佛早就料到了会这样。2月1日,洛克菲勒将其他两个合伙人请到家里。最后,公司的三个合伙人——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克拉克商量后决定:将公司公开拍卖,谁出价钱最高,谁就将得到炼油厂,另一个人则保留原有的那家经纪公司为个人所有。

    1865年2月2日,拍卖开始进行。为了表明这次拍卖的公正性,他们特意请了一位律师来主持这场拍卖会。双方经过激烈的角逐,最后洛克菲勒以72500美元的代价竞得了炼油厂。

    这个价格已经远远超过了这家炼油厂本身的价值,但对洛克菲勒一生的事业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他后来曾回忆说:“那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决定了我一生的事业。虽然那时我深感事关重大,但我镇定自若。”

    洛克菲勒最终拥有了这个克利夫兰最大的炼油厂,这一年,他26岁。一夜之间,他终于变身为一个真正的老板了。同时,他将总是为难自己的伙伴毫不留情地从自己的事业中抹掉了。但他也明白,工厂可以没有克拉克,但绝对不能没有吉拉德·安德鲁斯,因为他是当时美国最擅长从石油中提炼煤油的人。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吉拉德·安德鲁斯成为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仅有的两名股东之一,享有该公司5%的股份。

    3月2日,洛克菲勒创办的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公司——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也瓦解了。洛克菲勒又买进了该公司,完全独立经营管理两家公司。

    虽然从克拉克手中买进两个公司需要一大笔资金,但经过这两次事件,洛克菲勒却给克利夫兰石油界的人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确很有实力。而对洛克菲勒来说,这才仅仅是一个开始。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1865年时,更多的美国人开始认识到石油的重要性,特别是从中提炼出来的煤油是照明的最好材料。现在,如果没有石油,人们很难想象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而此时,距离第一口油井的出现只有6年的时间。正是在这6年的时间里,石油成为工业和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而克利夫兰的精炼油通过五大湖水路不仅运往美国各地,而且运往欧洲。石油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克利夫兰城市的富裕和繁荣。

    就是在这个时候,洛克菲勒拥有了由自己完全掌控的石油公司,他可以放开手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经营了。这时的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使用煤油照明的确不错,而且石油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了,这些都为洛克菲勒的事业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他大笔地贷款,购买炼油设备,扩建厂房,每天的产油量达500桶之多,年销售额达到百万美元。1865年,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向克利夫兰市缴纳了3.18万美元的税额,这个数字是庞大的,被特别保存在当年的克利夫兰市税务局档案中。

    很快,洛克菲勒又联合弟弟威廉在俄亥俄州创建了第二家炼油厂。

    弟弟威廉和洛克菲勒只差一岁多,长得有点像德国皇帝威廉,所以周围的朋友都叫他为“威廉皇帝”。但威廉和哥哥的性格完全不同。威廉比较坦诚而友好,兄弟两人的血液中都流淌着纯粹的商人的血液。威廉在小的时候就非常佩服哥哥,而且对他言听计从。兄弟俩有一点比较相似,就是都在很小的时候就进入商业世界闯荡,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865年9月,威廉结束了自己的生意,全心全意地帮助哥哥打理他的生意,成为哥哥的得力助手。而洛克菲勒更是对威廉深信不疑,兄弟联手,在向石油帝国进军。

    当时,克利夫兰市大大小小的炼油厂已达50多家,而以洛克菲勒的公司规模为最大。而且,他的炼油厂也是这个行业中最现代化和效率最高的,出色的管理和一流的设备使该公司获得了成本上的重要优势,在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1865年,他的公司仅有雇员37人,收入却达120万美元之巨。第二年又上升到300万美元。期间,除了扩大本公司的生产能力,洛克菲勒还分别买下了克利夫兰和匹兹堡的几十家小型炼油厂,石油生意越做越大。

    开采石油的热潮从1864年一直延续到1866年。因为进入门槛低,所需资金不大,利润又丰厚,因此,大家又都一窝蜂地开始投入到炼油业中。几年间,炼油厂遍地开花,除了克利夫兰、匹兹堡,在巴尔的摩、纽约和新泽西等地,炼油厂星罗棋布,数不胜数。结果,和采油一样不幸,在这种生产过剩、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那些资金不足的小工厂很难生存下去,它们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倒闭。

    1866年到1867年间,是美国的石油业初次经历不景气的时期,很多小的油田都宣布关门了。一些善于经营的油田还在继续每天凿井出油,有些却完全停了。这种萧条的景象也波及炼油业。但是,洛克菲勒经受住了这场考验,想尽办法在这个困难的时期站稳了脚跟。那么,他的秘诀是什么呢?

    首先是他懂得质量才是企业的生命。洛克菲勒一直对提炼的煤油有着严格的要求。他和弟弟威廉一起建立的炼油厂的名字就叫做“标准石油炼油厂”,由此可见他对质量的重视程度。和市场上其他的煤油相比,他们的煤油质地纯净,杂质很少,燃烧起来不会冒很多的烟。其次是使成本降低,前面我们提到过,洛克菲勒曾自买林地,自造木桶,这样每个木桶可以节约大约1美元的成本。另外,他的公司还有专门的仓库、拖船和贮油库等。所有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成本费用,间接地使得利润增加了。

    在这个过程中,洛克菲勒的经营方法与管理也被证明是卓有成效的,他有远见,有雄心,而且凡事都非常细致。他的员工,没有一个敢敷衍了事。严格的管理,就像军队中铁的纪律一样,是打败敌人的最有力的保障。

    从1861年到1865年,内战中的美国一直硝烟弥漫,很多人在这场战争中消耗了大量的财富,甚至失去了生命。但是洛克菲勒不但在这段时间内站稳了脚跟,还为他以后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美国打了一场正义的战争,而洛克菲勒则打了一场石油战。

    扩张与发展

    洛克菲勒将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几乎都投入到了他的事业中,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他的生活一直是简单的重复,整天穿梭于工厂之间,他刻板地发动着自己,就像发动一部机器。妻子罗拉发现丈夫回家的次数更少了,但她知道丈夫是在外面忙事业,是为了他的石油帝国。

    1866年,随着美国石油的不断增加,美国国内生产秩序的混乱,生产的大量过剩,洛克菲勒又把目光投向了广阔的欧洲市场。以他的野心,只占有美国国内市场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占领整个世界,才能有更大的发展。于是,他的头脑中又形成了一个新的计划,那就是创立一家公司专门负责出口业务,尽快开拓并占领欧洲市场。但是,这样的庞大计划需要很多资金,而克利夫兰的银行利息太高了,华尔街的银行利息很低,于是,他把弟弟威廉派到了纽约,争取贷款,他自己则继续在克利夫兰指挥全局,就如同一位运筹帷幄的统帅。此时,他的公司总部已经迁到了克利夫兰市最繁华的珍珠大街,亚利加尼银行的二楼。他就在这里一步步地接近他的石油帝国的梦想。

    威廉和哥哥一样能干,他一到纽约,就立即在离华尔街不远的地方租了几间简单的房子,设立了办事处。洛克菲勒兄弟俩迫切地希望和银行家们拉近距离。因为不断地扩大生产,出口量增加,他们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不断地大量举债,虽然洛克菲勒很不情愿这样做,但又不得不这样做。后来,他说:“我不得不去求银行为我们提供资金和贷款,几乎是跪着去的。”确实,每一个商人都要在谨慎和冒险之间做出选择,而选择后者的人,可能更快地获得成功。

    安德鲁斯仍旧专注地对管理生产和技术进行研究。经过他不断地努力和改进,在精炼过程中的浪费越来越少了,从原油中提炼出的产品越来越多了。炼油中产生的残余物品还被生产成沥青用以铺路,或者制造挥发油、润滑剂等,随之而来的是利润的大幅度提高。

    南北战争结束后,北方产业革命大规模兴起,美国工业更以飞跃的速度发展。安德鲁斯研究出来的提炼方法使得美国大部分家庭都采用煤油照明。另外,工厂和铁路需要大量的润滑剂,导致对石油的需求量猛增,石油时代真正到来了。这个时候,石油的运输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发明了管道运输,铁管将油井和火车站连接起来,过去采用马车运输的方式渐渐被淘汰了。密密麻麻的输油管道极大地促进了石油业的发展。

    在亚利加尼河,将宾夕法尼亚州境内勘探和开采石油的工业称为“上游”工业,因为它们都位于亚利加尼河和产油河的上游,而把纽约、波士顿、巴尔的摩等东岸城市精炼和销售石油的工业称为“下游”工业。

    在“上游”工业中,洛克菲勒拥有16家工厂,精炼油产量非常大。宾夕法尼亚的炼油厂同纽约、波士顿、巴尔的摩等东海岸城市的“下游”企业相互竞争,势不两立,形成了对峙局面。洛克菲勒所处的克利夫兰位于中间地带,他早就闻到了这股战斗的气息。他意识到,如果想进一步发展事业,和竞争对手展开一场激战是早晚的事。

    于是,他决定先下手为强,自己先垄断下游企业。

    这是洛克菲勒向石油帝国迈出的关键一步。但同时他也明白,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同行中,和他旗鼓相当的企业并不少,但他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不惜一切代价打赢这场战争。这个决定逐渐在他的大脑中清晰起来,但他并没有对任何人讲。

    这个新设想是他的新伙伴弗拉格勒提出来的。

    这时的弗拉格勒已经成为洛克菲勒非常亲密的朋友。当初,洛克菲勒的事业蒸蒸日上,但是他清楚,不论是哪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不可能依靠自己单独的力量来取得巨大的成功,他需要一个有能力的、和他一条心的人做副手。虽然他的弟弟威廉正在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但他还是需要一些外部的力量来促进他的事业进一步发展。

    弗拉格勒再次进入了他的视线,两人的合作一直是非常愉快的。

    大量的木桶总是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到洛克菲勒的炼油厂,几乎从未出现过质量不过关的问题。而洛克菲勒也总是及时地将货款交给弗拉格勒,同时还支付下一批订单的预付金。弗拉格勒有句话,他说,建立在生意上的友情胜过建立在友情上的生意。这一点洛克菲勒也极为赞赏。他们的友情就是建立在生意上的,并且获得了深入的发展。他们经常一起吃饭,一起回家,而且在路上走的时候还不忘记谈论生意上的事。

    对于洛克菲勒来说,遇到弗拉格勒这个朋友,绝对比赚一大笔钱更有意义,而且,弗拉格勒带给洛克菲勒的,还远远不止这些。

    弗拉格勒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在洛克菲勒即将决定垄断下游行业的时候,他同样也想到了。

    一天晚上,这两个亲密的伙伴和平常一样,下班后从办公室出来,然后一起散步回家。弗拉格勒对洛克菲勒说,现在的石油业前景很好,世界各地都需要大量的石油,石油时代即将来临了。

    他劝说洛克菲勒进一步扩大炼油厂的规模,以便控制国际市场。

    洛克菲勒早就想到,如果要垄断下游行业,势必扩大工厂的规模,而这一切又需要庞大的资金做基础。当时,洛克菲勒已经从银行借贷了大量款项,而且克利夫兰的银行贷款利息很高,精炼油的很大一部分利润都偿还银行利息了,所以洛克菲勒很不情愿在克利夫兰贷款。但是,如果不在克利夫兰的银行贷款,又到哪里去筹集这些钱呢?

    弗拉格勒告诉洛克菲勒,如果要扩大炼油厂,他可以劝说他妻子的伯父斯蒂芬·哈克涅斯拿出一部分资金投入到他们的事业中,另外,他自己也可以拿出一部分。

    洛克菲勒接受了弗拉格勒的建议,1866年,弗拉格勒说服了妻子的伯父,他同意以匿名的方式投资6-9万美元,而他自己则投资5万美元。洛克菲勒这时搞不明白,为什么亨利·弗拉格勒会拿着这么多的钱来投资他的炼油厂,而不自己开一家呢?但是,他没有拒绝弗拉格勒,这些资金无疑可以让他的事业获得更大的发展,而且有了弗拉格勒这样的商业天才加盟,他的事业会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

    洛克菲勒将这些资金全部都投进了他新开的标准石油炼油厂。因为他要管理两个企业,精力有限,于是,他将标准石油炼油厂的事务全部交给亨利·弗拉格勒处理。

    亨利·弗拉格勒的确是一个商业管理能手。他接管这个工厂后,立即将炼油设备更换一新,还建立了一个技术工人培训部,专门负责提高工人的操作技术和炼油新技术的开发。很快,在亨利·弗拉格勒的管理下,标准石油炼油厂在半年后的产量几乎翻了一倍,利润也大大增加了。

    洛克菲勒意识到,当初自己决定让弗拉格勒加入公司是一个多么明智的举动。有了弗拉格勒的加入和协助,洛克菲勒更是如虎添翼,继续为企业的壮大而努力着。后来的事实证明,正因为有弗拉格勒的加入,才使得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国”的建立有了关键性的人才保障。

    在两个人出色的经营下,洛克菲勒-安德鲁斯石油公司和标准石油炼油厂的业绩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很快成为美国石油业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1867年10月的一天,弗拉格勒向洛克菲勒提出了一个建议,将洛克菲勒-安德鲁斯石油公司和标准石油炼油厂合并为一个企业。因为这样他们在美国石油业中的势力会更加强大,更有话语权,从而会有更多的资金和人才加入。这样他们就可以很快地成为美国石油业的寡头,从中赚取更多的财富。

    洛克菲勒对于这个建议进行了仔细的考虑,最终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他很快就接受了这一建议。

    不久,原来的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和标准石油炼油厂改组为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弗拉格勒公司,这就是标准石油公司的前身。

    此消息一经公布,便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公司的建立可以推动整个美国石油业的发展,社会所需要的石油的价格很快就会降下来。

    标准石油公司的建立也标志着约翰·D.洛克菲勒在石油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这也让洛克菲勒家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家族一跃而成为美国上流社会的豪门望族。

    公司成立后,正如弗拉格勒所预料的那样,很多资金和人才都纷纷走进了标准石油公司的大门,为其垄断美国石油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联手铁路巨头

    1869年,标准石油公司的石油日产量从最初的每天2600多桶增加到了每天7800多桶,这样的日产量,使得公司在美国石油业中确立了龙头老大的地位。几乎没有哪一家石油公司可以和它相抗衡。可以说,他们离垄断石油业更近了一步,但此时,铁路运输线却阻碍了公司的发展。

    当时的美国有三大铁路系统,分别是宾夕法尼亚铁路、纽约中央铁路和伊利铁路。这三大铁路系统对石油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石油业的快速兴起,让这三大铁路运输系统的运营商们非常眼馋,他们也想趁机从中分一杯羹。这些运营商为了抢运原油与提炼油的生意而互相杀价,采用给回扣的手段拉拢客户,这样反而让那些石油公司占了便宜。在当时的美国东部,有两个大名鼎鼎的铁路霸王:

    范德比尔特和古尔德。在克利夫兰市的石油运输业中,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占有垄断地位,因为他们的铁路通向重要的开采基地——匹兹堡。他们利用这个优势,向匹兹堡的各个炼油厂收取高额的运费。

    为了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还采用各种手段,削弱克利夫兰的炼油厂。很快,克利夫兰的地位就要被匹兹堡取代了。很多炼油厂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极为惶恐,很多老板还准备将工厂搬迁。但是洛克菲勒很快就将他们的企图识破了。他认为,这个机会应该好好利用一下,或许坏事还可以变成好事。

    当时,拥有纽约中央铁路的科尼利尔斯·范德比尔特,是位投机老手,外号“小偷贵族”。1794年,他出生在纽约斯坦顿岛上的一处农场,从小没有读过几年书。年轻时他曾经在斯坦顿岛船上当水手,后来经营了一个小酒店,用挣下的钱买了一艘小船。1812年英美战争时期,他驾驶着他的小船为军队运输军用物资,很快就积累了一大笔钱。到1817年他23岁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1万美元和一个船队,很快又成为航运业的老大。南北战争期间,他又抓住机会,大发了一笔。后来,他花钱买通了政府职员,将竞争对手全部打败,获取了纽约中央铁路的经营权,就此打下了铁路大亨的基础。

    纽约中央铁路公司是由几家小铁路公司合并而成的,控制着从纽约到芝加哥的铁路,中间经过石油、钢铁和煤炭的主要产地,是一条黄金线路。

    当范德比尔特在纽约中央铁路的地位巩固之后,他又开始想尽办法和手段以达到控制纽约到芝加哥的铁路,从而实现控制全美铁路的野心。

    伊利铁路成为最关键的铁路,因为它是纽约到芝加哥最短的铁路。一旦占有这条铁路,不仅可以拥有与其相关的巨大利益,而且范德比尔特的称霸野心也就很容易实现了。于是他开始大量购买伊利铁路的股票,但此时,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出现了,此人就是另一位铁路霸主——杰伊·古尔德。

    出生在1836年的古尔德也是在南北战争时期突然暴富的。他靠倒卖皮革起家。这个人以眼光独到,心狠手辣着称,曾以逼迫老板自杀的方式,将一个皮革公司占为己有。他将皮革公司赚来的钱投资到纽约州的小铁路上,并使铁路的经营逐渐有了起色。

    在掘金方面,古尔德和范德比尔特相比,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皮包里也同样塞满了现金,在必要的时候就随手塞给每个议员一个红包,每个红包中装着10万美元,比范德比尔特还多2.5万美元。巨大的付出得到了更巨大的回报,他如愿以偿地取得了伊利铁路的经营权。在这场争夺伊利铁路所有权的斗争中,洛克菲勒也站了出来,而且和范德比尔特结成同盟,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作为一名石油商人,洛克菲勒非常清楚石油和铁路的关系。所以,在刚刚涉足石油业的时候就对铁路运输做了深入的了解。距离标准石油公司最近的铁路运输系统就是纽约中央铁路。另外,当时的美国石油业也主要分布在纽约州附近。要想垄断下游企业,就必须从铁路运输下手。而在这一点上,弗拉格勒的观点又和洛克菲勒不谋而合。

    当时通过克利夫兰的铁路有两条:一条是范德比尔特的湖滨铁路,另一条就是古尔德的伊利铁路。洛克菲勒炼油厂所生产出的精炼油,一定要通过这两条铁路才能运到纽约或者费城。

    一天,洛克菲勒和弗拉格勒再一次就公司的发展和竞争力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弗拉格勒分析说,原油产地的石油公司一般总是在需要的时候才想到铁路,如果不用的时候就将之丢弃在一旁,所以导致铁路上经常没有生意可做。铁路公司的老板对此非常头疼,但如果这个时候有人和他签订合约,每天给他们固定的运输量,这样,和他签约的那个人就会得到大大的折扣。

    洛克菲勒听到弗拉格勒的分析后,眼睛一亮,对啊,如果和铁路公司签订合同,从中收取回扣来扩充自己的实力,这样,铁路公司就会发生恶性竞争。而这种竞争一旦爆发,就会导致你死我活的结果。

    但对自己的石油公司是绝对有利的。这真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但问题是,谁去和铁路公司谈判呢?

    弗拉格勒主动要求去尝试一下。他和洛克菲勒商定,先去和范德比尔特谈。

    此时,范德比尔特刚刚聘用了一位叫詹姆斯·迪贝尔的人担任纽约中央铁路的董事长。这个人是南北战争中非常有名的一位将军,铁路的相关事宜都由他来主管。这位将军刚一上任,便以军人的气魄,将大刀挥向了对手古尔德,想趁他毫无准备之际,先下手为强。而这正给洛克菲勒创造了机会。

    在弗拉格勒去找迪贝尔谈判之前,洛克菲勒又开始准备实施另一个酝酿好的计划:将一切可以装运石油的油罐列车,还有油轮、油桶等全部包租下来。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那些准备打运输石油主意的竞争对手们就会发现,在运油的铁路上他们已经没有可以运油的列车了。因为洛克菲勒的公司已经控制了所有的列车使用权。

    这简直就是致命的一招。

    运输业最重要的工具就是油舱和货运车厢。洛克菲勒将这些设备全部包租下来就意味着石油业入侵运输业。这样,洛克菲勒就可以强制铁路公司降低运价,进而打败迪贝尔,这也等于是打败了范德比尔特和他的纽约中央铁路。

    但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点意外。本来这个计划是秘密进行的,但不知什么地方出现了纰漏,湖滨铁路公司和伊利铁路公司同时来找洛克菲勒谈合作的事情,也难怪,标准石油公司已经成为石油业的龙头老大,各铁路大亨们都想拉住这位大客户。

    经过巧妙的安排,弗拉格勒先找迪贝尔去谈。

    这是一场利害攸关的谈判,迪贝尔要争取到对自己一方最有利的方案,弗拉格勒毫不相让,因为他这一方占据着主动。如果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谈判会立即中止,另一场与古尔德的谈判也会随之展开。迪贝尔当然不能让这位大客户从自己手中流失掉。双方激烈谈判,讨价还价,最终达成一致。

    弗拉格勒所谈下的折扣价,也让自己吃了一惊。双方约定的运费是,从产油区装运原油运送到克利夫兰,每桶油为0.35美元,折扣价为0.07美元;而精炼油从克利夫兰运送到东海岸,每桶的运费为1.3美元,折扣价为0.7美元。后来,弗拉格勒还回忆说:“我记得,我们的炼油厂得到它的第一次运费折扣后,我们实在是太高兴了。我们打了一个大胜仗。”

    没多久,这个秘密商定的协议就“不幸地传遍了整个美国”。

    之后,美国的三大铁路系统因为这个事件相互之间展开了竞争,互相打价格战,一些中小石油企业也开始因为石油运输费用的降低而感谢约翰·D.洛克菲勒。

    当时,这种折扣之风非常盛行,而且任何一个商人都觉得这很合理,丝毫也不觉得有什么羞愧。事实上,这种折扣风,这种无序的竞争,带来的只有贪污、混乱、浪费、损失,对社会是一种灾难。

    到80年代,美国金融界的风云人物J.P.摩根对铁路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组兼并,从而控制了铁路,铁路的无序竞争有所好转,到1903年颁布《埃尔金斯反回扣法》禁止运费回扣,铁路上的回扣风才基本刹住。

    洛克菲勒和弗拉格勒内心都很清楚,他们所做的这件事并不光彩,会受到非议。因为所有的优惠条件都是秘密达成的。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他们和铁路公司的交易并没有进行签字仪式,而是通过握手的方式达成的。当然,这种口头达成的协议要想反悔非常容易。

    洛克菲勒始终声称自己的公司在拿回扣上没有得到比其他石油公司更多的利益,但实际上,标准石油公司每周都要运送数千桶原油和精炼油,按照这个折扣价计算,仅仅在这一点上,洛克菲勒就大发了一笔。在1867-1870年之间,标准石油公司在同行中产量最大,生意最多,争取到回扣就更容易。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管理、经营和技术等各方面也都很努力,所有才具有如此强的实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