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认的哲学创始人,古希腊七贤之一,他的格言是:水是最好的。
泰勒斯以为水是原质,其他一切都是由水造成的。
泰勒斯又提出大地是浮在水上的。
泰勒斯说过磁石体内具有灵魂,因为它可以使铁移动;又说万物都充满了神。
阿那克西曼德:
他认为万物都出于一种简单的元质,但是那并不是泰勒斯所提出的水,或者是我们所知道的任何其他的实质。它是无限的、永恒的而且无尽的,而且“它包围着一切世界”--因为他认为我们的世界只是许多世界中的一个。元质可以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各式各样的实质,它们又都可以互相转化。
阿那克西曼德有一种论据证明元质不是水,或任何别的已知原素。因为如果其中的一种是始基,那么它就会征服其他的原素。他曾经说过,这些已知的原素是彼此对立的。气是冷的,水是潮的,而火是热的。“因此,如果它们任何一种是无限的,那末这时候其余的便不能存在了。”因此,元质在这场宇宙斗争中必须是中立的。
阿那克西曼德充满了科学的好奇心。据说他是第一个绘制地图的人。他认为大地的形状象一个圆柱。他曾说过:太阳象大地一样大,或大于大地二十七倍,或大于大地二十八倍。
阿那克西美尼
他说基质是气。灵魂是气;火是稀薄化了的气;当凝聚的时候,气就先变为水,如果再凝聚的时候就变为土,最后就变为石头。
他认为大地的形状象一个圆桌,而且气包围着万物。“正如我们的灵魂是气,并且把我们结合在一片一样,平息和空气也包围着整个世界。”仿佛世界也是在呼吸着似的。
毕达哥拉斯
他建立了一种宗教,主要的教义是灵魂的轮回①和吃豆子的罪恶性。他的宗教体现为一种宗教团体,这一教团到处取得了对于国家的控制权并建立起一套圣人的统治。
毕达哥拉斯教派有一些规矩是:
1.禁食豆子。
2.东西落下了,不要拣起来。
3.不要去碰白公鸡。
4.不要擘开面包。
5.不要迈过门闩。
6.不要用铁拨火。
7.不要吃整个的面包。
8.不要招花环。
9.不要坐在斗上。
10.不要吃心。
11.不要在大路上行走。
12.房里不许有燕子。
13.锅从火上拿下来的时候,不要把锅的印迹留在灰上,而要把它抹掉。
14.不要在光亮的旁边照镜子。
15.当你脱下睡衣的时候,要把它卷起,把身上的印迹摩平。
毕达哥拉斯教导说,“首先,灵魂是个不朽的东西,它可以转变成别种生物;其次,凡是存在的事物,都要在某种循环里再生,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新的;一切生来具有生命的东西都应该认为是亲属。”
在他建立的团体里,不分男女都可以参加;财产是公有的,而且有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甚至于科学和数学的发现也认为是集体的,而且,在一种神秘的意义上,都得归功于毕达哥拉斯;甚至于在他死后也还是如此。梅达彭提翁的希巴索斯曾违反了这条规矩,便因船只失事而死,这是神对于他的不虔诚而震怒的结果。
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大地是球状的,但是原子论派则拥护阿那克西美尼的见解,认为大地的形状象一个圆盘。
毕达哥拉斯的最伟大的发现,或者是他的及门弟子的最伟大的发现,就是关于直角三角形的命题;即直角两夹边的平方的和等于另一边的平方,即弦的平方。
色诺芬尼:
他相信万物是由土和水构成的。
色诺芬尼嘲笑毕达哥拉斯的轮回学说:“据说他【毕达哥拉斯】有一次在路上走过,看见一只狗受人虐待。他就说‘住手,不要再打它。它是一个朋友的灵魂,我一听见它的声音就知道。’”
赫拉克利特
他认为火是根本的实质;万物都象火焰一样,是由别种东西的死亡而诞生的。“一切死的就是不死的,一切不死的是有死的:后者死则前者生,前者死则后者生"。世界是统一的,但它是一种由对立面的结合而形成的统一。“一切产生于一,而一产生于一切";然而多所具有的实在性远不如一,一就是神
赫拉克利特相信火是原质,其他万物都是由火而生成的。泰勒斯认为万物是由水构成的;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气是原质;赫拉克利特则提出火来。最后恩培多克勒却提出一种政治家式的妥协,他承认有土、气、火和水四种原质。
万物都处于流变状态的这种学说是赫拉克利特最有名的见解,也是他的弟子们所最强调的见解:“你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新的水不断地流过你的身旁。”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巴门尼德
他创造了一种形而上学的论证形式,人们常常说他曾创造了逻辑,但他真正创造的却是基于逻辑的形而上学。
恩培多克勒
关于恩培多克勒的传说非常之多。人们认为他曾经行过神迹或是类似的事情,有时候是用魔术,有时候是用他的科学知识。据说他能够控制风;他曾使一个似乎已经死了三十日之久的女人复活;据说最后他是跳进爱特拿的火山口而死的,为的要证明自己是神。
他对科学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他发现空气是一种独立的实体。
是他确立了土、气、火与水四种原素的。其中每一种都是永恒的,但是它们可以以不同的比例混合起来,这样,便产生了我们在世界上所发现的种种变化着的复杂物质。
恩培多克勒认为物质的世界是一个球;在黄金时代,斗争在外而爱在内;然后斗争便逐渐入内而爱便被逐于外,直到最坏的情形是斗争完全居于球内而爱完全处于球外为止。以后----虽然为了什么原因我们并不清楚----就开始一种相反的运动,直到黄金时代又恢复为止,但黄金时代并不是永远常在的。这时整个的循环就又重演。我们固然可以假设这两个极端中可能有一个是稳定的,但是这却不是恩培多克勒的见解。他虽然想要采用巴门尼德的论证以解释运动,然而他在任何阶段都不想要达到一个不变的宇宙。
阿那克萨哥拉
他被控为宣扬太阳是一块红热的石头,而且月亮是土。
阿那克萨哥拉认为万物都可以无限地分割,那怕是最小的一点物质也都包含着各种原素。事物所表现的,就是它们所包含得最多的东西。
留基波和德谟克里特:
原子论的创始者。
苏格拉底
有一天早晨苏格拉底在想着一件他不能解决的事;他又不愿意放下这件事,所以他不断地从清早想到中午,--他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地在想着;到了中午人们就注意其他来了,来来往往的人传说着苏格拉底从天一亮就站在这里想事情。最后,晚饭以后天黑下来,有几个伊奥尼亚人出于好奇,就搬来他们铺盖,睡在露天里,为的是要守着苏格拉底,看他究竟会不会站一整夜。他就站在这里一直站到第二天早晨;天亮起来,他向太阳做了祈祷,才走开了。
苏格拉底和亚里士托德姆一起去赴宴会,但是苏格拉底一阵出神就落在后头了。当亚里士托德姆到达的时候,主人阿迦敦就问道:“你把苏格拉底怎么了?”亚里士托德姆大吃一惊,发见苏格拉底原来并没有和他在一起;他们便派一个奴隶去找苏格拉底,才发见他站在邻家的廊柱下。这个奴隶回来说:“他呆呆地站在那里,我叫他的时候,他一动也不动”。那些知道苏格拉底的人就解释说:“他有这种习惯,随时随地会站下来,并且无缘无故地出神。”于是他们就不再问苏格拉底了,等到宴席已经过了一半苏格拉底才走进来。
柏拉图:
柏拉图哲学中最重要的东西:第一,是他的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第二,是他的理念论,它是要解决迄今仍未解决的共相问题的开山的尝试;第三,是他主张灵魂不朽的论证;第四,是他的宇宙起源论;第五,是他把知识看成是回忆而不是知觉的那种知识观。
斯多葛派与伊壁鸠鲁派:
希腊化时期的两大新学派,即斯多葛派与伊壁鸠鲁派,是同时创立的。他们的创立人芝诺和伊壁鸠鲁大约同时出生,并且先后在几年之内都定居于雅典,分别作他们各自学派的领袖。
伊壁鸠鲁:
伊壁鸠鲁终生都受着疾病的折磨,但他学会了以极大的勇气去承当它。最早提出了一个人被鞭挞的时候也可以幸福的,就是伊壁鸠鲁而不是斯多葛派。
伊壁鸠鲁的哲学正象他那时代所有的哲学一样,主要的是想要获得恬静。他认为快乐就是善,并且他以鲜明的一贯性坚持这种观点一直到底。他说:“快乐就是有福的生活的开端与归宿”。
依伊壁鸠鲁看来,最可靠的社会快乐就是友谊。
塞涅卡【约公元前3年--公元后65年】
西班牙人,他的父亲是一个住在罗马的有教养的人。塞涅卡选择了政治生涯,并且在已经有了相当成功的时候而被罗马皇帝克劳地乌斯流放到科西嘉岛【公元41年】上去,因为他触怒了皇后梅萨林娜。公元48年,克劳地乌斯的第二个妻子阿格丽皮娜又把赛涅卡从流放中召了回来,并且任命他为她十一岁的儿子的太傅。赛涅卡教的学生就是皇帝尼禄。
尽管作为一个斯多葛派,塞涅卡是公开鄙弃财富的,然而他却聚积了大量的财富,据说价值达三亿赛斯特斯之多。他被控以参与一场大规模的阴谋,要谋害尼禄而被恩赐自尽【公元65年】。
他的结局是很有启发意义的。最初刚一听到皇帝的决定时,他准备写一片遗嘱。人们告诉他已经没有时间容许他写长期大论了,这时候他就转身向他忧伤的家属们说:“你们不必难过,我给你们留下的是比地上的财富更有价值得多的东西,我留下了一个有德的生活的典范”--或者大意是这类的话。于是他就切开了血管,并召他的秘书来记下他临死的话;他的辩才到了他最后的时刻也还是有如泉涌。他的侄子,诗人鲁康,也同时遭受同样的死刑,临终时口里还背诵着自己的诗。
鲁西安:
鲁西安代表着稳健的怀疑主义;他说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是关于一个名叫巴甫拉格尼亚人亚历山大的先知与行神迹者的故事,这个故事一般公认大致是真的。这个人医治病人,预言未来,还四出讹诈。他的名声传到了当时正在多瑙河上与马格马尼人作战的马尔库斯·奥勒留的耳朵里。皇帝便向他请教如何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所得到的答复是,如果他把两只狮子投进多瑙河里去,便会得到一场伟大的胜利。他听从了这个通神者的劝告,但是获得了这场伟大胜利的却是马格马尼人。尽管出了这场差错,亚历山大的名气却仍然不断地增长。有一个执政官级的罗马名人鲁提利安努曾向他请教过许多事情,最后,请求他指点自己如何选择一位妻子。
普罗提诺【公元204-270年】
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人,古代伟大哲学家中的最后一个人。
西方教会的博士:
圣安布洛斯、圣杰罗姆、圣奥古斯丁和教皇大格雷高里等四人被称为西方教会的博士。其中前三人属于同一时代;最后一人则属于较后的时代。
奥古斯丁:
有一次他和一伙年岁相仿的同伴偷摘了邻居树上的梨。这时他并不感到饥饿,而且在他家中还有更好的梨。他终身一直认为这是一种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邪恶。假如因为饿,或由于没有其他办法得到梨吃,那末这种行为还不至于那末邪恶。但事情却在于这种恶作剧纯然出自对邪恶本身的爱好,而正是这一点才显得这事邪恶得不可名状。于是他请求上帝宽恕他:
圣赛瑞利:
神人一体论拥护者,是一个狂热分子。他曾利用身为大主教的职位,几次煽起对犹太人的集团屠杀,加害于居住在亚历山大里亚城中大片犹太侨民区中的居民。他的名声主要是借着施加私刑于一位杰出的贵妇人希帕莎而获得。在一个愚顽的时代里,她热心依附于新柏拉图哲学并以她的才智从事于数学研究。她被人“从二轮马车上拖将下来,剥光了衣服,拉进教堂,遭到读经者彼得和一群野蛮、残忍的狂信分子的无情杀害。他们用尖锐的蚝壳把她的肉一片片地从骨骼上剥掉,然后把她尚在颤动的四肢投进熊熊的烈火。公正的审讯和惩罚终因适时的赠贿而消弭于无形。”从此以后,亚历山大里亚便不再受到哲学家们的骚扰了。
修道运动:
大约在四世纪初叶,修道运动同时肇始于埃及和叙利亚。
修道运动有两种形式:独居的隐士和住修道院的僧侣。第一位虔修的隐士圣安东尼,约于公元250年诞生于埃及,并于公元270年左右开始隐居。他在离家不远的一间茅舍里独居了十五年之后;又到遥远的荒漠中住了二十年。然而他却声名远扬,使得大批群众渴望听他讲道。于是,他于公元305年前后出世讲道,并鼓励人们过隐居生活。他实行极端刻苦的修行,把饮食,睡眠,减少到仅能维持生命的限度。魔鬼经常以色情的幻象向他进攻,但他却毅然抗拒了撒旦恶毒的试探。在他晚年的时候,塞伯得地方竟住满了因他的榜样和教诲所感悟的隐士。
修女:
早在公元三世纪中叶,在没有男修道僧以前,似乎已有了修女。
上帝的珍珠:
清洁被视为可憎之事,虱子叫做“上帝的珍珠”,并成为圣洁的标志。男圣者与女圣者会以除非必须涉水过河之外脚上从未沾过水而自豪。
边奈狄克特:
从教皇大格雷高里在公元593年写到:“他【边奈狄克特】在罗马受过古典文学教育。但当他见到许多人由于研究这类学问而陷入放荡、荒淫的生活之后,他便转身撤回刚刚踏进尘世的双脚,唯恐相习过深,同样坠入无神的危险深渊:因此,他抛掉了书籍,舍弃父亲的家财,带着一颗专诚事奉上帝的决心,去寻找一个什么地方,用以达成自己的神圣心愿:于是,他就这样饱学而无知和不学而智慧地离开了家门。”
他当即获得了行奇迹的本领,第一个奇迹是用祈祷修好了一个破筛子。镇上的市民把这筛子挂在教堂门口,“许多年后,甚至到了伦巴底人入侵的时代,还依旧挂在那里。”他丢开了那筛子,走进了他的洞穴。这地方只有一个朋友知道,这个朋友秘密地用一条绳子把食物系给他,绳上系着一个响铃,以便在送食物时通知这位圣徒。可是撒旦却向绳子投了一块石子,把绳子连铃铛都打坏了。虽然如此,这个人类的仇敌妄想断绝圣徒食物供应的试图却终未得逞。
边奈狄克特在洞穴中住满了上帝旨意所要求的日数之后,我们的主便在复活节那天向某一位祭司显现;把隐士的所在默示给他;并吩咐他和该圣徒共进复活节的筵席。大约与此同时;有些牧羊人也发现了他。“起初,当他们由灌木丛中偶然发现他时,他穿着由兽皮做成的衣服,他们当真还以为这是一只什么野兽之类的东西,但等他们结识了这位上帝的仆人之后,其中许多人便因他而把原来野兽般的生活一变而为蒙恩、虔敬和献身的生活了。”
边奈狄克特,象其它隐士一样,遭受过肉欲的诱惑。“恶魔使他忆起从前见过的一个女人,这个回忆在上帝仆人的灵魂中,唤起了强烈的淫念。它有增无已、几致使他屈服于享乐,并兴起了离开荒野的念头。然而在上帝恩惠帮助下,他突然清醒过来了;当他看到附近长着许多茂密的荆棘和丛生的荨麻时,他立即脱下衣服,投身在内翻滚了许久,以致当他爬起来之后,他已可怜地弄得全身撇开肉绽:他就这样借着肉体的创伤医治了灵魂的创伤。”
在他名声远扬之后,某修道院僧众,曾因他们的院长新近去世,而邀请他去主持该院。他接职后硬要他们遵守严格的戒律,致使众修道僧在一次盛怒之下,决定用一杯鸩酒对他进行毒害。然而当他在杯口上画了一个十字之后那杯便立即粉碎了。于是他又重返到荒野中去。
筛子的奇迹并非圣边奈狄克特所行唯一致用的奇迹。一天,一个善良的哥特人用一把钩镰芟夷荆棘,镰头忽然从柄上脱落,掉进深水之中去了。边奈狄克特得悉之后,将镰柄放进水中,这时镰头便立即浮起来,自动地接到镰柄上去。
一个邻区祭司,因嫉妒这位圣徒的名声而赠他一块有毒的面包。然而边奈狄克特却奇妙地得知这是一块有毒之物。他习惯于喂养一只乌鸦。当乌鸦在发生问题那天飞来时,这位圣徒便对它说:“我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吩咐你衔起这块面包来,把它丢在一个人迹不到的地方。”乌鸦照办了,在它飞回来的时候他照例喂给它当天的食物。这恶毒的祭司,看到无法杀害边奈狄克特的肉身,乃决定戕害他的灵魂,因而打发七个赤身裸体的少妇进了他的修道院。这位圣徒唯恐某些青年修道僧因受诱惑而去犯罪,故而自行离去,以便使那个恶毒的祭司不再发生行这种恶事的动机。以后这个恶毒的祭司终因住房的天花板倒坍下来而被压身死。这时有一位修道僧追踪到边奈狄克特那里告诉他这个消息,这修道僧一面表示愉快,一面请求他重返原来的修道院。边奈狄克特对犯罪者的死亡表示了哀悼,并对那称快的修道僧课以苦行。
培根:
培根对自己的方法的评价是,它告诉我们如何整理科学必须依据的观察资料。他说,我们既不应该像蜘蛛,从自己肚里抽丝结网,也不可像蚂蚁,单只采集,而必须像蜜蜂一样,又采集又整理。
培根哲学中一个最出名的部分就是他列举出他所谓的“幻象”。他用“幻象”来指让人陷于谬误的种种坏心理习惯。
他举出四种幻象。“种族幻象”是人性当中固有的幻象;他特别提到指望自然现象中有超乎实际可寻的秩序这种习惯。“洞窟幻象”是个别研究者所特有的私人成见。“市场幻象”是关乎语言虐制人心、心意难摆除话语影响的幻象。“剧场幻象”是与公认的思想体系有关系的幻象。
哈维:
培根不知道近代解剖学的先驱维萨留斯【VesalA ius】的成绩。虽然哈维是培根的私人医生,而他对哈维的工作好像也茫然不知。固然哈维在培根死后才公布他的血液循环发现,但是人们总以为培根会知道他的研究活动的。哈维不很高看培根,说“他像个大法官似的写哲学”。假使培根原来对功名利禄不那么关切,他当然会写得好一些。
霍布斯:
一个十足的唯名论者。
他说,除名目而外别无普遍的东西,离了辞语,什么一般概念我们也不能设想。没有语言,就没有真也没有假,因为“真”和“假”都是言语的属性。
他认为几何学是迄今创立的唯一真正科学。
若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596—1650】
是伟大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在科学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他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在其一生活动中则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他的哲学思想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斯宾诺莎【Spinoza,1632—77】
是伟大哲学家当中人格最高尚、性情最温厚可亲的。按才智讲,有些人超越了他,但是在道德方面,他是至高无上的。
乔治·贝克莱【George Berkeley,1685—1753】
因为否定物质存在而在哲学上占重要地位,在这个否定里,他有许多巧妙的议论作为根据。他主张物质对象无非由于被感知才存在。那样说来,譬如一棵树,假若没人瞧着它岂不就不再存在了;对这个异议,他的回答是:神总在感知一切;假使果真没有神,那么我们所当成的物质对象就会过一种不稳定的生活,在我们一瞧它的时候突然存在;但事实上,由于神的知觉作用,树木、岩块、石头正如同常识认为的那样连续存在着。
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76】
是哲学家当中一个最重要的人物,因为他把洛克和贝克莱的经验主义哲学发展到了它的逻辑终局,由于把这种哲学作得自相一致,使它成了难以相信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代表着一条死胡同:沿他的方向,不可能再往前进。
休谟在1755年和以后若干年间出版的他的《英国史》,热中证明托利党员胜过辉格党员,苏格兰人优于英格兰人;他不认为对历史值得采取哲学式的超然态度。1763年他访问巴黎,很受philosophes【哲人们】器重。不幸,他和卢梭结下友谊,和他发生了著名的口角。休谟倒表现得忍让可佩,但是患有被害妄想狂的卢梭坚持跟他一刀两断。
卢梭
早年曾是个流浪汉,徒步周游,尽可能地谋一个朝不保夕的生计,如此度过了许多时期。在这种插曲当中,有一回,他的一个共同浪游的朋友的癫痫病在里昂大街上发作了;正当发作时,卢梭趁着人群聚起来,抛下了他的朋友。另一回,有个人自称是前往圣墓途中的希腊正教修道院院长,他当了那人的秘书;又有一回,他混充詹姆士二世的党徒,自称是名叫达丁的苏格兰人,跟一个有钱的贵妇人闹了一次桃色事件。
###第一章 附录四:本书写作部分参考书【按引用先后顺序排序】
《教育心理学》美国:桑代克
《马可·波罗游记》意大利:马可·波罗
《经济学》美国: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记忆》德国: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
《九章集》古罗马:普罗提诺
《人力资本投资》美国:西奥多·威廉·舒尔茨
《资本主义与自由》美国:米尔顿·弗里德曼
《最后的深思》法国:彭加勒
《自然法典》法国·摩莱里著
《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美国:韦纳
《人口原理》英国: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巴齐里阿达》法国·摩莱里著
《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美国:奥苏伯尔
《政治经济学概论》法国:让·巴蒂斯特·萨伊
《人是机器》〔法〕拉·梅特里著
《学习的条件》美国:加涅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英国:大卫·李嘉图
《政治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著
《新工具》英国·培根著
《智慧的发展》美国:凯斯
《政治经济学原理》英国: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哲学辞典》法国·伏尔泰
《逻辑学》德国·黑格尔著
《小逻辑》德国·黑格尔著
《存在心理学探索》美国:马斯洛
《人性能达的境界》美国:马斯洛。
《资本与利息》奥地利:欧根·冯·庞巴维克
《纯粹现象学通论》德:胡塞尔
《第一哲学深思集--反驳和答辩》法国·笛卡尔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英国·丹皮尔
《经济表》法国:弗朗斯瓦·魁奈
《实验心理学史》美国:波林
《反菲利蒲辞》古希腊:狄摩西尼
《金冠辞》古希腊:狄摩西尼
《哲学研究》奥地利:维特根斯坦
《认知心理学》美国:索尔索,美国心理学家
《战争论》德国·克劳塞维茨
《发生认识论原理》瑞士·皮亚杰
《回忆苏格拉底》古希腊·色诺芬
《机体论》美国:戈尔德斯坦
《经济学原理》英国:阿弗里德·马歇尔
《世界征服者史》伊朗:志费尼
《健全的思想--或和超自然观念对立的自然观念》法国·霍尔巴赫
《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
《新哲学》德国·海因特勒姆
《君主论》意大利·尼利洛·马基雅维利
《文集》法国:拉康
《财富的分配》美国:约翰·贝茨·克拉克
《历史是什么》英国:E·H·卡尔
《利维坦》英国·霍布斯
《逃避自由》美国:弗罗姆
《福利经济学》英国:阿瑟·赛西尔·庇古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埃及:艾哈迈德·艾敏
《太阳城》意大利·康帕内拉
《全部知识学的基础》德国·费希特
《乌托邦》法国·托马斯·莫尔
《人类理解论》英国·洛克
《人有人的用处》美国·维纳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德国:霍妮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英国: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原始思维》法国·列维·布留尔
《罗马盛衰研究》法国·孟德斯鸠
《物种起源》英国·达尔文
《西方哲学史》英国·罗素
《法律的经济分析》美国:理查德·A·波斯纳
《经济发展理论》美国: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
《经济学原理》英国: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美国:格里高利·曼昆
《精神分析引论》奥地利: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奥地利:弗洛伊德
《图腾与祟拜》奥地利:弗洛伊德
《爱欲人格》奥地利:弗洛伊德
《自我与本我》奥地利:弗洛伊德
《性学三论》奥地利:弗洛伊德。
《理解人性》奥地利:阿德勒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瑞士:荣格
《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瑞士:荣格。
《经济成长的阶段》美国:沃尔特·罗斯托
《会钦篇》古希腊:柏拉图
《心理学史--心理学思想发展的主要趋势》美国:黎黑
《形而上学导论》德国:海德格尔
《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讲义》德国:冯特
《实用主义》美国:威廉·詹姆士
《性契约》美国:卡罗尔·帕特曼
《一六四零年法国革命史》法国:基佐
《十九世纪思想史》英国:麦尔兹、
《拿破仑》法国:弗罗
《俾斯麦》德国:路德维希
《七月十四日》德国:路德维希
《古希腊英雄记》德国:金斯莱
《俄皇大彼德本纪》德国:斯梯芬·格兰汉姆
《英国史--查理一世》英国:麦考莱
《英法两宫秘史》英国:汉米尔顿
《福煦》奥地利:斯梯芬·茨威格
《资本之城》,托马斯·凯斯纳
《一课经济学》亨利·赫兹利特
《在小吃店遇到凯因斯》柳泰宪
《经济学》萨谬尔森
《心理学的体系和理论》美国:查普林和克拉威克
《论恩惠》古罗马:塞涅卡
《魔鬼经济学》史蒂芬·列维特等
《国富论》亚当·斯密
《童年与社会》德国:埃里克森
《通往奴役之路》奥地利:哈耶克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古希腊:修昔底德
《卧底经济学》蒂姆·哈福德
《新闻中的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精要》彼德·肯尼迪
《经济学原理》N·格里高利·曼昆
《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大卫·李嘉图
《制度与行为经济学》阿兰·斯密德
《契约经济学》奥利弗·哈特
《新制度经济学》恩拉恩·埃格特森
《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
《哲学的改造》美国:杜威
《自然哲学》德:莫里茨·石里克
《忏悔录》古罗马:奥古斯都
《经济学方法论》英国:马克·布劳格
《操纵世界》美国:雷斯顿
《罗斯柴尔德家族》美国:克洛斯·霍克
《政治经济学新原理》法国:西蒙·德·西斯蒙第
《智慧心理学》瑞士:皮亚杰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德国:弗里德利希·李斯特
《逻辑与知识》英国:伯特兰·罗素
《道德发展的心理学》美国:柯尔伯格
《论神》荷兰:斯宾诺莎
《神话人格》美国:容格
《自卑与超越》奥地利:阿德勒
《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美国:墨菲
《高卢战记》古罗马:凯撒
《社会契约论》法国:卢棱
《华尔街教父》美国:本杰明·格雷厄姆
《贼巢》美国:詹姆斯.B.斯图尔特
《心理学原理》美国:詹姆斯
《哲学的慰籍》古罗马:鲍埃修
《泥鸽靶》美国:弗兰克·帕特诺伊
《伟大的博弈》美国:约翰·S·戈登
《天象论,宇宙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灵魂论及其它》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西塞罗书信集》古罗马: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
《论友谊》古罗马: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
《论老年》古罗马: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
《论情绪》法国:笛卡儿
《超越自由与尊严》美国:斯金纳。
《战争与和平的法则》荷兰:格老秀斯
《行为主义》美国:华生
《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意大利:伽利略
《圣经的权威》意大利:伽利略
《科学与人类行为》美国:斯金纳
《思想与行为的社会基础》美国:班杜拉
《世界的迷宫》捷克和斯洛伐克:约翰·阿摩斯·夸美纽斯
《钓客清话》英国:艾萨克·沃尔顿
《社会心理学》美国:奥尔伯特
《罗马帝国衰亡史》英国:爱德华·吉本
《吉本回忆录》英国:爱德华·吉本
《心灵、自我与社会》美国:米德
《基督教原义》瑞士:约翰·卡尔文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美国:考夫卡
《拓扑心理学原理》德国:勒温。
《席间漫谈》德国:马丁·路德
《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德国:布伦塔诺
《演说术原理》古罗马:昆体良
《爱欲与文明》美国:马尔库塞
《有闲阶级论》美国:托尔斯坦·本德·凡勃伦
《希腊史》英国N·G·L·哈蒙德
《分裂的自我》英国:莱恩
《资本论》德国:卡尔·马克思
《神圣人生论》印度:室利·阿罗频多
《人对意义的寻求》奥地利:弗兰克
《政治经济学理论》英国: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佛教逻辑》俄:舍尔巴茨基
《存在心理学》美国:罗洛·梅
《爱与意志》作者罗洛·梅
《国民经济学原理》奥地利:卡尔·门格儿
《人生的亲证》印度: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成为一个人》美国:罗杰斯
《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法国:里昂·瓦尔拉斯
《性心理学》英国:霭理士
《人本主义心理学导论》美国:布勒、埃伦
《利息与价格》瑞典:克努特·维克塞尔
《中世纪的城市》比利时:亨利·皮雷纳
《精神病学的人际关系理论》美国:沙利文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英国:琼·罗宾逊
《西方的兴起》美国:威廉·H·麦克尼尔
《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德国:埃里克森
《价值与资本》英国:约翰·理查德·希克斯
《希波战争史》古罗马:希罗多德
《自我心理学与适应问题》德国:哈特曼
《丰裕社会》美国: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
《苏格拉底的申辨》古希腊:柏拉图
《实践医学研究导论》法国:克洛德·贝尔纳
《编年史》古罗马:塔西佗
《人猿的智慧》德国:苛勒
《愚人颂》荷兰:伊拉斯谟
《路易十五时代》法国:伏尔泰
《路易十六时代》法国:伏尔泰
《伊比利亚随笔》英国:查尔斯·兰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