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内心的冲突-注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这本书中,在提到神经症患者为去除冲突而做出努力时,我都会用“解决”这个词。因为患者在潜意识中否认冲突的存在,所以严格来说,他并不是在努力“化解”冲突。他的努力在潜意识中是为了“解决”掉它们。——作者注(后文注释若无特殊说明,均为作者注)

    [2]对于仅仅被环境因素压抑的普通人,哈利·爱莫森·福斯迪克的《做一个真实的人》(On Being a Real Person)一书会很有帮助。

    [3]参见第十章“人格衰竭”。

    [4]引自《致死的疾病》,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41年。

    [5]卡伦·霍妮,《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诺顿图书公司,1937年。

    [6]因为个体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和个体对自我的态度这两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而在精神病学刊物中,有时会有观点认为其中之一是理论和实践中的首要因素,这种观点显然站不住脚。

    [7]这个概念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首次提出,又在《精神分析新法》和《自我分析》中详细阐述过。

    [8]这里使用“类型”这个词,仅仅是为了简化对有着独特特征的个体的描述。我绝不是要在这一章和后面两章中形成一种新的类型学。虽然我们的确希望建立起一种类型学,但这需要有更广泛的理论基础。

    [9]引自拙著《自我分析》,诺顿图书公司,1942年。

    [10]参见第十二章“虐待狂倾向”。

    [11]弗里兹·维特尔,《神经症的潜意识幻象》,载于《精神分析季刊》,第八卷第二部分,1939年。

    [12]参见第十二章“虐待狂倾向”。

    [13]易卜生创作的戏剧作品《培尔·金特》中的主人公。——译者注

    [14]参见丹尼尔·席来德尔的论文《神经症类型的转变对创造性才能和性能力的扭曲》,1943年5月26日汇报于医学科学院。

    [15]赫尔门·朗伯尔格在论文《自我的合成功能》中讨论过有关追求统一感的问题,1930年发表于《国际精神分析杂志》。

    [16]参见安娜·帕利希的《跪拜》,花城出版公司,1939年。

    [17]参见拙著《精神分析新法》一书中对弗洛伊德关于自恋、超我、负罪感的批判性描述,诺顿图书公司,1938年;也参见埃利希·弗洛姆的《自私与自爱》,发表于《精神病学文集》,1939年。

    [18]参见第十二章“虐待狂倾向”。

    [19]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在《化身博士》中对双重人格有过经典描述。

    [20]参见第十二章“虐待狂倾向”。

    [21]这一定义由E.A.斯特勒克和K.E.阿贝尔提出,见《发现我们自己》,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43年。

    [22]卡尔·门林格尔对这一点列举了大量实例予以说明,参见《人对抗自己》,哈考特·布拉斯公司,1938年。不过,门林格尔是从一种截然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个主题的,因为他依循弗洛伊德的学说,认为人有自我毁灭性本能。

    [23]圣方济各(1182-1226),意大利方济各会创始人,德行出众。——译者注

    [24]威廉·詹姆斯,《记忆和研究》,朗曼格林书局,1934年。

    [25]铃木大拙,《禅宗佛教及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东方佛教协会(东京)出版社,1938年。

    [26]参见拙著《自我分析》,第八章“病态的依赖性”。

    [27]参见林语堂,《啼笑皆非》,约翰·戴出版公司,1943年。在“果报篇”一章中,作者说他对西方文明竟然如此不理解这些精神法则而感到吃惊。

    [28]又名星期日学校(Sunday School),英美诸国在星期日为贫民开办的初等教育机构。兴起于18世纪末,盛行于19世纪上半期。——译者注

    [29]约翰·麦克马雷,《理智与感情》,阿普敦世纪出版公司,1938年。

    [30]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文明及其缺憾》,载于《国际精神分析文库》,第十七卷,莱昂纳多与伍尔夫编辑,1930年。

    [3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可终止与不可终止的分析》,载于《国际精神分析杂志》,1937年。

    [32]约翰·马昆德(1893-1960),美国作家。——译者注

    [33]埃利希·弗洛姆,《神经症的个人与社会根源》,载于《美国社会学评论杂志》,第九卷,第四期,1944年。

    [34]阿尔多斯·赫胥黎,《时间须静止》,哈珀兄弟出版公司,1944年。

    [35]埃利希·弗洛姆,《逃避自由》,莱因哈尔特出版社,1941年。

    [36]众所周知,这种了解也有巨大的预防价值。如果我们知道,什么因素有助于儿童的发展,什么因素又会阻碍其发展,那就为我们铺开了一条大路,使我们可以预防后代步神经症患者的后尘,防止神经症的情况产生。

    [37]参见拙著《精神分析新法》第八章以及《自我分析》第二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