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领袖毛泽东-最好老师 知己朋友——续范亭敬重毛泽东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947年,毛泽东在陕北葭县神泉堡的时候,有一次问解放军总卫生部部长苏井观:“续范亭在晋西北病故了,知道吗?”苏井观回答已经知道了。毛泽东十分感慨地说:“这个人很有骨气,可惜了!”

    续范亭曾是国民党陆军新编第一军中将总参议。1935年,他深感民族危机日重,亲赴南京呼吁抗日,目击蒋介石政府□颜卖国,悲愤至极,竟要在中山陵剖腹自杀,欲以身献国,激发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投敌卖国,奋起抗日。续范亭虽然被及时救出,免于一死,但是这件事震动各地,一时名噪全国。

    1936年“双十二事变”,是续范亭一生中的分水岭。续范亭在事变中对中共代表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战就放其回南京的主张,起初很不理解,经南汉宸解释,续范亭深受感动,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大公无私和英明伟大。从此以后,续范亭相信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战争才能胜利,中国革命才能成功。

    “七七”事变后,续范亭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建议成立的统一战线组织——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被推为主任委员,并兼任山西第二区保安司令,后改任暂编第一师师长,协助八路军支持抗战局面。

    1939年1月,续范亭出席了阎锡山召集的“秋林会议”。会上,续范亭当面驳斥阎锡山的投降反共谬论,痛哭流涕地向大家朗诵孙中山的遗嘱……使阎锡山十分尴尬,会议草草收场。事后,阎锡山对他的亲信们说:“续范亭是背上棺材抗战的,我们不能背上棺材抗战。”秋林会议后,续范亭忧心忡忡,生怕共产党还不知道阎锡山正在布置投降反共。5月,续范亭借口前方吃紧,脱身离开秋林,专程绕道延安,提出要单独拜会毛主席。毛泽东在杨家岭会见了他,两人促膝交谈,从下午一直到晚饭后。续范亭向毛泽东报告了秋林会议的情况后,如释重负,就约同李公朴结伴而行离开延安。续范亭的报告对毛泽东分析目前形势的特点和今后抗战的前途有着重要的价值。就在续范亭走后不久,毛泽东在6月10日、13日两天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反投降提纲》的报告。报告指出:目前形势的特点在于:国民党投降的可能已经成为最大的危险,而其反共活动则是准备投降的步骤。6月30日,毛泽东写出《反对投降活动》一文,重申“反对投降和分裂——这就是全国一切爱国党派、一切爱国同胞的当前紧急任务”。毛泽东作的报告和他写的文章为打退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准备了思想武器。

    12月阎锡山果然制造了“晋西事变”。12月16日,续范亭参加了赵承绶主持的兴县军事会议,中途逃会,冒着危险策马飞奔岚县,向八路军120师358旅报告军情,并毅然率领暂一师参加阻击阎军的战斗。续范亭为了民族的利益,同他30多年的老朋友赵承绶开战了。在续范亭与各方协同指挥下,新军英勇作战,终于在1940年1月14日,攻克赵承绶的司令部所在地临县。这次胜利有力地配合了晋东南和中条山区八路军各部的战斗,取得了粉碎阎锡山进攻的胜利。临县战役后,续范亭连任山西新军总指挥。不久,续范亭又与贺龙、关向应率领的120师主力部队会合,酝酿成立晋西北边区政权,为巩固和发展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1月31日,毛泽东连续起草两电致贺龙、关向应等,反复考虑晋西北边区行署主任的人选问题。毛泽东在后一封电报中写道:“我们最后考虑结果行署主任还是续范亭为适宜。”

    2月初,晋西北行政公署在兴县成立,续范亭被推选为行署主任,并被延安总部任命为晋西北军区副司令员。当时,续范亭不是共产党员,而是国民党员,足见毛泽东对他的信任和器重。

    续范亭本来就患有肺病,经中山陵剖腹后,身体更加虚弱。晋西北的紧张战斗生活和艰苦的物质条件,使他痼疾复发,病情严重。1940年11月12日,毛泽东从20里外的杨家岭来到柳树店,专程看望在中国医科大学治疗肺结核病的续范亭。一进医大,就被同志们请到大礼堂讲话。住在学校后山窑洞里的续范亭听到传来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赶紧把秘书找来一问,才知道毛主席来了。续范亭一边埋怨秘书不及早告诉他,一边拿起手杖,支撑着病弱的身体走下山去,来到礼堂。毛泽东正站在讲台上讲话,看见续范亭走进来了,便立刻中止讲话,走下讲台,紧紧握住续范亭的手,看着他的脸,亲切地询问他的病情。续范亭非常激动,再三向毛泽东表示谢意。毛泽东一面指着续范亭,一面对医大的师生员工说:“如果你们把他的病治好,算你们立了一大功!”礼堂里爆发出一阵笑声。毛泽东招呼续范亭入座后,才重新走上讲台,继续讲话。他说:“白求恩大夫死了,人们都想念他。如果希特勒死了呢,人们都会拍着巴掌说:好啊!死得好啊!”他风趣地说,“我看,现在的阎王老子应该是马克思。如果你是为革命做工作累死的,马克思会给你摆酒席,让你上座。”续范亭同大家一起爽朗地笑了。毛泽东的话,深深地铭刻在他的心里。

    续范亭这次在延安还抱病参加了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11月21日,续范亭听了毛泽东在闭幕会上的讲话,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因为毛泽东说出了他的心里话,教育他认识到什么是旧民主主义,什么是新民主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从而使他在思想上起了飞跃的变化。当毛泽东提出请续范亭讲话的时候,他十分激动地说:“我奔走了几十年,始于今日目睹边区广大人民当家做主,真正看见了新中国的光明前途。将来的中国是胜利的、光明的、民主自由独立富强的,因为我们有了共产党的保障,中国劳苦群众先进人士的保障,毛泽东政策路线的保障。我们应该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

    1941年春,根据党的决定,续范亭到延安长期疗养,在此期间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细致入微的关怀和照顾。医术高明的苏联医生阿洛夫、米洛夫和美籍医生马海德、中国肺病专家何穆、内科专家鲁之俊都为他治疗过。由于国民党对延安的封锁,当时医药极端困难,毛泽东等设法为续范亭从外地购买药品。1941年4月20日,毛泽东致电当时在重庆的周恩来,告以“续范亭胃病甚重,似胃溃疡,来延医治,略有好转,请购药努食丁(Larostidin)20盒航快寄来为盼”。不到一个月,5月15日,毛泽东又致电当时在香港的廖承志和在重庆的周恩来,为续范亭购买治肠溃疡的注射剂德国药50盒,并嘱“从速寄来为盼”。

    毛泽东一直十分挂念续范亭的病情。1941年9月,毛泽东因劳累和住窑洞患风湿病,右胳膊抬起来比较吃力,但“采用洗澡,晒太阳,按摩,吃水果诸法,颇有起色”。毛泽东立即将这些办法告诉续范亭。1943年12月,续范亭身体有些起色,阅读和写作不免多些,毛泽东叮嘱他:“看东西仍不宜太多,请加注意。”并很高兴地告诉续范亭:“我如常,一年来未生大感冒,算一幸事。”1944年8月22日,毛泽东把“近日国际国内对我们同情的日多,过去被封锁、打击、辱骂的孤立状态可能起一大变化”的大好消息转告续范亭,希望这个消息或者也可帮助续范亭治病。当毛泽东听说续范亭休养方法已改为静卧,立即告诉续范亭,此法是很好的,并说凯丰、江青都用此法治疗,病情得到痊愈或减轻,“希望坚持卧治政策”,“用此法完全治好”。毛泽东从重庆谈判回延安后,虽因劳累过度休养两个月,但他在疗养期间仍然惦念着续范亭的病情。他认为,虽然延安还没有专治结核菌的药品,但有“盘尼西林”,此药对治球菌、螺旋菌有大效,身体内这两种菌如能去掉,则结核孤立,就有早愈的可能。当时,“盘尼西林”刚刚问世,毛泽东就派人把国际友人赠送的这种名贵新药分送给续范亭一些,供他治病。毛泽东还把冀中人民送给自己的雁绒转赠续范亭做成雁绒被,在寒冷的冬天温暖着续范亭的病弱之躯。毛泽东对续范亭无微不至的关怀,使续范亭感到极大安慰和鼓舞,续范亭的病情一时也有了明显的好转,身体状况趋于稳定。

    1942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整风运动。续范亭自觉自愿地参加了整风。他细心研究中共中央规定的22个必读文件,把这些文件当作自己改造思想的武器。他写道:“出身小资产,遍体多油腻,湖水涤难尽,延河洗不去。二十二文件,是我新武器;革命称至宝,应比匕首利。”他把学习毛泽东的文章视之为“大文如大餐,丰富复精美;使我饥肠人,欲罢不能已。厨师费匠心,消化全凭你;本是百年粮,贪多怨自己。”毛泽东看到续范亭的诗后,很高兴,特地到交际处(当时续范亭在延安交际处养病)找他谈心。续范亭对毛泽东说:“这22个文件好极了,通过整风运动,我们党的作风一年之后一定会大变。”毛泽东却笑着说,我可没你那么乐观。党的作风的转变,没有那么容易,有很多困难。整风运动若能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变化,我就很满意了。毛泽东还向续范亭讲了思想上建党的重要性。续范亭听后深有感触。他联想老朋友赵承绶,在民族和国家苦难深重的关头,还念念不忘他们剥削来的财产,思想感情是何等的不同啊!最令人感动的是,在整风中,续范亭还深刻地检讨了自己的世界观,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10年前,我还是个颇为学佛的人,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我也多少读了些,认为世界任何的坏人都能感化而转变的,我的陵园自杀和又回到山西的做事,都是想拿我区区的个人影响你们。我现在才知道我这个观念是错了,不但收效甚微,而且自苦太过。陵园自杀,流了我的满腔热血,并且每遇到可悲可愤的事情,我就又要流泪,又要吐血,我的悲伤愤怒,真有天来大。”他并且说:“如果我早找到共产党,早认识马列主义,也就不会自杀了。现在,我还不会死,我要看到日本帝国主义失败,看到希特勒塌台。”毛泽东对续范亭自觉改造思想的行动非常赞赏,也衷心希望他能战胜疾病,活到胜利的那一天。1945年10月18日,毛泽东在致续范亭的信中说:“看你写字,精神甚好,尚望研究休养办法,多活许多年,看见中国民主政治的实现。”这些话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本人对续范亭由衷的祝愿。

    续范亭来到延安后,已经不止一次地见到毛泽东,同毛泽东谈话。每一次见面和谈话,都使他受到很大教育,所以他很自然地把毛泽东看做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和最知己的朋友。1942年,续范亭发自内心地写诗歌颂毛泽东:“领袖群伦不自高,静如处子动英豪。先生品质难为喻,万古云霄一羽毛。”续范亭解释说,这首诗的前面3句我早就想好了,可最后一句想了几天,拿毛主席比喻历史上哪个人好呢?有一名记者问斯大林,列宁同彼得大帝相比,谁更伟大时,斯大林回答说,如果说列宁是大海的话,彼得大帝就是沧海一粟。所以我说:“先生品质难为喻”。我曾想把毛主席比作刘邦的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但觉得不够全面,最后才想起了杜甫的一句诗“万古云霄一羽毛”。这是杜甫赞颂诸葛亮的。“万古”是空前,“云霄”是甚高,一羽毛是品清质虚而体极小,唯其清虚而不自大,所以空前而又甚高。毛泽东读诗后,曾写信给续范亭,说:“不自高,努力以赴,时病未能,你的诗做了座右铭”。

    1944年“五一”劳动节的前一天,续范亭度过了他一生中难忘的一天。这天天朗气晴,惠风和畅,毛泽东邀请续范亭等五六个人,到他的窑洞中小宴。毛泽东亲切地询问续范亭近来的病情,治疗和休养情况,并讲了些有效的疗养方法。饭后,续范亭坐在毛泽东身旁,两人畅谈身世。续范亭问毛泽东年岁几何?毛泽东说:“光绪十九年癸巳生。”续范亭又问是几月几日。毛泽东告诉他:“旧历十一月十九日。”续范亭心想:正小我一个月。而毛主席身体健康,气宇雄厚,脚踏实地,目光远大。毛主席的智慧究竟在哪里?毛主席的智慧就是群众的智慧;同时,群众的智慧,也就是毛主席的智慧。他想,自己奔走30年,一事无成,直到遇见了毛主席,使他心悦诚服,中国革命,从此再不会走冤枉路了。续范亭又想到去年旧历十一月十九日,正是毛主席五十整寿,而延安各界,并没有举行什么庆祝活动。他当时也不知道。后来,他听贺龙说:“毛主席认为国难期间,不必祝寿,打走日寇,时间多的是。所以,毛主席的五十寿辰也就不声不响地过去了。续范亭觉得,在今天这个幸福的聚会上,借以祝贺毛主席的健康,也是个好机会,于是他即席赋诗一首:“半百年华不知老,先生诞日人不晓。黄龙痛饮炮千鸣,好与先生祝寿考。”毛泽东听了这首诗,高兴得同大家一起笑了。

    1943年7月,续范亭正在南泥湾休养,当他闻知国民党调兵准备进攻边区时,要向朱总司令请战杀敌,被劝阻后,便带病起草了一个“通电”,又写了《警告中国抗战营垒内的奸细分子》一文,尚未定稿,续范亭连口吐血。《解放日报》发表时,按语写道:“血泪之语,不敢更动一字。”为了痛击阎锡山的反共逆流,1944年8月19日续范亭又用血泪写出了《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一封五千言书》,并送请毛主席指教。毛泽东在百忙中读了这篇文章,在批示陆定一发表的信中说:“这是一篇奇文。”然后亲笔在八开大的马兰纸上给续范亭写了一封长信,说“你的檄文式的文章(寄阎信)看到,即可发表,并广播出去,廉顽立懦,振奋人心。”毛泽东一边赞扬续范亭的文章写得好,一边无不担心,因为“写此等文章当然会加重你的病”,流露出毛泽东对续范亭的爱护之心。

    续范亭在边区6年,深受毛泽东的信任和尊敬。他一直是参议会议员。1945年夏季,又被选为中国人民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筹委会副主任。续范亭也未虚度时光,他时时关心时局的变化,从事力所能及的统战工作,继续为革命贡献力量。

    1946年秋冬,蒋介石准备进攻延安。延安的一部分机关人员向后方疏散,毛泽东来到续范亭的住处,劝他暂时离开延安。在续范亭临出发时,黄树则医生特意赶来为他送行。续范亭紧紧握住黄医生的手,语气坚定地说:“毛主席写的《论持久战》,事实证明是正确的;这一次战争,一定也脱不出毛主席的论断!”充分表达了续范亭对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对解放战争的胜利充满了信心。1947年8月底,续范亭病情不断恶化,毛泽东和党中央的许多首长纷纷来信慰问,询问病情,并把解放战争的胜利捷报告诉他,希望他安心养病。晋绥党政军各方面都派来了中西名医为他医治,均不见效。9月12日,续范亭与世长辞,终年57岁。

    续范亭临终前写信给党中央,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13日,中共中央复电接受续范亭的要求,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续范亭的墓前放着毛泽东派专人从河西送来的花圈。由谢觉哉代毛泽东写了挽联:“范亭同志千古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挽词高度概括了续范亭的一生,同时,表达了毛泽东对续范亭过早去世的悲惜之情。

    (单淼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