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中国文化-太极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太极拳是中国拳术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棉拳”、“十三势”、“软手”。至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山西武术家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但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目前,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五种流派。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的老拳师陈王庭初创太极拳,世代相传,即“陈式太极拳”。后来,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陈家沟陈长兴,并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了“杨式太极拳”。杨露禅学成返乡后,同乡人武禹襄创编了“武式太极拳”。河北大兴人吴鉴泉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逐步修订,形成了“吴式太极拳”。河北完县人孙禄堂参合八卦、形意、太极三家拳术的精义,融合一体而创“孙式太极拳”。

    太极拳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其拳理来源于《易经》、《黄帝内经》等中国传统哲学、医术、武术等经典著作,并在起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道、儒、释等文化的合理内容,不仅强身健体,而且可以陶冶心性,故被称为“国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