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重生在六零-第49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姚明珠以为第二日会在村里停留两日,跟上辈子一样,由村里的干部跟鸡冠岭工程的负责人联系后再送他们下山的。

    而停留的这两日村干部就会带着大伙熟悉环境,了解出山的路。但姚明珠没有想的是上辈子她晚两年才到这边的,很多事情已经上了轨道,人员到来很多事情要安排的,所以会停留。但这辈子这个项目却是刚刚开始,所以很多东西还没有制定和完善,并不需要请示。

    因此,第二日一早,村干部就对姚明珠一行人说要他们下山熟悉地形时,姚明珠一行人有人出来反对,说“好人好马上三线,争分夺秒建三线。”鸡冠岭的干部也就没有坚持,只是告诉大伙,以后大家的信件镇上会送到他们村子,大家隔一段时间可以让人上来拿。当然他们村里有空也会送下去。但马上要种小麦了,他们估计没有时间了。

    大伙应了下来,同时表达了感谢。

    村干部这才让人带着姚明珠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工地走去。

    他们这一批到三线来的都是想奔个前程或者是想实现自我价值。大家都不是什么娇气的人,都想赶紧到工地熟悉,然后能立马上工。一路上走的都比较起劲,毕竟马上就要到了。

    张美华听到这个消息就乐呵呵的,她原本打算第二日去工地的。想不到村里会直接带他们下去,这也免得她再返一趟鸡冠岭村。

    而姚明珠呢,停不停留对她也没什么意义,所以直接跟着大部队走了。

    鸡冠岭村位于山腰,从山腰到山下就一条羊肠的小路可以通行,而且还非常的陡峭。

    因为有上辈子的记忆,姚明珠换了一双鞋子。这是姚奶奶用最后的油布底,然后再铺上百层的棉布做成的。油布其实是比较薄的橡胶,是姚明珠爷爷以前弄回来的。

    姚家在没有上交家产时,这油纸是放在库房存着。后来姚家三口下地干活才用橡胶做了鞋底。剩下的这块就是姚奶奶特意为姚明珠留的。

    姚明珠知道这边的路况,用烧红的铁丝在鞋底的油布上烙出一条条杠,这样鞋子既厚实又能防滑和防水。走山路脚就会轻松很多。只是姚明珠提着的竹子箱子有些麻烦,老是会挂到树枝树杈。

    林向国走在张美华和姚明珠后面。见状,轻拍了前面的张美华,“美华同志,你跟明珠同志说下,我帮她拿箱子吧。”

    张美华戏谑地看了眼林向国,笑问,“你怎么不帮我拿呢?”

    林向国脸微微涨红,诺诺说,“明珠人瘦,箱子大,这路窄……”

    “呐,你的意思是我就人高马大的?”张美华佯怒道,见林向国说不出话要,张美华才哈哈大笑,打趣地喊前面的姚明珠,“明珠,明珠,向国同志说帮你提箱子呢。”

    这一声叫喊并不小,他们附近前后的人都明里暗里看了眼姚明珠。

    姚明珠眉梢动了动,回了句,“不用了,我能拎得动。”

    说实话,对于张美华,姚明珠是羡慕她的性格,但有时也有些不喜欢这直肠子的性格。

    这一路来,张美华老是打趣她和林向国,明明自己讨厌林向国,他搭话时自己都不会跟他说话。可是张美华却老是把他俩推做堆。姚明珠其实心里有些反感自己与林向国绑在一起的。只是张美华每次都是笑呵呵地说,姚明珠也不好冷着脸。

    张美华听到姚明珠的回复,回头看了眼,只见林向国满脸失望,忍不住笑道,“明珠不要你帮忙提,要不,你帮我拿吧?”

    林向国心里知道这是个台阶,但还是忍不住看了眼姚明珠,见她专心地走路,心里有些失望。只好接过了张美华手里的箱子。张美华的箱子是皮木框做的,上面有手环,还有两把锁。

    林向国之前没有注意,如今拿着箱子看了两遍,心里有几分计较,这可是高档货呀,国内很难买到的。林向国之所以知道是因为他有个同学的哥哥出国留学了,然后回来带着这样一个箱子。想到这里,林向国视线忍不住看着张美华的头顶,眼珠子转了转,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姚明珠没有理身后的二人,专心认真地朝下走。

    大伙花了四十分钟才从半山腰走到了山脚,然后沿着山脚的小道走了二十分钟走到了鸡冠岭工程目的地。

    鸡冠岭工程主要的施工部分在姚明珠这一队人的右前方,两座隔着一条小河流的山脉架起一座桥梁,以及打通右边的山脉。这是个不小的工程。

    而左前方呢,则是驻扎地,在两座主要工程山脉对面半腰一块地势平坦的地面上修建的,离下面的河沟差不多有四五米的距离。

    远远地听到了喇叭传来的歌声:

    革命友谊深过海,五湖四海奔拢来。为了革命同目标,人亲难比阶级爱。响应号召,干革命,抢时间,一定要把三线建设抢在大战的前面。

    搬石头,斗志昂扬,豪情奔放干三线。

    石头就是□□包,越扛越是劲头高。建设三线抢时间,战火燃烧帝修嚎。

    ……

    歌声中的工人斗志昂扬,满脸带着,整个场面热火朝天。

    “那边来一点点,对对,过去点。”

    ……

    “你们那边人够么?还要不要加人过去?”

    “不用不用,困难还能克服。”

    ……

    隔着一条河流,半山腰两边的人对喊着。

    山脚下的大石头处,嘿哟嘿哟的号子声时不时伴随着叮叮当当敲击石头的声音响起。另一边呢,砍树,扛树的,挖泥巴的,运泥巴的在一片歌声中喊着号子,唱着歌曲,一个个满怀希望地干着。

    左前方的营地里,后期的人员也来来往往,一栋泥房里炊烟伴随着大厨的声音徐徐升空。

    “赶紧加水,加水,水要干了。”

    “来了,来了,水来了。”

    “那边熬粥的,加点糯米粉,快点快点。”

    “那边烧热水的,看着火……拿柴火的赶紧赶紧……还有洗菜的呢,快点快点,吃饭时间要到了。”

    “来了,来了……”

    号角声,吆喝声,说话声和指挥声以及应和声交织成一片红红火火的场景。

    大伙在鸡冠岭村民的带领下到了左前方的营地区。

    营地区分成了左右两块,中间是一排排台阶到了小河流边,在河流上架起了一座木桥,暂时连通两边,让干活的工人能很快安全地回到营地。小道的顶端则是两块较大的空地,一边是石头砌成的屋子,一边是土墙屋子。

    石头砌成的屋子前面有个小高台,台子上正中间插着一根笔直的树干,树干顶端飘着一面鲜艳的国旗,迎着风飘荡着。另外一边的土墙屋子传来了一阵阵食物的香味和徐徐不断的炊烟,还有那一片忙碌的声音。

    营地左右两边则是木棍树枝搭建的房子,很矮的,估计也就一米八左右高,有点类似于简易的帐篷的感觉。树屋内一个大柱子立着,然后找三根树干从三个方向靠买中间大柱子上,四根柱子顶端固定,接着外面就用树枝芦苇一层层地遮盖,最后就搭建成简易的树屋。

    上辈子姚明珠晚了两年到这边的,那时这里已经建立起了土墙屋。姚明珠倒是没有见过这种树屋。

    树屋边上有人见到这边来了人,连忙跑了过来。那人估计是认识村长,两人交流一番后,村长就把姚明珠这一行五百人交到了那人手里。那人一一检查了介绍信。

    然后把大家带到了石头屋子外面那一片空地上。那人朝着一个土墙屋子跑了进去,没多久就出来了一个身着军官的男人走到了大伙儿面前。

    大伙还面面相觑,想着这人是谁呢?

    穿军服的人道,“大家好,我是人员管理主任郭民。我代表整个鸡冠岭现有的同志欢迎大家的到来,感谢大小支持三线建设。”说着就给大家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后又深深地鞠了一躬,那挺直的腰板让大伙都心血澎湃起来。

    大伙激动地拍起了手掌。

    有人还喊道,“我们不能让主席在京都睡不着觉”

    “再苦再累都值得,奋战奋斗,造好桥,修好路,富了咱们农户。”

    ……

    郭民扬起了手按了按,“咱们这边如今有三千多人,分成了两个大的组,由陈工程师和赵工程师负责带领。陈工程师是咱们项目的总负责人,而赵工程师则是咱们项目从外请来的高材生,留洋回来的,专业知识很厉害。如今你们五百人,我要把你们分成两个队,每队选出一个组长,当然也可以自荐。大家可以自行组队开始,我手举得高的一边是甲队,低的这部则是乙队。”

    姚明珠还没来及选,就被张美华一手挽着站在了一边,同时她手里还把林向国拽了过来。

    姚明珠回过神来,连忙查看了下郭民的手势,看到他们如今站的是甲队时才松了一口气。姚明珠上辈子的干爷爷就是陈工程师,管着的是甲队。姚明珠这辈子来这边就是冲着干爷爷来的。所以她是一定会选这边的。

    只是姚明珠有些奇怪,那位赵工程师应该就是赵明国吧,也就是张美华的同学,她怎么不去那边呢,反而到了干爷爷的队伍?还有一个疑惑点就是,姚明珠上辈子到来时,这里并没有一个人叫赵民国,也没有人叫张美华,难道是自己重生改变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