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重生在六零-第32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城里青年下乡的那一天,姚家村全村老老少少都在村口看稀罕。

    村里派了秦华去镇边渡口接应。原本应该是三男两女的,但其中一个男的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下来。秦华只接到了四个人。

    四人进村,全村似看到了稀奇玩意般翘首以盼。还是陈国强让大家让出一条路,大伙才散开。

    而后一起到了村委的地坝前。

    陈国强让四人在村民们面前自我介绍一番。

    其中一个满脸充满激情的小青人上前,“胜利在坚持不懈的奋斗,姚家村的同志好,我叫张卫华,来自S市,咱们祖国土地广阔,相信我们,拿出干革命的精神,在这广阔的土地上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张卫华说完后,陈国强带头拍起了手掌。

    接着是吴志国前来说话,只是说话的空档视线在村里来回扫视。姚明珠见他视线漂浮,看到长得有几分姿色的就停留,不漂亮了则面带嫌弃地移开。

    姚明珠一眼就看出此人心术估计不正,以后得避开些。上辈子听说他在村里与好几人关系不正当,后来还听说他回了城里,但村里有人却怀了他的孩子。只是究竟是谁却没有爆出来,只是村里之间八卦谣传。

    但姚明珠觉得还是少接触为好。

    而后是上辈子在自己家住过的杨香莲上了台。

    杨香莲鹅蛋脸,五官虽然不突出,但组合在一起比例协调,端正,是那种大方温婉的美,属于耐看型的。有几分孙云芳年轻时的影子。

    上辈子姚家也因此对杨香莲有几分好感和喜爱,即使两个月学习期结束后,杨香莲工分挣得不多,可姚家依旧没有苛刻。但姚明珠一出事,她就连忙撇清关系,后来还出面指正姚家。

    姚明珠想,当时家里的地窖被人知道,说不定就有杨香莲的手笔。

    杨香莲表现得大大方方,又长得圆圆润润,村里人还是喜欢这样的小姑娘。而后面介绍的李秀秀就文雅秀气多了,在加上那柔软的身段,村里人把两个姑娘对比着。

    见几人介绍完了,陈国强就说,“我们在村里安排了四户人家。”然后一一指出了陈大丫家,姚明珠家以及赖头三和秦华家。

    姚明珠立刻上前抓着李秀秀的手不放,其意思非常明显,“姐姐,我家分了一个人,你到我家里来住吧。”

    李秀秀见姚明珠这小姑娘透露着一股善意,准备微微点点头时,人群里的赖头三走了出来,“姚大小姐,怎么能你先选呢,这得干部安排才是。”说着眼神漂浮地看着李秀秀。

    李秀秀皱了皱眉眉头。

    陈大丫在两个女同志之间比较了下,觉得李秀秀比那个叫杨香莲的看着柔和,好相处。自己说不定还能压一压。但回头又一想,估计干活不是好手。于是视线在其他几人身上转悠。

    张卫华是最有朝气,还有身板子看着不错。但陈大丫一个寡妇,若选一个男的在自己家里,估计会被村里长舌妇的唾沫给淹死,想了想手指了指杨香莲。

    赖头三却是一直盯着李秀秀,惹得村里人打趣,“怎么,赖头三,你一个光棍也还想人家大姑娘跟你同住?”

    赖头三回来句,“怎么不能?我家两个独立的屋子呢,一人住一间就好了。”

    “哈哈……”大伙儿哄笑,赖头三的心思谁不知道啊。

    自己的心思被人弄到台面。赖头三忍不住看向李秀秀,却见她低着头,看不清表情。

    赖头三却不知道,李秀秀自己的手指早已被自己掐出了一道深深的痕迹。

    姚明珠不着痕迹地拉开李秀秀的手,手上用力地捏了捏,已示安慰。

    李秀秀见状,原本担忧的心忽然松开。

    姚明珠则在众人对李秀秀坏笑中说,“各位村干部,乡亲同志们,他们四人不远千里到咱们姚家村学习是上面重视咱们姚家村。咱们得把生产搞上去,让上面的领导看到咱们与国家同进退的一颗心。而对于下来的四位阶级同胞,咱们要拿出最真诚的心来对待,否则就是对国家和人民的亵渎。”

    “这位小同志思想觉悟高,让我非常敬佩。我爷爷常说,我国的领土这么广阔,我国的人民这么多,只要万众一心,国家很快就会富强起来。”张卫华立刻拍手道。

    跟孙云芳一起上工,关系还可以的人开着玩笑,“你家明珠可真是厉害了,说话真是一套一套的。”

    孙云芳笑了笑。

    姚耀荣在一旁却是皱着眉头,他发现陈国强盯着其中一个小姑娘,顺着视线看去才发现,这姑娘侧面看着有几分熟悉,仔细一想,竟然是云芳年轻时的影子,脸色忍不住沉了下来。

    姚明珠可不管大家的想法,问田梗生,“伯伯,你说是不是?”

    田梗生还没说话,陈国强就道,“阿珠说得对。这样吧,你们四人选吧。”

    对陈国强那声阿珠,姚明珠心里有些反感,但此时却不能计较的时候。

    赖头三则是咬咬切齿,这姚家大小怎么这么能说,说得还不能反驳,否则他就成了反/动了。

    姚明珠又说,“咱们都是为了生产,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所以为了内部的团建,我觉得还是双向的选着。我们村里不一定只四户人家,只要有空余房间的都可以报名填写想要住在自己家的阶级同胞。然后这四位不远千里而来的阶级同胞自己选择。这样一来,两方面满意了,阶级内部的矛盾肯定没有,以后咱们干活也更得劲了不是?”

    田梗生点点头,只是他没想到,短短半年多,姚明珠整个人感觉从里到外都变了一个人似的。如今说气话来头头是道,还把各种问题给上升到国家,到人民,让人想要反驳都不敢。

    秦小梅却皱了皱眉眉头,这个姚明珠怎么突然这么会说了?

    田昭丽则是皱着眉头,神色不明的看着姚明珠。

    姚明珠这话让陈国强不好反驳,只好点了点头。

    村里人少,家里有房间的就高兴了。于是争先恐后地报名选了起来。陈国强让谢志兰把村民赶出去一些,然后让报名的人安排站在了中间。

    姚明珠指了指父亲,“姐姐,那是我爸爸,那边,那边是我妈妈和奶奶。我们家人口简单,你选我们家吧。”

    李秀秀眉眼弯弯地点了点头,小声地说了谢谢。

    姚明珠于是回到了奶奶身边。姚奶奶捏了捏姚明珠的手,“以后不要出头。”

    姚明珠没有反驳,只是乖巧地点点头。

    而四个下乡的青年则看着站在一旁,看着主动要求他们居住的村民,心里头还是有些感动。

    张卫华首先选了秦华家。李秀秀因为姚明珠的关系选了姚家。杨香莲就有些犹豫了。她看了一圈的人,发现只有刚才那个小姑娘家比较干净。小姑娘的父亲身上虽然也满是补丁,可衣服觉感觉不一样,干干净净的。就连一般人不注意的头发,手和鞋子都没有脏污。

    杨香莲视线不着痕迹地看了看那个小姑娘身边的母亲和奶奶,第一眼感觉跟普通的农民一样,可仔细在看就发现,这两人有一股说不出的味道。身上衣着跟刚才那个男的一样,非常的干净。

    看着这家人的面貌,杨香莲觉得这家人家里估计也不差的。只是村支书的妹妹一直大力邀请自己,若自己不卖她面子,以后会不会被她上小鞋?

    再三衡量一番后,杨香莲选了陈大丫家。

    这样一来,还剩下一个吴志国。

    赖头三见都选好了,只有吴志国,连忙上前好一番解释。说他家就他一人,很自在的。而别人家人多吵闹,不清净。

    吴志国想想也就点了头,他也是不喜欢人多的。

    这样一番安排后,大伙也就散了。其他没有选上的村民有些失望。但想着以后还会有,于是心里也充满了希望。

    李秀秀只带着一个藤编的箱子到了姚家。

    姚奶奶把后院的屋子收拾了出来让李秀秀居住。只是李秀秀箱子里只带了一床薄薄的被子,这在姚家村根本过不了冬天的。

    李秀秀有些羞怯,“我,我以为有火炕,所以就没有带。”

    “没事,没事,我们想想办法。”姚奶奶安慰,姚奶奶也看出来这姑娘面生,性子柔软,是个好相处的,所以也愿意帮忙。

    只是姚家只有两床被子和两个垫子,自己家人里也是刚刚够。而两个垫子是可以给李秀秀,但保暖性估计就不好了。

    “奶奶,让秀秀姐跟我们一起睡吧?”姚明珠连忙道。

    姚奶奶闻言有些诧异,她担心秀秀会嫌弃,“秀秀,你若是愿意就跟我这老婆子就一起睡吧。若是不愿意,我们把新做的芦苇须垫子给你。”

    李秀秀连忙道,“不嫌弃,不嫌弃。”

    姚奶奶说,“那冬天咱们就睡一起,等到夏天了,你就住到后院去。”

    李秀秀点点头。

    于是李秀秀就这样在姚家安住下来。

    李秀秀手脚生疏,但姚奶奶耐心好,一遍一遍的教着,李秀秀也慢慢上了手,姚奶奶家里就轻松了很多。而后不久,村里安排下乡的青年上工,李秀秀于是每日跟在了孙云芳身后开始学习如何干农活。

    杨香莲也跟在了陈大丫身后,两人有说有笑,似乎相处得很好。

    而吴志国看了一段时间后,对农村的日子有很大的看法,想着寻个轻松的活计,于是老在村干部家里打转。

    张卫华是最快融入到姚家村的。

    他跟着秦华到学校上了两次课后就没有再去,而后在村里寻摸索着。后来不知道怎么跟田梗生搭上了话头,于是就一直跟在田梗生身后了。

    张卫华对村里的活计很是上心和欣喜,田梗生对张卫华越看越喜欢。村里人也很喜欢这个热情和干活积极的小伙子。

    而姚明珠呢,按部就班地上学。就是黄四和秦月有些烦人。

    黄四是因为他妈,他说他在家里已经说过陈大丫了,若下次在针对姚家,他以后再也不理她了。

    姚明珠想说无所谓的,陈大丫是陈大丫,黄四是黄四,姚明珠多活了几十年,还不至于分不清跟黄四计较。只是黄四真的是一根筋,老是觉得姚明珠在生气,一下学就回家,不跟他同路。

    姚明珠真是有些无语了,她家如今院子里鸡鸭牛的,全家都忙得团团转,她也得帮衬着些的。只是说了几次,黄四不听,姚明珠也就把这事放在了脑后。

    家里的牲畜长得不错,两个月的时间,小鸡长大了好多倍,每天在院子里叽叽喳喳的,很是喜人。

    而姚家的猪呢,两个多月的时间长了三十多斤。

    之前从村里领养的时候,猪就有五十斤,如今就有八十多斤了。会计谭宗林带着村里的记工员每个月到姚家登记一次。离开时还说现在到过年时还有一个多月左右,姚家的猪要是能长到一百斤,到时候就杀了,而姚家可以领十斤肉。

    姚奶奶听到后满脸欣喜,一个多月长十多斤,不是个大事儿。全家听到后也非常期待。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姚明珠放寒假了。

    全家的心思都放在了猪的身上,而姚家的猪果然不负众望,长了十八斤。村干部统计村里其他上百斤的猪总共有五条,于是上报了镇里国营猪厂。

    国营猪厂同意后,消除了姚家村这五头猪的备案。

    于是姚家村就准备杀猪过年了。

    杀猪要请专门的杀猪匠。

    姚家村有一家,只是那家人人丁稀少,他们觉得杀猪做了孽,国家成立后就再也没有动手了。于是姚家村只好请了陈家岩的一个杀猪匠。

    陈家岩的杀猪匠见姚家村有五条猪要杀,心里羡慕不已。

    村干部见杀猪匠到来了,于是很快地组织村民挖灶,烧水,拉猪。

    也许那些猪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叫声喊破了天。但终究逃不过这些很久没有沾腥的村民,很快杀猪匠特制的刀,白刀进去,红刀出来。

    “快,快接血。”

    早已准备好铁盆的村民立刻上前,接住如泉涌的鲜血。猪嗷嗷惨叫了一段时间后慢慢地断了气。

    杀猪匠让众人把猪从案板上推下来,然后开始杀第二头。而被推下的猪则被杀猪匠带来打下手的人拉到了一边,在猪脚的地方划开一道口子,然后用一根长一米,小拇指粗的木棍,顶端镶嵌着尖尖的铁帽,从划开的口子开始往里推,一直推到猪脖子处,然后抽出来又换一个方向,推向肚子。

    如此把整个猪的猪皮下打通后,那人就憋足一口气,在猪脚划开的口子处使劲朝着里面吹气。

    不一会儿,整个猪就鼓了起来。而后几人把猪抬到了烧水的地炤处,把滚烫的开水用瓢淋在猪的身上的各个地方,反复地淋了几遍后,那人扯了扯猪毛,轻轻扯下来后就立刻把猪挪到一遍,开始清理猪毛。直到猪毛清理干净后,才把猪倒挂在了树上。

    杀猪匠此时已经把五头猪杀完,于是走到挂猪的地方开始开肠破肚。而打下手的人则又开始清理其他的猪。

    如此周而复始,下午晌午饭之前姚家村宰杀了五头百来斤的猪,并剔除了骨头和肉。

    村里用猪血肠和内脏做了一顿杀猪饭招待杀猪匠,然后给了五毛钱和一斤肉做杀猪费用。

    送走杀猪匠后,陈国强就安排田梗生带着村里人,背上两头猪,两百多斤到镇上的国营猪厂。

    这个时候,杀猪要提前备案,杀完猪后可不能全部自己留下,要卖一部分到镇上国营猪厂,他们要给镇上有肉票的居民提供肉。

    镇里的国营猪厂给了姚家村十块钱。村干部把钱一部分当村里的收入,一部分发给了养猪的人家。

    姚家养猪得了十斤肉和五角钱,而养猪的四个月多月,每月还有七个公分。其他四家也是如此,村里的众人见状无比羡慕。

    而村里剩下近三百斤的猪肉,村干部分给了村民,每人分到了一斤。

    一斤的猪肉可是很多了,于是全村的人都高兴起来。特别是人多的人家更是高兴坏了。

    这样一来,姚家一共得了十五斤肉。

    这可是很多啊,姚家今年一年恐怕也没有吃这么多肉。

    姚奶奶让孙云芳给镇上外婆家送了四斤,他们过年吃了两斤,剩余的九斤肉,姚奶奶切成片,用磨碎的米粉和高粱粉以及姚奶奶采摘的香料,盐混合后放在了一个陶瓷罐子里,然后倒立起来放在一个盛水的盘子上。

    姚家村的这一年的春节过得无比热闹,村民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全村人似乎也和谐了很多,每天早晨学习语录也更加积极了。

    很快翻过了年,姚明珠十四岁了。而姚明珠也长大了。

    那是初五的晚上,全家准备入睡时,姚明珠身子悄无声息地来了。

    几十年没有这玩意,姚明珠当时还以为自己尿了,后来才发现不对,猛然间记起自己如今十四岁的身子才想起被埋在记忆中的东西。

    孙云芳准备得及时,从镇里买了布后就慢慢做了起来,年前才做好。孙云芝把东西从箱底拿出来,然后把自己用的草纸放在了月事带中给姚明珠系上。

    奶奶非常高兴。这要是在以前啊,姚明珠可以看人家,准备嫁人了。

    如今国家也是好的,规定女孩要十八岁以后才能结婚,说早了是对女孩不好。姚奶奶和孙云芳了解后深感赞同。以前不懂,如今知道,以后得把姚明珠留到二十,好好找个女婿后才能嫁人。

    后面几日,姚明珠就被奶奶和母亲,还有李秀秀当菩萨般供了起来,三人给姚明珠讲着这个时候要注意的事情,不能沾冷水,不能吃凉食,更要注意保暖,否则以后亏了身子就是自己吃苦了。

    姚明珠心里暖暖的,眼睛红红地点了点头。心里想着,有家人的感觉真好啊。

    只是闲下来的姚明珠买田昭丽上门询问兆明哥消息时悬着起来。

    田兆明离开这几个月音讯全无,似乎消失了一般。

    田梗生和秦小梅一个春节到姚家问了很多次,田兆明有没有给姚明珠家写信,得到姚明珠摇头的回复后失望地离开了。

    姚明珠上辈子沉浸在另外一件事里,根本没有了解过田兆明的如今的事情,所以也不知道现在发生了什么。只是后来那几十年的相处中,隐约听他提过,刚入伍的时候,他去过很多地方还出国过,只是那些事情是一级保密,兆明哥当时没有细说。姚明珠也没有追问。

    姚明珠忍不住心想,难道如今的兆明哥是出国去了么?

    只是这事姚明珠心里的猜测,不敢随意说出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她想着上辈子兆明哥就安安稳稳地活到了七十多,想来没有外在因素的干预,他如今也不会遇到什么危险的。所以姚明珠什么也没说。

    可偶尔看着田梗生和秦小梅着急的心情,姚明珠心里有些内疚。

    而姚明珠吃惊的是田梗生竟然在年后初七,从村里开了证明后,坐上了去田兆明大哥部队的火车。把村里的活计安排给了张卫华看顾。

    张卫华这个小伙子倒是很上心,初九开始带着大伙儿上工。

    如今的活计不算重,村里开始搓麻绳个,编簸箕,以及清理小麦地里或者田里的野草。这些活计都是张卫华在安排。

    因为前面几个月的时间跟大伙儿混熟了,姚家村的村民还是很喜欢这个小伙子,张卫华工作安排起来也不费事,大家非常配合。

    与此同时,村里还有一件事,那就是陈国强让吴志国去了村里小学当老师了。

    吴志国是个正经的高中生,教小学绰绰有余。而他又是从城里来的,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好玩的游戏,还教大叫唱很多歌。很快,红旗小学,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喜欢上了吴志国。

    最着迷的就是秦华的妹妹秦月,每天都在吴志国后面,老师长老师短的,还不停地追问问题,姚明珠从来没有看到如此勤奋好学的秦月。

    秦月追着吴志国后跑,听着吴志国讲着城里的事情,秦月心里无比向往。于是跟田昭丽二人团体逐渐解散。而田昭丽全家因为担心田兆明,她也没有心思放在秦月身上。

    不过二人虽然不在一起上下学,但课间还是经常看到秦月跟田昭丽说话,讲着那些从吴志国那里听到的,关于城里的故事。视线还若有似无地看了眼姚明珠,似乎在炫耀。

    姚明珠上辈子在奎县生活十多年,早已没有什么向往的心态。何况,吴志国那些话也只能骗骗如今没有见过世面的小姑娘而已。

    田梗生出去十天后回了姚家村。他一回来后,田家几人的心情似乎一下子缓和了,不再提田兆明的事情。

    姚明珠心里也微微松了一口气,兆明哥的去处,估计兆亮哥是知道。既然他知晓,那应该就不会出什么大碍。

    而田梗生回来后,张卫华突然向村干部提出修梯田和山坡顶上修水田的事情,还特意做了一个计划,预计四年,姚家村的产量亩产到达八百近左右。

    陈国强听到后心里有些激动。

    田梗生倒是很淡定的,他跟张卫华在春节期间早已把姚家村的地势和位置看清楚了。

    姚家村地处一个山窝,村子附近是平地,主要以水田主。而村里四面,三面是山地,一面是镇子,镇子朝北是一条国内最大的河,河的对岸则是奎县。但因为没有桥梁,河流又湍急,从镇子到县里有些困难,每日也就两班船来往镇子与县里之间。

    张卫华仔细地看了姚家村三面的山地,都可以做成梯田的,若是造好,姚家村则百分之八十的土地都是水田了,这样一来,稻谷的产量肯定能提升一倍多的。

    田梗生当时就有些激动,跟张卫华讨论起来梯田建造的可能性。后来才知道,张卫华家学渊源,他父亲和爷爷就是地质方面的专家。如今在s市的大学当着老师。他从小听父亲和爷爷对土地的研究,这一次碰巧遇到可以下乡的机会,于是主动报名下了村子。想在这里利用所学好好地做一番事业出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