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散文-注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安那其主义”就是“无政府主义”(“安那其”是译音)。

    [2]引自俄国民粹派女革命家薇·妃格念尔的《回忆录》。

    [3]我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从法国回到上海,就住在闸北宝山路宝光里14号。

    [4]一九五六年十二月我终于走进了这个“公馆”。“长宜子孙”四个字果然跟着“照壁”一起消灭了。——一九五九年注

    [5]这是一首叫做《断头台上》的歌子的第一句,这首歌在旧俄时代西伯利亚的监狱里流行过,据说是旧俄政治犯米拉科夫所作。

    [6]乔治·布朗德斯(1842—1927),丹麦文艺批评家,通译勃兰兑斯。

    [7]英译本,一八八九年伦敦版。

    [8]见《东方寓言集》里的《赫三怎样落了裤子》。《东方寓言集》一名《猪的故事》,俄国陀罗雪维支著,胡愈之译,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9]见亚·赫尔岑的《从彼岸来》第二篇《暴风雨后》。

    [10]雨果(V.Hugo,1802—1885),法国作家。他的长诗集《诸世纪的传说》(或译作《历代传说》),共三卷。

    [11]郭源新,郑振铎的笔名。《神的灭亡》是他的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中的一篇。

    [12]《庄子·逍遥游》篇:“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13]“俄国人的借酒淹愁的毛病并不像一般人所说的那样坏。昏沉的睡眠究竟比烦恼的失眠好……”(见亚·赫尔岑的回忆录《往事与回忆》第五部)

    [14]中国神话:“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旸谷,渴死。”(见《山海经》)

    [15]引自于尔拜·克安司的《红石竹花》(见戴望舒选译的《比利时短篇小说集》,商务印书馆,一九三四年版)。

    [16]一九四〇年上海的苏联侨民根据尼·伊·梭包里斯奇科夫—沙马林一九一三年的改编本演出。

    [17]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四月十五日《作家》第一卷第一期。

    [18]见美国影片《未来世界》。

    [19]香港《开卷》杂志,一九八〇年九月号。

    [20]《灭亡》,巴金著中篇小说,一九二九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21]“先生”,指一九二七年在美国被处死刑的意大利工人巴·樊宰底。我在巴黎给他写过两封信,也得到他从监牢里寄出来的回信。

    [22]这是樊宰底上电椅时说的话(一九二七年八月二十二日午夜)。

    [23]只有第十二章内五月二十八日的日记是从我自己的日记中摘录下来的。

    [24]《骷髅的跳舞》,一切(巴金)译,一九三〇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25]《我的自传》,克鲁泡特金著,巴金译,一九三〇年上海启明书局出版。

    [26]《前夜》,波兰廖·抗夫著三幕剧,巴金译,一九三〇年上海启智书局出版。

    [27]《激流》,巴金著三部长篇小说,开明书店出版。

    [28]指Louise Maude的英译本。

    [29]见罗曼·罗兰的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剧本《爱与死的搏斗》。

    [30]《复仇》,巴金著短篇小说集,一九三一年上海新中国书局出版。

    [31]《哑了的三角琴》中的故事还是我在五六十年前的一本英文书里借来的。

    [32]《光明》,巴金著短篇小说集,一九三二年上海新中国书局出版。

    [33]《春天里的秋天》,巴金著中篇小说,一九三二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34]左拉语。

    [35]《海的梦》,巴金著中篇小说,一九三二年上海新中国书局出版。

    [36]《新生》,巴金著中篇小说,一九三三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37]《点滴》,巴金著散文集,一九三五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38]指日本东京。

    [39]《神·鬼·人》,巴金著短篇小说集,一九三五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40]《蜕变》,《曹禺戏剧集》之四,一九四一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41]《冰心著作集》,谢冰心著,一九四三年重庆开明书店出版。

    [42]《憩园》,巴金著中篇小说,一九四四年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43]高身材的朋友,指郑振铎。

    [44]朋友,指靳以。

    [45]朋友,指靳以。

    [46]读哀词的朋友,指胡愈之。

    [47]写信的朋友,指李健吾。

    [48]憾翁,他就是我的长篇小说《火》第三部(旧版本)里面的田惠世。

    [49]即《蛋生人与人生蛋》等书的作者朱洗。

    [50]他用陆蠡的笔名出版了三本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和三册翻译小说《罗亭》、《烟》(都是屠格涅夫的作品)和拉马丁的《葛莱齐拉》。

    [51]王若望同志在一九五七年被错划为右派(一九六二年摘帽),最近已经改正,恢复名誉。

    [52]本篇最初连续发表于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一至二十八日香港《大公报·大公园》。

    [53]环龙路,现名南昌路。

    [54]本篇原收入一九八九年四月湖南文艺出版社版《长河不尽流》,系该书之“代序”。

    [55]短篇集,指《湖畔》,署叔文著,一九四一年六月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56]此文于一九八九年春动笔,一九九八年十二月至一九九九年一月修改、续写。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