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邬蓝-第四十一章 火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邬蓝去看了那个店铺,位置在建设南路和人民路的交叉路口,是个十字路口,车流量和人流量都很大,开店的话,客流量也肯定少不了。

    既然有了铺子,那还等什么,赶紧装修开业啊。大人小孩们都没闲着,请装修工,出装修方案。装修方案基本上是邬蓝出的,她根据自己记忆中超市的样子,画了一些简图,给母亲提了不少意见,窦美林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觉得女儿说得有道理,自然就会接受下来,再和郑瑞雪一起去商量。

    装修的时候,杜忠华来了,他看了她们的装修方案,说:“谁想的点子啊?”

    “好不好嘛?”郑瑞雪对丈夫说。

    杜忠华也没有完全肯定地说:“还行吧。谁的主意?”

    郑瑞雪搂着邬蓝的肩,骄傲地抬着下巴对丈夫说:“我们有个小参谋。”

    杜忠华看着自己老婆:“该不会是窦老板的女儿吧?”

    郑瑞雪嘿嘿笑,杜忠华看着店里的两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对邬蓝说:“装玻璃墙是你想的?”

    邬蓝点点头:“嗯。我看到中心路那边有个店子就这么弄的,这样会亮堂一些,外面可以看见里面的摆设,也更有吸引力。”

    杜忠华抬了一下眉,不置可否,只是嗯了一声。郑瑞雪拍了一下丈夫的胳膊:“怎么样,点子不错吧?”

    杜忠华的眉眼上浮上了笑意,惜字如金:“可以。”

    郑瑞雪用手肘捣了一下丈夫:“说得那么勉强,你有什么好主意,就给我们出个吧。”

    邬蓝看着这对夫妇,他们俩的感情真好,杜礼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真幸福。

    店子慢慢装修起来了,订购的货架也到位了,杜忠华还为店里添置了一个冰柜,这样就能够卖冰水冰棒了,虽然已经是八月中下旬了,夏天已经过了大半,但天气依旧还那么热,还是很有必要的。

    各种执照都是杜忠华去帮忙跑下来的,他还帮忙联系了不少供货商,有不少还是省城调过来的货,尽量将店里的商品布置得齐整一些。邬蓝和郑瑞雪忙活了好几天,将那些商品都分类、标价、贴标签。

    窦美林要做豆皮,时间有限,忙完熟食店的事,才能跑到这边来。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邬蓝和郑瑞雪在这边店里忙,怎么装修、怎么摆设,邬蓝全代母职,像个小大人似的指点要求。郑瑞雪跟她相处了一些日子,完全都不拿她当个孩子看待了,她以前觉得自己儿子早熟懂事,比起邬蓝来,还是差了不少。

    8月22日这天,店里张灯结彩,门口摆着花篮,张挂着彩带和对联,还从杜家拿来了录音机和音响,放起了喜气洋洋的音乐。随着鞭炮的噼啪声,“购易乐自选商店”终于开张了。这个名字是杜忠华建议的,说是要凸显购物容易又快乐的特点。邬蓝觉得有点拗口,不过也没反对,毕竟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掏钱的老板说了算。

    店子的招牌是蓝白红三种色块搭配起来的,跟后来的便利店招牌差不多少,以简洁为主,这样更为引人注目。

    邬蓝预计开张的时候客人会非常多,为了防止有些人浑水摸鱼顺东西,她还特意让会做裁缝的张红制作了一批暗绿色的工作围裙,来店里帮忙的人每人穿上一件,这样就能跟购物的客人区分开来,到时候大家每人负责一个区域,站在那儿导购,应该还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这天熟食店关了门,石秋生休了假,石锋也没去卖冰棒,他们一家子都过来了,杜礼柏也从省城回来了,被郑瑞雪拉过来帮忙,加上邬蓝母女,杜忠华从厂里还调了几个人过来帮忙,一共有十几个人。虽然才只有一百平方米的小店,安排这么多人绝对不是小题大做,毕竟会出现什么状况,谁也不知道,只怕还会不够用。

    商店的招牌早些日子就做出来了,还没开张,就有不少人知道这里将会开一个自选商店,对这个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早早就期待着了。所以早上八点零八分,玻璃门一开,就有不少等在门外的人涌了进去。

    邬蓝个子小,估计进去导购也不怎么显眼,便和郑瑞雪在收银台前收银,另一边的收银暂时还没开。买东西的人无比的热情,人人都兴致勃勃,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看新鲜,拿起这个看看,又忍不住摸摸那一个,别提多兴奋了。邬蓝不断地听见母亲大声说:“大家别挤,慢一点,轻一点,请不要碰坏东西了,不要拆包装,也不要试吃,不要的东西请放回原地!”

    人们看新鲜的兴趣明显比买东西的兴趣更大。亏得杜忠华想到周到,店里确实有不少平时难买到的新鲜东西,看热闹的人也便有了意外的收获。店里开张的第一笔生意,是一个孩子买的奶油冰淇淋,这个冰淇淋跟平常吃的冰棒不一样,是用盒子装起来的,还有一个小木勺子,而且价格不菲,一盒冰淇淋就是五毛钱。孩子爱新鲜,家长拗不过,就给买了。

    家长还说:“这东西真不便宜啊。”

    邬蓝笑眯眯的:“我们这里的东西跟市场价都差不多的,您可以去比较,不会乱收费。”

    家长给完钱,看着邬蓝:“你那不是有袋子,给我一个啊。”

    邬蓝看着那孩子已经撕了包装在吃冰淇淋了,家长不知道还要个袋子做什么,不过她家的塑料袋确实印得很漂亮,跟市场上常见的不太一样。这年头人们也没什么环保概念,估计你让他环保节约,他还会觉得你小气,下次就不肯来了,环保这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只好扯了一个给他:“您慢走,欢迎下来。这个给您,拿给门口我们的同事,就能证明您已经结过账了,谢谢。”

    这名客人走的时候,邬蓝撕了一张特别订制的不干胶贴纸给他,不干胶上是他们店子的名字,特意去订制的,也是一个不错的广告创意。因为没有收银机,打不出条码,只能用这个方法来区分是否买单,门口的石锋和石秋生会将不干胶上车了虚线的部分撕掉,证明已经买过单了。

    进店的人越来越多,买东西的人也越来越多,邬蓝开始忙碌起来。郑瑞雪看人多了,便说:“蓝蓝,阿姨来。你帮着拿袋子装东西。”

    但是郑瑞雪并不比邬蓝快,她的算盘打得很慢,邬蓝说:“阿姨,我来吧,我的珠算是全班第一。”

    郑瑞雪看了她一眼:“那你来。”

    邬蓝拿过算盘,噼里啪啦开始打算盘,果然又快又准,比郑瑞雪效率多了。郑瑞雪笑着说:“你还真行,就交给你吧。”于是变成她收钱装袋。

    排队的人越来越多,这个也在邬蓝的预料之中,窦美林赶紧将另一边的收银台开了,两边排队买单,还是有点忙不过来。于是只好一边收银一边礼貌地安慰大家:“慢慢来,不着急,不要拥挤。”

    店里装着几个大吊扇,风呼呼地吹着,但也控制不住人多发热。更麻烦的是,有人等不及结账,放下东西先出去了,也有人趁机将小东西塞在自己的口袋里,趁机带了出去,石锋和他爸在门口守着,睁大了双眼盯着,但是四只眼睛也管不来百十双手,也是手忙脚乱的。

    第一天,尽管邬蓝已经尽可能地考虑到了各种意外性,但还是发生了无数的意外,丢的东西也不在少数。大家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中午都完全没有停歇过,只好从店里拿了一些吃的应付了一下。

    这一天的客流量大得惊人,下午的时候,杜忠华也过来了,他在店里待了一个下午,观察着商店的情况,顺便也帮了不少忙。

    到晚上八点,杜忠华瞅着店子人少了些,赶紧让大家关门打烊:“先去吃饭,然后回来盘点一下,这情况实在是太乱了,很多问题还要找出新方案来解决。”

    一群人累得人仰马翻的,又渴又饿又累,听说可以关门了,大家全都累瘫在地上了。郑瑞雪摇着头:“我的天,怎么这么累啊。”

    杜忠华说:“知道多累了吧。”

    郑瑞雪说:“我还以为店子太小了,现在觉得,实在是太大了!根本就看不过来。”

    邬蓝说:“刚开始肯定是这样,等大家都习惯了,慢慢人就会少了。”

    窦美林苦笑着说:“我发现我这心态不太对,我怎么会期望人少一点呢,人多生意才好啊。”

    杜忠华说:“今天这情况,本来就不算正常状况,明天的人应该就会少一点,不过不会少太多,所以这几天你们都要打起精神来,先过了这个新鲜期再说。”

    石秋生说:“我明天要回去上班了。”

    石锋说:“我明天也要去卖冰棒。”

    张红对丈夫和儿子说:“秋生你去上班。小锋不要去卖冰棒了,你继续帮干妈的忙。”

    杜忠华的下属说:“老板,我们呢?”

    杜忠华说:“你们继续来吧,这边的情况你们都熟悉了,我再换人来,又要重新熟悉一下,不太好,我明天再安排两个人来。”

    杜礼柏说:“我明天叫周晟和文豪来帮忙吧。”

    杜忠华说:“好了,先去吃饭吧,大家都辛苦了。一会儿还要回来清点一下,我估计今天肯定丢了不少东西。”

    郑瑞雪说:“不会吧,这么多人看着呢。”

    杜忠华说:“有些人是看不住的,这么好的机会,不偷就怪了。”

    窦美林的表情有些苦涩:“那怎么办,这以后可怎么开呢?”如果老丢东西,那还怎么赚钱。

    杜忠华笑了一下:“我们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自然得有被螃蟹钳得头破血流的觉悟。这个损失,只能自己认了,等大家慢慢适应了,以后偷窃事件就会少了。”

    晚上杜忠华请大家在一个饭馆里吃饭,一群人狼吞虎咽,很快就将饭桌上的东西扫干净了,杜忠华赶紧又叫加菜,大家又扫了一遍,终于才觉得饱了。

    吃完饭,一行人打着饱嗝又回到店里来清点,还有不少人站在店门外朝里头看热闹:“不卖了吗?”

    石锋扭头:“今天关门了,明天来。”

    所有商品上架后全都是有数量登记的,大家将剩下的东西都清点出来,每一样卖了多少,应该是多少钱,这样一点点清算出来。非常麻烦,但是很有必要,要估算第一天的损失。

    邬蓝这边则将所有的钱全都清点出来,然后和那边的总数目对账。这一天的营业额非常惊人,居然有一千零点,足见人们的消费力。

    东西不少,好在人也多,花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总算是将所有的数目都清点完了,最后一对账,果然有近一百块钱的东西对不上账。

    一时间大家都静默了,尤其是窦美林和郑瑞雪这两个老板更是一言不发,本来以为第一天生意这么火爆,怎么也得赚一大笔吧,结果居然损失了这么多,要是每天都这样,那还能赚钱吗?赚的钱能够顶上那个丢东西的窟窿吗?

    邬蓝安慰母亲说:“妈妈,以后会好起来的。”

    窦美林没做声,她不断地打量着店子,想着是不是重新装上柜台,还是别人想要什么再拿比较好吧,至少不会丢东西。

    郑瑞雪显然也跟她想到一块儿去了:“要不咱们还是别自选了吧。”

    杜忠华说:“那开这个店就没有意义了。先适应一阵吧,自选店的客流量绝对要比普通商店大得多。以后等大家慢慢熟悉这个模式了,应该都会比较自觉的。无论如何,赚的要比损失的多吧,这样想是不是好受些了。”商品的利润率在百分之三十左右,也就是说,这一天赚的不低于三百块,损失了好几十,也还是赚的。

    杜礼柏说:“我觉得贵重的东西应该放在收银台后面,比如烟酒,钢笔文具之类的,想要什么给他们拿就好了。”

    邬蓝点头:“嗯,这样可以。”

    窦美林说:“好了,今天辛苦大家了,连饭都没吃好,明天安排一个人提前去准备午饭,大家轮流吃饭,不能让大家饿肚子。现在都回去吧。”

    杜忠华说:“谁没有车的,我送他回去。”

    邬蓝母女和石锋一家都是骑车过来,杜忠华只需送他那几个员工回去。杜礼柏说:“窦阿姨和邬蓝要不也一起坐车回去吧。”

    窦美林说:“不用了,我骑车就可以了,不算太远。你们也早点回去休息,今天辛苦了。”

    石锋打着哈欠:“干妈,邬蓝,我回去了,再见。”

    邬蓝说:“再见,回去好好睡一觉,辛苦了。”

    大家都陆陆续续走了,窦美林走在最后,将卷闸门全都拉下来,锁好,反复检查了一遍,这才和邬蓝一起回家。

    一路上窦美林一言不发,邬蓝坐在车后座上,搂着母亲的腰,今天她也累得快不行了,一点也不想说话,但她还是安慰母亲说:“妈妈,别灰心,会好起来的,这才刚开始呢。”

    窦美林嗯了一声:“乖崽,累不累?”今天邬蓝全程都在收银算账,算盘打得劈啪作响,脑子飞速运转,一直就没有停过,要是有个计算器就好了,比珠算效率多了。

    邬蓝的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她的额头抵着母亲的背,鼻端萦绕着母亲的汗味,嘴里咕哝:“不累。”

    窦美林说:“回去就赶紧洗澡睡觉。”

    “嗯。”

    这一夜是前所未有的深沉,因为实在是太累了,第二天起来,大家都跟打了鸡血似的重新燃烧起满满的斗志。

    开店之前,又来了四个帮忙的新人,包括文豪和周晟,大家先把昨天遇到的问题总结了一遍,然后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这才开店迎客。今天来的人比昨天的依旧没有少多少,有不少人从亲朋好友那儿听到消息,都跑来凑热闹。

    有了昨天的经验,今天大家都从容了不少,更加留意了一些,窦美林不时带着笑意提醒:“请大家拿着东西去前面柜台结账,然后再把东西放进自己的袋子里,谢谢配合。”

    这一天他们继续花工夫盘点了一下,发现丢失的东西果然比头一天的少了好多,不到三十块钱。窦美林和郑瑞雪都松了口气,以后会慢慢减少吧。

    邬蓝知道,等以后有了电子监控,这情况才能基本杜绝掉,现在只能靠大家自觉了。

    还有一个礼拜就要开学了,到时候他们几个孩子都要去上学,熟食店也不能老不开张,杜忠华厂里的工人也不能老在这边守着,所以到时候店里还就只剩下窦美林和郑瑞雪了,而且窦美林还得去抽空去做豆皮和卤肉,这店里能忙得过来才怪了。

    如果请人的话,成本又高了。但是这么大的店子,一两个人肯定忙不过来,尤其又是没有监控的,必定是要请人的。邬蓝将这个情况跟大家说了。

    杜忠华说,人必须要请,先请两个工人,在没请到人之前,他会继续安排厂里的工人过来帮忙,等到这边完全能够应付得过来了,再撤回去。

    邬蓝松了口气,这幸亏是跟杜家合伙开的店,要是她们母女俩搞这个,绝对是应付不过来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