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养生智慧-寒湿是健康杀手,健康养生要有效掌控“冷暖”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很多现代人每天生活在一个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冬天有暖气,穿单件还冒汗,阳气外泄,藏不住精气。人体在这种环境下最容易生病,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抵御病邪的能力越来越差了,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因此,我们要有效掌控“人体冷暖”,这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湿邪缠人命,远离寒湿健康才有保证

    一个和煦温暖的身体才是健康的,而很多却因为身体的寒湿而患病。中医上说 “寒邪收人气血”,意思是人体因为寒,会收缩人体经络、血管,凝固血管内的血液和经络中的气机,如果气机不通畅,血液不流动,那就会在人体中形成淤积,造成全身性的疼痛和不适。

    在现代社会,人体正常体温在下降,很多人的体温已经达不到36.5℃的正常体温,甚至幼儿的体温也在下降,体温的下降直接引发上述疾病和亚健康状态。其中,寒湿就是让人体体温下降的重要原因。

    有一句话叫“湿邪缠人命”,意思是说,感染了湿邪以后,常常使病情长时间不愈,比如因为湿邪(居住环境潮湿、过食生寒食物,长期接触水,以及淋雨等)导致的感冒发烧,体温时高时低,很长时间降不到正常,即使使用大量抗菌素也不行,即便最后好了,也是浑身软绵绵的,还会经常复发。

    而大部分女性朋友如果体内寒湿较重时,就会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带下增多、畏寒怕冷、面色苍白、小腹冷痛、腰腿痠冷、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象沉迟等症状,一般足部先期水肿,然后发展到全身,形成腹部水肿型肥胖和眼袋黑眼圈等。

    概况来说,你如果有以下症状或特征,就代表体内有寒湿:

    1.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代表体内可能有寒。颜色越是发暗,就代表寒湿越重。

    2.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湿。

    3.反复的口腔溃疡,代表体内有寒。

    4.口臭时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

    5.咳嗽时痰是稀白的,代表体内有寒。

    6.流清鼻涕,代表体内有寒。

    7.流出的汗是凉汗,代表体内有寒。

    8.爱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代表体内有寒。

    9.感冒发热时浑身感觉冷,代表体内有寒。

    10.经常腹痛、腹泻,代表体内有寒。

    11.脸上长痘和斑,代表体内有寒。

    12.长湿疹、牛皮癣、白癜风,代表体内有寒。

    13.手、脚长年冰冷,代表体内有寒。

    14.脚踝浮肿,代表肾虚、肾寒。

    15.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状,代表体内有寒湿。疼痛的部位越多,时间越长,代表体内寒湿越重。

    寒湿对人体有着很大的危害,而且还可以导致其它疾病。其中,寒邪具有重浊寒冷、凝滞收引、澄澈清冷等特点;湿邪具有潮湿、黏滞、重着不易速去等特性。湿邪致病有内湿、外湿之别:外湿是受外界环境中湿邪的侵袭而致病;而内湿则是素体脾肾阳虚,又遭受饮食生冷的侵扰,湿邪难于运化而致病。在夏秋之交,寒湿之邪最常引发以下疾病:

    1.阴暑。古人认为,“暑月受寒,故名阴暑”,“静而得之者为阴暑”,是指白天或夜间休息之时,过于避热趋凉而感受风寒之邪,出现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胸闷呕恶、肌肉拘挛麻痹等症状。

    2.夏季感冒。夏天多汗且食欲差,免疫防病能力下降。若避暑过于贪图凉爽,就易感受风寒湿邪而引发夏季感冒。以伤风为主者俗称热伤风,可见头痛、鼻塞等症状。以寒湿为主者称暑湿外感,其症身重,头痛如裹。其中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症状为主者称胃肠型感冒。

    3.胃炎肠炎。夏日睡卧贪凉,或子夜睡卧之时突然风雨交加又缺乏防护,或素体脾肾阳虚,又贪吃生冷瓜果,皆易引发胃肠炎。

    4.关节肌肉病变。夏日贪凉,坐卧湿地,或居处卑湿,或涉水淋雨,或水中作业,或汗出沾衣,或头身大汗淋漓而突然用冷水浇头冲身,皆易导致风寒湿邪侵袭关节、肌肉,致使其疼痛沉重或拘挛麻痹等。

    同时,远离寒湿是30岁以上女性保证健康的关键。女性的盲目爱美是最危害健康的,为了身材苗条,节食、吃素,使得身体亏上加亏,以致提前衰老。现在40岁左右绝经的女性已越来越多,直接原因就是气血两亏。为了显露身材,少穿衣服,受凉挨冻,使得原本就气血两亏的底子再加上有寒湿,经络瘀堵,致使各种妇科肿瘤、乳腺肿瘤、甲状腺肿瘤频繁发生,而且发病的年龄越来越小,现在30多岁就患上恶性肿瘤的女性已让人见惯不惊了。

    体内寒湿重,人体易上火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上火了,觉得很燥热,但另一方面却感到体内冰凉。这是为什么呢?在这一节我们将告诉你答案!

    《黄帝内经》里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这里指出了寒为热病之因。若寒邪过盛,身体内表现出的就是热症、热病,也就是说虚火实际上是由寒引起的。

    为什么寒重反而会引起“火”呢?原来,身体内的寒湿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伤肾,引起肾阳不足、肾气虚,造成各脏器功能下降,血液亏虚。肾在中医的五行中属水,水是灌溉、滋润全身的,当人体内这个水不足时,就如大地缺水一样,身体会干燥。脏器也是一样,每个脏器都需要工作、运动,这种运动如果缺少了水的滋润,就易摩擦生热。最典型的是肝脏,肝脏属木,最需要水的浇灌,而一旦缺水,肝燥、肝火就非常明显。如果给肝脏足够的水,让肝脏始终保持湿润的状态,它就不可能干燥,就不会有火。

    还有头面部也是最容易上火的部位。因为肾主骨髓、主脑,肾阳不足、肾气虚时髓海就空虚,远端的头部首先出现缺血,也就是“缺水”了,自然反应的就是干燥的症状,如眼睛干涩、口干、舌燥、咽干、咽痛等。再加上口腔、咽喉、鼻腔、耳朵又是暴露在空气中的器官,较容易受细菌的感染,当颈部及头面部的血液供应减少后,这里的免疫功能就下降,会出现各种不适,这样患鼻炎、咽炎、牙周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的概率就会增加。又由于没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各种炎症很难治愈,就会反反复复发作,成为各种长期不愈的慢性病,如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牙周炎、慢性中耳炎等。

    再者,当现代人不分季节大量误吃各种寒凉的瓜果蔬菜后,当人们在夏季长期使用空调后,当女士们为了显示身材尽量少穿衣服后,大量寒湿正悄然进入体内,自然肾火就越来越不足,虚火就越来越大。而目前普遍都采用泻火、清火、降火的寒凉药物进行治疗,这就使得寒上加寒、虚上加虚,越治火越大。实际上,这是没有对症治疗。可如果要去掉身体内的寒湿,要补肾,用的都是温热的食物。温热疗法,这难道不是火上浇油吗?确实,有虚火的人普遍都存在“虚不受补”,但这种补不得的状况只是一种假象。

    此外,身体内寒湿重还极易造成经络不通,散热困难,容易感到闷热、燥热。与老人相比,孩子的经络通畅,散热快,因此孩子在夏天是最不怕热的,大热天里照样在太阳底下玩耍。而老人经络不通畅,不易出汗,热散不掉就闷在身体内,人就很难受、烦躁,只有吃了冰凉的食品才感觉体内舒畅些。当然这种经络不通引起的身体燥热已不止在老年人中出现了,现在的人们普遍贪凉,运动又少,自然就会造成血液流动的速度变慢、变缓,从而极易导致经络的淤堵,经络淤堵带给人的就是身体出现的各种疼痛,以及皮肤上长痘、长斑。看看周围的人,有几个能说自己很健康,从没有过腰酸背痛、腿痛胳膊痛的?再看看周围人的皮肤,又有几个色泽明亮、富有弹性、不长斑、不长痘的?这些都是和长期贪凉有关的。

    经常运动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只要运动开了,出汗了,就会感到身体内的燥热自然消失了,浑身轻松了,心情舒畅了,这是因为运动后体温明显升高,血液循环加快,出汗在排出寒湿的同时也能带走了虚火、疏通经络。这就是为什么多数运动员性格开朗的原因。运动后不郁闷了,再注意营养的补充,就不会患上抑郁症。

    综上所述,上火和体内寒湿有很多关系,人们远离了寒湿,就可以减少上火的危害。

    教你几招去寒湿的妙法

    寒湿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它在诱发着各种疾病,它让人的免疫力下降,它让我们无法感受体内的温暖……远离寒湿就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身体的锻炼,并通过饮食来达到防治的目的。

    前面两节已经讲了寒湿对人体的危害,也分析了上火和寒湿的关系,在这节里,我们就要重点讲去寒湿的方法,以及日常防治、食疗等知识。

    如果病人体内寒湿太重,如何才能快速去寒湿呢?下面介绍一种人们用得最多的、去寒湿最快的方法,但只限成人使用:

    全身熏艾条的方法

    1.将生姜切成薄片,上锅蒸热、蒸软后待用。

    2.用6~8根青艾条(冬天用8~10根),到文具商店买一个大夹子,夹住艾条,或用胶带将艾条捆成一排,点燃。

    3.将蒸好的姜片贴在后背上。点燃成排艾条,保持离姜片半寸到一寸的距离,上下慢慢移动。通常熏30~40分钟。当感到疼痛时可试着离远一些。在初熏时,有的人会感到很明显的烫、痛,那是因为经络不通,大量的热不能很快散掉,如果背后的经络是畅通的,即便整排艾条离后背很近也很少感到痛,只会有温暖舒适的感觉。熏完后拿掉姜片,如果是姜片下的皮肤上是湿的,而且生姜片也是湿的,就说明身体内的寒湿重。而身体内寒湿少的人,在用大量的青艾条熏烤几十分钟后,生姜片应该是干脆的,皮肤上也是干爽的。

    4.在小腹及肚脐的周围都贴上姜片,上下熏20~30分钟。

    5.在双小腿的外侧、内侧,从脚踝至膝部上下、来回各熏10~20下。

    6.在双手臂外侧,外关穴的上下来回熏20~30下。

    一般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全身艾熏后,因为艾灸的温热使血液循环加快,患者会感到全身温暖、舒适、放松,脸上及手上因寒湿重、经络淤堵造成的暗灰色都会有所减退,脸色变得明快、光泽一些。

    全身熏艾条的方法活血明显,身体内血少的人熏后会出现胸闷、心慌、头晕等不适。所以,年纪大的以及有严重疾病的人都不适宜熏,特别是不能熏背部及腿,要熏只能熏小腹至肚脐。身体虚弱的人每次熏的时间都要减少。用做保健只能一个月熏一次,冬季是收藏的季节,最好不做全身的艾熏,只做腹部的艾熏为好。因使用的艾条多,烟大,最好在厨房的抽油烟机旁边治疗,这样可以将烟及时抽走。

    除了上面介绍的全身艾熏去寒湿的方法外,患者还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式驱赶体内的寒湿:

    自制外用去寒湿药酒

    去寒湿可以自制外用药酒。该酒取花椒50克,放入250毫升白酒(55度)中浸泡。整粒的花椒要浸泡一周后再使用,如果把花椒放入粉碎机里打成粉状,泡1~2天就可以用了。(花椒要到超市买质量好一些的,不要买路边小摊位上出售的花椒粉,以防假冒伪劣,影响疗效。)

    花椒性温,温中散寒能除六腑寒冷,并能通血脉、调关节、暖腰膝。用花椒酒擦在疼痛的部位,上下来回搓,搓热后可以直接用青艾条熏,也可以焐上热水袋,注意不要烫伤,可隔着衣服焐,这种方法对治疗腰痛﹑膝关节肿痛﹑肩周炎等效果不错。

    自做去寒湿棉垫

    民间有一种偏方:在夏季的伏天,将生姜挤榨成汁,取棉花放在其中浸泡,稍稍挤压一下,不要拧,直接到太阳下晾晒,晒干为止。然后用布将棉花包好,缝成小棉垫。到了冬季,哪个部位疼痛,就将小布垫缝在贴身衣服里面相应疼痛的部位,一直穿在身上,一般使用半个月后,再换一个新的。使用的时候,如果在这个姜汁棉花垫的外面再焐上热水袋,效果就更好了。(注:小棉垫不一定要在夏天做,其实冬天也一样可以。)

    虽然上面介绍了好几种去寒湿的方面,但要想让寒湿远离我们,通过食疗加强预防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就介绍两种防治寒湿的美食:

    白胡椒酿红枣

    功效:温中补脾,暖胃止痛。适用于寒性胃痛。

    原料:红枣5个,白胡椒10粒。

    做法:先将红枣洗净去核,白胡椒略打裂开。然后在每个已去核的红枣内放入白胡椒2粒,待煮饭时,放在饭面上蒸熟食用。

    姜汁甜牛奶

    功效:有散寒,和胃,止呕的功效。每天喝一杯,手脚之寒气便会渐失。其实姜汁甜牛奶也可以用于治疗上面提到的虚寒性胃痛噎膈反胃、呕吐、暖气反酸等肠胃不适的症状。

    原料:生姜汁,性味辛、温,入肺、胃、脾经,功能散寒,止呕。

    做法:最好的做法是用150~200毫升鲜牛奶加一调羹生姜汁和少许白糖,放入瓷器内,盖上盖子蒸适当时间后饮用。

    谨慎,温度降低诱发冬季抑郁症

    抑郁症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抑郁症发病率很高,几乎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抑郁症患者,因此它被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但是,你是否知道,抑郁症和温度有着关系——冬季的低气温会诱发抑郁症!

    当今社会是“压力的时代”,因抑郁症而苦恼的人越来越多。抑郁症又称为“心灵感冒”,不管是谁都有可能患上。抑郁症有症状较轻的,也有症状比较严重的。平常工作太努力的人得抑郁症的几率要高,很多人出于对工作和家庭的责任感,总是勉强自己做这做那,即使出现抑郁症的症状也认为是自己的心理作用,不去在意,导致病情恶化。

    抑郁症最初的表现是身体呈现亚健康状态,以及食欲不振、失眠、不安感、没有干劲等很多症状,恶化后会有自杀的想法,抑郁症患者的增加直接导致了自杀者的增加。

    导致抑郁症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个原因你未必知道,那就是——低气温也会诱发抑郁症!

    有些人会在不同的季节换上抑郁症,这被称为“季节性抑郁症”。这类患者在气候温暖的春夏几乎感觉不到郁闷,而到了秋季到冬季的过渡时期,空气渐渐转凉,身体也随着变凉,会逐渐出现抑郁症的症状。他们一进入冬天就完全陷入抑郁的状态,即进入所谓“冬季抑郁症”的高发期。

    得了这种病,他们就开始心情低落,睡眠不安稳,很容易惊醒,同时注意力分散,工作效率下降。严重起来,更是嗜睡、贪食、孤僻不愿见人。如今在冬天,因心情低落、绝望而自杀、因抑郁症休养、住院的人也会明显增加。面对自己心情的变化,很多人都感到无所适从。

    据一项调查,每当冬季来临,美国国内约有1400万人表现出一种名为“季节性情绪失调”的抑郁症状,表现症状为慵懒、沮丧或是精神倦怠、突然比平时多吃多喝,他们把这种抑郁症状称作“冬天的悲伤”。 据美国精神病学协会说,“冬天的悲伤”的症状从每年入秋时开始显现,经过5到6个月便会“不治自愈”,但来年又将重演。精神病学专家诺曼?罗森塔尔在其名为《冬天的悲伤》一书中说,美国人中有6%患有季节性情绪失调症,另有14%的人表现出轻微的患病症状。

    为什么会染上“冬天的悲伤”呢?科学家认为,随着秋冬季节里太阳照射时间逐渐缩短,人们的大脑活动和行为方式也会发生变化。我们身体会分泌更多的褪黑激素,这种激素几乎只在夜间才产生,患有季节性情绪失调症的人,体内褪黑激素的含量比普通人多,因此,日照时间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同时,随着季节转换,人的大脑活动和行为方式也会发生变化,生理活动和代谢过程会受到干扰,自身适应能力下降,就会出现情绪失调,严重者会演变为真正的抑郁症。

    另一方面,导致抑郁症的最大因素是压力,这些人多半是做事极端认真,不懂得如何让自己的心情放轻松。如果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血管就会收缩,血液流动受到阻碍,结果造成体温降低。所以,抑郁症的直接原因,与其说是压力,倒不如说是由压力过大而引起的体温下降。

    那就请我们先尝试一下让身体暖起来,感到累的时候,我们会本能地寻找温暖的东西:一杯热的红茶、盛满热水的浴盆、松软暖和的被窝……这些东西不仅能够温暖我们的身体,驱除导致抑郁症发病的“寒”,还能帮助我们放松绷紧的神经,让我们喘口气儿。光做这些还不够的,要想让这类患者远离抑郁症,还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延长日照和光照时间。

    延长光照时间是治疗忧郁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冬季的光照时间明显缩短,松果体内的褪黑色素会大量增加,从而改变人的正常精神状态,而光照能有效地抑制褪黑色素的分泌。科学家曾对一名患有冬季忧郁症的患者进行测试,在日出前3小时和日落后3小时里,把房间里的光线调到比平时亮5倍的程度,并尽量使这些光亮接近太阳光谱,这样房间里的白昼时间就变得跟春天一样长了。结果不到一周,受试人员的情绪就明显好转。所以你大可不必老是静坐在室内享受空调的恒温,而应尽可能多地到户外晒太阳。

    2、为自己准备一杯浓茶或者一杯咖啡。多摄入B族维生素。复合B族维生素、谷维素等可调节精神情绪,咖啡、浓茶等有一定的提神作用,能减轻或消除忧郁现象。

    3、给自己一块糖。阴天或者阳光不充足时,增加糖类的摄入可提高血糖水平、增加活力、减轻忧郁。当然,糖尿病患者第四招,多进行体育锻炼。平时周末才做的运动,在这个时候可以适当的进行,比如慢走、打羽毛球等运动量较轻的运动可以帮助你缓解悲凉的情绪。

    4、登山是抵抗秋季抑郁症等最有趣的办法。在古时候人们就意识到登山是治疗秋季抑郁症之良方。九九重阳登高的传统习俗就是给秋季抑郁症打的一剂预防针。

    护好易受寒湿侵袭的部位

    寒气虽然是冬天的主气,但一年四季皆可受寒。那么,你知道人体的哪些部位最容易受寒吗?了解这些后,你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保暖,防止这些部位受到侵袭。

    敌人从哪里入侵,我们就从哪里把它驱逐出境。同样,寒气入侵的途径,也就是寒气排出的途径。弄清了这个问题,不仅可以有重点地进行自我保健,防止寒邪的侵入,做到未病先防,而且还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自疗。一般来说,寒气都是从这些部位入侵的。

    头部

    头部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部位。而寒邪容易侵袭人体的阳气,因此,感受风寒邪气,头部首当其冲。如果因感受风寒而感冒,都会有头痛、头昏、头部沉重的感觉,这就是寒气入侵的反应。假如寒气长期从头部侵入,就会形成顽固性头痛、偏头痛。

    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人体阳气最容易从头部散掉,如同热水瓶不盖塞子一样。为了减少体热的散失,寒冬戴一顶合适的帽子很有必要,特别在外出时更需要。正如俗话所说:“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

    背部

    人体背部有膀胱经和督脉循行,也是阳气旺盛、容易感受寒气的部位。背部受寒,日久渐积,可以引起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以及慢性腰腿痛。而从背部排除寒邪,就可以根治这些病症。

    注意背部保暖有利于阳气潜藏,夜间要保持室内温度,不要让背部着凉;白天外出要注意保暖,体质弱的人最好穿高领而且护腰的服装。

    口鼻

    口是饮食进入的第一关,冰冷的饮料、寒凉的食物,都可以通过口把寒气带入胃部。鼻是空气进出的通道,寒气可以随呼吸侵入肺部。恶心、呕吐、咳嗽、吐痰、鼻塞、打喷嚏等,都是口鼻受寒的表现。

    鼻咽炎与口、鼻及身体不注意保暖有关。睡觉时房间内温度太冷,身体无法保暖,特别是脚一直很冷。早晨起床没及时穿衣服,洗澡或洗发后没及时擦干身体把衣服穿好或吹干头发。冷天早晨出门或骑车不带口罩,使口鼻受干冷空气的刺激等,都易引发鼻咽炎。急性鼻咽炎起病急,症状有后鼻道干燥、灼热、咽干刺痛、鼻塞流涕、痰多、发热等感冒症状。针对病症及时进行治疗,可防止向慢性转化。有效预防鼻咽炎,除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源及减少环境致病因子,生活上也要注意忌口与保暖,才能减少或消除鼻咽炎发生的痛苦。

    肚脐

    夏天穿露脐装过久,导致天气转凉后腰酸频频发作;冷天伴雨季节,稍一熬夜免疫力就容易下降,引发病毒性感冒,甚至是病毒性心肌炎。另外,小孩和老人的腹部,特别是肚脐,也是寒气容易侵入的通道。夜间睡觉,不小心蹬开了被子,腹部受凉,寒气就会从肚脐进入,引起腹痛、腹泻。有经验的老年人,会给孩子做个兜肚,戴在腹部以保护肚脐,能预防受凉所致的腹泻。如果在兜肚中加入合适的中药材,还能治疗许多疾病。

    肾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肾最易受寒气侵袭,从而导致人体气血郁结,让心、肝受影响,使大脑供血不足,接着出现记忆力衰退、掉发、头晕目眩、失眠等相关症状。此外,在秋冬季节,许多人喜食油腻食品,导致肝脏过分劳累,不能保证大脑供血,也会影响记忆力。

    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多晒太阳,房间多通风,在含氧量充足的地方多做增加心肺功能的锻炼,如深呼吸、扩胸、慢跑等。早睡晚起也有益于大脑活动。

    毛孔

    全身的毛孔张开时,若不注意保护,寒邪会乘虚而入。剧烈活动后大汗淋漓的人,如果遭遇暴雨、空调冷风,最容易得病,甚至得重病。及时喝生姜红糖水,使寒气从毛孔排出,可以防止这些疾病。

    脚底

    脚底的涌泉穴也是容易受风寒的地方。长期在冰冷潮湿的地方行走、鞋袜潮湿后不及时更换、睡觉时脚底正对着空调吹,都可以招致寒气的入侵。经常按摩足底,用热水浴足,则可以将寒气从足底排散出去。

    除了身体的某些部位受寒,人在以下几种情况,也容易受寒:

    1.剧烈运动、强体力劳动之后,大汗淋漓,阳气随汗而外泄,寒气可乘虚而入。这时,最忌受风寒。

    2.洗浴之后,特别是蒸桑拿、洗热水澡之后,汗孔张开,不宜对着凉风直吹,也不宜马上进入空调房间。此时,风寒入内的通路已经打开。

    3.有的女性朋友洗头后,不注意把长发吹干,湿漉漉的头发贴在头部、肩后,就迫不及待地进入梦乡。而睡眠中,人的阳气内敛,抵抗力会下降,寒湿之气很容易侵入。

    4.性生活之后,周身放松,体表卫气暂时虚弱,也不宜吹电扇空调。否则,风寒会悄然侵入。

    5.老年人、体质虚弱的人、生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是寒气侵害的主要对象。睡觉时一定要注意避风保暖,不要把头和脚正对着空调、电扇。足部特别怕冷的人,睡觉时不妨穿上短裤和袜子,小孩则可以用兜肚护住肚脐,避免腹部受凉。

    6.长期工作在空调办公室的白领阶层,平时可能并没有感冒受寒的症状,但时间久了,体内积存的寒气会以空调综合征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人困顿、疲乏,失眠,胸闷,不会出汗;女性朋友还会发生痛经、月经不调,甚至闭经。这样的寒气比较深,祛除较难,因而更应当注意防微杜渐。较为可行的办法,就是不要把空调开得太低,一般比外面的温度低两三度即可。同时,在办公室最好备一件外套,凉时及时穿上。

    不管身体某个部位受寒,还是在某种情况整个身体受寒,都要小心。一旦感受了风寒,即使有轻微的症状,也要迅速处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熬一碗生姜红糖汤,趁热大口喝下,再蒙头睡一觉,发点汗,便可以把寒气祛除。而最忌讳的是,一见感冒,就不分青红皂白,用抗菌素,用消炎解热药,用清热解毒药。这些药物虽然可缓解一时的症状,却会使寒气进入体内的更深处,埋下健康隐患,必须慎重。

    祛除寒气,姜红茶来帮忙

    姜红茶是很好的养生饮品,它最根本的作用就是驱逐身体的寒气,还具有很好的保温与发汗作用,光是这两种作用就足以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因此,当你体内有寒气或寒湿的适合,就用姜红茶来温暖自己。

    姜红茶很多人都喝过,它的主要原料是生姜。《本草纲目》记载,姜“生用发散、热用中和。”中国民间也流传着许多耳熟能详的关于姜的歌谣。所以说,姜不仅是平时配菜的辅料,还是养生食疗的必备良方。

    姜红茶最根本的作用就是驱逐身体的寒气。很多人都知道,姜具有很好的保温与发汗作用。光是这两种作用就足以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

    而为什么要选择红茶做原料呢呢?就所有的茶类来说,红茶的温热作用最好,并且含有丰富的儿茶酸,能排泄体内多余的脂肪,加速新陈代谢。而绿茶也含有儿茶酸等成分,不过以使暖和身体的作用来说,红茶比绿茶更为有效。基于这一点来说,喝姜红茶比较理想。如果你不敢喝姜红茶的话,不妨退而求其次喝姜绿茶。

    喝“姜红茶”除了能消除体内的寒气,还能排除多余的水分。对居住在台湾这个气候潮湿的海岛上的居民来说,不少人的体内贮存了多余的水分,这就是“水毒”的症状。

    “水毒”与寒性体质会使彼此的症状加重,若不加以改善,全身的血行与代谢功能就会逐渐的衰退。结果将使肩膀酸痛,身体各部位的关节疼痛、便秘、下痢、水肿、生理痛等的症状也会一一产生。

    一旦身体因为水毒而使代谢功能衰退,体内就会开始囤积脂肪,而变得肥胖。因为水毒而产生的肥胖,是很难瘦下来的,所以一定要先解决水毒的问题,才能再恢复苗条的身材。

    只要多饮用姜红茶,让身体将寒气逐渐排出体外,保持身体的温暖,水毒就会消失怠尽。水毒被排除后,上述的种种症状就能够获得改善,多余的脂肪也会被燃烧掉。

    姜红茶除了去寒,还能治疗颈、肩、腰、腿等部位疼痛,还可以治疗老年人冬季最易犯的老慢支﹑哮喘。

    上面讲了姜红茶那么多的功效,那么你知道如果制作姜红茶呢?其实,它的制作方法很简单,普通人家也可以做。下面就向你介绍:

    配料:生姜25克,红茶一茶匙,红糖或蜂蜜适量。

    制作:先用500毫升开水把红茶泡好,放入预热的茶杯里,将生姜榨汁,再加入红糖或蜂蜜即可。生姜、红糖、蜂蜜的量可根据个人口味的不同适当加入。做好后,你就可以尽情享用了。

    那么姜红茶怎么喝才最好呢?原则上,每天可以喝三至六次的姜红茶。第一杯最好在早餐前饮用,效果较好。其余的二到五杯可以在进餐前、两餐之间,例如在早餐与午餐之前,或是就寝前饮用。

    另外,姜汁放入冰箱的冷藏室能保存一整天,如果放入冷冻室的话则能够保存两至三星期。不妨把姜汁分装成小杯冷冻,想喝时取出来解冻就可以了。姜红茶也可以加入鲜奶饮用。不过牛奶会使身体变寒,所以加的量不要太多。

    在持续的喝姜红茶一段时间以后,身体就会逐渐的暖和,不容易感到疲劳,也不会动辄就伤风感冒。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