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养生智慧-察颜读面,健康由你自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们常常惊叹于人体构造的完美,例如我们的面部五官,不仅向众人展示了自然之美,同时暗藏着身体五脏讯息。五官与身体的五脏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五官感觉不舒服,那五脏可能也正逐步地发生衰弱,从而产生疾病。本章将通过对五官中耳朵、鼻子、口等的研究,帮助您了解五官与五脏之间的千丝万缕的秘密,从而掌握简单易行的“读面术”。

    耳朵可以告诉你很多

    我们经常在寺庙中看到的佛像,多数有着一双大大的耳朵和丰满的耳垂,正如中国人常说的:“耳朵大有福”,果真如此吗?我们不得而知。其实,中医学理论认为,耳朵的大小不仅与遗传和生理发育有关,还与肾脏的发育情况有关。

    《英国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报告说,人老耳朵会自然变长,且活得愈久,耳朵愈长。这项研究是以206名,年龄从30岁到93岁不等的男女为对象,他们是以测径器为工具,将测得的资料输入电脑,结果发现人的耳朵平均每年会长0.22毫米,50年即可以增长一厘米之多。平均来说,20岁的年轻人耳朵长度为6.1厘米,而70岁的老人耳朵可以长达7.1厘米。这与刚才所说大耳有福的说法不谋而合。

    中国医学对耳朵的看法非常考究,认为耳朵就像倒置的胎儿,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病态都能透过耳朵呈现出来。只要详细诊察耳朵即可诊断出全身的疾患,利用针刺耳朵亦能治疗全身诸疾,这种疗法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左右,中国第一本医书《黄帝内经》上即有记载,足见祖先的精心研究及智慧。

    耳朵具有感音、平衡的作用,它距大脑皮质近,感应极佳,可说是身体的雷达站。

    “耳朵上的学问之一”——耳屏

    我们以解剖学来看,耳朵是由褶叠的软骨薄片所构成,其外包裹着一层外皮,靠最外侧的一缘部分叫耳轮,当耳轮出现粗糙不平的棘突状时,即表示有腰颈椎骨质增生的现象。位于外耳道入口处突出部分则叫耳屏,在“耳穴疗法”中就常以指压耳屏一带,来抑制饥饿达到减肥,同样的方式,对止喘、强心也有具体的疗效,不妨一试。

    当出现耳屏向外展,前方凹陷,耳屏软骨变硬,变大时,即有耳硬化症及血管硬化的倾向,并常会发生耳鸣、眩晕的现象,特别是位于耳屏前方中段处凹陷者,一般均有听力障碍,像失聪的乐圣贝多芬、波西米亚音乐之父史麦塔纳及发明家爱迪生,他们不但耳屏前的听宫区下陷,而且出现多条皱纹。这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看见带助听器的朋友,出现同样状况。

    “耳朵上的学问之二”——耳垂

    耳垂是耳朵惟一肉多的部位,当我们指头被烫到时,常会不经意地用手夹住耳垂,这的确是很有道理的做法,因为耳垂上正巧是耳穴麻醉的止痛点所在,因此不但能散热,还能止痛。

    耳朵是由不随意肌所构成的组织,在人体上算是最不易有皱纹的部位,但由于耳朵内布满了纤细的毛细血管,如果身体发生动脉硬化时,耳朵同其他组织一样,得到的血液自然减少,而耳垂又是耳朵上对这种缺血现象感觉最敏感的部分,故当耳垂小动脉四周的弹性物质逐渐退化时,就会产生皱纹;因此,当耳垂部位出现明显皱褶时,即提示为发生心肌梗塞及狭心症的高危险群,值得重视。

    “在某种意义上,耳垂上出现皱纹是已经得病时,在动脉中正处于发展过程的局部表现”。这是美国罗彻斯特的马约医院一批研究人员,经大量统计证实,所做的一段引述。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调查也发现,在耳垂上有皱纹的人,74%患有冠心病,没有皱纹的人,这种病的罹患率只有16%。

    国外许多医院的医师针对冠心病患者和耳垂有皱褶的人做过研究,如果发现冠心病患者耳垂上有皱褶的人,平均的死亡率较无皱褶的高,尤其是有冠心病同时又出现皱褶的人,据统计其8年内的死亡率高达8%,至于有耳垂皱褶,而没有冠心病的患者,其8年内的死亡率则为72%,要比有冠心病,而没有耳垂皱褶的患者,8年内57%的死亡率高出许多。这项研究还发现,耳垂皱褶患者可于单耳或双耳同时发生,且经耳垂活体检测发现,患者的耳垂弹性蛋白质有明显减少,从这点也说明体内弹性蛋白质降低与动脉硬化息息相关。

    斯顿利勃医师这样说:“如果在我们面前有位四五十岁的病人,他常胸部感到剧痛,并有动脉病者的相关症状,但是若他的耳垂上没有皱纹,在91%的情况下,他可能未患心动脉病,而如果在耳垂上有皱纹时,那么患动脉硬化的可能就十之八九了。”

    “耳朵上的学问之三”——耳朵颜色

    耳朵除了形态上的变化与疾病有关,相信许多人早上起床洗脸时,常会面对镜子观看自己的脸色,大家也许不知道,耳色的变化,也会透露出疾病的讯息。

    总结耳朵的形态和颜色,我们可以归为以下几种情况:耳朵肉薄且血管像网一样透明浮现时,常见于呼吸器官疾病的患者;耳垂肉薄且呈咖啡或焦黑色泽的人,易患糖尿病或肾脏病;若是耳垂由于受寒常变为紫红色,并因肿胀甚至溃疡,且易生痂皮者,这是体内糖过剩的表征,为糖尿病的警讯;幼儿耳朵发凉、耳背有红络,即为出麻疹的先兆。此外,如果耳面的皮肤常血管充盈明显者,即要提防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以及支气管扩张等疾病的发生。

    【自助健康小贴士】预防耳病从细节做起

    透过耳朵可以告诉我们这么多健康问题,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做好耳病的预防,确保耳朵健康。下面就从生活细节入手,看耳朵保健措施。

    1、你很喜欢掏耳朵吗?在掏耳朵的过程中,若用力不当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稍不注意,掏耳勺还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事实上,那些令你担心的耳内赃物可以在睡眠、运动等过程中自然排出,没有必要专门掏耳朵。

    2、你的耳朵进过水吗?当耳朵的皮肤和鼓膜被水浸泡,加上耵聍(即常说的耳蚕、耳屎)的刺激,容易引起外耳炎。若原有过鼓膜穿孔,耳内入水还会导致中耳炎复发。所以我们在洗澡或游泳时要避免水入耳内。

    3、你的耳朵受过伤吗?当耳廓受到外伤或冻疮时,要严防感染。特别是一种叫绿脓杆菌的,它可引起耳廓软骨膜炎、软骨坏死,严重的灰导致耳廓畸形,就是俗称的菜花样耳。

    4、你知道噪音的危害吗?较大的、超过耳朵承受能力的噪音会引起噪音性耳聋或爆炸性耳聋,所以我们要远离噪音和爆炸现场。

    5、你知道耳朵也会中毒吗?生活中的烟酒和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都会毒害你的听觉神经。

    6、你知道掌击耳部会怎样吗?会引起鼓膜破裂,不光如此,甚至打击头部也可并发听力损害。生活中,因外力打击而造成耳朵功能受损的情况屡见不鲜,要尽量避免。

    7、你知道擤鼻也会损害耳朵吗?鼻腔后部与中耳腔有一管腔(咽鼓管)相通,擤鼻不当可将鼻腔分泌物驱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因此,擤鼻时要左右鼻腔一个一个地擤,切勿将左右鼻孔同时捏闭擤鼻。

    8、你知道什么是航空性中耳炎吗?航空性中耳炎的症状主要有耳痛、鼓膜充血、中耳积液,甚至听力下降等。一般患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者乘坐飞机时容易引起。

    9、你知道什么疾病可以引起耳朵的病变吗?它们有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等疾病,因此患有此类疾病要积极治疗。

    耳廓诊病,真的管用吗?

    耳是人体重要的信息接收站,前人称为“采听宫”。耳部是人体信息输出、入最强,最集中的地方之一,人体各脏器、各部位于耳部皆有集中反映点,《灵枢?口问》篇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与人体脏腑经络皆相关联,故耳具有重要的预测疾病的意义。

    望耳诊病是中医的重要部分,脏腑经络的病理尤可反映于耳,通过耳可以较早预报体内疾患,因此耳是人体体表外窍中的重要荧光屏,通过耳相可以窥测内脏的疾患。

    在医学家的努力下,“耳诊”技术逐渐蓬勃发展,形成了一套从中医基础理论及诊断,兼顾到现代医学及神经解剖生理学的完整而严密的诊疗学科。通过研究对耳朵与脏腑疾病变化的相关性,为患者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耳廓视诊”之科学依据

    古人谓:“头为诸阳之会”,而耳部为经络分布最密之处。从十二经的分布来看,其中就有四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通过耳部,而此四经与其他经络又有表里阴阳的联系关系。朱丹溪谓:“十二经络上终于耳”,这也说明了十二经与耳部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为耳部与全部经脉有此密切关联,所以耳诊对辅助诊断及鉴别内脏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20世纪50年代法国诺吉尔提出了“倒置胎儿”的耳诊理论,他认为耳廓就像一个头朝下、臀向上倒置蜷缩在母体子宫内胎儿的缩形,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在耳廓上都有其相应的部位,其中内脏疾病的反应点,大多集中出现在脑神经支配的耳胛区内;而肢体疾患,则会在被神经支配的耳廓周围出现。耳穴的分布规律完全与20世纪80年代张颖清所提出的生物全息律不谋而合,因此更奠定了“耳诊学”的理论基础。

    从现代医学对耳廓的神经支配及其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关联上,可以发现耳廓与中枢神经系统和躯体内脏间有密切的神经联系,包含来自第二、三颈椎的耳大和枕小神经,又有来自脑神经的三叉神经的耳颞神经及面神经、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的混合支等。

    此外,支配耳廓的脑神经与其他的脑神经在大脑皮质均有纤维联系。因此,耳廓透过神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各个节段与支配肢体和内脏的神经纤维发生紧密的联系,可以为“望耳诊病”提供依据。

    “耳廓视诊”之阳性反应分析

    经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当人体某个脏腑或某一局部发生病变时,特别是器质性的病变,往往会在耳廓的相应部位或特定区域出现阳性反应。

    所谓阳性反应,就是在耳廓的特定位置上表现出变色、变形、丘疹、脱屑、压痛、电阻变低等系列反应。如急性肝炎病人,会在肝穴区出现片状或点状红晕;胃溃疡患者在胃穴区域内会出现白色圆形的小点状,还有不少做过胃切除手术后的病患,会在胃区出现暗红色或白色浅条的月牙形瘢痕。这种现象为疾病提供了简便又有效的辅助和鉴别诊断,现将各类型反应的特点列举如下:

    1、变色:耳廓变色包括白色、红色或暗红色等反应。某个脏腑或某一局部发生病变时,会在耳廓的相应部位或特定区域出现阳性圆形及灰色疤痕,多见于各种手术后反应;而红色反应常见于各种急性病;暗红色则多见于慢性疾病。

    2、变形:变形反应多见于慢性器质性疾病,如点状凹陷凸起、结节状、索状、链球状或形成皱褶,结节状隆起白色线条、圆形或半圆形及灰色疤痕,多见于各种手术后和外伤的疤痕;而红色反应常见于急性病症;暗红反应或点,则多见于肿瘤;白色结节见于慢性呼吸道疾病;结节状较大可见于尿酸沉积造成的痛风石。耳垂上的皱褶则以心脏血管的疾病居多。

    3、丘疹:形如鸡皮疙瘩呈红色或白色点状丘疹、水泡样丘疹而稍凸出于皮肤表面等。出现白疹则表示慢性症状,少数呈急性症状,如慢性肠炎;而红疹则多为急性症状,如急性咽喉炎。

    4、脱屑:耳廓皮肤上产生白色片状的糠皮样脱屑,擦之不易除去,脱屑现象与耳垢腺分泌异常有关,可与湿疹同时合并出现,常见于各种皮肤病或吸收代偿功能障碍等疾患。

    5、压痛:压痛点,即用正确的方法在患者耳廓上进行触压,当患者自我感觉有同感的地方,压痛点即压痛敏感点,就成压痛点阳性。

    在感召压痛最敏感的穴区后,再根据敏感穴(区)点所对应的解剖生理功能部位,或脏腑进行分析诊断。如肝区出现压痛点阳性时,表示可能有肝病;肾区出现压痛点阳性时,可能是肾病、腰痛或耳鸣;肺区出现压痛点阳性时,则有肺病、大肠病或皮肤病的可能。

    如果多个穴区出现压痛点阳性时,就必须进行比较,看哪个穴区压痛点最敏感,最敏感的穴区所对应的脏腑或器官可能是病变所在。如心区压痛点最强,而小肠区同时也出现压痛点阳性时,那么则是心病的可能性最大,小肠区的反应是由于心和小肠相表里的缘故。又如骨折的患者,除在相应部位有压痛点外,在肾区同时也会出现压痛,按中医学理:“肾主骨”的推论分析即可明了,不致误诊为肾脏有病。因此,在诊断时应该综合考虑脏腑的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不可简略地以穴定病。

    “耳廓视诊”之“耳部信息诊断法”

    耳部信息诊断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人体信息科学的一部分。它的基础是由信息理论语中西医学相结合,通过对人体所表现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判断,进而对疾病做出辅助诊断。这种通过耳廓穴区的信号变化来诊断疾病的方法,就成为耳部信息诊断法。

    耳部信息诊断的方法很多,包括望诊、压痛法、电测定法、耳穴压痕法、耳温测定法、耳廓染色法、耳痛原因分析法、耳穴知热感度测定法等。这些方法在许多疾病的辅助诊断上,有着很大的实用价值。

    根据临床病例的统计,耳部信息诊断法对肾炎患者阳性符合率,可达96%~100%,肿瘤的阳性符合率占91.6%,肝病患者阳性率为90.2%,支气管炎阳性率为98.4%,血吸虫患者阳性率为97.8%,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患者阳性率为95%,从以上数据说明了其临床诊断价值和意义。

    “耳诊学”日渐受到瞩目,尤其是上述介绍的望诊法和压痛法,无论在经济、时间上均为捷径。有人到大医院花了一万多元做体检,却无法查明的长期腹泻的原因,耳廓望诊或压痛法,往往在数分钟内即诊断出是肝吸虫引起的腹泻。此外,诸如肾、胆结石、肝硬化、癌症、重听、白内障、智障、冠心病,以及艾滋病等,都能借由耳诊来预知潜伏的疾病,可说是最实际有效的“预防医学”。

    “耳廓视诊”之耳廓视诊要诀

    1、观察前,不要擦洗或用力提拉耳廓以免皮肤变色,甚至把病理反应物擦掉,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2、诊断时,以拇指和食指顺着耳廓解剖部位牵拉耳廓,逐步地由上到下,由外到内进行视诊。

    3、发现阳性反应时,应将耳背顶住,绷紧皮肤以确定阳性反应为准。若双耳的阳性反应不同时,应进行对照比较。

    4、诊察三角窝和耳胛艇时,应用探棒或火柴棒等扩开耳轮脚,以显露出局部。

    5、如发现隆起或结节样的反应,可用手或探棒测试结节之大小、硬度,有无压痛或移动,边缘是否规则整齐。

    综合上面几点来看,疾病在耳廓上的反应,有它一般的规律性,只要能在耳廓病理反应中掌握视诊要诀,和认真观察耳诊的“一病多种反应”及“一穴多病反应”的特点,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即可做出正确的诊断。

    【自助健康小贴士】教你学做耳保健操

    “肾主藏精,开窍于耳”是中医五行学的说法,既然如此做好耳朵保健,对我们的身体大有裨益。

    1.提拉耳垂:该方法可治疗耳鸣、神经衰弱、头痛、头昏等疾病。具体是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以不感疼痛为限,反复做3至5分钟即可。

    2.提拉耳尖:该方法有止痛、镇静、退热、抗过敏、清脑明目、养肾等功效,可防治高血压、失眠、咽喉炎和皮肤病。具体是用双手拇指、食指夹捏耳廓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到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即可。

    3.手摩耳轮:该方法可防治心慌、胸闷、头痛、头昏、阳痿、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等病症,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具体是双手握空拳,用拇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即可。

    4.搓弹双耳:该方法可促进耳朵的血液循环,有健肾壮腰的功效。具体是两手分别轻捏双耳的耳垂,再搓摩至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让耳垂弹回。每天两三次,每次20下即可。

    5.双手掩耳:该方法可活跃肾脏,有健脑、明目、强肾之功效。具体是两手掌掩两耳廓,手指托后脑壳,用食指压中指弹击,可听到“隆隆”之声24下,弹击24下即可。

    6.双手拉耳:该方法可促进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减轻喉咙疼痛,治慢性咽炎。具体是左手过头顶向上牵拉右侧耳朵数十次,然后右手牵拉左耳数十次即可。

    7.全耳按摩:该方法可疏通经络,对肾脏及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具体是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向后按摩腹面(耳正面),再向前反折按摩背面,反复按摩5至6次即可。

    白发不止意味着衰老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你可以通过使用高级化妆品或者拉皮手术掩盖或暂时去除皱纹,但却阻挡不了岁月变迁造成白发显现的事实。为什么会出现白发呢?白发中又暗藏着多少身体的秘密呢?

    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角质蛋白分子组成的角质纤维,其中含有二十多种氨基酸及铜、铁、锌等十几种微量元素。决定头发颜色的是头发中色素颗粒的多少,黑色素含量越多,头发的颜色就越黑;反之,黑色素含量越少,头发的颜色就越淡。随着人体的衰老,毛囊中的色素细胞将停止产生黑色素,头发也就开始变白。头发由黑变白,一般是毛发的色素细胞功能衰退,当衰退到完全不能产生色素颗粒时,头发就完全变白了。

    谈到白发,大部分的人将之视为如芒在背,欲除之而后快,这是来自于初老之人心理上怕老的恐惧,担心人老珠黄就没价值了,正如李商隐所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不免增添几许伤感。

    “白发解密之一”——该白的时候不白

    人到了一定年纪,头发总会变白,然而,如果人老了,却还是满头黑发,那么除了归功于好的基因外,就病理而言,也极可能是病疾的警讯。

    医学上称为“爱迪生氏病”的内分泌疾病,就由于双侧肾上腺皮质结核、萎缩,使人即使进人高龄,毛发也很少变白。此外,据西方医学报道,头发太黑或原本不黑,却突然变黑的人,可能还是罹患癌症(特别是黑色素瘤类的恶性肿瘤)的征兆。

    “白发解密之二”——不该白的时候却早白

    “白发除不尽,春风吹又生”。很多年轻人在满头乌发中却总能发现几缕恼人的白发。他们认为,拔了白发反而会长出更多,这是毫无根据的。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的确,心理的因素也会影响荷尔蒙的分泌,造成白发。雨果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的巴尔杰,因忏悔自己的罪恶,使头发在一两天之中因懊悔而变白;再如,法国大革命时,双双被捕而上断头台的法王路易十四与玛丽?安特妮王妃,就因忧愁和恐惧,头发在一夜之间竟然全变白了。

    青年白发,除了要考虑遗传或精神因素所造成,其他如结核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胃肠病、营养不良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都能引起青年白发,值得注意。

    中医认为,毛发与肾有密切的关系,肾气盛,则毛发黑亮有光泽;肾气虚,则发易枯且易脱落,鬓发早白。《医述》云:“察其毛色枯润,可以觇脏腑之病。”可见透过头发色、质的变化,还能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

    无论何种年龄段的人,都会因为白发而影响到心理与美观,因此染发遂成为白发族的因应之道。但从健康的角度出发,当然能免则免,因为大多数染发剂中均含有酸化染料。而这类染料已证实具有毒性,若长期染发,将对肝、肾机能造成危害。

    【自助健康小贴士】青年人预防和治疗少白头

    1.保持乐观。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有助于自己的头发乌黑韵华。即便遭遇困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因为这样既解决不了问题又会加快头发变白的速度。

    2.加强营养。黑发需要滋养,而富含维生素的豆类、蔬菜、瓜果、杂粮等有助于我们全面摄取生成黑发的营养素,因此要注意饮食调节。此外,含有铜、铁等微量元素的动物肝脏、番茄、马铃薯、菠菜等也应适当食用。

    3.治疗疾病。有些疾病通过细菌作用和神经反射会引起白发,如某些传染病和慢性局部病灶性炎症:龋齿、扁桃体炎、化脓性鼻窦炎等。而脑垂体、肾上腺和植物神经系统都与分泌促进形成黑色素的黑色兴奋激素的分泌功能密切相关。因此,要防止头发白化需预防或尽早治疗上述疾病。

    4.按摩头皮。为防白发,我们可坚持在早起后和临睡前用食指与中指在对头皮做按摩:先从额部经头顶到后枕部,再从额部经两侧太阳穴到枕部。这样可加速毛囊局部的血液循环,使毛乳头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这样,毛球部的色素细胞营养得到改善,细胞活性增强,分裂加快,将有利于分泌黑色素和使头发变黑。

    5.勤于梳头。勤梳头也是一种按摩方式。就可以清洁头皮和头发,又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毛孔头的营养,从而防止头发变白 。

    别让脱发烦住你

    我们经常会在洗澡或梳头的时候,发现梳子或地面上会有些许掉落得头发。其实,由于人的新陈代谢或外力因素,少量的掉发是正常现象,我们不需要为此而大惊小怪。那么,究竟何种程度的掉发才算不正常?大量掉发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人类的毛发依不同部位各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例如,头发每天每根生长的速度为0.3~0.4毫米。头发之所以长,是因它有很长的寿命,平均可达3~10年之久。

    根据统计,一个人的头发有10万根,在正常情况下,每天约有50~150根脱落。换言之,除了洗头时,有些临死边缘未脱离的头发,可因来回搓揉而增加掉发量外,一天的自然掉发在150根以内都算正常,如果超过,甚至多如秋风扫落叶,就必须提高警觉,找出病因,及早治疗。

    掉发的原因很多,在精神方面如悲伤、惊恐、癫痫等;外在因素如烫发、染发、使用品质不良的护发液等,或是身体内在疾病如霉菌、病毒、梅毒的感染、脂溢性皮肤炎或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妇女妊娠的身心压力过大等,皆可造成掉发。

    “异常脱发之二”——掉发快

    头发的生长、脱落与健康息息相关,是内脏疾病的情报站。《美国流行病学杂志》最近针对秃头与心脏病关系的研究来发现:头发掉得快的人,将来罹患心脏病或因心脏病死亡的几率较高,这是由于体内基因或罩丸素酮太高时,不仅会让人罹患心脏病,同时也会导致秃头,不容忽视。

    再者,据毛发分析的研究发现,头发不正常脱落,显示体内缺锌,头发脆弱易断,表示有甲状腺疾病的可能,若是掉发并伴有全身性的毛发稀少,多见于内分泌疾病或甲状腺机能低下的临床表现。

    男性前额秃的人,易患肾脏炎,而女性若有全发性脱落者,为罹患肾炎的表征,至于头顶部脱发,则须提防胆囊炎、结肠炎的发生。

    “异常脱发之一”——秃顶

    很多男性朋友到了中年便会出现秃顶的尴尬现象,这是掉发中最常见的雄性秃顶。这个症状以男性居多,形成原因主要与雄性荷尔蒙有关,另外也受到遗传和体质等因素的影响,对身体尚无大碍。论治疗,可做头发移植的显微手术外,也常采用一种降血压药(2%浓度 minoxidil溶液),它具有促进周边血管扩张、头皮循环及皮肤温度上升的作用,可使毛发再生,且变多变黑。

    “异常脱发之二”——鬼剃头

    有的人会在一夜之间头皮突然秃了一块,医学上称之为斑秃或圆秃:又因外形象被鬼剃了头一般,民间即俗称为“鬼剃头”。

    斑秃是一种局限性的斑块脱发,病因不明,可能与精神因素、内分泌障碍和头皮部压迫有关,严重者连眉毛、胡子、腋毛、阴毛都会脱落,甚至发展成头发全秃都有可能。治疗时,可取蒜瓣切成片,直接在患处揉擦,每次15分钟左右,如此即能刺激皮肤,使毛囊扩张,改善皮脂腺血液循环,帮助毛发再生。

    掉发的另一种罪魁祸首归咎于染发剂。很多女性朋友总是喜欢把头发颜色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其实,染发对身体的危害很大。市面上的染发剂都含有几十种化学成分。科学家对百余种染发剂进行检测,将近90%的染发剂含硝基苯、苯胺等有毒的化学物质,容易被皮肤吸收,对人体产生危害。如果长期使用染发剂,只要1%被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就会蓄积中毒,其中化学物质与某些细胞结合,细胞核内脱氧核糖核酸受损,引起细胞突变,而诱发皮肤癌、膀胱癌、白血病等,因此,我们药警惕“病从发入”,做到少染发,多护发。

    一个鼻子就能问诊

    鼻子是人体呼吸道的大门。当人们呼吸时,鼻毛像个忠实的卫士,对空气进行仔细过滤,把灰尘挡在外面,保证肺部和气管的清洁。鼻腔内分泌许多黏液,能粘住溜进鼻孔内的灰尘和细菌。鼻子的功能不可小觑,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分析我们的鼻型可以了解我们的性格和健康体征。

    鼻子是全身所有器官在胚胎时期最早成型的部位,所以有“鼻祖”这样的称呼,但是鼻子的发育却是最迟,人大约到了30岁前后,鼻子的发育才算完成。

    由于鼻子位于脸部正中央,目标显著,因此当我们看剪影时,之所以能确信影子是自己所认识的人,主要即是靠鼻子的形状。老警察透过脸部眼、鼻形状的印象,能轻易认出犯罪嫌疑人,这也就是为什么抢劫、暴动时,人们往往会将鼻子包住的原因。这也说明了,鼻子对认识人的特征,确实能提供重要的信息。

    自古以来,鼻子就作为美的象征而为大家所重视,只是其评价标准因时代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历史上,最为传奇的要算是高鼻子的“埃及艳后’’克莉奥帕特拉,她倾国倾城的绝代风华,曾经使得罗马两位叱咤风云的统帅恺撒和安东尼坠入情网而不能自拔,也因此奠定了后人认为高鼻子是美貌的观念。

    其实包括猴子在内的脊椎动物中,人的鼻子算是最高的,这是因为原始人自从获得火种进食熟食以来,人类的咀嚼器官与上颚部即逐渐退化。然而,人类呼吸系统的鼻腔并没有退化,也因此不论是高温多湿的热带雨林或干燥的撒哈拉沙漠,当空气进入鼻腔时,在生理上都能充分地发挥加温及加湿功能,而生存下来。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人们都相信鼻子可代表人的性格。据洛伊希斯在《人体美学》一书所说,细而尖的鼻子,表示易怒、脾气不好;长而薄的鼻子表示轻浮;小鼻表示性情温顺,但心情易浮动;鼻子宽大,表粗野、卑贱;鼻头宽大者,表动作迟钝且说话笨拙;狮子鼻的人,表示易相信人,容易上当;蒜头鼻的人较贪婪,鹰钩鼻的人绝不吃亏。

    鼻子的起点位于印堂之下,两眼之间,称山根的部位是疾厄宫,又称健康宫,是观察一个人健康、遗传、体质、抵抗力的部位,所以山根应以宽广和丰满适中为佳,一般以能嵌进一只眼睛为标准,太宽或太窄都不妥。杜雷巴在其所著《疾病与人》一书中,即将各种状症与面貌的关系做了介绍,特别是两眼间的距离长短,更是疾病的关键所在,简略如下:

    肾脏型:此型的人脸孔狭长,两眼及瞳孔的距离特别大,据统计这类脸型的人,易患肾脏病,又因肾脏萎缩或动脉硬化,会造成血管狭窄,引起“肾性高血压”。由于对脑部影响颇大,所以这型病人,常为失眠、头晕、健忘等症状所苦。

    胆囊型:此型的人,脸庞大且呈圆形,瞳孔间隔较小为其特征,一般患者体格肥胖,经常红光满面,当脸色带有黑色则易患胆结石;若呈苍白,则表示肾脏系统有障碍。

    结核型:此型的人,脸孔狭长,下鄂瘦削,两眼距离较小,这类脸型的患者,易受结核菌侵犯,呼吸道较弱,所以易患肺结核。由于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因此这型的病人,要尽量避免体力消耗过多和过分劳累。

    贫血型:此型的人,脸部下方宽大,下巴呈锐角。两眼瞳孔间隔非常大,由于贫血脸色苍白,身体有些部位还会长出斑点。

    按传统说法,鼻子山根或年寿出现暗色时,即是胃肠或脊髓疾病的特征,其中年寿有斑点,大半以痔疮或便秘居多;山根特别高时,其足踝常有疼痛感;若于山根浮现青筋,表示肠部静脉扩张,有消化障碍之虞。此外,幼儿衣服包得过暖或泡热水时间过长时,也常在山根出现发青,必须留意。

    鼻部运动与形态的改变,在临床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鼻翼煽动为例,常为呼吸不利的表现,所以当呼吸时看到鼻孔扩张和缩小,或鼻翼煽动,就要防范小儿哮喘、心力衰竭、重症肺炎及大叶性肺炎等疾病的发生。

    鼻子的特殊形态改变,主要是鼻中隔塌陷所造成的鞍鼻,除了可见于鼻面部外伤,鼻骨骨折导致的畸形,大部分则以先天或后天梅毒最为普遍。

    据医学研究,如果一个人天生鼻子即有弯曲形状,表示他可能从父母身上遗传了疾病;如果鼻子呈现异常的硬,提示他体内胆固醇太高,心脏脂肪积累过多,有动脉硬化的迹象;如果鼻尖发肿,则表示心脏也正在扩大;如果是鼻子发生肿块,应警惕胰脏和肾脏可能出了问题;而当鼻子上出现黑头面疮,就代表摄食的乳类和油性食物太多。

    研究发现,鼻子的形态和癌症也具有密切的关联。例如:鼻子扁平的人,易患脑癌和淋巴腺癌;鼻子尖挺的人,易患肝癌和乳癌;鼻子大而肥的人,最易患胰腺癌和结肠癌;至于钩鼻的人,则易患肺癌和喉癌。

    当然,由于不同的人种、基因、生理等因素,上面所述的分类也并非绝对,但是,如果能够多留意一些,多了解一些,并加以防范,对我们自身将大有裨益。

    鼻出血,搞清原因再问药

    儿童流鼻血,往往被大人认为是上火了。中医认为流鼻血是由于人的气血上逆所致。鼻属肺窍,鼻子出现病症,一般来说,与肺和肝等部位出现异常有着很大的关系。当人的气血上升,特别是肺气较热时,人就会流鼻血,此时人的眼底也会带血或出血。上火和流鼻血的原因是一样的,都是气血上逆,但上火并不是导致鼻子出血的原因。

    鼻子出血,问题可大可小。引起鼻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如外伤、鼻肿瘤、鼻部炎症、鼻中隔弯曲及某些全身性疾病,使血管损伤,都会引起鼻出血。一般人对出血无论量的多少,都会有恐惧感,甚至看到出血就联想到癌症,这是许多人常犯的错误观念。鼻部或鼻咽部的肿瘤,大多要到肿瘤溃烂才会出血,初期很少出血,就算是鼻咽癌,也只占鼻出血病人中的5.6%。门诊时,一些已证实为鼻咽癌的病人,经询问病史后,大约也只有1/3发生鼻出血的症状。由此可见,鼻出血次数多少,并不代表严重性,只不过是黏膜受损的讯息,没必要大惊小怪。

    “鼻出血之一”——年幼出鼻血

    年幼患者,如在夜间自然出血,到了第二天起床时才发现枕巾上的血渍,都可算是良性出血,主要是因鼻黏膜较脆弱或干燥,自行裂伤而出血,发生部位多见于鼻中隔前部血管密集处;其他如打喷嚏时,因孩童嘴巴未能及时张开,造成气流往鼻孔喷出,就会破坏血管导致出血;再者,幼儿常有挖鼻孔的坏习惯,当脆弱的鼻黏膜被小指甲弄伤,自然也会出血。

    “鼻出血之二”——代偿性月经

    在青春期,女性的月经未能在预定日期来临,可引发鼻出血,叫做“代偿性月经”,起因于女性月经来潮,子宫黏膜排出产生流血,此时身体的凝血功能相对变差,故易引发鼻出血。到了更年期,女性因荷尔蒙分泌不平衡,也是鼻出血的多发时期。

    “鼻出血之三”——症状性鼻出血

    如果是青年期大量鼻出血,首先要考虑鼻咽纤维瘤的可能;中年以上,更不能排除恶性肿瘤,当知鼻咽癌是中国人的“特产”癌症,所以要提高警觉,切莫掉以轻心,特别是在清晨擤涕中带血丝者,更须注意。最后谈老年人的鼻出血,大多与动脉硬化及高血压有关,血压遽升时引发的鼻出血,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可减少颅内出血的机会,但从谨慎的角度来看,则是中风的重要警讯。此外,服降血压药剂,由于会促使血管末梢扩张,引起鼻充血、鼻塞、打喷嚏,也会造成鼻出血。

    虽然自发性鼻出血是由于鼻黏膜小血管磨损的关系,但症状性鼻出血则是各种疾病的警讯。

    因此,当症状性出血时,就要考虑到全身疾病。如血液病是占较多的一种,约8%左右,主要原因是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欠缺,血液成分改变所致,常见于血友病、白血病、紫斑症、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症以及帕金氏症等,以上病症不仅会鼻出血,甚至可能在全身各部造成出血。

    循环系统的疾病,依发生顺序各为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狭心症、风湿性心脏病等,易使血管破裂,虽不是鼻出血的直接原因,但确常造成鼻出血。

    肝硬化、肝功能不佳及肾脏病并发尿毒症导致的鼻出血,近年已逐渐受到重视,而在呼吸系统方面,如气喘、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也都是鼻出血的相关因素。

    传染性疾病,如流行感冒、麻疹、伤寒、肺炎等,伴高热时,因鼻黏膜小血管有肿胀现象,也常见鼻出血。

    很多人流鼻血时,习惯将头向后仰,鼻孔朝上,认为这样做可以有效止血。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我们是看不到血往外流了,但它还是继续在向内流。而鼻血内流会使鼻腔内已经流出的血液因姿势及重力的关系向后流到咽喉部,咽喉部的血液会被吞咽入食道及胃肠,刺激胃肠黏膜产生不适感或呕吐,更有甚者,还易吸呛入气管及肺内,堵住呼吸气流造成危险。

    鼻出血正确的止血法,是保持坐立或半坐卧姿势,把头低下保持镇静,再以手捏紧鼻子,由于鼻子的血管富有弹性,出血时附近组织会分泌含有凝血因子的组织液,形成凝块,所以采用此种止血法,自然就可将鼻血止住。

    【自助健康小贴士】止鼻血之食疗方法

    若接连多次流鼻血,要注意加强营养,特别是补充维C、维K,必要时可进行简单的食疗:

    1、将一两丝瓜叶捣碎,以水冲服,可止血解毒。

    2、将一钱八分的栀子,各六钱的玉米鬓、香蕉皮,水煎后放冷引用,有平肝利胆、利尿泄挚,解毒之功效。

    3、将两斤鲜藕,生马蹄、鲜生地、鲜梨、生甘蔗各一斤,榨汁,每天服3~4次,每次一小杯。有清心润肺、消炎止渴的功效。

    内脏有恙,鼻子变色

    鼻子不仅像身体的空气滤清器,可清除空气中大部分的尘垢,它还具有三机一体的功能(冷、暖气机及除湿机),可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与湿度,即使吸入的空气温度只有零度,相对湿度20%,在进入咽部前,鼻腔就会将其调节为与体温一样的37℃,相对湿度接近100%,由此可知鼻子的重要性。当然,通过观察鼻子的颜色,也可以发现体内不同的疾病。

    健康人的鼻子颜色与面部颜色相近,当体内有疾病时,鼻子往往会出现颜色改变,而且随着疾病种类的不同颜色各异。

    “鼻头变色之一”——红鼻头

    红鼻头的人一开始表现为暂时性红斑,尤其在进食刺激性食物后或情绪激动时红斑更为明显,日久红斑持续不退,毛细血管呈树枝状扩张。因为饮酒过度会引起鼻子发红,故称此病为酒糟鼻,其实真正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不过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细菌及毛囊虫的感染所致,并受辛辣食物、长期饮酒、外界刺激、情绪激动、紧张分泌障碍,以及胃肠道功能失调等因素所影响。近年还有学者提出新的观点,认为本病与一种叫螨虫感染或过敏有关。

    排除上列的原因,鼻头发红与心血管疾病有密切关联,当高血压或肝功能异常时,就常会出现红鼻头;而在鼻梁部出现红色斑块,且高出皮肤表面向两侧面颊扩散,则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征兆;至于有些人于鼻尖、鼻翼部发红,常伴有小丘疹或小脓疮者,大半是寻常性的痤疮。此外,若是鼻孔外缘发红,则可能患有肠道疾病或是充血性炎症;反之,若为鼻孔内缘发红,且鼻中隔溃疡时,常见于梅毒所致,必须加以区别。

    “鼻头变色之二”——其他颜色的鼻头

    鼻头除了呈现红色以外,临床中还会遇到其他的颜色。当鼻子出现苍白,则提示有贫血的现象,而鼻子皮色呈黑且昏暗时,大半为病情严重、衰竭病症的警讯;如果鼻子常有蓝色或棕色时,就要当心胰腺及脾藏的毛病,若是鼻子常呈现黑色,很可能即是罹患胃疾;还有些人鼻子上有黑褐色斑块,须先排除日晒所造成,临床上如黑热病或肝脏功能障碍等,都会随之出现黑褐色的色素沉着,若发现自己有上列现象时,应警觉内脏疾病的可能性,尽早就医,及时治疗。

    神秘的人中枢纽

    历代医家认为,人中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手指掐或针刺该穴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急救方法,可以用于治疗中暑、昏迷、晕厥、全身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呼吸停止、低血压、休克、一氧化碳中毒等。那么,到底什么是人中,人们又是如何通过它进行急救呢?

    针灸学中,把位于鼻子之下、上嘴唇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界处称为人中,是急救昏厥要穴。主治癫、狂、痫、中风昏迷、小儿惊风、面肿、腰背强痛等症。

    很多相面者通过观察人中来可推测一个人的寿命、子息、财产及运势。例如:生命力旺盛的人之人中是内深而外阔大,直而不斜,阔而下垂。相反若人中短而不直,凹凸不平,浅而狭窄或平坦无槽沟等,都是不好的命相,一生事业难成,生儿育女不顺,就连身体健康也都会受到影响。我们相面术并不能代表科学,但是,从医学的角度,人中是脸部枢纽,通过看人中,的确可以看出其健康状况。

    不知是何原因,梅子的半个脸突然出现偏瘫,说话漏气不说,就连漱口都合不上嘴,甚至都不能笑,一笑就口眼歪斜。后来回想,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之前的一段时间内,自己的脸部总是不自主的抖动。再后来,有人推荐说这种病需要中医治疗,还要针灸。于是梅子就找了专攻针灸的老中医王先生,每日针灸一次,每次约半小时。约一个月后,梅子的病基本康复,她还十分感叹中医的神奇魅力!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人中如果弯曲歪斜,此人脊椎大多也会弯曲,容易有腰酸背痛之疾;如果呈现暗绿色,可见于严重胆囊炎、胆绞痛患者;如果发青且带黑色,则表示肠胃出了问题:如果苍白,冷汗津津,则多见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咯血患者;如果灰暗无光泽,女性则要警惕子宫颈炎、卵巢囊肿或子宫肌瘤的可能,男性则要防范前列腺炎或睾丸炎的发生;如果人中突然冒出红黑点时,则有可能患宫颈癌,尤其是更年期以后妇女,务必定期去医院做官颈抹片检查。

    有文献曾经报道,人中与生殖器官的关系密切。妇女人中短促,子宫颈短;人中细长者,子宫体较窄长,不易受孕;人中漫平的人,子宫发育缓慢,为幼稚型子宫,常见性欲低下,性冷感,且易发生月经过多的现象,在男性则以隐睾症患者最为普遍。

    在中医针灸的运用中,人中穴是阳明经与督脉之汇,为著名的急救要穴,对于突然晕倒、不省人事、神智不清、牙关紧闭、哭笑异常等病症,都可取用本穴以醒脑开窍。其操作方法非常简单,只要以指甲掐住人中穴,不久就会苏醒。若遇四肢冰冷、呼吸微弱、血压下降、脉搏沉细以及休克时,也可利用本穴来治疗。

    据动物实验证明,刺激或以针刺人中穴可暂时使呼吸增强,甚至可延长人工气胸动物的死亡时间。人中还对血压具有强压效应,若能反复刺激本穴,即可急救昏迷患者;这表示由于加压作用,其效应不仅能使大脑的血流获得改善,还可借由刺激人中穴所传达的兴奋,透过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激动系统,进而使得大脑的活动加强。由此可见,刺激人中穴确实具有预防和治疗休克的作用。

    人中除了主治休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治疗闪腰,因而在古籍《玉龙歌》说到:“强痛脊背泻人中,挫闪腰酸亦可攻”。这是指闪挫所导致的背脊强痛、腰酸,都可采用人中治疗,就连脖子僵硬不能自由回转的落枕,也常采用此治疗方法。

    为什么刺激人中会起到一定的急救作用呢?

    首先,刺激人中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血压是主要生命指征之一,任何原因造成的血压过低都会危及生命,在危急情况下,提高血压可以保证各脏器的血液供应,维持生命活动。研究表明,节律性刺激、边续弱刺激或边续强刺激人中易能引起动脉血压升高。

    其次,刺激人中对呼吸活动也有影响,边续弱刺激可引起持续性吸气兴奋,边续强刺激可引起持续性吸气抑制,适当的节律性刺激则有利于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进行。

    虽然刺激人中对血压和呼吸这两个重要的生命指征都有影响,但对呼吸的影响并非都有利。例如,边续刺激引起的吸气兴奋和吸气抑制导致呼吸活动暂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不同的刺激手法对呼吸活动有不同的影响,在充分发挥升高血压作用的同时,要注意避免对呼吸活动的不利影响。研究表明,适当的节律性刺激最为合适,可用拇指尖掐或针刺人中穴,每分钟掐压或捻针20-40次,每次持续0.5-1秒。

    此外,掐人中或针刺人中只是一种简便的应急急救措施,还应及时与医院联系,进一步抢救,以免延误病情。

    再回到一开始所提到的人中相面的说法,人中的长短象征一个人的生命长短,若人中长的人必长寿。其实并非绝对,特别是有些人在人中穴区域出现紧绷感、僵硬麻木,且皮肤无光泽时,就算是有再长的人中,恐怕也是疾病滋生,无法长寿。

    口唇形状反映你的病状

    我们每个人的嘴唇都不一样,有的偏薄,有的偏厚,有的十分性感,有的略显妩媚……无论如何,拥有健康的双唇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有一张干燥脱皮或嘴角发炎溃烂的唇,不但会破坏脸部整体的美感,还是疾病的征兆。

    正常人的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如果身体有问题,嘴唇会及时出现反应。

    “口唇异相之一”——口唇干燥

    常以舌舐上唇习惯者,一般有偏好杯中物的倾向,而常舐下唇的人,则大多嗜吃甜食。

    常舐嘴唇的人,易造成口唇发干,甚至唇裂,应尽量避免;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如大量饮酒、习惯蒙头睡觉、气候干燥,以及水分、水果、蔬菜摄取不足等,都是常见口唇干燥的要因。

    在疾病方面,除了唇炎外,其他像慢性胃炎、缺乏维生素B或肺炎、伤寒等发烧性疾病,也都会造成口唇干燥。

    对付嘴唇干裂,润唇膏是很多人的“随身武器”,但是,用润唇膏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次,因为润唇膏过频使用,就好像给嘴唇穿上了一件“隔离衣”,会阻碍其正常代谢,容易引起嘴唇表皮细胞剥脱,使口唇黏膜更感干燥、不适,同时口唇黏膜抵御外界环境的能力也会下降,还易引起口唇炎及各种口唇疾病。

    使用润唇膏有时只是“治标不治本”。嘴唇出现干裂、脱皮等症状时,日常生活中可多吃些含有维生素B2的蔬果,例如橘子、胡萝卜等黄颜色的蔬果。还有山楂、萝卜等促进肠胃消化的食物。

    “口唇异相之二”——唇角糜烂

    口角嘴唇出现糜烂,并伴有水肿、脱屑、皲裂等现象,这是口角炎,俗称烂嘴角,这是口角部位皮肤及黏膜的炎症。口角处还可发现辐射状的皱纹,这时需要多补充含维生素B2的食物,如牛奶、瘦肉、绿色蔬菜等。

    如若初生儿嘴唇溃烂则要怀疑是否得了遗传性梅毒;而在幼儿时期,如发现口角抽动,多由热病所引起,常见于小儿慢性惊风,当出现类似现象,即为惊风之先兆,父母须多留意。

    “口唇异相之三”——口唇歪斜

    口唇歪斜,常为脑溢血、脑梗塞的警讯,要防范中风,临床上并伴有剧烈难忍的头痛、眼斜视和眼球运动异常等症状。脑溢血是脑血管破裂所引起的脑实质出血及脑梗塞,可作为由脑血管障碍造成之意识丧失及运动麻痹的症状显示,其中又可分为脑栓塞、脑出血及脑软化症,绝大多数是因高血压伴发脑血管病变在血压骤升时所引发,病危重或处理不及时,可致死亡 ,须格外谨慎。

    嘴唇颜色异常是疾病的警示灯

    嘴唇有美容作用,尤其是嘴巴周围一圈发红的区域,俗称唇红,由于唇红部的血管较接近黏膜表面,毛细血管丰富,所以唇色呈现红润。很多女性常将口红搽于唇上,不但可掩饰长相的缺陷,还能够美化脸部,给人感觉更加健康、美丽。

    生活中,留心观察嘴唇各种颜色变化,能早期发现疾病的信息。当口唇颜色异常时,往往即是身体的疾病在向你发出警报,不可忽视。

    “唇语之一”——唇色苍白

    生活中我们常可看到一些体虚、贫血或失血过多的病人,会唇色苍白,这是唇部血液供应不足所致。若为上唇部苍白者,多见于大肠病,临床伴有腹胀、腹痛、腹泻、胀气、不寒而栗、冷热交加等症状出现。反之,下唇苍白者,则以胃病居多,常伴有胃痛、上吐下泻,胃部发冷等症状。

    “唇语之二”——唇色深红

    唇色深红者,医学上称为发绀,表示血中含氧和血红警白不足,这是肺炎、肺心病伴心力衰竭及哮喘发作的表现。至于血液循环不良而造成的口唇青紫,则普遍发生于血管性疾病患者,如中风、肺心症、血管栓塞等危急病症。上唇颜色焦枯发焦或黯红,为大肠病变,并伴有肩膀不松爽,口臭口疹、喉咙不畅、耳鼻不通等症状。下唇绛红色,为胃热,并见胃痛、肢体重滞、噎呃、腹胀等症。唇内红赤或紫绛,为肝火旺,脾气急躁,胁下胀痛,吃食不下。

    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唇色则会呈现像白雪公主般特有的樱红色,严重者还会出现神志模糊、步态不稳、昏迷、晕倒、呼吸和心率加速,甚至因呼吸循环抑制而死亡。因此当发现有上述现象时,首先须迅速将中毒者搬到室外空气流通处,并送医急救。

    “唇语之三”——唇色发黑

    唇色发黑而浊,除原本肤色较黑造成外,大多都是消化系统有问题,黯黑而浊的人,会有腹泻、腹胀痛、食欲不振、便秘等症;若唇上出现黑色斑块,口唇边黑色素沉淀者,则是肾脏机能不全所引起的爱迪生氏病,患者易出现疲倦、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须多注意。

    “唇语之四”——唇色发黄

    唇内如果呈现黄色,则应该有肝炎迹象,如果黯浊,肝胆一定不佳。

    因此,生活中需要经常留意我们的嘴唇,辨别不同的唇色,能为我们早日发现疾病,提供良好的线索。

    口腔色斑要引起头号警惕

    口腔是食物进入人体的第一道关卡,也是疾病进入的门户,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很多疾病也可以从口腔的颜色变化诊断出来。

    正常口腔黏膜呈粉红色,当颜色异常时,像出现血点或瘀斑,大多是缺乏维生素C所致,若出现白斑、红斑或黑斑时,原因较为复杂,必须提防癌变的可能。

    “口腔色斑之一”——白斑

    白斑是表皮细胞分化不良的病变,除了与癌症无关的角化性白色病变,如咬合伤口引起的颊侧白色横纹、口含阿司匹林引起的白色溃烂、皮肤病引起的牛皮癣和扁平苔癣,以及非角化性口内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鹅口疮等情形外,当黏膜部出现有白色斑块或点状时,特别是合并溃疡者,必须做切片检查,并继续追踪。

    临床上对于白斑的真正原因虽不明确,但以吸烟者比率最高,其他如饮酒,内分泌异常,嗜食槟榔,辛辣,维生素A、B缺乏,以及不良的假牙修复等情形都会增加。白斑约有1%~5%可发展成癌,又以疣状(乳头状)的白斑癌变率最高,男性多于女性,任何年龄皆可发生,但以60~70岁最多。

    “口腔色斑之一”——红斑

    红斑,是一种口腔黏膜的红色病变,其发生率较白斑低,多发于口底、舌腹及舌缘处,除了一类夹杂在白斑间的红斑,呈不规则突起,常伴轻微疼痛外,其余红斑在临床上均无明显疼痛,与灼伤、擦伤等黏膜性炎症不同,须加以鉴别。

    红斑的癌变率甚高,为白斑的17倍,要提高警觉,在治疗方面与原位癌或侵犯性鳞状细胞癌相同。

    “口腔色斑之一”——黑斑

    黑斑,是一种口腔黏膜上的色素沉着,呈黑色或棕色斑,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在恶变转为黑色素瘤时,黑斑会增大,边界模糊,色素加深,有时甚至发生出血及卫星结节等。临床上亦无自觉症状,多见于颚面、齿槽嵴及颊黏膜等部。

    在口腔中的痣和恶性黑色素癌都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则死亡率极高。因此,在口腔中任何部分发现有黑色病灶,就应立刻想到有此可能,而尽速予以切除。

    棕色或黑色的色素沉着,亦可能因体内疾病所引发,必须与黑色素癌区分鉴别,不可混淆。

    怀孕或肢端肥大症,因并发有脑下腺活动性增加,常见明显黑色素增加;另一种潜伏的全身性疾病,如爱迪生氏病,系因肾上腺皮质素不足所引起,初期症状即是口腔黏膜的色素沉着,常发于唇、舌和颊黏膜,而后有逐渐明显症状,如虚弱、恶心、呕吐、血压降低及皮肤色素沉着等,过度的色素沉着,乃是因黑色素原代谢障碍所引起,严重者皮肤会变成青铜色。

    口腔癌是一种可怕的疾病,泛指发生在口腔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久溃不愈(存在两星期或更久的不明原因溃疡)、疼痛及周围硬结,有时会淋巴腺肿大、变硬,若发现有上述现象,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大部分口腔癌,若能例行口腔检查,即可早期发现癌病变(癌前期),当发现表皮细胞分化不良造成颜色变化时,只要能掌握早期治疗,治愈率甚高。

    效率又高又精准的看舌诊病

    舌是人体暴露在外部的惟一内脏组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舌的变化迅速明显,犹如内脏的一面镜子,因此舌诊常作为医师诊断疾病、观察病情、决定治疗、评估预后的重要依据。

    舌诊是祖国医学具有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医学经典作《黄帝内经》中,明确指出舌头变化对疾病的诊断意义。《内经》认为,由于人体五脏腑直接或间接地与舌相联系,因此从病理上说,脏腑气血的病变亦可反映于舌而观察舌的病理变化,反过来亦能诊察内脏的病变。中医诊病时,总要请病人把舌头伸出来看一看,然后结合其他情况决定诊断和治疗。俗话说:“观舌诊病,中医一绝”,有经验的中医看了病人的舌头后,就能察知病症的关键。

    为什么观舌就能诊病呢? 因为口腔黏膜特别是舌头的表皮细胞,和体内更新最快的小肠黏膜上皮一样,新陈代谢和更新速度都极快,大约每3天即可更新一次。由于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故当细胞代谢障碍,或体内缺乏某些营养物质时,很容易就会反应在舌头上。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观舌诊病。早晨洗漱之时,不妨在镜子前把舌头伸出来,好好地自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疾病,防患于未然。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舌头与脏腑有着密切关联,所谓“察舌质可辨五脏六腑虚实,视舌苔可观六淫(一切外感病的主要病因)之深浅”。中医认为,透过观察舌质、舌苔和舌的形态,即能了解脏腑阴阳气血的变化、病邪的性质,以及病情的深浅轻重,所以中医为人看病,除了询问病情和把脉外,舌诊也是重要的依据。

    中医把舌划分为舌尖、尖中、舌根、舌边四部分。舌尖反映心肺的病变;舌中反映脾胃的病变;舌根反映肾的病变;舌两旁则反映肝胆的病变。例如,心火旺的人可见舌尖独赤,胃火旺则会舌中苔黄。

    在武侠小说和影视剧作中,常常会看到有不甘屈辱的人,以咬舌自尽来自行了断,其实,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并没有科学依据,属于言过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就常能见到许多人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舌头受伤,甚至部分缺失,仍然存活的例子。

    正常的人,舌肌呈红色,但透着舌头表面的一层白色半透明角化黏膜面,而呈现出我们肉眼所能见到的淡红舌质。

    舌头颜色的变化关系到体内正气和邪气的消长进退,当颜色由正常的淡红变化到红色或深红色,即表示火气愈来愈大。

    舌诊在临床上有很多重要的诊断价值,然中西医学对舌头之研究各有不同,因此若能整合中西医理,将可形成独特的诊断方法。以下就把舌诊分成舌苔、舌质和舌形态等三部分,结合中西医学观点,简要叙述一下。

    “舌诊精要之一”——观舌苔

    舌苔是指舌面上一层薄垢,好像阴暗潮湿的地上生的苔藓一样,是由正常舌背黏膜的表皮细胞,特别是丝状乳头的表皮细胞,经脱水与角化所形成,当丝状乳头表皮组织角化及角化不全的脱落物,混合了唾液、细菌、食物残渣及渗出的白血球,即形成了正常的白色薄苔。

    观舌苔包括苔色和苔质两部分。

    (一)苔色

    苔色即舌苔的颜色。其原理与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及身体的反应特性有关。舌苔颜色变化,可受舌头活动少、唾液分泌减少或精神因素所影响;临床上,舌苔由白至黄灰转黑,即表示身体免疫力减弱,病情加重。

    因疾病种类或疾病时期的不同,苔色可由原来的薄白苔,变化成白苔、黄苔或灰黑苔,在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1、白苔:即舌面上形成薄薄一层白苔。

    祖国医学认为舌苔的形成是脾胃生发之气的显现。白苔除可见于正常无病的人以外,多见于轻病,病症初期以及疾病的恢复期。疾病早期或局部病灶,未影响全身的局部病变,如青春期甲状腺肿大、外伤、足癣、梅核气、早期的乳房癌、子宫颈癌等。由于早期缺乏症状或病灶局限,尚未影响全身的气血流通而反映到舌上,所以舌苔仍薄白,属于正常范围。但如果疾病发展,舌苔也会出现变化。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的早期等,多见白苔。

    白苔也可出现于体内有水湿停留或痰饮的病人,临床上常见某些胸水、腹水、慢性肾炎及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患者,体内有湿浊或痰饮停积,使舌苔出现厚白或白腻苔。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可能是口腔的唾液分泌较多,以及气管内痰液分泌增多,浸软了舌头的角化细胞或角化不全细胞,使细胞肿胀而不易脱落;加上舌组织水肿和淋巴回流障碍,舌面上老的角化细胞不脱而新的角化细胞又增加堆积,所以舌质肿胖,舌苔白厚而腻。

    白苔可见各种慢性炎症感染:如慢性盆腔炎、慢性肾盂肾炎、结核性脑膜炎、骨关节结核等。这些患者仅略有低热或无发热表现,由于体内有慢性病灶存在,常使舌苔较正常稍厚,或为薄白腻苔。当体内病变又趋活动或急性发作,例如肾盂肾炎又发高热时,舌苔可迅速由白转黄,或转红绛。

    治疗时,宜选用温热解表邪的药物,如麻黄汤、桂枝汤,或喝热姜汤亦佳,注意少吃生冷食物。

    2、黄苔:一般多见于热性疾病的过程中,表明邪正相争十分激烈,病已入里,邪已化热。

    中医认为,舌苔从薄白色变成黄色,表示病情由浅入深,由正常体质转变到火气大,如果舌苔由黄色变化到舌苔剥落(俗称剥苔),或无舌苔,则表示体质已虚,且火气又大,即一般常听到的“虚火”,病人伴有疲倦乏力、失眠等症。这种人体质虽虚,但因火气大,故不能补,也不能泻火,只能采用凉补。

    以病理学来看,黄苔多半与炎症感染有关:各科急性传染病,如流脑、乙脑、钩端螺旋体病、伤寒、白喉及菌痢等的严重阶段,以及重症肺炎、重症肝炎、肠道感染、急性肾盂肾炎、盆腔炎、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所致的败血症、急性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宫外孕破裂、溃疡病急性穿孔的中期或晚期、腹膜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及尿路结石合并感染等,均可出现黄苔。因为在炎症感染患者的舌黏膜上,容易产生和病灶感染相同的炎症细胞浸润,使舌头本身也有炎症感染存在,舌表面聚集有大量细菌及炎症渗出物。炎症细胞的堆积和口腔菌族中某些细菌急剧增殖,附着于延长的舌丝状乳头而使舌苔转成黄色。

    感冒发热若见此舌苔,可伴有口干、喉痛、咳嗽及黄痰等症,中医称之为风热型感冒。发热最短者仅2天即出现黄苔,所以发热与黄苔也有较密切的关系。因为人体在温度升高时体液消耗较多,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干燥,使炎症渗出物和微生物更易在舌上停留、增殖,导致舌苔转成黄色。治疗时,应以清凉药为主,如银翘散、桑菊饮或黄芩、黄连、川贝等药治疗,避免刺激辛辣食品及补药,以免火上加油。

    黄苔也常见于消化道功能紊乱。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溃疡病、慢性肝炎、结肠炎、习惯性便秘、消化不良等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可产生二氧化硫等硫化物沿着消化道上溢,被舌丝状乳头吸附而沉积,使舌苔变黄。此外,消化功能紊乱时唾液PH值改变,酸性度增高,氢离子游离增多,这有利于细胞间隙中正离子与细胞膜表面的负电荷互相吸引,从而增加了舌黏膜细胞之间的粘着力,促成黄苔的形成。

    3、灰黑苔:主要是舌丝状乳头增殖变黑所致。黑苔的色泽,可有棕黑、灰黑、焦黑直到漆黑等深浅不同。若出现此苔,一定病期较长,病性比较复杂严重。

    黑苔较灰苔病情危重,都是从黄苔发展而来。依病理学来看,舌苔呈灰色,是先有体弱再兼热性病或久病且消化不良的征兆。引起黑苔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各种炎症引起:在出现黑苔的患者中,有一半病例是各种炎症感染所引起,包括肺炎、肾盂肾炎、坏疽性阑尾炎、腹膜炎、胆囊炎、下肢静脉炎、化脓性骨髓炎、盆腔炎及败血症等。由于感染,高热、毒素刺激等因素均可使舌丝状乳头增生过长,再加上微生物的染色而成黑色,出现黑苔所特有的棕黑色角化细胞,使舌苔干黄焦黑。

    第二,胃肠功能紊乱:临床观察到,约有一半以上的黑苔患者有腹胀、便秘、恶心、胃口不好等胃肠道症状,经用攻下之剂治疗,如大便得畅而里热退后,黑苔也随之消退;黑苔消退之后,食欲也随之转佳。这些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大多见于高热患者,所以胃肠功能紊乱可能是机体中毒的症状之一,由于细菌毒素的刺激而使胃肠功能失调,使口腔唾液的pH值降低,增加了舌细胞间的粘着力,使丝状乳头角质突起延长,容易被微生物染成黑色,形成黑苔。

    第三,霉菌感染:在人的口腔里(包括舌苔上),生长有各样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它们平时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保持着一定的平衡状态,对人的健康也没有什么妨碍。如果因为治疗疾病的需要,应用了大量广谱抗生素,那么这些微生物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一些对抗生素比较敏感的细菌被杀灭,而相对不怕这些抗生素的霉菌却乘机大量增殖。由于霉菌大都会产生各种颜色,因而就可在舌头上出现从棕色到黑色的各种苔色。

    第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有一个患者因为食管有吞咽阻塞不适而去医院作食管钡剂造影,发现食管壁上有一个小结节,怀疑为食管癌,因而精神不振,情绪抑郁,思想负担很重,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同时舌上出现黑色像毛刷样舌苔。以后又经再次食管钡剂造影及摄片,并请各科医生会诊,否定了食管癌的诊断,精神状态恢复正常,并未应用任何药物治疗,黑毛苔也逐渐消退。由于精神紧张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而出现黑毛苔的病例常可遇见,这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时,可引起口腔内酸度增加,有利于产色霉菌的生长而出现黑苔。

    第五,某些重危病人:某些慢性病内脏衰竭,如肝硬化晚期肝功能严重损害,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各种晚期癌症体质极度衰弱,免疫功能紊乱,霉菌大量生长,腐败的细菌可作用于舌黏膜上的坏死物质,产生硫化氢,再与血红蛋白所含的铁质或含铁微生物结合,形成硫化铁沉积,而使舌现黑色,这是病至极期的表现。

    第六,口腔卫生不良:不注意口腔卫生和不经常刷牙的人,有助于霉菌的生长及舌乳头角质层过长,形成黑苔。经常吸烟的人,烟熏或烟草中的化学物质刺激舌上乳头,也可诱发黑苔。

    古书中记载“舌见黑色,百无一治”,因此有些人在镜中发现自己的舌苔发黑,便惶恐不安,以为病入膏肓,无可救药。其实,古书上所载的黑苔,是指热极化火,烧灼津液所引起的黑苔,临床上常见于肺癌及消化道癌的晚期患者以及尿毒症、恶性肿瘤等,在病情恶化,亦会出现黑苔,这些都是病危之兆。至于有些人因精神处于高度紧张,如担心自己患了癌症的“恐癌症”患者,或某些慢性病,如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性功能不全等,也会使舌苔变黑,其实,这些人只要顾虑排除,或经过治疗,黑苔自然就会消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正在使用广效性抗生素的人,因抗生素把寄生在舌苔上的正常细菌消灭,对抗生素不敏感的霉菌,就乘机大量繁殖,由于霉菌大多是棕黑色,于是舌苔也就发黑了。

    所以当发现舌苔变黑时,除了要清楚是否使用抗生素外,不要过分紧张,应到医院检查,以确定诊断。以上所述,读者若能加以了解,必能自行推断病势吉凶,如舌苔由白转黄,表示病邪由表入里,病情由轻转重,性质由寒转热。反之,舌苔由黄转白则是好的现象,了解了苔色与人体的关系,对生活中预测疾病帮助颇大。

    (二)苔质

    苔质是用以观察舌苔性质的异常变化,来诊察内在疾病的方法。

    1、苔质厚薄:舌苔的厚薄,取决于丝状乳头的增殖程度。丝状乳头长者苔厚,短者苔薄。

    正常人应该是薄白苔(即通过苔面能隐隐看见舌体),当病人出现薄苔时,表示病在初期,轻微;若舌苔太少,甚至连舌面上都看不到,表示此人体质较虚,多见于老年人或慢性病患,中医称之为阴虚症,或简称虚火旺。病人常会自觉口干,但水却喝不多,临床有腰酸、耳鸣、多梦及手心热等症状。

    舌苔厚,即透过苔面无法看到舌体,代表湿气重,水分多,湿与冷同类,故用药应采热药治疗。厚苔,表示病情较深,此苔常见于肠胃和肝胆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肝炎,治疗可选用小柴胡汤、半夏泻心肠、温胆汤等。若舌苔由薄变厚,表示病情恶化,相反,舌苔由厚变薄,则是病情好转、康复之兆。

    2、苔质润燥:舌苔的润燥取决于唾液腺的分泌。润苔,即苔面润滑多津,表示唾液分泌良好;燥苔,即苔面干燥少津,为津液已伤,唾液分泌障碍的表现。

    依生理来看,正常人口腔内可不断分泌唾液(每分钟约一毫升左右),当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唾液会分泌稀薄且量多的唾液,舌苔自然湿润;反之,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唾液腺则分泌黏稠的唾液,舌苔自然变得干燥。

    此外,当身体脱水,血液浓稠时,稀薄唾液的分泌亦会减少。唾液,也就是中医常说的“津液”。所谓“存得一分津液,即有一分生机”。津液在中医学的温热病辨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诊断上,舌苔干润对分析病情有一定意义,一般而言,舌体润泽,显示津液充足;舌绛干燥失荣,表示阴津已涸,是病危的信号。

    简单地说,润苔通常病情较轻,干燥苔则病情重,在病程中,舌苔由润转燥,显示病情恶化,热邪伤津;反之,舌苔由燥转润,为正复邪退,是为佳兆。

    3、苔质腻腐:腻苔即苔质颗粒细小致密,苔面黏腻,乃是舌面丝状乳头数目及分枝增加,各乳头的角化树相互纠结,故不易脱落,其中还埋有许多黏液及食物颗粒。

    舌苔的厚薄润腻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密切。一般人清晨起来,经由一夜的堆积,舌苔会变得稍厚,是正常现象,只要吃过饭或盥洗过后,即可洁净如常。但如果平时舌苔很少的人,早晨起来发现舌苔增加且呈厚腻,食不知味,舌面像涂了一层油腻,可伴有便稀、腹胀,中医称为食积,表示前两天可能吃得太过油腻、吃太多,使得肠胃适应不良,造成功能失调。而当人在消化不良、慢性腹泻或便秘时,也可见厚腻苔,这时应及时调整饮食,使胃肠得到充分休息。

    另一种腐苔,为苔质颗粒大而疏松,厚如腐渣,可能是由丝状乳头角化树增长,且角化程度完全,中间并填有黏液和食物粒。由于角化树的角化程度较高,故容易脱落,常见于小儿食积、肠梗阻等患者。

    4、剥苔、无苔:正常人为薄白苔,如出现剥苔、无苔,都表示体内有病。

    舌面无苔,像镜子一样光滑称之为镜面舌。轻者提示营养不良,或体内缺乏铁或维生素B2;重者则表示体内津液亏乏,病情深重。如果病久者的镜面舌兼绛色,还要防止出现败血症。如果是老年人的舌头像镜子那样光滑,舌底面两根静脉增粗延长,则表示有肺心病存在。

    舌苔中间有一小块空白处,舌苔已剥脱称之为穿心舌。穿心舌常表示体内营养缺乏。小儿出现剥苔,则表示营养不足,主要是偏食造成体内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引起部分舌苔剥脱。这种儿童一般身体抵抗力很差,很容易得感冒或发烧。

    中医认为,舌本有苔,病久则无苔,或是液体干涸,显示胃气衰败或胃阴大伤。历来医家重视胃气,认为“人以胃气为本”。若胃气不衰,预后较好;若胃气已绝,则预后不良。所以中医学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之说。因此,对此现象决不可等闲视之。

    部分舌头无舌苔,代表阴虚体质,苔剥在舌根为肾阴虚;剥在舌两侧为肝胆区阴虚;剥在舌头中间,表示脾胃阴虚。在用药方面,则依剥舌苔部位,针对相关脏腑运用滋养阴虚之剂即可。

    “舌诊精要之二”——观舌质

    舌质是指舌的本体,检查舌质主要看舌尖和舌两边的颜色,因为表面没有舌苔覆盖,较易看清舌质本色。正常人的舌质呈淡红色、湿润、柔软灵活;患病时,因血液成分或循环状态的改变,舌的色泽也会有所改变。

    1、舌质淡白:即舌色较正常淡白,是气血虚的征兆。以生理学来看,舌淡白乃是血量减少、血红蛋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心输出量减少,代谢率降低等原因所导致。

    临床上,常见于慢性病和身体机能低下患者,如营养不良、内分泌功能不足、慢性肾炎,以及失血过多或骨髓造血机能不良造成的贫血,病人常感疲倦乏力、头晕气短、心悸等症状。中医称为血虚,治疗应采补血补气,如四物汤、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等,并禁食生冷食物。

    2、舌质红色:即舌头较正常红,是由热性病所致。依生理学来看,舌质红乃心输血量增加、外周阻力减少、血流速度加快、舌部微血管扩张充血、血液稍浓所致。此时,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甲状腺素及肾上腺分泌增加,能量代谢率亦提高。

    中医认为,这是热病造成,患者火气很大,若是舌质红且干燥,舌面有类似杨梅的芒刺者,多见于猩红热或高热持久不退的重症病人,如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日本脑炎等。若舌边发红,除了正常发烧的情形下,多见于高血压或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

    至于舌尖发红,表示心火旺盛,大半为失眠劳累,消耗过多及体内缺乏营养和维生素所致,此时可服清肝解热的青草药,或采黄芩、黄连、栀子等寒凉之药,但须注意胃肠不佳的人,要慎用寒凉之药,以免伤及肠胃。

    3、舌质深红:又称“绛舌”,其形成原因与红舌相同,只是因脱水而导致的血液浓缩,以及因发热而导致的血管扩张程度更为明显。

    一般舌质深红,表面干燥,有芒刺及裂纹,还可出现斑疹。中医认为,绛舌多为热毒所致,常见于高热症或化脓性感染,如脑炎、腹腔脓肿,当患者高热不退,舌质由红转绛,神智不安时,就要提防败血症的发生。

    4、舌质青紫:即舌色青紫或青紫瘀斑,是由热病伤阴,舌体血管严重缺氧或血液循环障碍所致。以生理学来看,青紫舌乃淤血、缺氧导致还原血红蛋白增加所致。

    青紫色深,干枯少津,表示身体代谢率增高,但因心肺功能衰弱易导致缺氧。而舌紫色淡且湿润,则表示心脏功能低下,血液呈浓黏凝聚状态,流动缓慢,以致微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充血,血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加,病人常有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手足冰冷等现象。

    青紫舌,多见于肺部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肝硬化等疾病,尤其在舌两侧边缘出现的青紫色条纹或形状不规则黑斑,甚至还是肝癌的征兆,应及时至医院检查。

    此外,许多胃肠病和妇科疾病,也会出现青紫舌,像少女舌尖或舌侧呈现分散的青紫色瘀斑或瘀点,即代表患有月经失调、子宫功能性出血或痛经等疾病。中医认为,青紫舌主要与血瘀有关,宜采活血化瘀之剂,如血府逐淤汤或桃仁、红花等药。当瘀血化去后,舌质颜色即可恢复正常。

    “舌诊精要之三”——观舌形

    舌的形态变化包括舌形和舌态两个方面。正常人舌的形态应该是柔软灵活、不胖不瘦,当体内有病时,舌的形态就会有异常变化。

    (一)舌形

    舌形即舌的形状,是观察舌体形状异常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生病时舌形即会改变,包括老嫩、胖瘦、芒刺等。

    1、粗老舌:舌粗老即舌体干燥、坚硬感、纹理粗糙,是由舌部血管扩张充盈,血液速度加快所致,一般以实证为主,多见于急性热证,如肺炎、麻疹。

    2、细嫩舌:即舌体纹理细腻湿润,浮胖娇嫩,是因舌部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慢,微血管开放数目减少,导致舌组织水肿、细胞肿胀,一般以虚证为主,常见于慢性肾炎及慢性虚寒证病人。

    此外,如舌体娇嫩、胖大,则会受到牙齿的压迫,而在舌体边缘可见齿印,称为“齿印舌”,犹如女性裙子的边缘,又称“裙边舌”,乃是缺乏蛋白质引起的舌水肿,常见于虚证的水湿场合,如低蛋白血症。

    3、胖大舌:即舌体肿胀胖大,主要是脾肾阳虚的表征,多见于慢性结肠炎、泻泄、胰脏炎及慢性胃炎等。以生理学来看,舌体胖大色淡,舌边常有齿痕,乃是舌部组织能量代谢率低下、组织水肿、细胞肿胀、微血管开放数减少、充盈不良、舌肌张力丧失所致。

    成年人舌头特别肿大时,就要怀疑是否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尿毒症或是脑垂体前叶机能亢进,而造成的肢端肥大症。

    如果舌体充盈肿胀,舌质呈蓝红色,则是肝硬化的特异性表现。

    4、瘦薄舌:即舌体瘦薄淡红,是贫血、心输出量减少、营养不良、造成舌肌和舌上皮萎缩所致。

    瘦薄舌,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癌肿等,患者大半全身消瘦。至于舌瘦而红绛者,有循环血量减少、心脏功能代偿性加强、舌部微血管扩张等症状,以脱水患者最常见。

    5、芒刺舌:即舌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芒刺,形如草莓,是丝状乳头萎缩,蕈状乳头增大的结果。

    由于舌与内脏器官有密切关系,因此舌尖蕈状乳头血流量增大(表现为舌尖芒刺),即代表甲状腺和心肌组织血流量增大;舌边芒刺增加,即表示肝脏和胆囊的血流量增大;而舌中芒刺,即代表胃、十二指肠、胰腺等器官血流增大。

    按中医的说法,舌生芒刺乃热毒内伏、心肺火盛、胃有实炎所致。常见于失眠、高热、咳嗽、肺炎和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及神经衰弱和急性热证等疾病。

    特别提醒,经常吃些粗渣滓的食物,如甘蔗,舌乳头因受反复刺激,亦可见芒刺,必须加以鉴别区分。

    (二)舌态

    舌态是指舌的动态,区分如下:

    1、舌强硬:即舌体呈硬板状,强直而运动不灵、口齿不清、发音不明了,称为“舌强”。是血钠升高的高渗性脱水或脑血管意外的表现,以实邪为主,常见于中风前兆,高热昏迷、脑震荡、脑血管意外及肝昏迷。

    2、舌痿软:即舌体弛缓而软弱,伸出无力且运动性亦差,故称为“痿软舌”。是气津两亏,筋脉失养而造成痿软。以正虚为主,常见于舌肌无力、唾液分泌减少及神经系统疾患。

    3、舌颤动:即舌体抖动,舌肌不停抽动,不能自主,称为“颤动舌”、“舌颤”。是气血虚弱,肝风内动所致,常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血钙降低或大脑皮质运动区兴奋性增加等原因,使得支配舌肌的中枢或周围神经兴奋性增高,因而出现舌体颤动的现象。其他如体质虚弱、衰老、重症神经官能症也会出现,不可忽略。

    4、舌歪斜:即舌伸长时舌尖偏向一侧,称为“偏歪斜”、“舌偏”。是肝风发痉,中风偏枯所致,主要由于支配舌肌的中枢或周围神经受损所引起,常见于面神经麻痹、脑血管意外、舌下神经损伤等症。

    5、舌吐弄:即舌伸出口外称“吐舌”,舌伸出口外,在口唇上下左右移动者称“弄舌”。表示心脾有热,吐舌和弄舌,可运动舌部散发内热,以改善舌及口唇干燥的情形。可出现在小儿智力发育不良,另有一种舌过长伸出口外,无法缩入口内者,称为“舌纵”,多见于毒血症、克汀病、伸舌样痴呆等症;此外,甲状腺功能低下或肢端肥大症患者,舌头也常会伸出口外。

    6、舌短缩:即舌体紧缩不能伸出口外,称为“短缩舌”、“卷缩舌”。是热极、邪陷三阴、风邪挟痰、梗阻舌根的表现。常见于脑病昏迷、肝昏迷及急性心肌梗塞的作期等危险之症。

    7、舌纵:舌常伸出口外,内收困难,或者不能收缩,流涎不止。舌纵而舌色深红,舌体胀满,兼见神智不清,或嘻笑无常等,这是由于痰热之邪扰乱心神所致。舌纵而麻木,则多为气虚。临床所见,患有甲状腺机能减退的儿童,舌常变大,伸在齿间,或挂在口外。

    舌诊时应采自然光,并注意窗帘、装饰、墙壁及衣服颜色的影响。此外,饮食内容也会使舌苔或舌质产生变化,像喝牛奶、豆浆后变白色;吃橘子、柿子、蛋黄后变黄色;吃橄榄、槟榔、喝咖啡后变褐色;烟、酒、醋会使舌苔变灰;葡萄酒及含铁补品会使舌苔变成黑褐色等,都必须加以区分,才不会误诊。

    人的舌头是全身的缩影。通过对舌形和舌质、舌苔的观察,能确定疾病的部位,疾病的性质及治疗的方法。我国医学博大精深,以上只是略述了舌诊的皮毛知识,大家不妨多加学习,常照镜子看舌头,不但对自己的体质有所认识,更有助于及早诊断疾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