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故事-最后一头战象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大象如今只能在动物园里看到,可以前在云南大象多得很,并不稀奇。20世纪60年代末,周兵到云南曼广弄寨插队落户,寨子里就养了一头大象。

    大象有个名字,叫嘎羧,已经五十多岁了,脖子歪得厉害,嘴永远闭不拢,整天“滴滴答答”地淌着唾液;一条前腿也没能完全治好,短了一截,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掉光了,皮肤皱得就像脱水的丝瓜;两根四尺来长的象牙积了厚厚一层难看的黄渍。虽说它形象不佳,可村民们对它却十分尊敬,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

    周兵和负责饲养嘎羧的老头波农丁混得很熟,因此和嘎羧也成了朋友。在他插队的第三年,嘎羧愈发衰老了,食量越来越小,整天卧在树阴下打瞌睡,皮肤松弛,身体萎缩,就像一只脱水柠檬。波农丁年轻时给土司当了多年象奴,对象的生活习性摸得很透。一天,他对周兵说:“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嘎羧要走黄泉路啦。”几天后,嘎羧拒绝进食,躺在地上,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周兵觉得它差不多已处在半昏迷的状态中了。

    可一天早晨,周兵路过打谷场旁的象房,却惊讶地发现,嘎羧的神志突然清醒过来,虽然身体衰弱不堪,但精神却处在亢奋之中,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口欧><口欧><口欧>”短促地轻吼着,鼻子一弓一弓,鼻尖指向象房堆放杂物的小阁楼,象蹄急促地踢踏着地面,好像是迫不及待想得到小阁楼上的什么东西。开始波农丁不想理它,它发起脾气来,鼻子抽打房柱,还用庞大的身体去撞木板墙,象房被折腾得摇摇欲坠。波农丁拗不过它,只好让周兵帮忙,爬上小阁楼,传下杂物,看它到底要什么。

    小阁楼上有半箩谷种、两串老玉米和几条破麻袋,其他好像没什么东西了。周兵先把两串老玉米扔下去,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的丢出象房去;周兵又将半箩稻谷传给波农丁,他还没接稳呢,就被嘎羧一鼻子打翻在地,还赌气地用象蹄踩踏;周兵又把破麻袋扔下去,嘎羧用象牙把麻袋挑得稀巴烂。

    小阁楼角落里除了一床破篾席,已找不到可扔的东西了,嘎羧仍焦躁不安地仰头朝周兵吼叫。“再找找,看看还有啥东西?”波农丁在下面催促道。周兵掀开破篾席,里面有一具类似马鞍的东西,很大很沉,看质地像是用野牛皮做的,上面蒙着厚厚一层灰尘,周兵一脚把那破玩意儿踢下楼去。

    奇怪的事发生了:嘎羧见到那破玩意儿,一下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蒙在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破玩意儿上摩挲着,眼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哦,闹了半天,嘎羧是要它的象鞍啊。”波农丁恍然大悟地说,“周兵,这就是它当战象时披挂在背上打仗用的鞍子,我们当年把它从战场上运回寨子,它还佩戴着象鞍,在给它治伤时,是我把象鞍从它身上解下来扔到小阁楼上的。唉,整整26年了,我早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没想到,它还记得那么牢。”

    原来,西双版纳的召片领曾经拥有一队威风凛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军队,象兵比起骑兵来,不仅同样可以起到机动快速的作用,战象还可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直接参与战斗,一大群象,排山倒海般扑向敌人,战尘滚滚,吼声震天,势不可挡。

    1943年,日寇侵占缅甸,没多久,铁蹄就跨过一江之隔的西双版纳边陲重镇打洛。象兵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异常激烈,枪炮声、厮杀声和象吼声惊天动地,鬼子在打洛江里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血把江水都染红了。战斗结束后,召片领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长宽各二十多米的大坑,把阵亡的战象隆重埋葬了,还在坑上立了一块碑:百象冢。曼广弄寨的民工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意外地发现有一头公象还在喘息,它的脖颈被刀砍伤,一颗机枪子弹从前腿穿过去,浑身上下都是血,但它还活着。他们用八匹马拉的大车把它运回寨子。这是惟一幸存的战象:嘎羧。好心肠的村民们治好了它的伤,把它养了起来……

    嘎羧用鼻子挑起那副象鞍,甩到自己背上,示意波农丁帮它捆扎。周兵和波农丁费了好大劲,才将象鞍置上象背。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的奇特的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坐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26个春夏秋冬风霜雨雪,虽然已经有点破旧了,却仍显得沉凝而又华贵。嘎羧披挂着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它现在要披挂象鞍干什么?”周兵迷惑不解地问道,“恐怕不是什么好兆头,”波农丁皱着眉头伤感地说,“我想,它也许要离开我们去象冢了。”周兵听说过关于象冢的传说。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除了横遭不幸暴毙荒野的,大都能准确地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在死神降临前的半个月左右,大象便离开象群,告别同伴,独自走到遥远而神秘的象冢里去。每群象都有一个象冢,或是一条深深的雨裂沟,或是一个巨大的溶洞,或是地震留下的一块凹坑。凡这个种群里所有的象,不管生前浪迹天涯海角漂泊到何方,最后的归宿必定在同一个象冢。让人惊奇的是,小象从出生到临终,即使从未到过也未见过象冢,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凭着一种神秘力量的指引,也能准确无误地寻找到属于自己种群的象冢。

    果然被波农丁说中了。嘎羧准备告别曼广弄寨,找它最后的归宿了,它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对救活它、收留它并养活它26年的寨子表达了一种恋恋不舍的心情。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涌到打谷场来为嘎羧送行。大家心里都清楚,与其说是送行,还不如说是送葬,为一头还活着的老战象出殡。许多人都泣不成声。村长在象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边。可嘎羧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凉水。

    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唏嘘声中,嘎羧上了路。送行的人群散了,波农丁还站在打谷场上痴痴地望。周兵以为他在为嘎羧的出走而伤心呢,就过去劝慰道:“生老病死,聚散离合,本是常情,你也不要太难过了。”不料波农丁却压低声音说:“小伙子,你有胆量跟我去发一笔财吗?”见周兵一副茫然的神态,他又接着说:“我们悄悄跟在嘎羧后面,找到那象冢……”

    周兵明白他的意思了,他是要自己跟他合伙去捡象牙。在热带雨林里,大象的躯体和骨头会腐烂,象牙却永远闪耀着迷人的光泽。象冢由于世世代代埋葬老象,每一个象冢里都有几十根甚至上百根象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找到一个象冢,就等于找到一个聚宝盆。聪明的大象好像知道人类觊觎它们发达的门牙,生怕遭到贪婪的人类的洗劫,通常都把象冢选择在路途艰险、人迹罕至的密林深处,再有经验的猎人也休想找得到。但如果采取卑鄙的跟踪手段,悄悄尾随在死期将临的老象后面,就有可能找到那遥远而又神秘的象冢。周兵犹豫着,沉默着,没敢轻易答应。

    波农丁显然看穿了周兵的心思,说:“我们只捡象冢里其他象的象牙,嘎羧的象牙我们不捡,也算对得起它了嘛。”这主意不错,既照顾了情感,又可圆发财梦,何乐而不为?他们俩拔腿就追,很快就在通往崇山峻岭的小路上追上了缓缓而行的嘎羧。天黑下来了,嘎羧脖颈上那块标志着出殡用的白纱巾,成了他们摸黑追踪的路标。嘎羧虽然跛了一条腿走不快,却一刻也没停顿,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我想起来了,这儿是水晶渡的上游,26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抬上岸的。”波农丁指着江湾一块龟形的礁石说,“幸亏有这块礁石挡住了它,不然的话,它早被激流冲到下游淹死了。”这么说来,这儿就是26年前抗日健儿和日寇浴血搏杀的战场。

    这时,嘎羧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那块龟形礁石旁,鼻子在被太阳晒成铁锈色的粗糙的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才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它突然间像变了一头象,身体像吹了气似的膨胀起来,四条腿的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象眼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都“扑喇喇”跳出水面。周兵想,此时此刻,它一定又看到了26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

    周兵对嘎羧肃然起敬:它虽然只是一头象,被人类称之为兽类,却具有很多称之为人的人所没有的高尚情怀;在行将辞世的时候,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特意跑到这儿来缅怀往事,凭吊战场!

    周兵和波农丁跟在嘎羧后面,又走了约一个多小时,在一块平缓向阳的小山坡上,嘎羧突然又停了下来。“哦,这里就是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我参加过挖坑和掩埋,我记得很清楚。喏,那儿还有一块碑。”波农丁悄悄说道。

    周兵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荒草丛中,果然竖着一块石碑,镌刻着三个金箔剥落、字迹有点模糊的大字:百象冢。莫非嘎羧它……他不敢往下想,斜眼朝波农丁望去,他也困惑地紧皱着眉头。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挖掘起来。土块翻松后,它又用鼻子把土坷垃清理出来,继续往下面挖。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站在边上喘息一阵,但它坚持不懈地挖着,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来;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深挖,把土块用鼻子卷着抛出坑来。他们在远处观看,只见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

    半夜,嘎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象牙掘土的“咚咚”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的节奏也越来越慢。鸡叫头遍时,终于,一切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也没有了。周兵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这才壮着胆子走到坑边去看。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上,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它死了。它没有到遥远的神秘的祖宗留下的象冢去,它在百象冢边挖了个坑,和曾经并肩战斗过的同伴们葬在了一起。作为一头战象,它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土坑里弥散着一股腐烂的气息,看得见26年前埋进去的战象的残骸,红土里,好像还露出了白的象牙。嘎羧那对象牙,因挖掘土坑而被沙土磨得锃亮,在晨光中闪烁着华贵的光泽。波农丁牙疼似的咧着嘴,苦着脸说:“要是我们在这里捡象牙,只怕是盖了新竹楼要起火,买了牯子牛也会被老虎咬死的啊!”

    “对,是要遭报应的。”周兵点点头,随后他就和波农丁一起动手,将浮土推进坑去,把土坑填满夯实,然后空着手,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走回寨子……

    (作者:沈石溪;改编者:彦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