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那是十多年前,
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
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
后来,
我的钥匙丢了。
心灵,苦难的心灵,
不愿再流浪了,
我想回家,
打开抽屉、翻一翻我儿童时代的画片,
还看一看那夹在书页里的
翠绿的三叶草。
而且,
我还想打开书橱,
取出一本《海涅歌谣》
我要去约会,
我向她举起这本书,
作为我向蓝天发出的
爱情的信号。
这一切,
这美好的一切都无法办到,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天,又开始下雨,
我的钥匙啊,
你躺在哪里?
我想风雨腐蚀了你,
你已经锈迹斑斑了。
不,我不那样认为,
我要顽强地寻找,
希望能把你重新找到。
太阳啊,
你看见了我的钥匙了吗?
愿你的光芒,
为它热烈地照耀。
我在这广大的田野上行走,
我沿着心灵的足迹寻找,
那一切丢失了的,
我都在认真思考。
失落的沉痛
这是一首能够唤起整整一代人的历史记忆的诗。经历过“文革”十年的那一代青年人,曾经在狂热的冲动中把“钥匙”弃之如敝屣地“丢了”。这里的“钥匙”是一个象征意象,它应当是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是启悟心智和灵魂的钥匙,但是在一个混乱狂热的年代里,整整一代人却把它丢了。这正是此诗在当年之所以能够激起人们强烈反响的根本原因。
作为一首具有启迪性乃至煽情性的诗,它的起句就是富有感情色彩的。在“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这样一句诗的启发和指引下,人们首先会关注这“钥匙”是指什么,为什么会把它“丢了”。紧接着它就交待了这“丢了”的背景。原来是因为“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所造成的。如果不了解那场“文化大革命”的背景,或许不会那么感同身受。
构成此诗的基调的,是一种觉醒后的反省和反思。因为经历过“苦难的心灵”终于觉悟到,想回家里“打开抽屉、翻一翻我儿童时代的画片”。在一个视文化为毒瘤的社会环境中,获得这样的觉醒,反映了深受毒害的一代人,终于走上了人性复苏和智性回归的途程。知识和爱情这两种一度被社会生活遗弃的东西,成为此诗首要的呼唤的事物,表明了一代人心灵的饥渴并需要让知识和爱情来滋润。
诗中对“我的钥匙啊,/你躺在哪里”的呼唤,对“我想风雨腐蚀了你,你已经锈迹斑斑了”的想象,是两句动情极深的诗句,同时也是对一个社会被扭凸的总体象征。人们从这些诗句中,不仅读出了一种心灵的寻觅和苦难历程,更读出了对文化专制主义的强烈控诉和抗争。
诗的最后两节,对于“太阳”的期待和呼唤,有关“那一切丢失了的,/我都在认真思考”的余音缭绕,也是此诗的“卒章显志”的表达方式。不过这种看似陈套的方式,因为有了前面的情绪和情景的铺垫,是一种符合情绪发展的顺理成章的结局,读来有水到渠成之感。
诗歌发展的历史证明,在每一个历史转折时期,总是会有一些诗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而留给人们深刻印象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就是这样一首诗,所以人们一定会记住它。
(叶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