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名篇赏析-骆驼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郭沫若

    骆驼,你沙漠的船,

    你,有生命的山!

    在黑暗中,

    你昂头天外,

    导引着旅行者

    走向黎明的地平线。

    暴风雨来时,

    旅行者

    紧紧依靠着你,

    渡过了艰难。

    高贵的赠品呵,

    生命和信念,

    忘不了的温暖。

    春风吹醒了绿洲,

    贝拉树垂着甘果,

    到处是草茵和醴泉。

    优美的梦,

    像粉蝶翩跹,

    看到无边的漠地

    化为了良田。

    看呵,璀璨的火云

    已在天际弥漫,

    长征不会有

    歇脚的一天,

    纵使走到天尽头,

    天外也还有乐园。

    骆驼,你星际火箭,

    你,有生命的导弹!

    你给予了旅行者

    以天样的大胆。

    你请导引着向前,

    永远,永远!

    1956年9月17日

    跋涉者的艰辛

    《骆驼》是郭沫若在新中国成立后写的优秀诗篇。这时的郭沫若已经年过花甲,所以从诗的内涵来看,一种沧桑之感流露于字里行间。诗的情绪日以往的奔放豪迈而转向苍劲沉雄,诗的语言则不再是那种一泻无余的流畅,而是有着某种因沉思而产生的顿挫之音。像“骆驼,你沙漠的船,/你,有生命的山!”这样的诗句,明显地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风格。这或许就是岁月的风雨给他的性格镌刻下的印痕在诗中的表现罢。

    作为一个年过花甲的诗人,他在骆驼身上所寄托的情怀,当然是同他自身的人生经验分不开的。骆驼作为“沙漠的船”是一个动的形象,它的坚韧耐劳忍辱负重的精神品格向来为人们所称道。诗人在写出这种动的形象的同时,又以“生命的山”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来表达出“高山仰止”的敬慕之情。这里的“生命的山”,既是对“驼峰”的暗喻,又是一个抽象的观念象征,可以说收到了“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

    诗人笔下的骆驼,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生命追求的过程。它本身既是沙漠的船和生命的山,同时又以自身的风貌帮助和鼓舞了“旅行者”。在“走向黎明的地平线”的过程中,它帮助人们抵御“暴风雨来时”的袭击,让人们“渡过了艰难”,给他们以“生命和信念”,而在“春风吹醒了绿洲”之际,它又使“优美的梦”得以实现,“看到无边的漠地/化为了良田”。骆驼不仅在自己的生命追求的过程中实现了它的价值,也在帮助和鼓舞他人的过程中扩大和深化了它生命存在的价值。

    这首诗的最后两节,已经不仅仅在写骆驼这一具体的生命形象。诗人有意地把诗境扩展向一个更为辽阔的空间。所谓“璀璨的火云/已在天际弥漫”,而“长征不会有/歇脚的一天”,其艺术境界的指向都不是对个体生命的赞美,而是升华成一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实现了。这或许就是通常所说的“由点及面”的艺术表现方法,而它的逐步扩展的诗的境界,在引导读者深入把握诗的内涵的同时,也给予读者对艺术真谛的启悟。

    我们在读到这首诗的结尾时,从“骆驼,你星际火箭,/你,有生命的导弹!”这样的诗句中,立即感受到它不仅是对“沙漠的船”和“生命的山”的一次呼应,而且更从中深切地体验到一种现代观念的袭入。从“沙漠的船”到“星际火箭”,从“生命的山”到“生命的导弹”,这不是词语的转变,而是时代的变化所使然。现代科学,现代文明,无论如何是不能被拒斥于诗歌王国的大门之外的。从郭沫若这首诗的意象转换中,我们似乎可以更坚定地相信这一真理。

    (叶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