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
默默地生长,
向下,向下……
我相信
地心有一个太阳
听不见枝头鸟鸣,
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
但我坦然
并不觉得委屈烦闷。
开花的季节,
我跟枝叶同样幸福,
秋天,沉甸甸的果实,
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
积聚的生机
诗人不幸的生活经历,往往能转化成他丰硕的精神财富。牛汉的诗,便证明着这一点。长期身处逆境,使他有可能感受到很多深刻的社会哲理。他的另一首《巨大的根块》可以与这首《根》当作姐妹篇来读。在那首诗里,他写了“灌木丛/年年长,年年被斫/挣扎了几十年/没有长成一棵大树”的悲剧,然而“根块是最耐久的燃料/因为它凝聚了几十年的热力/几十年的光焰”。诗人在这里所写的“巨大的根块”,是借物象以表现意象的艺术结晶;而在《根》这首诗里,他却以第一人称的真实感受来写出一种“主体性”的体验和愿望。
由于“向上”已经是顺理成章地表现事物成长的合乎规律的现象,而“向下”的精神和作用已经被人们所忽视。诗人在这首诗中所呼喊出的“向下,向下”,似乎有一点惊世骇俗的色彩。仔细体验一下,便不难领悟诗人的这种表现是以其特定生活经历为基础的。“听不见枝头鸟鸣,/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但我坦然/并不觉得委屈烦闷。”这并不是一味地以忍辱负重为乐的惰性,而是意识到了“跟枝叶同样幸福”的责任心,是对于“沉甸甸的果实/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的自豪感。
对于一首诗来说,最重要的也许不一定是精巧的构思和优美的语言,而是要有深刻厚重的生活积蓄。牛汉的诗给人以一种“沉甸甸”的感受,是因为他把多年的社会观察和生活阅历融入了诗篇之中。尽管他不事夸饰,语百质朴,但却以沉重的分量而叩击读者的心扉,便灵魂受到艺术的陶冶和震撼。真正的诗的生命力正在于此。
(叶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