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名篇赏析-风景:涉水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昌耀

    雨后的风景线

    有多少淋漓的风景。

    可也无人察觉那个涉水的

    男子,探步于河心的湍流,

    忽有了一闪念的动摇。

    听不到内心的这一声长叹。

    人们只看到那个涉水男子

    静静地涉过溪川

    向着远方静静地走去,

    在雨后的风景线消失。

    静静的。

    只觉得夕阳下的溪川

    因这个男子的涉足而陡增几分

    妩媚。

    静观中的诗性发现

    昌耀是当代诗人中堪称杰出的大师之一。此诗是他优秀的诗篇,但是似乎并未受到广泛认同。

    之所以说这是他的优秀之作,是因为他在一种看似平凡的背景中,写出了常人容易忽略的人在特定情境下内心隐秘的律动。

    诗的开头两甸呈现的“多少淋漓的风景”,并不仅仅是“雨后的风景线”,而是这种风景线中容易被人忽略的部分,这就是“无人察觉那个涉水的/男子,探步于河心的湍流,/忽有了一闪念的动摇”。在诗里,“涉水的男子”的身份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视点。一般人也许会联想到这位“涉水者”是在经历了雨中的跋涉之后以胜利者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内的,可是昌耀所观察到的和力图要表现的,恰恰是他“忽有了一闪念的动摇”。

    他的这种观察和发现,不但无损于这位“涉水者”的形象和风采,反而使得“夕阳下的溪川”更“陡增几分/妩媚”。这就是昌耀作为一个杰出的诗人所表现出的独特的审美观。如果我们把每一个人在生活中的种种经历都比喻为一次次“涉水”的过程,那么,恐怕任何一个人都难免会产生“一闪念的动摇”。只是在克服了这种动摇之后,我们依然会“静静地涉过溪川/向着远方静静地走去”,并且也会“在雨后的风景线消失”,依然是“静静的”。诗人在这里一连用了三个“静静”,绝对不是他词语的贫乏,而是着意表现出他对人的普遍性存在的生存状态的深刻的理解。作为普通人,一切的生存道理似乎都蕴涵在那“一闪念的动摇”和静静地向远方走去的背景之中。

    虽然作为个体的生命,这位“涉水者”好像并没有创造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奇迹,但是我们作为诗歌的欣赏者,却必须注意到诗的最后一节:

    只觉得夕阳下的溪川

    因这个男子的涉足而陡增几分

    妩媚。

    这里的“溪川”一词,显然具有一种强烈而意蕴宽泛的象征意义。世界上一切绚丽事物的妩媚,不正是由这种常常容易被人忽略的“一闪念的动摇”和“向着远方静静地走去”的风景所构成的吗?所以说,我们在阅读和欣赏一首诗时,不但要注意它的文字所表现的字面上的东西,更要学会发现在它的文字中所蕴涵着的深藏的意味。

    无论写诗或读诗,“发现”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品质。

    (叶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