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灯点到石头里去,让他们看看
海的姿态,让他们看看
古代的鱼
也应该让他们看看亮光
一盏高举在山上的灯
灯也该点到江水里去,让他们看看
活着的鱼,让他们看看
无声的海
也应该让他们看看落日
一只火鸟从树林腾起
点灯。当我用手去阻挡北风
当我站到了峡谷之间
我想他们会向我围拢
会来看我灯一样的
语言
信念的燃烧
从“点灯”这一动作词语中,似乎暗示着这首诗的某种内涵和指向。
但是这首诗的表现方式却是值得探究的。“把灯点到石头里去”,这种初读时令人会产生一点疑惑的诗句,提醒我们在读它时,不能用“真实性”来作为权衡其是非的标准。它实际上要表达的只是一种想象中的存在。诗人为什么要“把灯点到石头里去”呢?“石头”一词就成了关键性的词语。石头的坚硬与冷漠,可能是他要把灯点到它里面去的根本原因。而让“他们”看到“海的姿态”和“古代的鱼”,则暗示着石头的悠久历史。“灯”能够照亮石头内部的历史吗?那么,“让他们看看亮光/一盏高举在山上的灯”,或许也会是一种期望和希望吧。
诗的第二节转到“灯也该点到江水里去”,从坚硬冷漠的石头到流动活泼的江水,似乎暗示着同现实的亲近和接触。“活着的鱼”,“无声的海”,“落日”与“火鸟”这些意象,明显地标示出诗人视角的转换。“灯”能否“让他们看看”并给“他们”以启示和激发,则不是诗人所能操控的了。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中体察到诗人的脉动与情怀。
诗的最后一节以短促的“点灯”动作开头,然后是在点灯之后所遭遇到的“北风”的吹袭,在“峡谷之间”迎来的“困扰”,并且期待着他们“会来看我灯一样的/语言”。
纵观全诗,陈东东在每一节诗中所力图表现的,是一种从具象的呈现通向总体象征的艺术途径。在“点灯”的过程中,既表现了每一具体情境下的状态,又暗示着这些状态中蕴涵着的意味。我们不必在诗中搜寻过多的微言大义,也无需找到与各种意象一一对应的事物。总之,“点灯”这一动作所蕴涵着的精神启迪的作用,在我们阅读全诗的过程中得到了实现,就是这首诗给我们以艺术审美的效果的实现。而诗人在各种意象中所寄托的艺术情致,正是此诗取得艺术成就的关键因素。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诗的从具象呈现到总体象征的实现,也许暗含着诗人对“诗”的一种信仰。“点灯”就是试图用“灯一样的语言”来照亮古老的历史,表现现实中的动态进程,还得准备迎接“北风”之类的袭击和峡谷之间的抗争。当然,当人终于能够“围拢”到“灯一样的语言”面前,并感受到它的光明和温暖之后,“诗”也许就取得了或者说是回归了它应有的地位了。
这是不是诗人的美丽而崇高的理想呢?
(叶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