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人管唱大鼓的行儿调(diào)侃儿叫“柳海轰儿”的。据他们说,大鼓的起源是很早的,大约着有几千年了。在尧舜的时代,朝堂里设立谏鼓,虽是以下谏上,也是一种教化的意义。敝人向他们鼓界的人探讨,他们为什么都供周庄王呢?他们说:周庄王曾在古时击鼓化民,他们唱大鼓也是正风化俗,劝化人民的。本着周庄王击鼓化民的意思,就以周庄王当作祖师了。北平的各杂耍(
多种形式的曲艺演出
)场子、各坤书馆儿后台都有一张神桌儿,桌上设着个牌位,上边写的是“周庄王之神位”。他们的大鼓,若按规矩是应当有一百个铜钉,其中的意义是仿着文王百子图的。大鼓的鼓架子是六根竹子做的。据江湖人说,那鼓架子是穷家门(
唱数来宝的
)的东西,他们是借着使用的,到了鼓界里那架子的尺寸就失传了。唱大鼓的人身材高些,那鼓架子也高点儿;身材矮点儿的,那鼓架子也矮点儿。那板是木板儿,也有一定的准尺寸,如今也都不按着规矩做了,尺寸的大小随个人的心意啦。
唱大鼓的支派,黄河往南,山东、河南等地是孙、方、蒋、张四大门(
一说孙、财、杨、张四大门
),此外还有孙赵门儿;黄河北是梅、清、胡、赵四大门。
他们收徒弟的时候,在某处敝人曾见过一次,是由收徒弟之人先下帖,将本门中老中少三辈人全部请来,屋中也设摆神桌,供上周庄王的牌位,将弦子、鼓、醒木也都摆在神桌之上,临往桌上放弦子之时,嘴里还得祝上一套词赞是:“丝与竹来乃八音,三皇治世他为尊。师旷留下十六个字,五音六律定君臣。位按那宫商角徵,后有文武弦两根。祖师留下文武艺,弟子学艺入了门。老祖留下为有宝,虽然应手又趁心。四海朋友把弦供,如要有艺论古今。”供鼓的时候,供醒木的时候,也有一套词儿。到了把字儿
(即门生帖儿)
写好喽,大众给祖师爷磕头完了,新入门的徒弟跪倒磕头,嘴里得说:“盘古辟地与开天,伏羲始有八卦传。坎水离火坤为地,震雷巽风艮为山。兑泽中央戊己土,八卦西北乾为天。白黑碧绿黄赤紫,行藏至引圣神仙。宝顶呈祥吉瑞彩,香烟缭绕半空悬。庄王祖师上边坐,弟子进香到面前。”徒弟入门得给师父效几年力,先学弹弦后学唱,鼓界的老人都是会弹会唱,到了如今可不然了,有会唱不会弹弦的,有会弹弦不会唱的。
收徒弟的时候,由收徒弟之人
海(hāi)轰儿的板儿,向来分为铁板、木板,腔调儿大不相同,有犁铧调儿,有靠山调儿,有梅花调儿,有西河调儿,有京调儿,有奉天调儿,有乐(lào)亭调儿,有怯调儿。犁铧调儿以山东人唱得最佳,唱那调儿的吃得很宽。江南北几处倒都是以鸳鸯档子为多
(男女两个人唱对口大鼓,江湖人调[
diào
]侃儿叫“鸳鸯档子”)
。靠山调儿是天津的士产,非天津人唱着不美,还是在天津唱着好听。梅花调儿是费力气不讨好,以北平人唱之最为相宜。其余奉天调儿、乐亭调儿,也是各行其道。
刘宝全、白云鹏唱的是怯口大鼓,美其名叫京音大鼓。架冬瓜、老倭瓜、大南瓜、大茄子等所唱的为滑稽大鼓,按早年海(hāi)轰儿没有这宗玩艺儿。唱滑稽大鼓艺人以老倭瓜最早,社会的人士都以为是他兴的这宗滑稽曲儿。据敝人所知,柳(liǔ
)(唱
)的最早是老倭瓜,响了万儿(
有了名了
)是老倭瓜,跑的穴(xué)眼儿(
演出地点
)最多也是老倭瓜;攥弄(zuàn nong
)(创作
)那种活儿可不是老倭瓜。老倭瓜姓崔叫崔子明,京北三旗营的人,原是玉器行儿人,他自幼好习大鼓,也先票后海(hǎi)者也(
先是票友,后下的海
)。京北三旗营有张云舫者,系故都仓中人,当差有年,多才多艺,心灵性敏,攥弄滑稽曲词,编歌曲是个高手,惟有他不善于歌唱。老倭瓜羡慕张云舫之歌词,与他交友,尽得其妙。恰在清末民初鼓界盛兴时期,老倭瓜每逢登台演唱,有张云舫之绝妙好词,他又能形容,发托卖像(
指演员在表演时要惟妙惟肖,通过喜怒哀乐刻画艺术形象
),使人望而解颐,能够咧瓢(liě piáo
,大笑
),老倭瓜渐渐成名,大受社会人士欢迎,因为他是票友,没有门户,在前门外演唱,被本行人所携
(被有门户人将家伙拿走,调侃儿叫被携)
。老倭瓜已然看出红来,焉能改行?由白云鹏介绍,给史振林叩瓢(
磕头拜师
),乃脱离票友,实行下海。白云鹏也史之弟子,二人即系师兄弟“排琴”
(师兄弟调侃儿叫排琴)
的关系,受白提携,献艺平津沪汉,老倭瓜三个字无人不知了。大南瓜、大茄子、架冬瓜,接踵而起。海轰儿这行里,又兴出相声化的大鼓了。滑稽大鼓的曲词乃张云舫所编,为老倭瓜闯荡开了,可惜张没获利,崔已家成业就,时也运也命也,信不诬也。如今张云舫所编之滑稽曲词,《拴娃娃》、《劝五迷》、《蓝桥会》、《妓女过节》、《家败归天》、《蒋干盗书》、《丑女出阁》、《海三姐逛市场》、《阔四姐推牌九》、《劝国民》那些段,盛行了一时。惜张最美之《胭脂判》、《战宛城》等段未能授人。现张已五十多岁了,若无人学习,《胭脂判》、《战宛城》恐将失传了。有王×延者,为人记忆最佳,脑力很好。无论何种曲词,不拘长短段儿,只要叫他听见,便能一字不少的全然记住。张云舫搜索枯肠精心之著品,不肯轻授于人。若是王×延在座,张则避席,或不一语。有人问他为何如此?张则笑而不言,盖王×延“荣活儿”
(管偷学曲词调[
diào
]侃儿叫荣活儿)
的本领,素有大名,不由张不生畏也。望柳(liǔ)海(hāi)轰儿的人们留心张之曲词,倘无人能学习,《胭脂判》、《战宛城》等段子,必被张携之入地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