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要钱的时候叫杵门子
)
天桥的杂技场有相声场、摔跤场、把式场、戏法场、杠子场、大鼓书场、竹板书场、评书场、戏场、河南坠子场、空竹场、卖药场、卖糖场、高跷场、中幡场、砸石场、双石头场、电影场。这些场子,都不是华丽壮观有屋子的场子。冬天是一块平地,摆些桌椅,露天地儿;夏天才有席布棚帐,可称得起是平民化。
相声场在爽心园前边,这个场子最早是张寿臣、刘德志、尹麻子、郭起如(
一为启儒
)、于俊波几个人。自从滑稽大王万人迷死在了奉天之后,说相声的第一路人才缺乏,张寿臣够头路角色,被天津杂耍(
曲艺形式的综合叫法
)馆邀了去,充各馆子的台柱。张到津埠大红特红,颇受各界人士的欢迎,不惟不能返平,也不能再撂明地(
在露天演出
)了。张去后只有刘德志、于俊波每日上地(
做生意
),刘德志与焦德海为正副手,每天夜内在青云阁、玉壶春上馆子,有时还在各公馆做堂会,去广播电台给各商家作营业的广告宣传员,刘德志的相声也是不到天挢了。即或有到天桥的时候,也是恰巧馆子停业、没有堂会的日子,恐也不能常见。天天准在那场子献艺的,还是尹麻子、于俊波、郭起如等靠长儿(
在固定的演出场地不动
)。在民国十年至十六年之间,他们这相声场,每逢到了“杵门子”的时候总有边粘(nián)子
(江湖人管说完一段相声要钱了调[
diào
]侃儿叫杵门子。要钱的时候,场子
外边站立的人不走,还要等着再听下去,调[
diào
]侃儿叫边粘子不动)
,那几年社会里还不像如今这么穷,听相声的人们也不像如今这么穷,他们虽然不进场子里坐着听,站着听也是照样儿“掉杵”
(给他们往场内扔钱,调侃儿叫掉杵,又叫抛杵)
。每逢他们说完了一段相声,先是由坐着的听主往场内扔钱,他们说那是“头道杵”;将钱都拾起来,数数是多少钱,再凑个整数儿,然后还要钱,他们说叫“二道杵”;如若再向围着场子立着的人要钱,叫做“托边杵”。再不能要钱了,才重新另说相声、抓哏逗哏,哄人大笑。他们要钱的情形就是这样。
在近两年大不如从前,每逢说相声的时候,凳上坐着的人坐着听,围着场边站着的人站着听,及至说完要钱哪,立着的人呼啦一散,各奔东西。坐着的人往场内扔完了钱就走,绝不接着再听下回。他们钱也要完了,人也都走没了。说他们的行话,管这种情形调侃儿说“起棚儿”。“每逢到了杵门子就起棚儿,这个年月怎么好啊!”早年一天他们这场玩艺儿若挣六七元钱,每人能分一元多至两元;现在他们这场玩艺儿才挣两三元钱,一个人才分几角钱,时常不够块儿。别看他们买卖不如从前,还算是天桥儿最挣钱的玩艺儿场哪!别处也有相声场子,说相声的人也不齐全,玩艺儿也少,活头儿也窄(
会的活也少
),挣钱也是有限,都是上个三天五天就散,从未见别处能有立长了的相声场子。凡是好听相声的人,到了天桥都奔爽心园前头去听他们的相声。这个场子在那里有十几年的历史,是个久长的玩艺儿场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