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丛谈-评书艺人刘荣安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评书艺人刘荣安

    刘荣安这个人,长得身躯矮小,好像《施公案》的灶王爷。他有兄弟叫刘荣魁,会说“大瓦(wà)刀”

    (评书界的人管说《永庆升平》的调[

    diào

    ]侃儿叫使大瓦刀,因是书之第一人物马成龙当过瓦匠,会使大瓦刀。在康熙私访月明楼时救过驾,故此他们评书界说书人管《永庆升平》调侃儿叫大瓦刀)

    ,久在东三省,永不回平。他们昆仲原都是饭馆跑堂的。刘荣安因为嗜好评书,专爱听白敬亭的《施公案》,他就说了评书。当他初次说书时,也未拜认师傅,在宣武门外赁了个场子,贴报儿就说书,他那报上写的是刘海泉,颇招评书界人不满。按着说评书的支派,那个刘海泉的海字辈数最大。当初,清中叶时有肇弘六者,系清室黄带子,按弘字辈与乾隆帝一辈,他的艺名叫肇海鸣,专说《明英烈》,颇有声望。到了清末时,评书界中早没了海字辈的艺人了,有人瞧见票友下海的敢贴报叫刘海泉,焉能愿意?就找了老说书的去携他家伙。携是个行话。携家伙时,是伸手将手巾往醒木上一盖,小笸箩一扣,扇子往笸箩上一横。如若拜过师傅,有门户说书的不怕这个,他拿起扇子说套词赞,拿起笸箩说套词赞,拍下子醒木,说完了词赞,照样说书。那来携的人就没有办法,道句辛苦而去。如若不会说这几套词赞,就没有师傅,没门户,那来携的人就将扇子、手巾、醒木以及所挣的钱都拿走,并且还不叫说了。那早年吃生意饭没门户是不成的。到了如今,没有门户的艺人,没有师傅的艺人,很多很多。如若有人来携家伙,那在法律上是不容许的,和他打官司,至轻也打个诈财的罪名。那刘海泉见有老说书的来了,他真伶俐,赶紧请安叫师爷。那老说书的被他恭维得不好发作,只说:“你赶紧找门户,认了师傅再说。”他诺诺应声。从那天起他就不说了,也见不着刘海泉的报子啦。他后来托人疏通,拜群福庆为师,艺名就叫刘荣安,他还是个大徒弟,师兄弟十数人,都叫他大师哥。他出艺虽早,口齿不大清楚,嗓音也不大,说得又不精彩,二三十年了也没成名,终日奔波,所挣的钱仅够衣食之用。艺人不成名的也是很多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