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是个五方杂处之地,藏龙卧虎之所。那里的人物最为繁杂,什么样的都有。挂子(
练武术的
)行的人也是好歹贤愚都有。
在早年有个花枪刘,带着两个姑娘在天桥卖艺。说江湖的行话,他们父女是“火穴大转(zhuàn
)”(在这个场子挣了大钱了
),很有个“万儿”(
名儿
)。如今可不知他父女都到哪里去了。
在天桥久占的把式场是弹弓子张,他叫玉山,在前清当过官差,后入江湖。据江湖人传言,他虽是做挂子行买卖,可是柳枝(
随着野台子戏班卖膏药
)的门户,与柳枝大将袁桂林是师兄弟。他在中年的时候身体灵,精神足,口齿伶俐,长于言谈。不止会打弹弓子、会武艺、拳脚好,他还得过正骨科的真传,凡是闪腰岔气,错了骨缝,经他手一捏就好,管保手到病除。江湖人都说他有几把“尖托”
(管会接骨的妙法调[
diào
]侃儿叫托门,瞎捏不见效叫里腥[
lǐ xing
]托,管手到病除叫有几把尖托)
。
他在天桥年代最久,我老云每逢到他那场子,必站住了把(bǎ)合把合(
看看
)。他的场内立根竹竿,上边悬着个小锣,能手持弹弓,扣上弹儿,横打、竖打、正打、反打、蹲着打、卧着打、仰面朝天躺着打,打出去的弹儿都能打在小铜锣上。在早年他做买卖的时候,每逢上托圆粘(nián)子(
用手法招徕观众
)引人,都是用弹儿打小铜锣。逛天桥的人们,听见了小铜锣儿当当的响,先掉瓢儿(
先回头儿
),招路把合(
眼睛看
),后过去观瞧。他瞧着场子人围严啦,就练好功夫。往案子上放把茶壶,嘴上放个铜钱,在上放个泥弹,用弹弓子打出去的弹儿,讲究能打落茶壶嘴上的弹儿,铜钱不掉,茶壶嘴不伤。每逢要归买卖挣钱啦,他就向观众说:“我今天练回弹打弹。什么叫弹打弹哪?众位瞧着,我用弓儿往天空上打出个弹儿,那弹往起去,我不等他落下来,跟着再用弓儿打出个弹去,后打出去的弹儿,追上先出去的弹儿,两个弹碰在一处,啪的一声,能叫后出的弹,将先出的弹打碎了!我要打好了,请大家给我喊个好儿。说练就练,净练这手不算功夫,我还练……”他说到这里,可不练弹打弹,叫围着的人们听着都不走,净等着瞧他练弹打弹。他用这个方法,将人吸住了不走,做他挣钱的买卖,等着将钱挣到手啦,然后再练弹打弹。我老云还瞧过几次,他那弹打弹的功夫,还是真准,百发百中。久逛天桥的人们,虽然知道他用弹打弹吸住了人使拴马桩儿(
用话把人扣住
),因为这类功夫颇有可观,都倾心愿意的不走,等很大工夫瞧他的弹打弹儿。他早晚准打,从不谎人,故此能够吸得住人。有些个练武艺的人常向观众夸说,他要练什么特别的功夫。招惹得观众不走,将腿也站酸了,钱他也挣足了,所说的功夫没练。那种情形,江湖人调(diào)侃儿叫“扣腥”,可是他们天天扣腥,叫久逛的人们都明白了,再扣腥就不成了,失去了信用。每到要钱的时候,观众就呼啦一散。受了会子累也挣不了钱,岂不是冤人自冤呢?我对于张玉山的弹打弹,临完了打一回叫人看看,不是净说不练,那才是地道的拴马桩儿。我们这话对不对?老合(
江湖上各行业的人们
)们闭目自思,自然明白。
张玉山生有二子,大的叫张宝
张玉山生有二子,大的叫张宝臣,二的叫张宝忠。哥俩从小练的把式,在民初的那几年,他父子上地(
做生意
)撂场子,两个人打对子。单刀破花枪、花枪破三节棍、空手夺刀,功夫烂熟,打得火炽,哪场玩艺儿也不少下钱。最美是他们哥俩练的大刀为最高,听说那趟大刀是东城某有名武术家所传。若练大刀,比练别的武艺格外多挣钱。他们爷仨的杵门子(
到要钱的时候叫杵门子
)很硬,是档子地道玩艺儿。
自从民国十年后,张玉山一个人在天桥做买卖,张宝忠弟兄就开了外穴(xué)(
到外地去挣钱
),往各处跑腿,到了张家口,他们响了万儿(
名声大
),“火穴大转(zhuàn
)”(挣了大钱了
)。至今张宝忠的哥哥还在张家口安座子
(开药铺说行话叫安座子)
哪!他的媳妇是唱竹板书关顺鹏的胞姐,夫妻和美,治家有道,在口上生活很是不错,我前年云游到张家口,还瞧见那买卖十分兴旺呢!
张宝忠在民国十五年后,才由张回平。他在早年是挂子(
练武术的
)行,如今是专门卖大力丸,他的场子在公平市场丹桂茶园后边。每天他在场内打拳、练鞭、弹弓、摔跤,足练一气。靠着他场儿的南边就是他的药铺,字号是金鉴堂,弹弓为记。据天桥的人们所说,他们卖的那药能有“回头点儿”
(即是买过东西再来买)
,实在不易。张宝忠练的不是“腥挂子”
(假把式调
[
diào
]侃儿叫腥挂子)
,他还比别人多样本领,会摔跤,还摔得不弱。从前他有些傲气,近几年来有了阅历,谦恭和蔼,侍父能尽孝道,江湖人能够如此,实是不多呀!
孟继永是挂子行(
练武术的
)的人物,久在天桥撂地,他把式场从前在天桥公平市场。自从前年,迁到红楼南边。他是河北省武邑县人,六十多岁,身体强壮,性情直爽,人称为孟傻子。他圆粘(nián)子(
招徕观众
)的法子,用大白在地上画个人头,有耳、目、口、鼻,在耳、目、口、鼻上各放一个大枚,他往场内一站,手里拿着甩头一子
(丈多长的绳儿,一头系个镖,武术家管这宗东西叫甩头一子)
,扯开了嗓子,喊镖趟子:“合吾……合吾……”逛天桥的人们围上了,他说:“我是镖行的人,在前清的时候保过镖,如今有了火车、轮船、邮电局,我们的镖行买卖没了,镖行的人,不是立场子教徒弟,便是给有钱的富户看家护院,我是拉场子卖艺。我拿的这个东西叫甩头一子,康熙年间浙江绍兴府有个保镖的叫黄三太,人称叫金镖黄,他是神镖胜英的徒弟,因为凑银子要给清官彭大人运动三河的县官,指镖借银,铁罗汉窦尔墩不借金银,反倒与他结了冤仇,在山东德州李家店,定下约会,两个人比武。黄三太用三支金镖、甩头一子赢了窦尔墩。三支金镖压绿林,甩头一子定乾坤,一口单刀纵横天下!今天我孟傻子练练这甩头一子。这个东西不用的时候往上一缠,用的时候一抖就开,远打一丈多,近打二三尺,用足登着绳儿打,叫狮子滚绣球;在腿底下转着打,叫张飞骗马;在胳膊上盘着打,叫盘肘;在脖子上绕着打,叫缠头裹脑。”他上边说着底下练着,一招一式,练得颇有可观,他练着向观众说:“我今天用甩头一子要打地上画着的人头,说打左眼,不能打右眼;说打右眼,不能打左眼,我打一回叫众位瞧瞧。”他说到这里,可不练了。把人吸引住,也是用拴马桩儿(
用话把人扣住
)。说到要打人头啦,他说到这里可就岔下去了。他说:“那位说啦,你使的这甩头一子,是什么人遗留的?这个东西是汉朝才有的,想当初王莽篡位之时,有奸臣羽党苏献奉王莽之命追拿刘秀,追到潼关外头,刘秀与他动手,未走三合,苏献将大刀一扇,刘秀的刀就撒手了,没有军刃不能动手,拨马逃走,苏献在后苦苦地追赶,急得刘秀心生一计,将他的丝鸾带解下来,下马寻石,找个石头,系在丝鸾带上,复返上马,苏献追到了,刘秀就用这个带子系石头将苏献打败,得逃性命。后人仿着他的意思,做成了甩头一子。别看这种兵刃不在十八般兵器之内,还是帝王留下的。今天我就用这甩头一子打一回试试,打得不偏不歪,请众位给喊个好!好,好,好,好完了!那位说,许是要钱吧?众位放心,我这个场子不要钱。练完了,我还每位送上一贴膏药。”说到这里又扯到膏药上,这就是“挑将(tiǎo jiàng)汉儿”的由练武说到卖药挣钱的“包口儿”
(管这一大套做买卖话调[
diào
]侃儿叫包口儿)
,他在天桥有二三十年了,也卖艺,也卖药,糊口有余,也没有发达,平平常常而已。
他的徒弟叫姜兴周,也是武邑的人,有四十多岁,在红楼东南一带撂场子。每天与他两个儿子打把式卖艺。姜兴周不会卖药,说行话叫清挂子。人忠厚,克勤克俭,收入虽然不多,治家有法,粗茶淡饭,衣食不缺,与他师父大有不同。他的大儿子现在某银行,是“支杆挂子”,即是护院的;二儿子是个手艺行;三儿子、四儿子与他撂明地,干“点杆挂子”。除去他二儿子外,父子爷儿四个,都是挂子行,可是分为支杆、点杆,也大同小异也。姜兴周老来有子成器,晚景定然有靠,福禄加于勤俭人,治家理财,江湖人也要学的。否则,落个风流乞丐,终归也怕有衣食断绝之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