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丛谈-江湖中的光子(拉洋片)生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江湖中的光子(

    拉洋片

    )生意

    拉洋片的,玩西湖景的,江湖人调侃儿管他们叫“光子”。拉洋片的家伙种数太多。像一个洋片箱,上边安块大玻璃,里边有七八张片子,底下有四个玻璃镜的,说行话管这种家具叫四开门,四开门是光子行的普通的家伙。拉洋片的艺人对于说唱引人,使用四开门,是人人能成的。至于挣钱多寡,也由其本领而定也。天桥大金牙、小金牙使用的洋片箱子,底下有八个玻璃镜,要兜搅生意,能每回让八个座儿,挣八个人的钱。说行话管他这八个镜的洋片箱子叫做八开门。他们这八开门的箱子,非得是光子行的头路角才能使用。本钱虽大,受的累虽大,挣项也比四开门大几倍呀。

    有一种洋片箱子,上边有几个洋铁片制造的小人,箱子上边有个水漏子,箱子底下有个煤油桶,桶内盛着凉水。如若做生意的时候,得用水罐子由煤油桶内往水漏子里灌水,那水顺着一根绳流入管内,凭他水的力量就能催动了那洋铁片制造的人儿在上边乱转。光子行的人管这种家伙叫做水箱子。里边装的不是片子,也是一套套的小人。有人看时,全凭他扯起走线绷簧,叫小人来回乱动,他们那水催人动的玩艺儿叫《水漫金山寺》,仗他圆粘(nián)儿(

    招徕观众

    )。他们唱的曲儿是死套子,都唱那一套,我老云也录他们一段儿:“众位看那上边,漂漂悠悠来了两只船,船上头站着是许仙。许仙游湖来望景,偏上天降大雨,青蛇白蛇,船上头站,许仙搭船来借伞。那张天师撒开了张手雷……”他随唱随说,两只手还不住闲地扯那绳儿,叫箱内的小人随他唱的曲儿动转。唱到下雨的时候往箱内灌水。看的主儿,也见箱内流水,如同下雨一样。他唱到张天师撒开了张手雷的时候,用手猛一扯那粗绳儿,箱内有个鼓,也敲打一通,轱辘辘真响。跟着又唱什么“蛤蜊精、鲇鱼精、鲤鱼精、蛤蟆精……”他随唱随闹鬼儿,叫人瞧着他怪可乐的才能挣钱哪!

    拉洋片的也有伙计掌柜的,掌柜的花几百元制几幅洋片,赁给伙计使用。其赁价无一定,由伙计每日挣钱多寡,三七分账。洋片行的掌柜的也如一小资本家也。惟有使水箱子的艺人,不能净仗家伙挣钱,引人圆粘儿,全仗他那滑稽曲儿,周身乱动,挤鼻弄眼,使人发笑得发托卖像(

    假装愣头愣脑,怯头怯脑

    )。凡是这种人有了技能,多不愿给人当伙计,个人弄份水箱子,足能糊口。故光子行使水箱子的艺人多是独立支持的。

    光子(

    拉洋片

    )行掌柜的所制洋片,多是片车子,其形式系一长方箱子,上中下分为三层,每层可置八张洋片,上中两层,明显在外,最下层用箱罩着,使玻璃镜八个,箱前放四条小凳,每条可坐二人。做这种片车子生意,至少得两个人,一左一右,在左边的人手持一张洋片,唱两句,再将片放推进去。右边的人拿着一片,唱两句,将片推进去,所唱的都是死套子,什么“哎!这一张照的是,小马五儿《纺棉花》,多么好喂看!隔着那显微镜一照啊,亚赛真人呀,一个样般”。他们的洋片箱子、小凳儿,虽是山东德平县制造的;那廿四张片子,可都是照像馆的相片。其尺寸大小,大约着是一尺片子。我老云问过他们,为什么拉洋片的这行儿说行话叫光子?据他们说,江湖人管玻璃镜调(diào)侃儿叫光子,洋片箱上边是大块玻璃,下边是大块玻璃镜,我们这行离开了玻璃不行,因此才叫光子。言其是玻璃能透光是也。我老云说,照像馆离开玻璃也不成,片车子的片子是照像的材料,可以说是光子里的光子。在清末民初之时,小马五能唱《纺棉花》,社会里就轰动了,片车子的箱子都有一张小马五纺棉花,也能兴旺了一阵。到了民国十年前后,《纺棉花》渐渐落伍,片车子也渐渐落伍。前些年,天桥、东西两庙都有这种洋片。如今小马五没有了,北平各市场、庙会也见不着这种洋片了。据我老云向光子行人打听,他说这种片车子在平津一带不能挣钱了,如今都带着家伙往乡下去“顶神凑子”(

    赶庙会

    )去啦。

    做光子行片车子的艺人,不知道随时改革,不知道随着社会风气演进,直到落伍了,才背着家伙到乡间去,实行去吃“科郎(kē lang)点”(

    农人

    )。十数年的光景,片车子就落了伍,社会的演变有多么得快!够多么得可怕!倘若老云有一日落了伍啊,吃科郎点也怕不成的。

    有几种洋片箱子做的形式好像火车头,好像火轮船,他们光子(

    拉洋片

    )行人管那东西就叫火车头、火轮船。可是做这几样生意的艺人必须长得怯头怯脑,唱起曲来得有身段,得有发托卖像(

    假装愣头愣脑,怯头怯脑

    ),连唱带抓哏(

    笑料

    ),招惹得观众像看怪物一样,才能挣钱。不怪那江湖人常说:艺人要挣钱,不占一率,得占一怪!拉洋片的,怪也能占了上风,滑稽玩艺儿不分优劣,都有人欢迎的。

    在我老云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候,常见有些拉洋片的使四开门的箱子,带彩张儿。阅者要问什么是彩张儿?就是他们那几张洋片里夹着一张《杀子报》,每逢有人看洋片看到这张的时候,拉洋片的就拿起那铃铛板,板是木质,约有一尺大小,上有八个小铜铃铛,洋片箱子上有一方孔,大小也和板儿一样。他要变彩片时,将板往方孔上一盖,立刻就变样。在没变之先看那片上画的是:王徐氏身穿重孝,在灵前哭祭其夫。及至他盖板儿立刻就变了,王徐氏将一绺头发含在口中,手执钢刀一把,手起刀落,将他儿子的人头砍下,红光崩现,血水直流。他未盖板的时候,还有一套词儿。我还记得那词是:“这一张是《杀子报》,亲妈害亲儿子,我这铃铛板不叫铃铛板,叫做阴阳板,只要将阴阳板一盖,立刻就红光崩现,血水直流,王官保的人头落地。”在早年,凭他这张彩片儿就能有人看。到了如今电影儿都改了有声片子,泺(luò)州影(

    皮影之一种

    )落了伍,谁还看他那洋片的彩张儿。

    在早年拉洋片的人们使用四开门的箱子,在七张片子里还夹一张春页子,有些人看他那春页都觉着很奇怪,一传十,十传百。还有没品行的人,专爱看那“袢(pàn)簧儿”

    (江湖人管那春宫调[

    diào

    ]侃儿叫春页子;管那男女的私事调侃儿叫袢簧儿,又叫袢托)

    的事。大人看那坏片子不大要紧;惟有一般才开知识的小学生看那春页、袢托的片子,实是有伤风化,引诱少年娃娃学坏。后来闹得官家知道了,将那片子给“卯啦”或“淤(yū)啦”(

    江湖人管军警机关取缔他们调侃儿叫卯啦,把他们轰了调侃叫淤了

    ),才见不着那宗东西。

    光子行的玩艺儿到如今简直是落了伍啦,就以天桥说吧,除非大金牙的徒弟小金牙,以半春半柳

    (江湖人管随唱随抓哏逗笑儿调侃儿叫半春半柳)

    的艺术,使用八开门的洋片箱子,还能够挣钱,其余的干这行的,连啃(kèn)都保不住了

    (江湖人管不能糊口调侃儿叫保不住啃了)

    。我说,艺人挣钱的本领还是仗着艺术,若仗着家伙是靠不住的。江湖的老合(

    闯江湖的

    )如不相信,你看看大金牙、小金牙就知道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