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桥杂技场练空竹的艺人,最有名的是王雨田、王葵英父女。王雨田久住南横街,父为商人,他自幼就好练叉,随黑窑厂(
黑窑厂有个花会组织
)的“开路”(
走在花会队伍前面要飞叉开道
)走过些趟会(
花会
),“三股子”
(管叉调[
diào
]侃儿叫三股子)
练得最为出色。清末的时候他在步营当差,入民国改当商团,又入警界,在粮食店站岗,因汽车夫不服指挥,“鞭(
打
)过开色(shǎi)唐轮子的”
(管汽车夫调侃儿叫开色唐轮子的)
,后为车主势力所屈,愤而走闯江湖。他初入老合(
闯江湖的
)的行当是给马班子
(跑马戏的)
练叉,走西北穴(xué):大同府、绥远、张家口。与马班子“劈(pǐ)了穴”
(管散了伙调侃儿叫劈了穴)
之后,在东安市场与常立全“联穴”
(管合伙、组班子调侃儿叫联穴)
,赁个场子上地(
做生意
),二人做艺,王雨田练叉,常立全耍空竹,每日的挣项足可养家糊口。常立全是旗人,会说评书,可是投入过评书的门户,没有“老帅”(
师父
),算是个“海青”
(如票友下海一样意思)
。他多才多艺,能抖空竹,单、双都行,罐子盖、醋碡碌(zhóu lù
)(盛酒器
),练的花样很多:王瓜架、猴爬杆、跳梁、回头望月、枯树盘根、反插腿、正插腿、倒爬绳……足有几十样儿。他腰腿灵活,非常精巧。他两个人,一个人练,练得出奇;一个抖空竹,抖得娴熟,很是档子玩艺儿。王雨田是个有志气的人,他在那时学会了抖空竹,后来才火穴(xué)大转(zhuàn
)(挣了大钱了
)。常立全染上不良嗜好,性极懒惰,每天上地(
做生意
)所挣的钱,只要够一天花的,就立刻不练了。他孤身一人,小店一住,别人看他没有意味,他个人却是快活。王雨田一家数口,家无恒产,与他联穴,很受影响。直到劈了穴(
分了手
),常立全自己上地(
做生意
),还是一样挣的够花就归店过瘾,明天再见。王雨田带着他的姑娘王葵英,在天桥公平市场巧耍飞叉,抖空竹。几岁的姑娘,抖起空竹干净利落,身体灵便,逛天桥的人们看完了谁都给钱,他父女在天桥就“火了穴”
(即是大红大紫)
啦。后来,王葵英的艺术日日进步,竟能“响万儿”(
即是响名
)了(曾于1956年世界青年联欢节获得银奖)。
在天桥杂技场练空竹的艺人
白云鹏的杂耍(
多种形式的曲艺演出
)班子约他父女加入,往京、沪、津、汉等地献艺,到处受人欢迎。各处的馆子争相延聘,收入也甚丰富。他们父女能以抖空竹起家,十几年的光景,置了几处房子,也小有资产。谁说艺人不富啊!
世上的事,无论学会什么,艺业在身,小则养家糊口,大则发达致富。江湖艺人只要没有嗜好,理财有法,也是一样的发达。近年以来,王雨田父女只在北平献艺,并不远行。有时候在天桥上地(
做生意
),有时上各杂耍馆子。葵英的人缘最好,无论是谁,也是评论她好。别看她是个女孩,通达人情,谦恭和蔼,技能惊人,还善于言谈,知礼仪,孝敬父母。在这世道衰微的时代,她能这样,很值得人佩服。如今她已然二十有余了,他父母因为她“太岁见海(hāi)”
(管年岁见大调[
diào
]侃儿叫太岁见海)
,不叫她往天桥做艺,只做堂会,上杂耍馆子。天桥的杂技场是看不见她的玩艺儿了。
王桂英(
是王雨田的二女儿
)年方八九,抖空竹不弱于葵英,可算后起之秀。每逢王雨田往天桥做艺,就带着她去。不过,他们不能天天去的,到了天桥也是和人联穴(xué)上地(
合伙演出
),十天中只有二三回。据王雨田和我老云聊天儿的时候表示,他少年爱惜“开路”,众亲友都轻视他不做生产的事业就学走会(
就是走花会
)。不料如今,一家数口竟赖以糊口,生活无忧,真是意想不到。听他的口吻是很知足。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
学会艺,防身宝,这话不假。如今这个年月,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维持生活,抖空竹、踢毽子,在清代时是一种消遣的玩艺儿,现在能在社会里挣钱养家,不怪他说是想不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