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卦、相面、看风水,总侃儿叫“金点”。分开了说,相面的又叫“戗金”,又叫“票金”。据我所知道的,三不管的戗(qiàng)金(
相面的
)有十几个,分为三大支派:一是陈大官的门人弟子;一是刘五先生的门人弟子;一是桂振峰的门人弟子。
陈大官系山东腿儿,长得相貌最好,说行话,他是“人式压点”(yā diǎn
,震得住人为压点
),胆大敢言,得有江湖真传。各省市、各码头、各村镇他都去的。有好些个做戗金的能在乡间挣钱,不能在都市码头挣钱;有些个做戗金的能在省市码头挣钱,到了乡村不成的,调(diào)侃儿叫“不吃科郎(kē lang)点”(
庄稼人
)。惟有陈大官这个做戗金的是省市商埠也成,乡村镇市也都能成。凡是江湖跑腿的人,只要一提陈大官,无人不知,他的生意到处“火穴大转”(zhuàn
,买卖挣了大钱了
),因为他有“万儿”(
名儿
),有好些个人拜他为师,给他“叩瓢”
(江湖人管磕头调侃儿称叩瓢)
,有为学他的本领的,有借他的万儿走闯江湖的。在天津三不管有个相面的周岐山,自号亚卧龙,生得身躯短小,眼大口方,拜陈大官为师,在大连、烟台、营口、天津、青岛、济南、龙口等码头,安过些回“座子”
(江湖人管设立临时命馆调侃儿叫安座子)
,总是初立的一个多月生意最好,过了一个月后就不能支持,江湖人都说他学的生意,前棚最硬,后棚
(一见面的前三抢儿调侃儿叫前棚,多挣钱、使人佩服调侃儿叫后棚)
最软,始终是虎头蛇尾。他在天津某公寓内安了回座子就是这样,后来支持不住了,到三不管去搁明地。我老云在他圆粘(nián)子(
招徕观众
)的时候立着听了听,只见他说的很有派儿,也会“触簧”
(管用冷话硬撞周围的人调侃儿叫触簧)
,也会往下“叫点儿”(
叫住相面的人
),到了“散帖”的时候,愿意相面的接条儿,行话叫“归包口”(
说完一段故事,再售其货,调侃叫包口
)儿,“撒幅(sǎ fú)子”(
往周围人手中撒算命的号儿
)也很有人接帖。他的“杵门子”最硬
(相面人管能挣钱,敢向人要钱,有要钱的手段调侃儿叫杵门子最硬)
。钱到了他的腰内之后,给人相上面哪,只有几句干脆嘹亮的,越听越不像事,使人对他的信仰上立时失望,当时就后悔,他哪能有“回头点”
(江湖人管有人花了钱相面,应验了之后还不断地找他们相面,调侃儿叫回头点,以有回头点为最大的光荣)
呀!我见亚卧龙这样,才信人传言,他的后棚欠研究,传授不真。我向江湖人探讨,有人说,他只会“腥”(
假的
),不攥(zuǎn
)(懂
)“尖儿”(
真的
),不懂得“尖册
(
chǎi
)
儿”
(江湖人管熟读相书叫懂得尖册儿,没读过相书叫不懂尖册儿,还是以钻尖儿为高明)
。像周岐山的本领,只能打“走马穴(xué)”(
走一处,不能长占,总是换地方挣钱,江湖人叫走马穴
),天津也不能久长,至今不知他哪里去了。
在三不管相面的生意做的日期最多的有个郑耀庭,是河北沧州的人,他从前挑个竹筐收碎铜烂铁,没有事的时候常逛天津的西城根。那块生意虽在清末的时代,也很发达。“戗(qiàng)盘”(
相面
)的生意,有两个高明的安座子的最好。来了相面的人,他一见面就知道人的心内有什么事,几句话叫人心服口服,如遇仙人。江湖的人们常说,把(bǎ)现簧
(常瞧当时的心事调[
diào
]侃儿叫把现簧)
,高绪斋第一;在街上做干跺脚的
(江湖人管相面
的
人不用桌凳,不使棚帐,只凭他空人一个,在墙根底下一站,拿管铅笔给人相面挣钱,说行话叫做干跺脚的生意)
,刘五先生最高。那刘五先生是南皮县人,开过“汉壶瓤子”
(管开草药铺调侃儿叫汉壶瓤子)
,因为和人“朝(潮)翅子”
(江湖人管打官司调侃儿叫朝翅子)
,他改行吃“金”,学会了相面。他长得身高、面庞儿大,人式很压点(yā diǎn
)(震得住人为压点
),“朵儿(
字儿
)又清”
(江湖人管字写得好,有学问,调侃儿叫朵儿又清)
,又攥“尖儿”,使人情做生意,永远不“鼓点”
(江湖人管没人和他们打架,没人和他们争吵,调侃儿叫不鼓点)
。每天到下午,只要他往墙根一站,立刻人就围上,行话叫“自来粘(nián)子”,“顶点数(shǔ)”
(江湖人管相面的主顾一拨挨一拨接连不断地谈相,调侃儿叫顶点数)
,哪天也挣一两元钱。除了下雨下雪的天不能挣钱,好天好日的,永远那样挣钱。在那个年头要每天能挣一两元钱,能比现在挣七八元还好。那郑耀庭天天去看相面的,瞧着刘五先生挣钱的本领,生了羡慕之心。刘五先生每天瞧着他听相面的,就知道他有意习学这行儿。有天收了市的时候,向郑耀庭问道:“你干吗天天来看相面的?”郑说:“我来看这个,既在江边站,就有望景的心。”刘先生说:“你要爱惜这个,就学学吧!”郑说:“我学不了,没念过书,不认识字哪能成啊?”刘先生说:“不认识字没关系,一样能学。就是看此心专不专,如果专心学练,一定能成。”郑说:“我能专心学的。”于是他二人商商量量就成为师徒。
刘五先生的传授很好,因为他不认识字,不教他做高了,只挣“贸易点”
(商人)
、“科郎(kē lang)点”
(庄稼人)
的钱。所有相面用的方法与所说的话,都是粗糙的言词,不到三四个月,学成了就能上地(
做生意
),做戗(qiàng)盘
(相面)
的生意。和他师傅一样,任什么东西也不拿,只用几张纸,一管笔,到三不管圆粘(nián)子(
招徕观众
)就挣钱。
天津的社会是工商业的劳动区,手艺人多,河岸码头卖力气的人、赶车的人、使船的人,就比哪儿也多。这些人虽然是无资产的劳动分子,只要一晃膀子就能挣钱。在民初的那些年,天津这地方是真发达,哪个人凭力气也能挣一元两元的。三不管将开办,下级的人都去游逛,有这些“科郎点”,郑耀庭就得着好买卖。他是笨鸟先飞早入林。上地早,收得晚,很挣下不少钱。江湖中相面的人就数他在三不管做生意待的日久,二十多年也没挪过地方。人人都说:“他的老帅
(江湖人管师傅调[
diào
]侃儿叫老帅。帅与师只欠一笔,请阅者注意,别以为我的帅字是师字,少一横儿)
夹磨(jiá mo
)(师父传授真本事
)得地道。”可是,他只能养家糊口,没挣过几百元、几千元,只能做“零毛碎琴”
(江湖人管不能挣成元洋钱,挣角儿八仙、几十个铜子,调侃儿叫零毛碎琴)
的生意。
要说能挣大钱,还得属着他的大师兄云霞子。那云霞子是沧州人,与天津的名武生高福安同乡,名叫于紫阳。自早年拜刘五先生为师,他学会了生意,就不愿意做地上的买卖,往津、沪、汉、烟、济等商埠码头,各大旅馆、各大饭店挂牌相面,遇见通达事务懂得社会里一切诡诈事的人,他没法敲诈,挣个“迎门杵”(
挣的头一笔钱
)了事;见有那做亏心事的人,做诈一下子。他的手段很是毒辣的,图眼前快乐,不到十年他自己就患起“丢子(si)”
(江湖人管疯人调侃儿叫丢子)
。我老云向江湖人探讨他为什么疯了的。据说,他“挖(wǎ)点”
(敲诈人)
太多了,伤了“攒(cuán)子”
(江湖人管做亏心事调[
diào
]侃儿叫伤攒子)
才这样啊!世上的事有因果报应,说起来叫人可怕,伤天害理的事还是做不得呀!在前几年,往天津地道散步,遇见了于紫阳,他穿的衣服破烂不堪,面貌枯槁,两眼发直。将他截住,我问:“先生,你怎么这样了?”他说:“我不认识你。”我说:“当初在河北竹林村煤铺西边的小胡同内,我给你们了过事,难道你忘了吗?”他惊愕不已,连说:“遇见神仙,遇见了神仙。”往东而去。至此,我才知道他是真疯。
那刘先生一共收了四个徒弟:大徒弟有本领,几百几千地挣,可是疯了。二徒弟郑耀庭,就能挣个零毛碎琴(
江湖人管不能挣成元洋钱,挣角儿八仙、几十个铜子,调侃叫零毛碎琴
),没有多大的来历,闹得衣食不缺,无病无灾。三徒弟×××,本领也好,可惜他的“果食码子”和他人“扯(chě)了”
(江湖人管媳妇调侃儿叫果食码子,管跑了调侃儿叫扯了)
;到了烟台,坠入“库果窑”内,成了“库果”
(江湖人管娼家下处调侃儿叫库果窑儿,管妓女调侃儿叫库果)
,大约着也是伤了“攒子”。四徒弟孙耀西,“戳的朵儿真嘬”
(管字写得好调侃儿叫戳的朵儿真嘬)
,“幌幌(huàng)”
(管贴的报子调侃儿叫幌幌)
上的“万儿”(
有了名儿
),是华阳山人。他二十三四岁出师,往各码头做生意,很为不错,挣了不少钱,刚娶了媳妇,就“粘啃(nián kèn)押头”
(管得了重病调侃儿叫粘啃押头)
,“咯光子血”
(管吐血调侃儿叫咯(
kǎ
)光子血)
“土了点”
(即是死了)
啦。闹了寿夭,大约也是伤了攒(cuán)子。
刘五先生只有一个儿子,父传子受,也做戗(qiàng)盘
(相面)
的生意。二十多岁的人,先“抹海(mò hāi)”后“插末(chā mòr)”
(管吸鸦片烟调侃儿叫抹海,管扎吗啡调侃儿叫插末)
,成天价往各处行窃,自顾不及,哪管他父母。刘五先生年老气衰,挣钱的能力一日不如一日,竟困难得衣食不保,老早就去世。他们的师徒只有郑耀庭一人,安然久过,没出什么毛病。其余的都没得好。不怪江湖人常说:“多挣钱,多作孽!”若是为商家将本图利,多挣钱也没事呀。我劝没能为的金点们,虽不能多挣,顾得住衣食就不用学那伤攒子、翻钢叠杵(
通过花言巧语使买主翻倍付钱
)、挖点(
占人家的便宜
)的手段。刘五先生师徒就是前车之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老合(
闯江湖的
)们何不醒攒(cuán)儿(
管觉悟过来叫醒攒
)!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